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的真理?
人工智能的变革?
二者之间有何关联?
计算机视觉已成功应用
视觉技术向纵深发展
单一任务特征学习遇到瓶颈?
结构化深度学习最新成果?
9月29日晚18:30~21:00
清华大学罗姆楼报告厅
汤晓鸥教授与林达华教授
将会与大家分享
人工智能的文艺复兴
以及结构化深度学习的最新成果
敬请期待
人工智能的中国式文艺复兴
主讲人
汤晓鸥教授
汤晓鸥教授是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目前任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教授,同时还担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2005年~2008 年期间,汤晓鸥教授供职于微软亚洲研究院,担任视觉计算负责人。
汤晓鸥教授曾荣获2009 CVPR(IEEE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最佳论文奖。2014年,他的人脸识别技术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超过人眼识别能力的计算机算法。这项技术还于2015年荣获人工智能领域顶级学术会议AAAI首次设立的最佳学生论文奖。汤晓鸥教授是IEEE 院士,同时还担任ICCV(IEEE国际计算机视觉会议)2009 程序委员会主席、ICCV 2019 大会主席以及计算机视觉领域两大顶级国际期刊之一的IJCV 主编。
汤晓鸥教授于1996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并拥有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硕士学位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学位。
从14到17世纪,文艺复兴时代的崛起,有政治、宗教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有一个必要条件,是对原创的尊重。正是因为有了对原创的尊重,才有了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莎士比亚等一系列非常优秀的艺术家和作家,现今的人工智能也正处于这样一个文艺复兴的时期。
为什么我们总是听到Google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声音?为什么2014年谷歌就愿意付6.6亿美金买只有12个人的DeepMind?为什么英特尔愿意花150亿美金收购了Mobileye?就是源于对原创技术、对人才的尊重。在我们觉得国外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非常非常超前了的时候,只有坚定的追求原创才能打赢中国人工智能的这场战役。
深度探索视觉世界的结构
主讲人
林达华教授
林达华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教授,麻省理工学院(MIT)计算机科学博士。林教授在2014年加⼊⾹港中文⼤学后,主持了多项与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分析相关的研究,并在深度网络设计,深度统计推断,大规模视频分析,以及多模态联合建模等多个方向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前,林教授已发表逾70篇学术论文,其中约50篇发表于ICCV, CVPR, ECCV, NIPS,T-PAMI等机器学习及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顶级国际会议与期刊。他在贝叶斯⾮参建模⽅⾯的开创性工作于2010年获得机器学习领域最权威国际会议NIPS的最佳学⽣论⽂奖。他曾指导⾹港中⽂大学的研究团队参加ImageNet与ActivityNet竞赛,获得多个奖项。
深度学习的广泛应⽤带来了计算机视觉的技术革命。过去⼏年计算机视觉的一系列成功应⽤主要得益于深度网络强大的特征表达能力。随着视觉技术向纵深发展,以单一任务特征学习为主的方法逐渐遇到瓶颈。在复杂的应用场景中要获得更高更⼴的能⼒,我们不仅需要学习单⼀对象的特征,⽽且需要发掘一个场景背后的结构。
我们实验室在过去一系列的研究工作中,持续探索把不同形态的结构(包括时序结构,空间结构,语义结构,以及跨模态关系)引入深度学习的过程,在多个不同应用中取得了重要进展。在这次讲座中,我将分享我们在结构化深度学习方面的最新成果。
赶快填写报名表参加吧~
9月29日我们不见不散!
现场同步接收简历!
报名成功以最终邮件通知为准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