一是在边缘智能层面,5G有利于就近提供算力,将提高设备端的数据处理能力,实现设备的实时响应;
二是在无线下沉层面,5G 逐步下沉与TSN、工业互联网等融合,促进PLC、DCS等工业控制器通信能力的提升,让机器之间的互通更加扁平化;
三是在应用升级层面,利用5G搭建更宽、更广、更快和更可靠的通信基础设施,同时利用云端的超强计算能力和AI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学习,可以打造云、边、端一体化的工业大脑。
第一、目前5G主要呈现的亮点是宽带移动接入,但仍需在今后接受大流量、大连接、高可靠、低时延的考验。
第二、开展5G SA建设,将面临需求多、期望高、时间紧的挑战,产业各方还需进一步完善。同时,建设SDN、NFV、网络切片、MEC、SD-WAN等技术还有待验证,面临5G SA探路风险。
第三、5G切片和MEC技术融合创新是未来5G在垂直行业应用的关键要素。端到端网络切片的标准、产品与现有网络兼容问题,以及在保证时延的前提下,MEC间的协调,MEC与中心云之间的功能合理分配问题待解决。
第四、5G基站功耗下降难度大。低功耗、低成本的5G终端是大规模商用的瓶颈。业界寄希望于国产多模多屏支持SA的芯片大规模量产,但目前市场上5G基带芯片以7纳米工艺为主,国外已开始发布下一代更高工艺水平的芯片,我国自研的新一代5G终端芯片的供应链有受制于人的风险,芯片的持续创新压力很大。目前5G基站功耗仍是4G的三倍,功耗进一步下降的难度很大。室内覆盖占移动网络建设投资较高比例,5G工作频率高,电磁波穿墙能力差,覆盖成本较4G更高。深度覆盖需要比较分布式基站与室分系统,新一代的室分系统需要兼顾有源与无源,扩展物联网与定位功能,增加可视化运维等智能化能力。同时,5G 的终端测试仪表与网优仪表等仍是5G产业链的薄弱环节。
第五、行业的刚需与跨界合作及商业模式还不清晰,行业主导的积极性还有待发挥。当前,公众对5G的认识是带宽更宽、速度更快,这不足以迅速地扩大用户群,用户需要有更高价值的体验。产业仍需努力克服和解决5G产品形态和消费模式、网络建设方式、网络运维调度方式等问题。
一是促进网络建设质效并重。推动基础电信企业还要加大力度、抢抓工期,以支持独立组网(SA)模式为目标,加快构建覆盖全国、技术先进、品质优良的高质量的5G网络,持续支持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通过共建共享,率先建成一个200兆大带宽的非常有竞争力的5G网络。
二是注重市场活力充分释放。抓住5G在网络教育、在线医疗、远程办公等方面的发展机遇,进一步丰富5G的应用场景,促进品类丰富、高性价比的5G终端进入市场。
三是实现5G和其他行业的同频共振。要充分调动各行各业应用5G的积极性,促进通信与相关行业双向开放与合作,研究梳理5G应用在推广当中到底有什么样的制约因素,这些制约因素到底对网络有什么样的需求,要进一步明确这些应用的需求,明确技术方案,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切实打通5G和其他行业的应用通道。
四是发挥地方支持政策的助推作用。充分释放地方各级政府的政策红利,鼓励各级政府因地施策,充分用好5G的供电、建设、应用、资金等方面政策的“工具箱”,结合各地的产业优势和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将5G发展迅速转化为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
五是要强化国际合作和互助共赢。继续加大国际的合作力度,广泛深入开展5G技术、产业、应用等方面的合作。持续推进5G应用的创新,促进形成新的增长点,共同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增长下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