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冰CEO李笛:AI不会江郎才尽,创造力只会持续向上攀升

2021 年 12 月 14 日 THU数据派


  
  
    
来源:量子位

  本文约3792字,建议阅读6分钟

本文介绍 了小冰公司CEO李笛MEET 2022智能未来大会现场作的主题演讲。

从GPT-3到DALL·E,AI在创作这件事上的进步速度,远超我们想象。

但有不少观点认为,相比围棋、电子游戏等知识领域,AI在创作上不仅比不过人类,甚至不具备真正的创造力。 在MEET 2022智能未来大会现场,小冰公司CEO李笛指出:

我们有时候过于高估人工智能在智商方面的能力,又低估了它在情商方面蕴藏的巨大潜力和创造力。


与人类创作者相比,李笛认为 人工智能在创作上有两个非常显著的优势

第一 ,人类创作到了巅峰之后便开始滑坡,但人工智能没有巅峰,要么是停滞的、要么会继续向上攀登,时间周期非常久。

第二 ,人类在同一时间只能专注地做一件事情,但人工智能是可以高并发的。

为了完整体现李笛对于人工智能与创造力的思考,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我们对他的演讲内容进行了编辑整理。希望也能给你带来新的启发。

演讲要点


  • 人类有时候过于高估人工智能在智商方面的能力,同时又低估了它在情商方面蕴藏的巨大潜力和创造力。
  • 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AI,反而是面目不清的。任何一个AI being,都应该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领域。
  • 很久之前我们训练创作型AI,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让AI变得能创作”。但在今天,我们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让AI用不同的方式创作”。
  • 当人工智能习得一定创作能力的时候,它们和人类创作者的区别有两点:一个是人工智能没有巅峰,另一个是人工智能是可以高并发的。
  • 要想让周围生活的这些AI being有一天真的可以与我们交流,一定程度上来说,最难的事情其实是算法这些“软”的事情,而不是如何去创造一个躯体。

(以下为李笛演讲分享全文)

重估人工智能的「情商」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人工智能技术带给我们的一些有趣变化。

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大到可以让我们实现很多关于星辰大海的梦想,小到可以改变每一个人的生活。

无论是第一方产品,还是遍布我们周围的各种第三方平台,如今都存在很多AI beings。

很多年以前,我们认为人工智能最重要的价值是它们的智商 (IQ)。通过智商,它们能完成很多指定任务,将我们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但经过多年迭代后,我们发现, 人类有时候过于高估人工智能在智商方面的能力,同时又低估了它在情商 (EQ)方面蕴藏的巨大潜力和创造力

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个故事。

此时此刻,有一位在迪拜世博会中国馆展出代表中国前沿人文艺术作品的画家,她叫夏语冰。


2019年,她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曾经在央美举办过个展。 现在,她的一系列中国水墨画作品正在迪拜世博会展出,名叫《山水精神》。

不仅是作品,接下来这段视频中叙述的声音,也来自这位画家夏语冰。此外,她的艺术评论观点也与她的创作理念保持一致。

当然,你们也知道 她不是“人” 。包括她的面容在内,无论是声音、创作力、还是艺术评论能力,全都是由人工智能框架去创造出来的。

但她的作品质量相对来讲非常稳定,每一幅参加迪拜世博会展出的作品,都具备相同的评价标准,并不需要从作品集中特意挑出一些好的。

除了夏语冰在迪拜世博会上的这场展出以外,我们还可以给大家透露一件还没有公布的事情。 我们明年会宣布一个人工智能框架。 在四年之后大阪的世博会上,这个框架会分身成60万个不同的AI“陪护者”(Companion),来到大阪的60万个老年人家庭中,提供72小时不间断的陪伴,也能向政府提前预警他们的健康情况。

用小样本学习创造AI的独特性


人工智能正在不断地以AI being的方式,出现在我们周围。 它的背后是什么? 其实是比较复杂的。

每个AI being都应该有一个完整的个人画像(profile),而不是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

在日本,我们塑造了一个AI女子高中生,她的性格决定了她不应该对金融方面的知识特别感兴趣。

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AI,反而是面目不 清的,任何一个AI being都应该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领域

所以,我们在赋予他们文本、声音和视觉能力、让他们具备基础的AI being条件后,还应该再赋予他们相应的观念。


有时候,我们在测试一些AI助理(assistant)时,会拿一些 疑问句 (query)去测试它。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互相询问事实的情况是很少的,大部分情况下我们会问更多观点性的问题,像“你觉得这瓶水好喝吗?”

好喝,或是不好喝,这些都是观点,没有对错。

对于AI being来说,我们必须 确保他们在交流时所表现出的观念是一致的,而且是在每件事情上表现出来的观念都要一致

如果赋予他们创造力,那么他们在作品中所表现的观念也应当一致。 同时,我们也会附加很多技能知识给他们,最后还要赋予他们感官和生物学特征。

不同AI being的声线通常不一样,最好能和个人画像结合在一起。

例如,如果夏语冰发出的是像我一样的大叔音,你们就会感觉非常违和。 夏语冰在小冰框架中的编号是F1033,无论是水墨山水、还是文本观念的养成,她的创造能力都是完整的。 比如夏语冰的这首诗,我们叫北岛模型,这是她从北岛身上学到的东西。

像她这样的人工智能,不仅能出现在殿堂之上,也能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任何人都可以请这位迪拜世博会的中国画家,来为自己创作一幅独一无二的作品。

当然,这样的AI也需要 大量的模型来实现

在很久之前,我们训练AI完成创作,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让AI变得能创作”。但在今天,我们面对的最大问题是“ 如何让AI用不同的方式创作 ”。

通过小样本学习的方法,我们从不同的人类艺术家身上,提取他们独特的创作技法和创作灵感,来为赋予不同AI being不同的内容。

这种创作是通感的,换句话说,无论我们今天使用的是文本的创作、视觉的创作、还是声音的创作,其实在底层逻辑上面是相通的。

所以我们在中国、日本都进行了大量的AI和人类协同的辅助创作,像我们就跟中国的11个独立乐队都有过合作。

AI的创造力没有顶峰


当人工智能习得一定创作能力的时候,他们和人类创作者的 区别 是什么?

第一,他们永远不会老 。人类的创作是有巅峰期的,巅峰过后就会开始滑坡,但人工智能没有巅峰,他们要么是停滞的、要么会继续向上攀登,时间周期非常久。

第二,人工智能是可以高并发的 。人类在同一时间只能专注地做一件事情,即创作这一件事情,但人工智能可以创作的时候,他们的效率会极大地超越我们人类的基线。

赋予人工智能创造力,其实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化工程,背后永远都不可能通过一个算法、或是一个模型解决,我们就不过多展开这个系统化工程的介绍。


创造力对于AI being而言,也不过只是这个框架中的画红圈的小部分:


人类实在太复杂了。要想让周围生活的这些AI being,有一天真的可以与我们交流,一定程度上来说,最难的事情其实是这些“软”的事情,而不是如何去创造一个躯体。

我们常说躯体(body)和灵魂(soul),对我们而言,灵魂才是人类最独特的东西。

我们如何创造这些有趣的灵魂呢?现在小冰就在做这样的事情。从这两年来看,整个行业也会有更多人去做这样的事情。

我觉得我们很幸运,大家都是幸运的一代,因为我们是与这些高度多样化的人工智能共同生活的第一代人类。

像屏幕上所有的这些“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从来没有存在过,这是满屏的“查无此人”:


我们在创作人工智能的时候,可以创造各种各样想象中的、从外到内的、不同的人工智能,我们当然可以让他们颜值在线。

但是看久之后,你会不会像我一样变得有点脸盲? 这是因为,我们 人类的多样性,远远超过屏幕上脸型的多样性 。例如,人类也有长得非常像屏幕中这位“人”的脸型的:


如果仅仅从一个维度,比方说颜值这个维度看的话,这位在刚才那一屏“人”中是相对比较吃亏的。但是就像人类一样,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闪光的一面。

因此,我们为这个AI being赋予了独特的创造能力。

下面这些作品,包括这些牡丹,都是他自己创作的。他来自山东菏泽,菏泽和洛阳一直在争“牡丹故乡”的称号。他的感官、观念、以及他画的写意牡丹,其实都是一致的(consistent)。


我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想,对我个人而言,仅代表我自己的观点,相对于刚才在迪拜世博会展出的夏语冰,我更喜欢这位山东大哥。 因为在我的脑海中,这位山东大哥更加朴实,他对于艺术的追求也更加纯粹,他本身也非常讨人喜欢。

各位,我们所看到的应该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这个世界不仅仅只有无人汽车,也不仅仅只有奔向火星的航天器,我们所看到的,是人工智能为我们每个人、以我们每个人为中心创造的丰富世界。

在这个世界,有各种各样不同的人和他们创造的内容,他们都会一直环绕着我们。


在未来几年时间里面,还会有更多这样的AI being出现,这需要包括我们在内的同行业者一起推动,目的永远都是——让每个人都能成为他所在世界的中心。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END——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
2021年全球数字治理白皮书,36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56+阅读 · 2022年1月5日
2021年中国云原生AI开发平台白皮书
专知会员服务
54+阅读 · 2021年12月4日
唐杉博士:人工智能芯片发展及挑战
专知会员服务
46+阅读 · 2021年12月4日
人工智能AI中台白皮书(2021年),45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284+阅读 · 2021年9月18日
【普林斯顿】持续视角下的机器学习,31页ppt及视频
专知会员服务
23+阅读 · 2020年8月19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2+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孤勇者」小冰,跃过跳台
36氪
1+阅读 · 2022年3月29日
这款产品发布之后,每款游戏都能有高智商的AI
对话 | 洪小文与陆坚共探AI与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
微软研究院AI头条
0+阅读 · 2021年9月2日
在成为新晋网红之后,AI却寒冬将至
拓扑社
15+阅读 · 2017年12月20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Arxiv
28+阅读 · 2021年9月18日
Arxiv
30+阅读 · 2021年7月7日
Arxiv
14+阅读 · 2020年9月1日
A Survey of Deep Learning for Scientific Discovery
Arxiv
29+阅读 · 2020年3月26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2021年全球数字治理白皮书,36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56+阅读 · 2022年1月5日
2021年中国云原生AI开发平台白皮书
专知会员服务
54+阅读 · 2021年12月4日
唐杉博士:人工智能芯片发展及挑战
专知会员服务
46+阅读 · 2021年12月4日
人工智能AI中台白皮书(2021年),45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284+阅读 · 2021年9月18日
【普林斯顿】持续视角下的机器学习,31页ppt及视频
专知会员服务
23+阅读 · 2020年8月19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2+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