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电子阅读市场形势变化所迫,高冷文青范的Kindle也要开始在中国卖网文了。电子阅读器和网络文学到底能否共存呢?还是说,这个电子阅读器所期待的替代纸质书的时代还未到来,就要被网络文学革了自己的命?
文 | 彭倩、许盈、吴佳捷
编辑 | 方园婧
Kindle上能看的内容不再仅仅是严肃的传统文学、社科书籍,很快你能在上面下载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重生受你一世恩宠》、《盛世天骄》这些少女心爆棚的畅销作,甚至各种你想看到的霸道总裁、宫斗情仇和玄幻仙侠小说。
这个福利来自 Kindle和咪咕为中国读者推出的一款产品:“KindleX咪咕电子书阅读器”,在这个特制版阅读器中,Kindle引入了第三方应用咪咕阅读。
没错,受电子阅读市场形势变化所迫,高冷文青范的Kindle也要开始在中国卖网文了。
如今中国网文市场体量巨大,移动电子阅读发展迅速,对于已经卖不动电子阅读器的Kindle来说,网文可能是它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今年3月发布的《电子阅读器市场研究与投资分析报告》显示,从2012年开始,全球电子书阅读器的出货量开始下降,2012年电子书阅读器全球出货量比2011年下降36%,到2016年,整个市场的出货量仅仅为710万。而2011年,这个数字达到了2320万。
是不是人们开始变得不爱阅读了?但实际情况是,喜欢文字的人其实在逐年递增。截至2016年底,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3.33亿,占网民总量的43.3%,网文市场规模也已达90亿元,网络文学的产业规模自2012年起就保持着超过20%的年增长率。
看网文的方式可以通过网站、App、web网页等多种形式,并不一定需要通过购买一个电子阅读器来实现。而电子阅读器所主打的和纸质书阅读体验一致的卖点,在网文受众中也不构成吸引他们的因素,因为网文从来和纸质阅读无关。
电子阅读器和网络文学到底能否共存呢?还是说,这个电子阅读器所期待的替代纸质书的时代还未到来,就要被网络文学革了自己的命?
十大品牌网发起的国内品牌电子阅读器的投票
有没有搞错,一个主打纸质阅读体验的网文阅读器?
听起来很矛盾,但这个正是Kindle现在打算做的。
传统书籍的数字化阅读在降温,电子阅读器市场也面临困境,Kindle迫于形势,选择进军正如日中天的网文界。
无论是电子墨水屏、屏幕背光、6寸屏幕,Kindle的各种特性都在告诉你,它想要尽量还原纸质书带给你的感受,在享受网络带来的更多可下载书籍的同时,尽可能的还原你最初看纸书的感觉。
但其实纸质书的体验Kindle也实现的非常有限。传统数字书籍由于传授的硬知识较多,通常需要注解释义,对电子书的格式和排版要求自然也高,从前Kindle在做传统书籍数字化时,就因为尺寸始终维持在6寸左右而无法满足读者对大屏的刚需,适合大屏的扫描版PDF成为了最好的选择,让Kindle的数万内容版权英雄无用武之地。
国外传统书籍纸质书的复苏,或许能佐证体验对于此类书籍的重要性。据去年全球实体书市场的数据,英国市场实体书刊的销售增加了 7%,美国市场同期的平装书销售上涨则达到 7.5%。
对Kindle而言,不仅主战场面临考验,此次在阅读器中导入网文,可能也只是鸡肋。
这不是Kindle第一次和咪咕合作,早在去年6月,Kindle就和咪咕合作推出了一款Kindle Fire权益版,采用了咪咕的三款软件。但Kindle在官网售卖的情况并不好,评论也惨不忍睹,几乎都是消费者在吐槽百度手机“全家桶”套餐捆绑难以删除、咪咕应用体验不佳,甚至有的软件已经停运。
捆绑的百度“全家桶”遭到满满差评
咪咕应用软件也遭到嫌弃
此次Kindle和咪咕合作,还是采用同样的Kindle硬件,同样引入咪咕商城等三款软件,结局似乎可以预见。
在移动技术的推动下,大部分读者都养成了在任意场景下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电子书的习惯,智能设备无疑是更好的选择,尤其是手机。
手机可以下载多个App,比如QQ阅读、网易云阅读、百度阅读,这些App背靠版权资源丰富的大公司,库存远远高于普通的阅读软件和电子阅读器。并且手机可以随时随地上网,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浏览和下载。而Kindle甚至有不能连接WiFi的问题,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
更何况,人们已经不再只通过读书接收有价值的信息。社会运转节奏加快,移动设备日新月异,信息迭代也愈发迅速。在闲暇时光,人们也不得清闲。网络视频、动图、微信公号和自媒体都在抢夺人们的注意力,老老实实坐在书桌前,打开一盏昏黄的台灯,进行深入沉浸的阅读,成为了一种低效率的信息接收方式。
事实上,Kindle的对手不仅是国内的阅读App和逐渐改变的信息接收习惯,网盘带来的免费资源很可能让网文少年们直接忽略初出茅庐的Kindle。
网文对格式和体验的要求不高。Bluesky,25岁,阅读网文10年,爱好玄幻仙侠的同时也痴迷于计算机书籍阅读。他认为如今的电子阅读器并不能满足自己对于传统书籍的阅读需求,但是却能很好地体验网文:“我很烦在Kindle和掌阅上看PDF格式,不好做笔记,看着也很不舒服,但是看网文很OK,很自在。”
智能手机的出现,读者可以在不同场景下利用碎片化时间体验,网文无孔不入的渗透进读者的生活。一位叫做李嘉尧的高三学生,看网文长达八年,就很喜欢手机带来的碎片化阅读场景:“最主要还是手机上看,它可以让我长时间使用,躺床上、上厕所都能看。”
网盘资源多到连国内的App和阅读器都视其为大敌,更何况,网文阅读体验要求并不高,正版和盗版很多时候毫无区别,读者在网盘中下载好免费资源,可以关联到App软件中打开阅读。
电子阅读器掺和网文战场,看起来胜算不大。
“多金”的网文生意
网络文学确实是一笔不错的生意,但最主要的受益者绝不是传统出版社,更不要说凭借传统出版社提供主要内容的电子阅读器了。
网文生产机制日趋完善的同时,商业模式也变得更加多元化,付费的花样层出不穷。
自09年以来,大部分阅读网站如起点、晋江、红袖添香等,开始进行文章的日更和催更,并尝试打赏、按章付费、试读后购买等更为灵活的付款方式。随后出现的电子阅读器和如今正当红的阅读App也沿用了这些方式。
虽然网文一般篇幅较长,动辄上百万字。不过按章付费这种分期付款方式让读者几乎感受不到阅读的经济压力,购买一章内容往往只需要几毛钱。资深读者李嘉尧告诉36氪:“有的时候一本书要花上百,但是因为追的周期比较长,其实每个月开销不多,对零花钱不算什么负担,有的书一追就是一两年。”
此外,消费人群的年轻化,让网文的泛娱乐产业化发展潜力巨大。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报告显示,泛90后是数字阅读消费的主力人群,30岁以下年轻人群占67%,其中女性占比64%。这群年轻人追求潮流,热爱新鲜事物,并很乐意为自己喜爱的网文及其衍生产品买单。
读者Cheryl是小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忠实粉丝,她几乎为这部小说所有类型的衍生品买了单:“我在网上买了小说、还在书店买了书,晚上睡觉的时候买了音频,今年暑假我要去电影院支持这部小说拍成的电影。”
目前,网文泛娱乐产业化得到初步发展,网文的业务得到拓展,一些大IP的影视化和游戏化为投资方带来了巨大收益。
《花千骨》的同名手游为慈文传媒带来月流水过亿的营收,《微微一笑很倾城》衍生出的《新倩女幽魂》手游也一度冲上了App Store付费排行前几名。据华策公布的2017年电视剧营收报告,由其主投的《孤芳不自赏》(4.4亿)、《射雕英雄传》(3.3亿)、《三生三世十里桃花》(3亿)、《夏至未至》(3.7亿)、《楚乔传》(5.6亿)等IP改编的电视剧为其带来了将近20亿的营收。
根据中国广电新闻网去年年底发布的《2016年出版传媒上市公司上半年经营情况分析报告》,在调查的10家出版社中,除了读者传媒营收大幅下降24.85%,其他出版公司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实现净利润35.6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70亿元,增长11.57%。不过,这些公司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数字化转型的成功,以及物资销售业务和教辅书籍业务的良好表现。
网络文学的“新供需关系”
阅读,从传统的纸质形式、逐步发展到电子阅读器、手机App等形式,让网络文学这一特殊分类的传播性逐步增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网文读者。另一方面,网文平台逐步成熟的市场化运作,也培养了一大批网文创作者,从供给方面满足越来越多读者的需求。
最初网文生产通常自发进行。由作者提供原创内容,网文爱好者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文章的筛选和编辑。
而艾瑞咨询今年发布的网文作者调查报告显示,在主要的16家网文平台上,签约的网文创作者已经超过150万人,按照网文平台的规定,这些作者起码要做到日更3000字以上,战斗力强的作者可以日更上万。圆润夜,晋江签约全职作者,笔名公子书夜,税后月入4000~5000软妹币(人民币)。他认为自己属于很懒散的作者:“我现在一共写了12本书,每本书也就2、30万字左右,这算很短的了,要知道,网文很多都在百万字以上。”
随着网文生产队伍逐渐壮大,对于运营平台而言,一个编辑对接上百个作者是家常便饭,为了便于管理,编辑、作者和读者之间开始形成了一定的权责关系。
其中,掌阅的内容生产机制权责较为分明。掌阅内容出版负责人少耕透露,在最初筛选作者时,他们会借助数据和人力:“我们根据旗下的红薯网等平台显示的销售数据、下载数据,或者浏览数据,签下一批自愿的素人作者(写作爱好者);还会有编辑挖掘有市场价值的作者签到平台上,包装他们的书并进行推广。”
此外,编辑还会对读者负责,对于涉及黄暴的内容、打广告的行为和一些敏感词汇,掌阅的后台有筛选机制可以自动屏蔽,也会让运营人员手动进行删除。
也有部分平台由于人力有限的问题,编辑和作者数量的悬殊,采用较为松散的管理制度。
圆润夜透露,在晋江文学,“我们只需要和编辑沟通故事大纲,形成一个故事的清晰脉络之后就开始动笔,在每天的创作之后进行申榜,普通作者不会被编辑催更,写作、申榜编辑也很可能不会看”。他还表示,编辑不会强迫作者跟风创作网红题材。
编辑和作者之间的关系是否紧密,取决于作者吸引流量的能力是否强大。一般来说,大神作者能给平台带来庞大流量的同时,也可以轻松地月入过万,得到平台最大程度重视。
“一个编辑通常要对接上百个作者,主要是线上的接触,一般不会一对一直接密切的接触,除非是公司立项的一些大神的作品,编辑会参与制作,或者是参与构思和架构。其他的签约作者一般是都是由编辑处理他的更新稿件,或者是适时有一些催更的一些行为,并为素人作者进行线上线下的宣传推广”,掌阅内容出版负责人少耕表示。
圆润夜认为这很合理的,晋江也会根据作者的数据状况进行排行,编辑会和变现能力强的作者进行一对一的讨论,并且催更:“明星作者是主要被催更的对象,但是小透明,不写,不申榜,毫无存在感,编辑是不会催更的”。
唐家三少、天蚕土豆、我吃西红柿等神级作者收入越来越高(2017年数据)
为了保证内容生产的持续性,平台加大了对作者的控制。“签约年限被拉长,各网站的合同时限都越来越长了,晋江现在有五年十年二十年约”,圆润夜告诉36氪记者。
互动性更强则是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相比的一大优势。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互动可以促进网文生产,使得网文更符合大众口味,从而带来更高的流量甚至利润。圆润夜写文时就很爱与读者互动:“写网文的话肯定会受到读者的影响,很多建议的确很有用。”
相比于网文生产的灵活和高效,传统出版则有些黯然。传统书籍作者创作周期较长,也不可能做到像网文那样明确日更字数;并且,编辑需要长时间审稿,还要经过出版社领导的过目以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审核;更何况,在图书编辑出版的过程,读者根本无法参与,出版社也无法保证市场反应。
在回头看看现在市面上的传统电子书阅读器,除了Kindle和掌阅在苦苦支撑,其他品牌如汉王、当当推出的电子阅读器基本已经消失匿迹。而Kindle这一类坚持用硬件开路,内容盈利的模式,未来也非常不明朗。
国内不少大公司依然在寻找这个市场的可能性,京东推出京东阅读JD Read,腾讯对标Kindle做了QQ阅读,掌阅也继续推出新品iReader Light。但这些新入局者并没有迫切的盈利愿望,更多地是“占个位”,将硬件、服务和内容版权整合起来,硬件成为了“顺手的事儿”。
电子阅读器的春天还没完全到来,似乎就快入冬了。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