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有知道一个知识什么时候失效,才配拥有这个知识。
——查理·芒格
成甲在混沌大学授课
如何才能成为掌握思维模型的高手?
2011年起,我就开始接触查理·芒格的思考方法体系。今天,我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分享过去7年的思考。但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这门课,无法保证你掌握思维模型。
因为学思维模型,就像我们要学开飞机一样,给你一个飞行员驾驶手册,你敢开飞机吗?可你要真的成为一名驾驶员,飞行手册又极其重要,它可以帮你少走很多弯路。
所以,这门课,关于思维模型的讨论非常简单,就三个方向:
为什么要学?
从哪里学?
如何掌握 ?
为什么要学习思维模型?
全新的思维武器
基于演绎法
为什么要学习思维模型?
这个话题很有意思,我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想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更好方式。
为什么思维模型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想象一下,我们日常传统思考问题的方式是什么?是不是多凭经验、直觉?也就是说,我们基本的一个思考方式,就是通过学习、训练,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具备解决问题的更好的能力。
大家用经验的方法应对复杂系统,有没有用?有用,但还不够。因为这个复杂的系统太复杂,导致我们不怕“一万(因为这一万是经验)”,只怕万一。“万一”,是这个复杂系统不可知的地方,给你带来的变化。
比如,过去几年,我们在互联网刚刚兴起时积累的经验,到了今天移动互联网时代,可能就没用了。
那么,要如何应对这个复杂系统呢?
善友教授和查理·芒格推荐的思维模型,其实是一个全新的思维武器。它和经验法不一样,它不是基于归纳法,而是基于演绎法。
本质上讲,思维模型其实就是现实世界复杂系统的某个侧面或者某个局部的规律,或者近似规律现象的表征工具。
所以,用思维模型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一个以少遇多的思维哲学,它意味着我们似乎可以通过掌握更少而实现解决更多,有点儿像道家讲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思维模型解决问题的套路是谁最早提出来的?查理·芒格。
因为他所面对的环境,是投资。投资就是拿现在的钱去预测未来什么会变得更好,而未来是完全不确定的。而查理·芒格又是一个长期投资者,要预测未来这么复杂、这么不确定的事情,他居然可以坚持用简单的思维模型来解决这个问题,你不觉得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吗?
所以,我们今天讨论思维模型,其实是学习一种全新的思维武器,和我们过去凭直觉解决问题方式不一样。
从哪里学思维模型?
跟大师学
并且要用“二元对立学习法”
查理·芒格说,人一生可能要掌握100多个思维模型,才能让你应付这个世界更游刃有余。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做?从哪里能找到?
有三个来源:
一,我们生活的这个客观世界的客观规律。
我们没有办法逃离出这个世界。这个世界重要的运作方式,就是影响我们决策的基本因素,而这正是查理芒格说的,要学习重要学科的重要规律。比如物理、化学、数学、生理学等学科。
二,我们活着的世界,不是基本规律,而是由这些基本规律组成的复杂系统。
推荐几本书,有助于大家对复杂系统的了解。比如《失控》《失败的逻辑》《第五项修炼》等。
三,我们和客观规律相处的认知和心理。
我们明明知道那么多大道理,可仍然过不好这一生,除了努力不够以外,我们怎么样和这个世界相处,我们的认知情绪和心理也有很大程度上影响。
我很喜欢的一句话,它这么描述了“真实”和我们自己的关系:
我们看起来所有的危机,其实都与真相无关。
这就是我们需要了解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对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于认知心理学,有两本书推荐给大家,《人类误判心理学》和《避开错误决策的四个陷井》。
以上三个方面是思维模型的重要来源,然而,我们真的就这样能够找到吗?好像还没有一个抓手,你应该告诉我具体在哪里找?
我的方法“十字选择法”:垂直的一刀与水平的一刀。
首先,垂直一刀是指站到知识的至高点,跟随大师去学习。
大师之所以是大师,是因为他毕其一生,不断地寻找研究这个领域的顶级知识,被验证过的知识,最终成了大师。所以大师就是学习思维模型的超级过滤筛选器,而且它还自带推荐功能。大师会推荐各种大师,因为他之所以成为大师,是吸取了其他大师的经验。
不过,当你要学习一门大师的时候,有没有可能被他忽悠?有的,该怎么办?要学会“二元对立学习法”。就是当你学习一个领域的大师的知识的时候,你要学习这个领域跟他意见不统一,甚至意见相反的另一位大师的观点,这样你才能够让自己真的懂大师。
举个例子,比如管理学大师詹姆斯·马奇,曾敏锐地发现,如果一个经验要想让别人学习,一方面它要有一定的复杂性,你才会觉得这个东西有价值。比如SWOT原理,就一个S原理,这个太简单了,可是另一方面,它又不能太复杂,以至于你不能理解,SWOT如果变成“SWOTRMENTSY”原理,你能记得住吗?你会去学吗?不会的!大脑决定了我们每次只能记住三到五件事情。所以一般流传下来的经验内容,往往就是三条到五条形成的模型。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也有可能生活在经验、故事构筑的牢笼里,真实的世界可能远远比我们经验、故事的最大可理解复杂性,要复杂得多,而且,越复杂的真相的原因,越难以解释、越难以传播。
正如詹姆斯·马奇所说,我们认为的真理,不过是人类可理解的共识,往往与真相无关。
所以,你可以想象为什么量子力学特别难传播,因为它不符合经验,它不好理解,脱离了我们经验世界。
原来经验是这样的。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位大师的说法。
加里·克莱因,一位非常厉害的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其观点却截然不同。
他提了一个问题,既然理性决策那么好,你们真的主要就用理性决策吗?比如着火的时候,你打算跑,是理性分析哪个渠道能够把包拿上,哪个渠道能少几步路往外跑,还是你一有通道就往哪儿跑?显然是后者。
克莱因说,我们大多数人都是经验思考的方式,而理性的思考方式只是我们大多数做决策当中很少的一部分,怎么能够就把这少少的一部分,作为整个人类判断和学习的方式呢?
事实上,我们人类做决策,不是寻求最优解,而是为了寻求满意解。先把眼前的问题解决了,再迭代改进,是人类能活到今天重要策略。
现在,你看,这两个人,谁的观点对?都对是吧?也就是说,当我们了解了两个不同的观点时,我们反而对经验和学习有了更深的理解。
其实,一个成熟而理智、有智慧的人,就是能够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观点,却依然能够维持正常行事的能力。
经验的学习,有一个极大的好处是,我们可以利用潜意识,这个超级计算机,但经验学习有一个大Bug,就是这个计算机当中的输入模型、输入的素材都是我们感官的感受,形成的经验教训,所以我们很难把一个领域学得的经验迁移到另一个领域。
有没有可能做一个替换?就是说,我们把潜意识的超级计算器中的一部分,变成以科学、规律为基础的思维模型,然后通过大量的刻意练习之后,把思维模型植入成潜意识当中的一部分。
这样,我们就可能会形成一个除了经验的直觉以外,更加先进的理性的直觉,使你一瞬间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就像巴菲特曾经评价查理·芒格时说的,查理·芒格有一个神奇的能力,任何一个投资项目拿到这里,他60秒钟之内就可以得出极有洞见的答案。
所以,所谓的专家就是有大量的做基础判断的经验,而且,这些经验是更坚实的,基于科学验证的,广泛使用的规律、思维模型,构成经验直觉判断的体系。这样的一个人的直觉性的经验,威力该有多大。
其次,水平的一刀,是指你要回到知识的源头,顺着知识的发展脉络,去了解场景和细节,理解底层知识和规律。
为什么说百闻不如一见?行万里路比读万卷书强?就是因为在行万里路的时候,有各种环境系统的约束,知识使用的具体场景,能够给你带来一个更真实的理解、更全方位的感受。
从生理学上讲,我们能够调动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就是你看到了场景和细节之后,能够建立更好地联系,从而你就能更好地知道这个规律和方法怎么用。
我们如何掌握思维模型?
刻意练习
每日反思
怎么样就算掌握了?能记住算吗?不算,能实践是吗?也不完全是。我的思考是叫融会贯通。
融汇就是你要把知识的细节、知识的制高点,内化于心,而贯通就是当你真的学习和掌握了一个原理以后 ,能够在完全不同的场景下,头脑能第一时间想到这个原理和知识,它怎么应用的样子,这个能力就是融汇贯通。
怎么才能做到?这个方法就两点:刻意练习+每日反思。
刻意练习是人类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高效的学习和掌握一项思想和能力、技能的方法。只不过大多数人对刻意练习的理解有一个误区,我们认为刻意练习的关键点在于练习,得要练习得足够多。可这是一个大坑,刻意练习的关键不在于你练习得特别多,而在于你获得什么样的反馈。
想象一下,如果你要把你的孩子培养成一流的跳水运动员,你是让游泳馆的游泳师陪你孩子跳水学得快,还是让国家队的教练教,学得快?显然是后者。
也就是说,刻意练习和你练多长时间关系并不大,而取决于那个大师给你的反馈,他背后的心理表征,他对问题的各种认识,给出的反馈,让你的练习的效率产生极大的变化。
经过筛选的优质思维模型,再配上刻意练习才有威力,而这正是我认为混沌研习社最有价值的地方。用最科学的方法配合最高质量的输入。
了解了什么是刻意练习,接下来再做每日反思,其实就是“吾日三省思维模型”。过去7年,我每天都在这样问自己:
第一,昨天我学到了什么新方法,获得什么新启发,我有没有能够把它拆解成一些规律或者背后规律的组合。
第二,如果我从中学到了,我能把它提炼成思维模型吗?如果有思维模型,我能够把它迁移到其他的新的领域吗?
第三,我昨天遇到了什么问题,我当时是怎么解决的,我用的什么样的方法,我今天回过头来还能用看似不相关的领域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就这么简单,每天坚持做这样的思考、训练,就能不断地让我们在看似完全不搭界的知识当中,建立起全新的连接,产生突破。
最后重要一点
要懂得去寻找知识的边界
越有用的知识越危险
此外,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就是我们学任何一个思维模型和总结经验方法的时候,要知道一定要去寻找知识的边界。
我们现在拥有和热爱的知识,是不是有可能是一个错误?就像查理·芒格一直提醒大家的,他说,你只有知道一个知识什么时候失效,才配拥有这个知识。因为你越对一个知识觉得信赖,越觉得是你成功的原因,你就越会在未来拿它做更大的决定。而一旦你这个知识其实是有误差、有问题的时候,给你带来的损失,也是极大的。
越有用的知识越危险。
芒格说,我经常要把自己最有用的知识拿来检阅,一旦发现比它好的,我就毫不犹豫地替换掉它。所以我们也要一样,在经验最丰富的地方,反而要问自己两个问题:
问题一,我能不能请教应用这个知识特别熟练的人,人家是怎么用的,是不是他的用法跟我不一样?
问题二,我是不是能够找到在这个领域同样很成功,但是人家压根不用我这个方法的人?
查理·芒格有没有可能是错的?有没有可能,在投资领域,其他人完全没用他的方法,也一样取得,甚至更大的成功呢?有这样的人吗?
有,就是索罗斯。
索罗斯和芒格在投资策略上完全不同。芒格的投资策略是在时间的维度上选择有价值的企业,长期地持有,20年、30年不变,获得巨大的回报。索罗斯是在一个时间的点上,投资巨大的资金,一次赚你20年的钱。
记得索罗斯在非常有名的英国汇率保卫战当中,他的一个合伙人面对投资的机会,跟索罗斯说,我要把我所有的存款都投到这次机会当中,索罗斯当时就怒了,你疯了吧?什么叫把所有的存款投进来,你要把所有能借到的钱全部投进来,你人生还能遇到过比这再好的机会吗?
这就是索罗斯和芒格完全不同的两套策略。
我们要知道,理解一个知识,要回到它的细节。查理·芒格长期投入的理念之所以能成功,取决于两个因素:
因素一,他得活得足够久。芒格是40岁投资的,他现在活到了90多岁,有50年的投资时期,如果他只活到了60多岁、70多岁的时候,他就是一个非常普通、平庸的投资人。
因素二,他活的这些时间里面,美国的经济足够稳定,整体的经济得要向好,如果他在伊拉克,活到90岁也没有用。
同样,索罗斯的经历是什么?
他小的时候,父亲是外交官,犹太人。当时他生活在小镇子里,德国人来的时候,邻居们觉得这场战争跟我没什么关系,但他的父亲却敏锐地意识到,这有可能是极其危险的一次屠杀。所以在邻居的嘲笑不解当中,看似一切风平浪静的时候,他们搬离了那个城市,躲开了大屠杀。
因此,索罗斯的经验是,在非常时刻要用非常规手法,才能取得重大的变化。
这两个人底层的人生经历和哲学是不一样的,可是他们俩真的不一样吗?两个对立的大师真的不一样吗?你以为索罗斯是不顾风险的豪赌吗?NO,索罗斯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投资之前一定要注重你的安全边际,只不过在他所有的判断,认为这件事儿绝对能成的时候,他要All in。
你以为查理·芒格就是一个特别稳重、谨慎的人吗?NO,查理·芒格常常提醒人们,一旦好的机会来临的时候,要发起跨学科的攻击,用极大的勇气和信心投入。
所以,其实我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无论思维模型还是知识,都有边界。
如果我们学思维模型,学方法论,听完一堂混沌大课,只记住了一个概念、一个模型、一个定理,你是非常危险的。
也就是说,你在掌握思维模型的时候,你要把它变成一个公式,这个思维模型它应用的前置条件是什么?这个思维模型在这种前置条件下,导致你在哪些边界上可以采取行动。你只有知道自己的知识的边界和行动的界限的时候,你才真正地拥有和掌握一个思维模型。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这样去学习、思考特别累,学这些思考的东西,是不是不如我快速地做一点事情更有效?我想用爱默生的话作为今天的结束:
人类的全部历史都告诫有智慧的人,不要笃信时运,而应坚信思想。
来源 | 公众号:混沌大学
图片来源 | 网络
编辑 | 智慧云
智慧云董事会,定位于"高成长企业的外部董事会",为高成长企业的企业家和高管提升领导力,并用群策群力的方法解决战略问题,核心产品是为企业家定制的私人董事会,以及为企业高管定制的群策群力工作坊,致力于提升企业家领导力,助力企业高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