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日,我们为你带来这份精心准备的「开氪小报」,我们将从上一周7个「开氪」专栏二十余篇精彩文章中,为你摘出四条干货片段。【1个问题】【3个选择】【4个要点】【5个步骤】
整理 | 开氪团队
【1个问题】
北京,还需要快递员吗?
这个冬天的北京寒意袭人。悲剧之后,北京市雷厉风行地展开了为期40天的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专项行动,将严查违章建设的出租公寓。
有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受到影响,一些快递公司的分拨中心、库房和收发点也在专项行动中被查封或责令搬迁,几乎所有在京快递公司的收发件业务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
某快递公司仓库负责人告诉记者:“快递员已经辞职,目前不派件,外地寄过来的快递会被退回。”有淘宝店贴出通知,北京地区的订单元旦前暂不发货,希望北京用户慎重下单。
受大整治行动影响,大量居住在城乡结合部的外来务工人员一夜之间失去居所。北京市安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这个问题上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这让我想起了法国作家阿纳托尔·法郎士的那段在中国很出名的话:“在其崇高的平等之下,法律同时禁止富人和穷人睡在桥下、在街上乞讨和偷一块面包。”不管有没有受到刻意的驱赶,事实是相当一批劳动者将会或者已经离开这座城市,以一种不情愿、不体面的方式。
今年初,我在《打不到车的冬天和没有服务员的城市》这篇文章里说过:
“我不知道被“疏解”出北京的都是些什么人,我也不知道非首都功能具体包括什么,我所知道的是,网约车司机、快递员、保洁员、外卖送餐员、餐厅服务员、洗车员、水管工、楼下水果店勤劳的小夫妻,以及在这个城市不同的角落忙碌的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他们的工作确保了这个城市仍然适于人类生活。尽管这个城市雾霾如此严重,交通如此拥堵,还有其他很多的问题,但有他们在,有他们一直在服务,他们所做的工作,就是我心中的首都核心功能。
是的,我想象不出一个没有了这些人的城市,那将是个什么样的城市。”
keso《北京,还需要快递员吗?》
来源专栏《keso的互联网洞察》
【3个选择】
创业中的3个选择
一加,作为一个2013年末才成立的公司,做了很多创业公司不可能做的事:例如,它也许会被称为不够专注,因为从第一部手机开始它就面向全球多个市场发售;但同时,它也没有试图不惜一切代价的来扩张自己的用户量,而这被创业公司看作为最重要的。
所有这些,都可以看作为是这家公司创始人的选择。因为创始人在每个节点的选择不同,所以才会导致不同的公司气质不同,面向的用户不同,未来的成长也不同。
此期访谈节目,是一加创始人刘作虎谈自己如何做选择。
访谈嘉宾
刘作虎,一加科技创始人、CEO,前OPPO副总,OPPO蓝光缔造者。
1.在创办初期,一加如何找寻自己的定位,并进行决策的?
徐涛:和很多创业公司选择专注一个市场、尽快增长实现规模化的策略不同,一加选择面向中国和欧美市场,服务人群也没有那么大众,但结果却很好,品牌声誉在海外也不错。
刘作虎:大家的误区是用户要的是便宜,但其实用户要的是物超所值,要的是好东西。当时市面产品硬件太差,但这个正是我的强项,软件方面我可以找人合作。大家受小米影响,都去先做ROM再去做硬件。但我当时并没有用户画像,只是想做一个最好的安卓手机。
2.为什么一加现在决定不做线下市场?
徐涛:2015年还尝试了线下,也迅速调整了。
刘作虎:当时想线上有影响力,线下的渠道可以迅速铺开。
徐涛:2013年末接受采访,你评论说互联网销售在未来三年如果一旦从15%冲到25%就会有雪崩的效应,线下渠道就会萎缩。2015年又推翻了自己的判断。
刘作虎:当时确实有这样的担心,但后来发现有时候很多想法过于极端,线下一定有线下的市场,有些用户就是要先摸到手机再买,用户的服务需求是不同的。2015年想法很幼稚,认为线上影响力很大线下是不是也可以维持。
一加X定价面临两难。做线下的话价格要提高,做线上可以降低价格,当时定的价格线上线下都不讨好。而专注做线上就不需要考虑线下渠道的成本。有些运营商找我们合作,让我们有更多接触点,他们需要更多的用户,只要不违背我们定价的原则就可以。其实相当于舍弃了一部分目标用户,也是个选择,这两年团队达成共识,清醒很多。
3.为什么从一开始,一加就决定面向海外市场?
徐涛:很多品牌在决策要不要做海外,但一加从一开始就做了海外。
刘作虎:我一开始就想要做一个全球的品牌,当初成立品牌脑子里首先想出来的是OnePlus这个英文名字,朗朗上口。
徐涛:为什么会选择先打入海外市场?
刘作虎:做这样的选择可能和我自己的经历会有关系,以前一直在负责海外市场,觉得在海外机会其实很大,以前大家对中国产品的印象就是便宜、质量差,其实做手机这样一个人手一部的产品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过去我们的愿景是“做一个受尊敬的全球品牌”,希望改变全球对中国产品的印象,现在这个目标已经升级为“做一个更健康、更长久的企业”。
徐涛《【68】创业中的一百万种选择》
源自专栏《硅谷早知道》
【4个要点】
情绪营销的4个要点
1.要普适性强
尤其是针对目标人群,普适性一定要非常强,观点要出挑而鲜明。这种出挑和鲜明,其实对于大家做明确的传播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比如说我们举之前举过的一个例子keep,keep这个健身软件,曾经有一句slogan我就非常欣赏,叫做“自律给我自由”,那么“自律给我自由”这句话显然是针对它的目标人群,就是年轻一族,奋斗的年轻一族。这种“自律给我自由”的说法其实就是非常有针对性,非常出挑而且鲜明的。作为一款健身软件提出来了自律这个概念,它并没有说我健身这件事如何如何,而是把健身里的一个很重要的情绪,那就是当你不愿意健身的时候你想的是什么,你想的是放纵,但是对不起放纵将让你失去自由,自律给你自由。确定自己的受众,然后在自己受众的基础上去总结和表达这个情绪。
2.要先确定有受众支持后再提出观点
这一点就是很自保了,大家看,其实非常重要的两个情绪领域的代言人,一个就是我们说的papi酱,还有一个咪蒙,这两位应该说是在过去两年里崛起的非常火的自媒体里两支非常有情绪力量的部队,那么大家会发现,这两支部队提的很多观点看似鲜明,看似孤立,看似逆反,但是他们有一个套路,这个套路就是他们提出的观点背后一定会有一部分受众支持,有一些观点会是争议性的,但是有一些观点几乎是绝大多数年轻人都会支持的。他们就是直接冲着自己的受众去提受众喜欢的观点,可以说是很迎合了,但是这种很迎合其实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宜”,很聪明的一种做法。
3.小圈层的情绪进行总结、自我考试
小圈层的意思是说哪怕大家看自己的朋友圈,你就确定一点,就是你每天坚持发布一条内容保证你的朋友圈的互动量,比如说在一百条评论量以上,你怎么做到?我觉得很多人可以对自己定这个任务,就是你先不要去考虑你们企业层面的营销如何,你们企业营销该怎么样做如何宏伟的策划。我觉得大家先把自己朋友圈策划起来,如果你用情绪营销的方法,让你的朋友圈能够连续一个星期以上获得50个或者100个以上的评论,你该怎么做?同时大家也可以针对自己的这个朋友圈去总结朋友圈里出现的这种情绪是什么样的情绪,每天进行自我考试,这个是特别好地帮助大家实现自己情绪营销水平的一种方法。
4.产品和品牌的结合要非常巧妙
很多人特别生硬地做了一个不明觉厉的情绪营销,最后把自己的品牌生贴上去,两者并无任何关联,这种说法就非常搞笑了。但是大家再观察一下,奇葩说也好,吐槽大会也好,他们念广告词都用吐槽的情绪念,念广告词念得都是那么有水平,有意思。大家就明白了,你的品牌如何贴牌。
其实最早在地方卫视,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有一些中间插播广告,有很多主持人,他们像说相声一样快播广告,这种说法其实非常迎合观众的情绪。大家都知道观众在看节目的时候最不喜欢的是听广告,主持人、策划组也知道观众不喜欢广告,于是把广告按照观众的情绪变成了一种表演。我在这里给你快播,我也不想播,你也不想听对不对,于是我们快点播,把它播完大家皆大欢喜。
所以这种玩法本身就是结合点特别巧妙,它这样一结合反而有人会倒过来听一遍它的广告,说的这么快是什么广告。
李倩《策划情绪营销的宜和忌》
来源专栏《300天品牌思维修炼》
【5个步骤】
漏斗模型的5步
这个漏斗模型一共有五步,分别是获取用户(Acquisition)、活跃度(Activation)、留存率(Retention)、收入(Revenue)、自传播(Referral),实际上是帮你思考五个问题:
你的用户从哪来?他们用你的产品或是网站干什么?他们会不会重复使用?你能从中赚多少钱?他们会不会帮你带来新客户?接下来我们分别介绍一下:
1.获取用户(Acquisition)
和这一步骤相关的指标一般有这样三个:网站访问量、访问时长、广告点击率,这是针对网站来说的,如果要衡量某个实物产品的”用户获取情况“,你可以对应地去观察用户人数、使用时长、以及你的广告点击率。
2.活跃度(Activation)
和这个步骤相关的指标有:试用次数、订阅人数、跳出率,试用次数用来观察网站用户是不是愿意试用,订阅人数可以说明用户对你的产品或服务是不是有足够的好感和信任,而跳出率是为了判断某些特殊情况,比如你的网站虽然有大量流量,但用户很快就离开了,没有做任何事情,这时候你就有必要通过减少页面加载时间等方式来降低跳出率。
3.留存率(Retention)
这个步骤需要你观察的指标有回访人数和月活用户,这两个指标可以衡量用户粘性,如果他们越依赖你的产品,离开的可能性就越小。
4.收入(Revenue)
和这个步骤密切相关的指标有 ARPU值,LTV 等,我们曾经在专栏里有过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5.自传播(Referral)
和这一步骤相关的指标有净推荐值、病毒系数等等。
曲凯《创业公司的网络营销策略(上)| 市场》
源自专栏《5分钟创业课》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