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Cloud CEO 季昕华
“我是中国第一代黑客,这个‘第一’,不是说明我技术有多牛,而是说明我到底有多老”,谈到过往经历,季昕华常常玩笑式地一笔带过。现任UCloud掌门人的季昕华年龄不大,却被朋友们亲切地称为“老季”。
在创办UCloud之前,“老季”是中国第一代传奇黑客,毕业后曾小试牛刀尝试创业,后历任腾讯、盛大高管,2012年,他从盛大云离职,创办国内第三方云计算服务商UCloud。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半年度跟踪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IaaS市场中,阿里云、腾讯云、中国电信、金山、亚马逊AWS位列前五,Ucloud紧随其后,位列第六,占市场份额的5.3%。
与这些耳熟能详的巨头相比,UCloud的存在显得有些特别。2018年,步入成熟期的云计算领域竞争激烈,巨头斥巨资加码的同时,依然不断有新的初创公司跃跃欲试。但回到2012年,却是另外一番光景。
1
-跳出舒适区:从打工到创业-
在创办UCloud之前,季昕华的“打工生涯”顺风顺水,得心应手,想做的事情基本都实现了:跟全世界的黑客高手对抗,在华为设计独创的安全产品,在腾讯参与起草《刑法修正案》,在盛大负责创建云计算公司等等。但不甘于一直处于舒适区的季昕华因为看好云计算方向,决定自己创业。对于前景,季昕华乐观地认为,凭借自己的技术和积累,寻找投资人应该不是难事。
果不其然,大家听说“老季”创业,都愿意聊聊,可一听是做云计算,又都打起了退堂鼓,有的投资人劝他,“全世界没有一家做得成功的云计算公司是从创业公司起来的,你们几个人都不错,做其他的事我肯定投。”但季昕华认准了云计算这个方向,他卖掉自己的房子和另外两位合伙人华琨、莫显峰筹措了四百万元创办了UCloud。
虽然几位创始合伙人把自己的工资从十几万降成了五千块,但是在购买了十几台服务器、完成两三个产品的开发后,公司的账面还是很快就捉襟见肘了。云计算领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UCloud 初创期的几百万元,不过是沧海一粟。
季昕华回忆,2012年到2014年,是公司的“至暗时刻”,他们找了很多服务器厂商,希望通过“对方出服务器,UCloud 出产品,按比例分成”的方式,来缓解资金的压力。刚开始根本没人搭理,后来季昕华用“至少可以保障你们的服务器不被攻击”的策略,歪打正着,吸引了很多游戏公司。
UCloud幸运地捕捉到了风口,2011年-2014年,中国移动游戏产业经历了井喷式的发展,而云服务的灵活、弹性、高可用性,恰恰非常适合手游对IT基础架构的需求。UCloud团队敏锐地把握住了这一难得的机遇,“UCloud,懂游戏的云”,在短短两年间传遍游戏圈。凭借着对游戏行业的深刻理解、高性能产品对游戏的完美支撑以及90s快速响应的极致服务,UCloud迅速占领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自此奠定了其在中国云计算行业的市场地位。
回忆起这之前的艰难时光,季昕华说:“在有客户之前,我大概见了1000多个VC。后来发现只有安安心心把产品做好,才会有人理你。只有当你把脸面向客户时,你的后面才会有投资人跟着。”
2
-差异化竞争突破巨头夹击-
国外有Amazon、Microsoft、Google这样难以逾越的高峰,国内有阿里、腾讯等巨头,想虎口夺食又谈何容易?初创企业如何在巨头林立的市场立足,这不是“老季”一个人的难题,许多创业者都为此困扰。
“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总是在巨头的围剿下成长起来的。如果都是大公司存活的话,那也没有现在的BAT了”,季昕华对此保持乐观。UCloud业绩的增长印证了季昕华的乐观并非盲目。2012年UCloud年收入100万,到2013年月收入100万,2015年日收入100万,增长十分迅速。季昕华认为,与巨头竞争必须采取差异化的竞争策略,而UCloud的差异化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中立性、内资属性、贴近用户需求。
中立
UCloud官网链接上紧跟着品牌名的就是“中立、安全、可信赖”,中立,排在第一位。
“我们有的同事会担心,腾讯或阿里投资一家公司,这家公司自然而然就用腾讯云或者阿里云了。其实这反倒是我们的机会,因为这家被投企业的竞争对手们就不敢用阿里云、腾讯云,我们失去了一棵树木,得到了整个森林。”
UCloud的中立性是与巨头抢夺客户的一大优势,“阿里、腾讯他们自己做云之外,还做其他业务,我们只做云计算,和用户没有竞争。”
创业者在非常弱小时,可能不太在意云平台与他的关系,只要服务好就行了。但是当规模逐渐壮大,发现云平台做的很多事情都跟他冲突甚至是形成竞争格局,这时候怎么办?
有一段时间,很多做SaaS的客户纷纷从阿里迁移至UCloud,原来阿里做了钉钉。BAT强大的财力和人力在市场竞争中占有很大优势,然而他们广且长的业务条线也成为掣肘因素。UCloud希望以不断革新的云计算技术,中立、专注的态度帮助创业者降低使用门槛,真正让云计算成为基础设施,帮助每一个企业,每一个有能力发展的个人。
内资属性
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2018中国企业上云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企业上云率为30.8%,美国基本在80%,两国企业上云率相差50%。中国企业不上云的原因之一,是用户对云服务存在信任问题。季昕华认为,政府如果愿意将数据放到公有云,会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2015年年末,Ucloud决定拆VIE结构,转为内资公司,和腾讯、阿里相比,UCloud的内资属性为服务政府和党政军系统提供了更大的机会。
巨头们对政府云的争夺在2017年开始变得白热化。“0元中标”、“一分钱中标”成为巨头乐此不疲的竞争策略。而UCloud在党政军系统服务上的先发优势,对企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大环境不确定性较强的形势下,这部分客户受到的影响相对更小。现在,创业公司、传统企业和政府,已经成为UCloud服务的三大类主要客户。
深耕客户需求
UCloud主要服务企业级用户,季昕华非常强调对用户需求的关注,“客户的需求就是我们下一个产品”。在一个大的领域,UCloud会细分出三个行业,每年有重点地进行投入,比如专门有人做汽车行业、电商领域和游戏领域。“正因如此,我们对于用户的需求会更了解,所以研发出一些阿里、腾讯所不具备的产品。有可能领先一年,也可能半年。”
比海外云服务商更加了解国内用户的实际需求;比传统巨头在产品策略上更加灵活、敏捷;对用户的服务做到各个维度的深度支持,这也是大多数竞争对手不屑或根本没有动力去做的。也正是因为对用户需求的深入把握,秉持产品快速定制、贴身应需服务的理念,推出适合行业特性的产品与服务,UCloud才能够抢夺大量市场,站稳脚跟。
谈起与巨头的竞争,季昕华表示,压力从公司成立开始就一直存在,中途也曾拒绝过条件诱人的“橄榄枝”,虽然痛苦和压力常伴,但“有一个强大的对手是好事,如果不把自己逼得狠一点,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潜力。”
3
-向海外去-
2018年,被很多人称为“寒冬”,但季昕华从中看到了机会:“企业需要降本增效,企业出海寻找新的增长极,云服务能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中国的互联网企业,特别是游戏企业在政策支持下大量出海,东南亚、非洲、欧洲出现了非常多的中国互联网企业。
UCloud在全球有29个数据中心,数量超过了阿里云、腾讯云,能够服务于海外的中国中小企业。季昕华认为,用户出海会遇到四个方面的困难,包括语言差异、文化差异、支付差异及基础设施的差异,UCloud主要解决的是第四个问题:“在国外很多地方,互联网发展的速度比较慢,没有云计算。如果一个中国企业想走到一个没有‘云’的地方,在当地找人建机房、搞服务器,过程非常慢。”
2019年,在帮助中小企业出海方面,Ucloud具体计划有四点:第一,在东南亚地区与南部非洲做更多点位覆盖。第二,将全球产品统一,让国内国外共享高级产品及产品升级,争取实现AI、大数据产品出海。第三,发展生态,减少客户试错成本。第四,开展更多海外办事处,力求在当地提供一些商业、商务服务,甚至基础服务。
4
-CEO的必备品质是内心强大-
目前,UCloud员工总数已超过1000人,依托国内北、上、广、深、杭等11地线下服务站,以及在全球各地部署的29大高效节能绿色数据中心,已为8万多个用户提供了优质服务,间接服务用户数量超过10亿,部署在UCloud平台上的客户业务总产值逾千亿人民币,业务覆盖互联网、金融、教育、新零售、医疗、政府在内的诸多行业。
UCloud从2013年开始飞速发展,从十几个人增长到一千多人。虽然之前在盛大和腾讯也带过四五百人的团队,但季昕华发现,在创业公司管人和在大公司管人完全不一样。在大公司,员工看重的是公司而不是你的个人,但是在创业公司,CEO对员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又作用强大的。
季昕华的英文名叫做Benjurry,大家习惯管他叫“笨总”。“我的笑声很有个性,别人一听我的笑声就知道‘笨总’来了”,季昕华声音洪亮,中气十足。乐观既是季昕华天生的性格,也是他看重的品质,“创业一方面要看形势、看方向,另一方面是内心要很强大”。季昕华把创业看成一场闯关游戏,各种困难都是游戏中的Boss,“小困难迈过来了,你的经验值增长少一点,大困难闯过去了,你的经验值就增长多一点,闯过的关越多,离胜利就越近”。
UCloud (优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云计算服务平台,坚持中立,不涉足客户业务领域,致力于打造一个安全、可信赖的云计算服务平台。自主研发IaaS、PaaS、AI服务平台、大数据流通平台等一系列云计算产品,并深入了解互联网、传统企业不同场景下的业务需求,提供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专有云在内的综合性行业解决方案。君联资本于2014年、2015年两次投资公司。
“用资金与管理帮助和促进中国创业企业的成长”,2001年,时任联想控股总裁柳传志决定组建一支队伍,由朱立南率领进入投资领域,并将联想控股的3500万美元作为第一期基金,由此联想投资于2001年4月诞生。联想投资是联想控股旗下独立的专业风险投资公司。2012年2月,联想投资更名为君联资本。 君联资本的核心业务定位于初创期风险投资和扩展期成长投资。目前,君联资本在管美元及人民币基金总规模超过400亿元人民币,重点关注中国的创新与成长机会。
截止到2018年,君联资本注资企业近400家,其中近70家企业已成功在国内或海外上市/挂牌,近50家企业通过并购退出。君联资本以“成为一家最有价值、最受尊敬、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投资公司”为愿景,通过资本和管理的帮助,促进企业创新与成长,在推动产业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追求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创心仪的事业,并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