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贾行家,「得到」专职作者。今天我想借着中秋这个传统节日,和你聊聊:什么是中国人的合理生活?
这个问题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合理”。我获取知识的目的,不过是为了更合理的生活而已。它具有普遍的意义:生活目标是正当的;生活的准则和内容,符合这一目标,同时尽可能有趣一些。
第二部分是“中国人的”。现代生活具有普遍性,但涉及生活趣味时,中国人有自己的解决和舒缓,有自己的陶冶和忘情。也可以说,中国人的合理生活就是中国文化的快乐之道。
今天这张书单,我就来为你形容一下它什么样,它有哪些门道:
古琴的音域宽广,表现力毫不逊色于西方弦乐器。古琴音乐的美不在旋律,而是每一个音都可以构成独特的单元,起承转合,充满了写意。古琴的指法也相当复杂。因为这些特质,演奏者可以通过细微的动作,把自己的所思、所感,转换成琴音传达出去。所以,中文里才会有关于“知音”“心声”等等词汇。
这些知识,来自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的《琴道》。“每天听本书”团队对这本书进行了解读,只需半小时,就能收获这本书的精华。
围棋界有一个不朽传奇,就是吴清源。
他少年在中国以“天才神通”出道,之后横扫日本棋坛,号称“昭和棋圣”。他寿高百岁,是中日韩围棋国手们的共同偶像。
吴清源认为,他当年斩落日本所有一流棋士,并不是棋力有多么大的优势,而是自己的胜负观不同。作为外来者,他只要败一次,棋士生涯就可能终结。所以每次他都要全力以赴拼死迎战,一直置之死地,才是赢棋的关键。没有这种压力时,他就没有这样的战绩。
上述内容来自《吴清源回忆录:以文会友》,欢迎你点击下方阅读全版电子书。
我写字奇丑无比。但我知道,写字是许多人生活中的重要寄托,也是他们与人交流的方式。我还知道,书法界的水很深,有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比如拿个装墨水的针管在纸上呲来呲去……写字这件事,有什么明确的规则吗?
书法家有种默契,叫“与古为徒”,就是在潜意识将古代书法规范当做经典,也就是“做古人的徒弟”。书法界排斥当代民间的各种写法,原因是书法的规则需要边界,任意扩大的话,这门艺术就会消失。书法中的“平民精神”,不是指字的风格,而是书法家用自己的艺术去关怀民间生活。
这一观点出自当代著名书法家、艺术理论家白谦慎的经典名著《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如果感兴趣,你可以
点击下方阅读全版电子书。
中国传统绘画,有自己的逻辑和绘画公式。
你看画的时候,真实意象要到画的环境里找,甚至到画外去找。
比如一个人坐着看菊花,他实际上是在模仿陶渊明。画家会和观众做文字和图像的游戏,他画面所呈现的意境,跟他真正想表达的意境经常是分离的。画面只是直观的情境,但你还需要去看题跋的诗文。正是因为这种脱节,中国画的含义更加丰富,可能有无奈,可能有讥讽……
这些内容,来自美国学者高居翰研究中国绘画的专著《气势撼人》,“每天听本书”团队对这本书进行了解读,只需半小时,就能收获这本书的精华。
中国文化不管碰到什么波折,最后还剩下一个吃——这不是玩笑,而是中国生活的原力。
千年过往中,中国吃由来有自。以流派分,中国传统饮食派系由长江、珠江和黄河这三大流域所决定,分别对应着江苏菜、粤菜和鲁菜。如今最火爆的川菜,是在七七事变之后,因为时局关系才开始流行的,而且,那也只是川菜的一个派别而已。除了烤鸭,根本没什么特别的“北京菜”,北京菜甚至摆不出一桌本地宴席来。
这话是谁说的?是近现代“中华谈吃第一人”唐鲁孙的观点。如果感兴趣,你可以点击下方阅读全版电子书。
“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
酱醋不乏生趣,琴棋自有清欢,各得其所,各行其道,才是丰富、合理的中国生活。
这个中秋假期,还有哪些好书值得看?欢迎你点击下方小程序,进入“我们都爱电子书”聚集地,看看大家都在看哪些书,你也可以推荐你喜欢的好书,分享里面的金句。
你还可以从发现页的“搜一搜”,找到“好物圈”,搜索“我们都爱电子书”加入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