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贯彻落实《清华大学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和《清华大学关于新时代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研究生院从2015年春季学期开始,鼓励和支持全校师生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简称研究生教改),创新机制、优化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研究生教改项目设立以来,成果渐丰,特推出《走进清华研究生教改》系列成果展示,以加强经验交流,推广研究成果,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提升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
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祁海鹰教授开设的课程《行云流水——工科的中文写作》,立足数字化时代的沟通与交流,通过观察、写作、讨论和点评,传播工科中文写作的理念和思维模式,践行“完整、逻辑、准确、精简”之要义,培养“笔尖外和笔尖上”之功夫,力创“行云流水”之风格,助力工科研究生的学术生涯和职业发展。
当你带着梦想,告别中学,成为工科大学生后,可曾想过,工科的中文写作该有怎样的特殊性?或许,你只是按自己的习惯,留下了作业、报告、申请、论文、简历、ppt、邮件等无数的文字。
当你历经数年磨砺,脱颖而出,成为工科研究生后,可曾想过,工科中文该怎么写,与今后的职业生涯又有怎样的关联呢?
当你憧憬着未来,即将在职场中翻开人生新的一页时,可曾想过,如何撰写会议纪要、调研报告、产品说明……甚至,如何汇报项目进展呢?
母语写作是我们在数字化时代沟通与交流的重要能力。于己,关乎一生的成长、思维模式转变、品味和眼界的提升;于国,关乎科学技术乃至文化的传承。
课程《行云流水——工科的中文写作》将助你一臂之力!
写作能力源于评判优劣的“眼光”、思维模式和文字练习。为此,课程面向学术生涯和职场实际,通过通知、公告、会议纪要、论文(摘要、综述、图表)、ppt、申请(出国、基金)、推荐信、简历、总结等多类型写作,以工科之“结构性”思维替换长期习惯的“罗列性”思维,将“完整、逻辑、准确、精简”之写作要义镌刻入心并转化为写作行动,实现全方位训练目标。
教学模式以“讨论-写作-点评-再讨论-再写作”的交替循环为主。由互评发现他人缺点,反观个人不足,以问题为牵引,行独立之写作,再经教师点评……既可充分发挥能动性,又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迭代更新认知。
《行云流水——工科的中文写作》自2016年开课以来,已有11个院系研究生的共同参与,为课程累积了大量案例,为形成新的写作模板提供了鲜活的素材。作业中纵然存在各式各样不规范表述和写作问题,却是同学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写作习惯的真实写照。只有重新审视自己的文稿和ppt,才能发现过去的疏忽,而不断前行,创新自我。
与课堂教学平行,完成MOOC课程制作。据调查,全国高校除中英文科技论文写作外,面向更宽广应用的工科中文写作开课量很少,而强化以写作为核心的交流沟通能力却是大学毕业生必须共同面对的课题。为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推广优质教学资源,课程推出随堂录制和精心制作的MOOC版,不久即可上线(图4)。
在授课实践的同时,课程积极探索工科中文写作的教学规律,研究成果在2016年12月第28届全国研究生院工科研究生教育研讨会上发表,获“优秀论文”二等奖(图5)。
课程专门设计了调查问卷,包括总体情况、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资料等5方面共32个问题。统计表明,10级满意度中选择8以上的人数占比超过85%,并收获了热诚的评价:
“首先,我从这门课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眼光…其次,我学到了一些切实的写作方法…最后,我明白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要有追求完美的心态…”
“工科中文写作总原则:完整、逻辑、准确、精简(道)…各类中文写作的具体格式与写作要点(器)…”
“自己在写作方面的改变,我认为主要体现在贯穿整个写作课堂的一个词——‘眼光’…。一是看他人写作‘眼光’的改变…二是看待自己写作时的‘眼光’的改变…”
“我尽管短时间内写作能力没有明显的提高,但是老师所讲的一些工科写作原则,如‘完整、逻辑、准确、精简’已潜移默化并深远持久地烙印在我的脑子里。”
“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学会了行云流水般写作的方法与技巧,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向‘行云流水’般写作的目标不断前进”
“转变是一个过程。写作思想有变化,下笔(敲键盘)时却仍有表达惯性。非常赞同写作要义‘完整、准确、逻辑、精简’,尽力向其逼近。”
我们相信,你的参与,将使课程持续完善。我们更期待,你的所学能带往数字化的世界,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时代中,“妙手著文章”,让自己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供稿: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李永帅 刘洋 田园 祁海鹰
编辑:研究生院 湛勇智 孙傅 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