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设立“杨振宁讲席教授”职位;“专业学位硕士”将成未来考研报考主流;每21秒就有1人死于这种疾病|热点回顾

2022 年 10 月 31 日 学术头条

“热点回顾|一周科技大事件”为学术头条推出的图文新栏目,旨在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最近一周的科技热点新闻。由于篇幅(和知识)有限,欢迎大家多多补充~

Hi,可爱的“学术菌”们,我是你们可爱的学术君。

上一周又是一个过去的“上一周”。


10 月 29 日是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题是 “识别卒中早一秒,挽救大脑恢复好” 。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大约 650 万新发脑卒中患者,其中,中国新发病人数占比约为 1/4。可怕的是,脑卒中患者出现年轻化趋势。

近日,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设立 “杨振宁讲席教授” 职位,还等什么?快去报名吧!

今年的冬天会更冷吗? 世界气象组织最新数据显示,21 世纪将首次出现“三重”拉尼娜事件,即北半球出现连续三个拉尼娜冬季。

2023 年全国考研网上报名工作结束了,数据显示, “专业学位硕士”将成未来考研报考主流 ,“学术学位硕士”还香吗?

日本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中培育出成熟的毛囊,1 个月可长到 3 毫米, 秃头的我要重拾乌黑秀发了?

but... 除了这些,上周还有哪些热点新闻呢?我们先一起简单回顾下:

  • 有长寿基因吗?Science:要看性别和年龄
  • BATF 缺失可提高 CAR-T 细胞抗肿瘤活性
  • 科学家发现全新的微环境因子对肿瘤恶性演化的作用机制
  • 科学家开发出快速诊断猴痘病毒感染的新型检测方法
  • 为什么成年人的心脏不能再生?
  • 科学家提出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新策略
  • 《柳叶刀》:化石燃料正危及当代和后代健康
  • 科学家揭示中国城市居民因吸入室内产生的 PM 2.5 而导致的疾病负担和经济损失
  • 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型蛋白合成抑制剂的抗肿瘤作用
  • 科学家追问在体基因编辑的安全性

以下为详细版图文,可选择性阅读~


北师大设立“杨振宁讲席教授”职位



近日,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设立“杨振宁讲席教授”职位,由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联合物理学系校友捐赠设立的“北京师范大学徐树彬魏清仙物理学人才基金”,每年出资 100 万元作为讲席教授特殊津贴, 吸引高层次领军人才全职来物理学系工作,加快世界一流物理学科建设步伐


应聘条件:
  • 物理学科国际同行公认的知名学者,其从事的研究领域符合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重点发展的方向;
  • 已取得国际公认的研究成果;
  • 须全职在北京师范大学工作。

内容来源:北京师范大学


“专业学位硕士”将成未来考研报考主流



据央视网 10 月 29 日消息,目前 2023 年全国考研网上报名工作结束,专业硕士的招生培养规模正稳步增长,预计到 2025 年将扩大到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成为未来考研的报考主流。

目前,我国的硕士研究生分为学术硕士与专业硕士两类。 学术硕士偏重理论和研究,专业硕士则重视实践和应用,它们处于同一层次,但培养目标有明显差异。

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不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以实践为导向,与职业性是紧密相关的,培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践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比如工程师、会计师等等。


前不久,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将专业学位提至与学术学位并重位置 ,在 14 个门类下均设置了专业学位,其中,设置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31 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 36 个。这一新版目录将从 2023 年起实施,这也意味着明年下半年启动的新一轮研究生招生、培养工作将按新版目录进行。

据统计,2009 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人数在硕士招生总人数中的占比仅为 15.9%,其后在 2017 年首次超过学硕招生人数,到 2020 年,专硕招生人数占比已超过 60%。

内容来源:央视网


每21秒就有1人死于这种疾病,年轻患者越来越多



2022 年 10 月 29 日是第 17 个“世界卒中日”,主题为“识别卒中早一秒,挽救大脑恢复好”。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堵塞无法为脑组织供血或脑部血管突然破裂出血导致脑组织被挤压等所致的一大类疾病。

(来源:摄图网)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大约 650 万新发脑卒中患者,其中,中国新发病人数占比约为 1/4。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 13.5%,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脑卒中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专家表示, 在中国,每 12 秒就有一名新发脑卒中患者,脑卒中已成为中国第一大致死致残类疾病。

2019 年,国家心脑血管病联盟牵头发布《中国中青年心脑血管健康白皮书》显示,近年来,中国心脑血管疾病年轻化趋势明显,20-29 岁群体在患病及高风险人群中,占比已达到 15.3%。

来自《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 2020》的数据也显示,中国脑卒中的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40 岁及以上脑卒中患者首次发病的平均年龄为 60.9-63.4 岁,首次发病年龄构成中,40-64 岁年龄段占比超过 66%。

专家表示,当代年轻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是脑卒中患者出现年轻化趋势的原因。

对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教授给出了以下建议:

  • 年轻人需要了解自己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心脑血管疾病的家族史;
  •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低盐低脂、清淡饮食,减轻体重、避免肥胖,适量运动、规律作息;
  • 定期体检,关注血压、血脂、血糖水平等;
  • 如果发现血压高、血脂高或血糖高,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

内容来源:《科技日报》


BATF缺失可提高CAR-T细胞抗肿瘤活性



T 细胞在抗原的持续刺激下会逐渐丧失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同时伴随多种抑制性受体的上调,增殖分化能力的下降,转录组和表观遗传组的重塑等,这一现象被称为 T 细胞耗竭。

T 细胞耗竭是 CAR-T 等T细胞免疫疗法攻克实体肿瘤的主要障碍之一,进一步探索和调控这一过程是提高基于 T 细胞的免疫治疗临床效果的关键。

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干细胞与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王皓毅团队发现,敲除转录因子 BATF 可显著提高 CAR-T 细胞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

后续的机制研究发现,BATF 直接靶向结合耗竭相关的多个关键基因并上调其表达,同时 BATF 靶向并调控效应及记忆 T 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因此,敲除 BATF 在提高 CAR-T 细胞抵抗耗竭能力的同时使得 CAR-T 细胞产生更多的中央记忆细胞亚群,进而提高 CAR-T 细胞治疗实体瘤的效果。

研究认为,在多数情况下浸润至肿瘤的 CAR-T 细胞会处于耗竭的状态,因而该研究建立的人原代 CAR-T 细胞体外耗竭模型是探究耗竭相关基因功能和机制的理想工具。BATF 缺失的 CAR-T 细胞在未来的临床应用中具有持久性和有效性的优势。

内容来源: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ccell.2022.09.013


今冬可能出现“三重”拉尼娜事件,意味着什么?



世界气象组织最新数据显示,已经持续较长时间的拉尼娜事件很可能会延续到今年年底或更久,这将是21世纪首次出现“三重”拉尼娜事件, 即北半球出现连续三个拉尼娜冬季。

所谓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

那么,今冬可能出现的“三重”拉尼娜事件意味着什么呢?

当前拉尼娜事件始于 2020 年 9 月,随着 2022 年 7 月中旬至 8 月中旬信风增强,热带太平洋的拉尼娜事件条件有所加强,影响了温度和降水模式,加剧了世界不同地区的干旱和洪水。

(来源:摄图网)

今年 6 月,权威科学期刊《自然》曾发文警告说,更多拉尼娜事件将带来多方面影响,比如增加东南亚发生洪水的概率,增加美国西南部发生干旱和山火的风险,并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形成多种飓风、气旋和季风模式,以及引发其他区域的天气变化等。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表示,“持续三年的拉尼娜事件是特殊的,它带来的降温影响暂时减缓了全球气温的上升,但它不会阻止或扭转全球变暖的长期趋势。”

内容来源:《科技日报》


科学家发现全新的微环境因子对肿瘤恶性演化的作用机制



细胞衰老是一种独特的细胞状态,具有多种明确且稳定的细胞特征。

其中,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使其在微环境中可对其他细胞发挥复杂的信号传递功能。老年人群中,包括慢性炎症形成过程以及肿瘤微环境的局部空间内,SASP 这一分泌表型对多种疾病的进展均造成重要的病理作用。

因而,探究 SASP 相关因子以及其在肿瘤等疾病的组织微环境中发挥功能的分子机制和干预途径,对老年疾病的临床治疗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孙宇研究团队通过对人类原代基质细胞进行基于结合当前临床化疗胁迫压力的体外药物模拟处理,确认了 epiregulin(EREG)在 DNA 损伤类型的衰老诱导条件下显著表达上调,而尚未有报道该因子与微环境中衰老细胞之间存在关联。

在肿瘤微环境中,衰老细胞释放的 EREG 通过与其附近的癌细胞表面 EGFR 受体结合激活包括 MAPK、AKT/mTOR 及 JAK/STAT 等多条下游信号通路,从而诱发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等恶性表型,并造成癌细胞显著的耐药能力。

该工作发现并阐释了微环境中的衰老相关分泌因子 EREG 在肿瘤微环境中的病理功能及调控机制,并揭示了其在将来转化医学和临床应用中的潜力和价值。

内容来源: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88-022-02476-7


有长寿基因吗?Science:要看性别和年龄



长期以来,人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DNA 决定了人们的衰老方式和寿命。

近日,Williams 团队观察了 3200 多只基因不同的小鼠,发现了基因组中影响寿命的几个部分。其中,有些遗传效应在雄性和雌性小鼠之间有所不同,有些遗传效应则只影响到一定年龄段的小鼠的寿命。

(来源:Pixabay)

该研究发现,小鼠 12 号染色体的一部分影响了所有小鼠的寿命。雌鼠的预期寿命也受到 3 号染色体一个区域的影响。在雄鼠中,情况更为复杂。许多雄鼠很早就死亡了,这可能是由于雄鼠社会交往的压力所致。当研究人员从分析中排除了这些年轻小鼠的死亡病例后,他们发现,在寿命较长的雄性小鼠中,有 5 个染色体区域影响了预期寿命。

对此,该研究共同负责人、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遗传学家 Maroun Bou Sleiman 说,目前还不确定这些基因变异影响了什么过程。仍然存在的问题是,这些衰老基因是否为寿命的决定因素。

之后,Williams 团队通过分析英国生物银行样本库的数据发现,在儿童期生长较快的人寿命较短,这可能因为他们在成年期的体重指数更高。总之,这些发现支持了早期生长速度影响寿命的观点。

内容来源:《中国科学报》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o3191



科学家开发出快速诊断猴痘病毒感染的新型检测方法


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 MPXV)是一种常被忽视的热带病原体,属于正痘属痘病毒科的双链 DNA 病毒。自 2022 年 5 月以来,除非洲病毒流行区外,欧洲、北美和南美洲也相继报告了 MPXV 的暴发情况。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 Nicolas Berthet、王颂基等介绍了三种快速诊断检测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 MPXV)方法。这些检测方法可在 20-30 分钟内产生可靠的荧光或横向流动结果,并可直接通过肉眼观察判断结果。

该研究报道的检测方法是基于重组聚合酶对病毒基因组的目标区域进行等温扩增,并分别与 CRISPR/Cas12、核酸外切酶以及横向流动试纸条相结合而开发的。研究人员使用三种检测方法对 19 份提取自中非临床样本的 DNA 进行了检测验证,检测结果与传统检测定量 PCR 的结果一致。

此外,这些方法具有特异性,不会与其他正痘病毒(比如痘苗病毒)发生交叉反应。这些诊断方法的开发为 MPXV 快速检测提供了新的、便捷的选项,将有助于控制和预防 MPXV 的流行。 

内容来源: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论文链接:
https://www.mdpi.com/1999-4915/14/10/2112



治疗脱发,不再是梦?


近日,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研究人员培育出 1 个月可长到 3 毫米的毛囊 。这是首次在实验室中培育出成熟的毛囊,并有望用于治疗脱发。

(来源:摄图网)

哺乳动物的毛囊通常在胚胎中产生,这是皮肤细胞和结缔组织相互作用的结果。

为了更好理解这些相互作用,研究团队研究了毛囊类器官,通过控制类器官的结构促进毛囊的生长。

该团队的主要突破是在一种特殊的凝胶中培养小鼠胚胎皮肤细胞,使细胞可以重新再生为毛囊。

研究团队表示,这一发现不会治愈脱发,但为治疗脱发奠定了基础。他们目前正在使用人类细胞重新进行实验。

内容来源:《中国科学报》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d4603



为什么成年人的心脏不能再生?


在人体器官中,肝脏具有最大的再生能力——即使切除 70% 后仍能再生,这使得活体移植成为可能。

然而, 作为人体的动力泵,心脏在成年期后却无法再生 ,这是为什么呢?

近日,来自匹兹堡大学和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团队在一项小鼠实验中发现:

随着小鼠心脏细胞的成熟,一种被称为核孔(nuclear pores)的交流通道的数量急剧减少,虽然这可能会保护器官免受与压力相关(比如高血压)的有害信号的伤害,但代价是阻止心脏细胞接收促进再生的信号,即阻止成年心脏细胞的再生。

在此次实验中,小鼠被改造成表达更少核孔后,参与有害心脏重塑的基因通路的调节也变得更少。而且,这些小鼠的心脏功能和存活率也比核孔更多的小鼠表现得更好。

论文链接:
https://www.cell.com/developmental-cell/fulltext/S1534-5807(22)00719-5



 科学家提出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新策略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直接影响关节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症状包括因骨骼、软骨和滑膜的炎症损伤而引起的肿胀和变形,可能导致心血管、肺部、心理和骨骼疾病。

此前研究已证实,RA 发生发展过程包括多种促炎细胞因子的高表达、活性氧(ROS)的过度产生以及 RA 炎症低氧微环境的形成等。然而,针对复杂的促炎因子,生物制剂的特异性无法满足治疗需求,且无法调控对 RA 发生和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的低氧等微环境。

(来源:摄图网)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PNAS )上联合发表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基于仿生递送体系的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新策略。

该研究联合使用小干扰 RNA 和普鲁士蓝(PB)来沉默促炎细胞因子 TNF-α/IL-6 的表达,并清除 RA 微环境中过表达的 ROS,同时缓解乏氧状态。

本研究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策略方面,突破了传统思路,在 RA 微环境靶向识别方面,利用内源性仿生递送体系天然的炎症趋向特性,解决了基于传统供受体特异识别策略存在的易脱靶的困境;在成像引导和治疗评估方便,采用光声成像技术,解决了荧光成像在关节成像时穿透浅、无深度信息的难题,可获取关节病灶三维实时分子信息,为 RA 的在体精准治疗提供图像信息,并可对治疗时的血氧等功能信息变化进行监测,为 RA 的预后评估提供有效的影像学手段。

内容来源: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论文链接:
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213373119



《柳叶刀》:化石燃料正危及当代和后代健康


人类在破坏全球气候的同时,也正在自食其果——全球干旱、洪水、飓风等自然灾害频发,空气质量下降、水质恶化、粮食不安全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甚至生命安全。

尽管人类在防止全球变暖方面多次做出承诺,并积极投资可再生能源,但总体形势并不乐观。

近日,权威科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再次向全世界发出警告——

随着各国和卫生系统继续努力应对新冠大流行的卫生、社会和经济影响,以及全球能源和生活成本危机,气候变化继续有增无减,而且持续的化石燃料过度依赖正在危及当前人类及其后代的健康。

此外,尽管气候变化对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但各国政府和企业仍然继续优先考虑化石燃料的开采和燃烧。

报告显示,有明确的证据表明,立即采取行动、迅速转向清洁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依然可以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

研究团队表示,“世界正处于一个关键时刻。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削减化石燃料的承诺偏离了轨道,而现在,以化石燃料为重点应对我们面临的能源危机可能会毁掉迄今取得的成绩。”

论文链接: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2)01540-9/fulltext



科学家揭示中国城市居民因吸入室内产生的PM2.5而导致的疾病负担和经济损失


尽管目前全球的空气污染政策仍以控制室外细颗粒物(PM2.5)污染、减少欠发达地区家庭固体燃料使用为目标,但是以炒、煎、炸为典型烹饪方式的中式烹饪和室内吸烟导致的二手烟都会产生高浓度的 PM2.5,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带来巨大危害。

近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赵彬教授课题组与合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在中国城市地区每年由室内来源 PM2.5 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以及相应的经济损失,为合理制定空气污染控制政策、更好地保护我国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提供了理论支撑。

(来源:摄图网)

研究发现,2019 年中国城市地区 PM2.5 所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为 71.1 万,相应经济损失达 2.75 万亿元;其中 56% 的死亡和经济损失是室内来源导致的,两种主要的室内 PM2.5 来源——中式烹饪和二手烟——分别占 43% 和 13%。当室外 PM2.5 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年均标准每立方米 5μg 时,每年仍有 53.6 万人因吸入 PM2.5 而过早死亡,其经济损失达 2.07 万亿元;此时室内污染源每年可造成 48.5 万例过早死亡和 1.87 万亿元经济损失,占总死亡和经济损失约 91%。

为降低 PM2.5 污染导致的健康威胁和经济压力,研究团队建议我国乃至全球在坚持实施大气污染缓解政策的同时,从政府和个人层面加强对室内 PM2.5 污染的控制,并提出了具体的技术和政策建议:改进住宅厨房通风设计、加强烟草管控、推广室内空气净化设备、实施可能的室内空气净化补贴等。

内容来源:清华大学
论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2c03715


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型蛋白合成抑制剂的抗肿瘤作用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2020 年世界癌症报告显示,2018 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达 1810 万例,死亡 960 万例,而肺癌居于癌症新发病例数和死亡病例之首。虽然目前临床治疗肺癌的手段丰富,但是耐药和复发、转移等问题依然是困扰肺癌患者的重要问题。

近日,清华大学药学院刘刚教授课题组首次发现了一类基于 1,4-苯并二氮杂卓-2,5-二酮优势骨架的化合物作为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用于癌症治疗方面的潜在用途。

进一步对 1,4-苯并二氮杂卓-2,5-二酮苗头化合物11a深入的“构-效”关系研究,发现了具有广谱抗癌活性的化合物 52b,其对 9 类 60 株人癌细胞的平均 50% 生长抑制浓度(GI50)小于 5nM。

进一步研究发现,化合物 52b 可有效抑制癌基因 c-Myc 的蛋白表达,但并不影响 c-Myc 的转录。Polysome profile 分析表明该化合物通过阻止多聚核糖体的形成,抑制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体内实验表明该化合物可有效抑制 NCI-H522 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肿瘤生长。

内容来源:清华大学
论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jmedchem.2c01431



科学家追问在体基因编辑的安全性


近年来,CRISPR-Cas 等新一代的基因编辑工具在肿瘤免疫治疗和基因在体治疗等过程中展现出了极大的应用前景。

基因编辑工具的优化大概经历三个时期:一是编辑效率和应用范围的提高和拓展;二是脱靶活性的抑制;三是关注基因编辑的基因组毒性,其中主要指染色质结构变异。

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易位和大片度 DNA 丢失。染色体结构变异严重威胁基因组的稳定性并干扰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进而促使细胞死亡、恶性增殖及癌变等,例如多种淋巴瘤和白血病均由染色体易位导致。

(来源:摄图网)

近日,胡家志课题组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徐墨研究员课题组,全面、定量、长时程地追踪分析了基因编辑导致的 T 细胞染色体结构异常在输注至小鼠体内后的动态变化。

研究发现,基因编辑导致的染色体易位、染色体大片度丢失和病毒 DNA 插入在过继给小鼠 2 个月内,并不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消失,而是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并展现出明确的随机克隆扩增现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结构变异甚至可在体内剧烈扩增至数万个拷贝,初现恶性扩增的苗头。

该研究不仅为淋巴瘤或白血病中致癌性染色体易位在体内的发展历程提供了启示,而且还提示了采用PEM-seq等方法持续追踪检测基因编辑依赖的过继性细胞疗法(比如通用型 CAR- 或 TCR-T,基因编辑后的 HSC 或胰岛细胞等)或在体基因治疗(黄斑病变等)中基因编辑产物在体内动态变化及命运的必要性。

此外,该研究还启示使用更安全基因编辑工具的必要性,如可将染色体结构异常降低至背景水平的 Cas9TX 等。

内容来源:北京大学
论文链接:
https://academic.oup.com/nar/advance-article/doi/10.1093/nar/gkac887/6761723

学术头条



新版微信更改了公众号推荐规则,不再以时间排序,而是以每位用户的阅读习惯为准进行算法推荐。在此情况下,学术头条和“学术菌”们的见面有如鹊桥相会一样难得(泪目)

那么,如果在不得不屈服于大数据的当下,你还想保留自己的阅读热忱,和学术头条建立长期的暧昧交流关系, 将学术头条纳入【星标】,茫茫人海中也定能相遇~

|点这里关注我👇 记得标星|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程时杰院士:我国未来电力系统发展思考
专知会员服务
27+阅读 · 2022年8月13日
严新平院士:智能交通发展的现状、挑战与展望
专知会员服务
30+阅读 · 2022年3月17日
德勤发布《2021年技术趋势》161页pdf(附下载)
专知会员服务
96+阅读 · 2021年4月16日
颜宁拟全职回国,在深圳创立医学科学院
学术头条
0+阅读 · 2022年11月1日
黄天荫教授解析未来清华医学人才培养
THU数据派
1+阅读 · 2022年5月23日
大寒迎新|在自动化所遇见2022年北京的第一场雪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0+阅读 · 2022年1月20日
中科院科研人员自白:我为什么离开北京
夕小瑶的卖萌屋
0+阅读 · 2021年12月23日
热烈祝贺5位委员入选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
CSIG机器视觉专委会
0+阅读 · 2018年3月9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阅读 · 2015年7月12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Arxiv
0+阅读 · 2022年12月22日
Arxiv
32+阅读 · 2022年5月23日
A Survey on Edge Intelligence
Arxiv
50+阅读 · 2020年3月26日
VIP会员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阅读 · 2015年7月12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