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共创新,规范治瘤疾——第十六届全国肿瘤综合治疗新进展学术大会成功举办

2019 年 6 月 18 日 肿瘤资讯
责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杨才志、余玲
审稿: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林丽珠
来源:肿瘤资讯

端午良辰,蝉吟广府,浴兰羊城。中西合璧,谈宴相磋,扬中医之所长,彰西医之光辉。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联合主办的“第十六届全国肿瘤综合治疗新进展学术大会”,于2019年6月8日在广州隆重召开。邀请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及国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领域顶级专家齐聚羊城,以“协同创新与规范治疗”为主题,聚焦国内外恶性肿瘤治疗及相关科学研究新进展,推广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新方法、新方案,进一步促进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学术交流和发展。国内外逾500名专家学者参与此次盛会。大会前晚还召开了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肿瘤分会换届大会,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五月羊城聚,百家争鸣齐。

青囊纳精诚,悬壶为大医。

协同共创新,规范治瘤疾。

中西齐仁心,千帆破浪时。

大会执行主席林丽珠教授致欢迎词并简要介绍近年来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所取得的进展和肿瘤中心所取得的成绩。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张念樵副书记,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吕玉波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会长、新加坡中医师公会会长赵英杰教授、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许志仁会长、广州中医药大学王省良校长、广东省中医药局李梓廉副局长等领导和专家出席大会并讲话,对中医药在治疗肿瘤方面的作用给予高度评价,对林丽珠教授所带领的团队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肯定,并勉励各研究机构应团结一致,对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做出更深入的研究,为造福肿瘤患者做出更大的贡献。

开幕式现场

出席开幕式的还有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学术部主任助理焦云洞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副会长凌昌全教授、中山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吴伟康教授、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陈汝福会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及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金世明副会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何羿婷秘书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洪铭范秘书长、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杨忠奇副院长、院校处级以上干部,大会秘书长曹洋教授主持开幕式。

大会执行主席、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林丽珠副院长致辞

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致辞

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张念樵副书记致辞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吕玉波会长致辞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赵英杰副会长致辞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许志仁会长致辞

广州中医药大学王省良校长致辞

广东省中医药局李梓廉副局长致辞

开幕式主持曹洋教授

特邀报告

1. 中医肿瘤学发展历程的反思与展望

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从中国医学发展史讲起,从三方面阐释中医肿瘤学的内涵。中医治疗肿瘤可追溯自上古至春秋战国时代,在西汉至近代积累了许多抗癌方证方药,新中国成立后确定为中医学临床专科之一,随后羽翼渐丰。周教授指出,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和以人为本是中医肿瘤学的学术特色和核心理论,这对形势日益严峻的恶性肿瘤治疗仍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医学模式。而在中医药振兴的历史机遇前,中医肿瘤学科的发展则应“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中医人必须牢记中医肿瘤学的原创理论与特色,寻找治癌最佳对策,更好地造福广大患者。周教授对中医药后生晚辈的谆谆教诲,令在场各位受益匪浅。

周岱翰教授

2.从复方苦参注射液与癌症化疗药物的相互作用中深入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的作用机制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中澳中医药分子研究中心的David L. Adelson教授以复方苦参注射液为例,为我们带来关于基于转录组学进行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的研究报告。Adelson教授以复方苦参注射液与化疗药物相互作用为研究方向,建立了基于转录组分析的体外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的新途径。研究发现,MYD88可能是一个与复方苦参注射液与化疗药物相互作用高度相关的基因。该研究从分子机制上对于复方苦参注射液与化疗药物相互作用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对于中药复方以及其与西药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新策略。

David L. Adelson教授

特邀报告第一轮由陈信义教授、许玲教授、陈永光教授、谢国财教授主持

3. 中药介入治疗肝癌的研究

海军军医大学长海中医院院长凌昌全教授为我们带来“华蟾素注射液经肝动脉灌注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的报告。凌教授着重强调TAHE (transcatheter arterial herb-embolization) 在肝癌微创治疗中的优势,并分享团队最新研究结果:在中晚期肝癌治疗上,华蟾素注射液作为TAHE代表药物之一,与TACE相比,两者近期疗效相仿,但对于巨块型肝癌,TAHE术较TACE术疗效更显著;且在患者不良反应与安全性方面,TAHE术具显著优势。最后凌教授提出,中药在肿瘤微创治疗中的应用潜力巨大,值得深入研究和应用推广,并有望成为中国式抗癌新策略。

凌昌全教授

4. 基于循证医学的中医药治疗肺癌临床及基础研究

大会执行主席林丽珠教授分享“基于循证医学的中医药治疗肺癌临床与基础研究”的研究报告,林教授从中医理论体系、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以及分子生物学机理为大家详细回顾了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肿瘤中心团队10年科研成果。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中晚期肺癌患者中,中医治疗疗效与化疗相当;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优于西医治疗,且在改善化疗不良反应方面有显著优势。抗癌机理研究发现中医药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优势,调控内质网应激/抑制PI3K/AKT通路是益气除痰方治疗肺癌的重要作用机制。林教授最后指出作为中西医结合从业人员,既要坚定对中医的信心,也应紧跟西医发展潮流,如此方能知己知彼,使中西医有机结合。

林丽珠教授

特邀报告第二轮由李金瀚教授、张蓓教授、侯丽教授主持

 第一分会场

(一) 卫星会议

1. 从中医药角度看免疫治疗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程广庆博士从作用机制、注册适应证选择、批准适应证解读、ASCO新进展四个角度为我们分析了特瑞普利单抗的研发历程。

程广庆博士

2. 替雷利珠单抗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数据盘点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副所长周清教授利用详实的数据分析了在NSCLC治疗中替雷利珠单抗相较其他免疫治疗药物的优势,展示了该新药的强大竞争力。

周清教授

卫星会议第一轮由郑燕芳教授、吴国武教授、蔡红兵教授主持

3. 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新策略——持续抗血管全程更获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中心彭建军教授分享了转移性结直肠癌综合治疗新策略,展示了瑞戈非尼在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中良好的疗效和巨大的应用空间。

彭建军教授

4. 免疫治疗联合化疗静思考——探索肺鳞癌治疗之路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副主任周京旭教授阐述了纳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肺鳞癌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周京旭教授

卫星会议第二轮由黄学武教授、方灿途教授、朱思平教授主持

(二) 专题报告

1. 中医症状临床试验与测量

美国德州大学MD Anderson 肿瘤中心内科症状系 Xin Shelley Wang 教授提出了中医PRO大数据研究这一新学科发展趋势。

Xin  Shelley Wang教授

2. 肺癌免疫治疗新进展

暨南大学附属复大医院院长罗荣城教授介绍其带领的团队在晚期NSCLC的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成果。

罗荣城教授

3. 中西医治疗肝癌研究进展

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全军肿瘤中心肿瘤内三科主任华海清教授重点提出优势互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局部与全身治疗相结合等中西医结合抗肝癌治疗的基本原则。

华海清教授

专题报告第一轮由吴万垠教授、胡作为教授、侯爱画教授、陈汉锐教授主持

4. 2019《CSCO肺癌指南》NSCLC更新及解读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胸部肿瘤科主任陈元教授从诊断、早期及局部晚期NSCLC治疗、晚期NSCLC治疗三方面详细介绍指南中的更新要点。

陈元教授

5. ALK阳性NSCLC全程管理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副主任医师汪斌超教授介绍了ALK通路及其药物的发展历程,具体介绍了四代药物的相关研究成果。

汪斌超教授

6. 晚期NSCLC以治疗目标为导向的放射治疗决策

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放疗科黎静教授介绍了放疗在NSCLC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并探讨了化疗有效的患者追加放疗的可行性。

黎静教授

专题报告第二轮由李柳宁教授、邱卫黎教授、谢刚教授、蔡小平教授主持

7. 来源于昆虫界的药物——甲基斑蝥胺抗肝癌研究进展

美国圣约翰大学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陈哲生教授详细介绍了对斑蝥素的结构修饰改造所得到的斑蝥酸钠及甲基斑蝥胺对肝癌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陈哲生教授

8. 靶向肿瘤微环境的治疗新策略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组长黄永焯教授介绍了团队基于脂质代谢等途径研究双重作用于TAM肿瘤细胞的治疗策略,提出了降低肿瘤耐药性的研究方案。

黄永焯教授

专题报告第三轮由陈高峰教授、曹洋教授主持

9. 晚期肠癌靶向治疗策略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结直肠科陈功教授通过对晚期肠癌进行疾病评估,提出了改善晚期肠癌生存的关键因素以及相应转化治疗的基本策略。

陈功教授

10. 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现状和研究进展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肿瘤内科主任邓艳红教授强调了三药联合贝伐珠单抗在治疗RAS突变型患者治疗中的优势。

邓艳红教授

专题报告第四轮由龙德教授、邓力教授、张恩欣教授主持

三、 第二分会场

(一) 卫星会议

1. 癌因性疲乏的诊治进展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普外科主任施晓雷教授从癌因性疲乏的国内外中西医研究现状强调了中医药在癌因性疲乏治疗中的作用。

施晓雷教授

2. 肿瘤免疫治疗安全性管理临床建议

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肿瘤中心主任曹洋教授论述了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以及管理原则,对免疫治疗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思考与观点。

曹洋教授

卫星会议第一轮由邹青峰教授、刘丽坤教授、李轶群教授主持

3. 肺癌转移特异性研究平台的构建与验证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科主任田建辉教授强调了正气亏虚是发病重要的基础,扶正治癌能够有效抑制肺癌的转移。 

田建辉教授

4. NGS和TCGA在肿瘤精准医疗的应用

思路迪医学部医学联络经理黄萌理带来了NGS和TCGA在肿瘤精准医疗中的应用价值的介绍,强调了基因测序在肿瘤诊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黄萌理教授

卫星会议第二轮由田华琴教授、金宇教授、卢致鹏教授主持

(二) 专题报告

1. 食管癌的筛查与中医防治

中日友好医院贾立群教授从食管癌的中西医认识、中西医病因病机等方面阐述了食管癌的筛查和防治。

贾立群教授

2.基于精气理论双黄升白颗粒防治肿瘤化疗骨髓抑制的研究与成果转化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徐振晔教授通过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深入探讨了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核心病机“肾精肾气不足”及双黄升白颗粒的干预疗效和作用机制。

徐振晔教授

3.病证结合治疗肿瘤病的思考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会长赵英杰教授从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基础引入,提出中医肿瘤治疗应努力把辨病辨证系统化、数据化,传承统一。

赵英杰教授

专题报告第一轮由孟令占教授、沈红梅教授、覃迅云教授主持

4.中医药治疗肿瘤优势定位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北京中医药大学李杰教授从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两方面,对中医药用于治疗肿瘤的临床优势及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了全面阐述。

李杰教授

5.中药手足宁外用治疗抗肿瘤药物所致Ⅲ级手足综合征的前瞻性、开放性、单臂临床研究

浙江中医药大学肿瘤研究所副所长舒琦瑾教授开展了小样本临床观察,证实团队创立的手足宁方用于化疗或靶向治疗的手足综合征有理想疗效,目前正在开展前瞻性、开放性、多中心的临床研究。

舒琦瑾教授

6.原发性肝癌血管介入治疗的中西医现状

湖南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蒋益兰教授分享了原发性肝癌血管介入中西医治疗的进展,并介绍了其医院团队目前中医药联合介入治疗的研究项目。

蒋益兰教授

专题报告第二轮由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中医院张洪亮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蓝海教授、广西民族医院莫艳芳教授主持

7.一叶知春——中药重剂序贯治疗肿瘤初探

中山大学三院吴伟康教授结合中药重剂序贯治疗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并自然受孕成功分娩的病例,介绍了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定义及标准治疗方法。

吴伟康教授

8.壮医药在恶性肿瘤的应用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肿瘤科练祖平教授通过“三气同步理论”及“三道两路理论”介绍了壮医对肿瘤的认识,重点介绍了壮医诊断肿瘤的特色。

练祖平教授

专题报告第三轮由林清教授、易良杰教授、叶小卫教授主持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今日,众方贤良,济济一堂,秉纯粹之科学精神,奉无私之学术品质,对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的创新及其规范治疗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与分享。与会大师之多,会议规格之高,涉及癌种之广,拓展思路之深,分享经验之博,令全国肿瘤学界为之瞩目,值得一提的是,今日大会会场的互联网直播浏览量已经达到4.69万,点赞量达5.57万,由此可见本次大会非凡的意义与影响。 

第十六届全国肿瘤综合治疗新进展学术大会是中西医肿瘤学科的一次大会盟,是推进中西医肿瘤学科协同创新、促进规范治疗发展的重要历史时刻,我们共同见证,我们共同创造,我们共同展望!期待明年再相会,再创辉煌!

【大会视频回播二维码】

通讯员:肖茜、陈虹宇、张弛、廖晓忠、陶岚婷、邬谨鸿、邵翠、陈芝强

摄像:陈明、林晓彤、邓力

责编:杨才志、余玲

审稿:林丽珠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分别于2009年和2014年在华中科技大学电信学院获得本科与博士学位,于2011年至2013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电子计算机与能源工程学院做访问学者。长期从事移动网络架构、移动多媒体通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处理等方面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发表国际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40余篇,包括IEEE JSAC、IEEE TMC、IEEE TMM、IEEE INFOCOM等,合作撰写英文学术专著两部。曹洋博士是CHINACOM’10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获得者,2011年度“微软学者”获得者,2017年度华中科技大学“学术新人奖”获得者,以及2018年度中国电子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获得者。近年来担任了SCI期刊China Communications编委、CHINACOM’15国际会议分会主席等。
人机对抗智能技术
专知会员服务
192+阅读 · 2020年5月3日
专知会员服务
26+阅读 · 2020年3月6日
广东疾控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65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8+阅读 · 2020年1月26日
电力人工智能发展报告,33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22+阅读 · 2019年12月25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78+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2019中国肿瘤免疫治疗会议(附最新版日程)
肿瘤资讯
11+阅读 · 2019年6月13日
Multi-Grained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
Arxiv
6+阅读 · 2019年6月20日
Arxiv
4+阅读 · 2018年4月29日
Arxiv
3+阅读 · 2017年7月6日
VIP会员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