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清华大学智慧医疗研究院
本文约1428字,建议阅读3分钟
本文介绍了9月17日在清华大学举办的清华中医药交叉学术沙龙第8期“中医药与人工智能专场”活动。
9月17日,清华中医药交叉学术沙龙第8期“中医药与人工智能专场”活动在北京清华大学举行。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钹,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校友总会副会长史宗恺,清华大学北京市中医药交叉研究所所长李梢等专家参与本次会议并进行主题演讲。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校友总会副会长史宗恺老师在致辞环节中表示,在清华大学,无论是教师还是校友都对发展中医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意愿,中医药交叉研究所的成立就搭建了这样一个研究平台,把清华医工交叉、理工交叉、文理交叉的优势充分发挥到中医药研究中。史宗恺希望清华人用现代科学思想体系来揭示中医的机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广泛地收集中医治疗的案例与数据,调配各方资源,寻找中西医最佳结合点,促进中医药创新发展,并进而对人类生命科学的研究做出颠覆性贡献,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多方共同的努力。
史宗恺老师致辞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张钹院士围绕人工智能与医疗行业的结合进行主题分享。张钹院士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回顾、展望了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目前人工智能适用的场景需要满足以下五个条件:具有充分知识或数据、确定性、完全信息、静态(按一定规律演化)、特定领域与单任务,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算法需要大量训练样本,面临安全、可信、可靠与推广方面的挑战,应用场景还十分有限。张钹院士提出,需要发展第三代人工智能,建立鲁棒与可解释的人工智能理论与方法,发展安全、可信、可靠与可扩展的人工智能技术,围绕“知识、数据、算法、算力”促进人工智能在中西医学领域的应用,为智慧医疗的发展提供动力。
张钹院士主题分享
清华大学北京市中医药交叉研究所所长李梢围绕“网络药理学:中医药与人工智能结合的探索”进行主题分享。李梢所长提出,中医强调整体观,利用现代前沿科技研究中医药,需要建立符合中医药整体特色的系统性研究方法。“网络药理学”是人工智能与医药结合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新兴学科,也是符合中医药整体特色的一个具有原创性的新学科。通过医工交叉、中西结合,用生物网络、人工智能等搭建中西医学、宏观与微观之间的桥梁,可望建立以“网络、整体”为特点的新一代中西医药研究模式,并在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智慧与精准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李梢所长主题分享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高慧娟博士代表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副院长冯兴中针对“医工结合,融合创新”进行了主题分享。高慧娟博士提到,医工结合逐渐作为引领未来医学创新的主导方向,在此过程中,医工结合是途径,中医药传承创新是目的,要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高慧娟博士主题分享
清华大学北京市中医药交叉研究所成立于2020年12月,是清华大学首个校级中医药交叉研究机构,是全球首个综合性重点大学依托信息学科设立的中医药交叉研究机构。该研究所旨在打造中医药科学研究的“清华模式”,促进中医药复兴,引领未来医学发展。
参会嘉宾分享讨论
参会嘉宾合影
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北京市中医药交叉研究所、清华大学智慧医疗研究院、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联合主办,清华校友总会AI大数据专委会、生命科学与医疗健康专委会协办。来自清华大学各院系的专家学者,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珠海人民医院、天津肿瘤医院等医疗机构的专家,以及华润生命科学集团、京东健康、医渡科技等产业界嘉宾共计50余人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参与了本次会议,会议由清华大学智慧医疗研究院王霞主持。
作者 卢苗苗
摄影 王宇清
9月30日 报名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