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体验,70%靠产品和服务

2018 年 7 月 26 日 笔记侠


内容来源2018年7月20日下午在奇点金服和TANG+的组织下,唐硕体验创新咨询(服务客户包括小罐茶、招商银行、平安集团、芝麻信用等)联合创始人黄胜山在唐硕体验创新咨询中心进行了以“体验思维,赋能企业的创新和增长”为主题的分享,笔记侠作为合作方,经主办方和讲者审阅授权发布。


讲者 | 黄胜山

封图设计 | 泉十七   责编 | 嘉琪

 第  2354  篇深度好文:5673 字 | 8 分钟阅读

完整笔记·产品运营


本文新鲜度:★★★+    口感: 清蒸鲈鱼


笔记君邀您,先思考:


  • 如何进行创新和增长?

  • 如何抓住用户体验思维?

  • 如何打破部门鸿沟?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从体验的视角,如何赋能企业以实现创新和增长。

 

为什么说创新和增长呢?因为只有创新才能产生差异,只有增长才能活下去,二者缺一不可



接下来我将分享4个观点:

 

一、体验思维:用户体验是CEO工程

什么是用户体验?我接触的很多企业,对用户体验的理解是不同的,这个问题有框架效益的,我们所定义的问题决定了我们最后会如何做这个事情。

  

互联网公司的体验是界面设计,网站怎么样等等。我们发现供应链本身、服务、产品都会影响体验。

 

1.体验,首先要以用户为中心;



以汽车行业为例,客户最开始如何接触到我们,来我们网站、微信上了解到我们的品牌、产品;


到店之后有哪些服务人员,服务人员的服务内容是什么,服务空间、服务流程如何设计,我们如何做接待、试驾、交车,这些东西如何传达等等,都和体验相关。


这些体系如何形成有效的整体?从用户角度出发,敏感的目标用户人群是中高端人群,受教育程度比较高,他们希望有自己空间,买车时不希望被销售引导。

 

为了打动这些人,我们做了几个工作:

 

首先,跟用户接触的主要人员是懂车的顾问,都了解车、了解生活,了解商业情景,这个车如何让用户更好地生活,而不是“今天不买就没了”的让用户反感的方式。

 

第二,让用户觉得有控制感。在选车过程中让用户自己选择,他可以分享给朋友、家人,自己会有决策感。给用户一种专属服务的感觉,一直到交车,这也是体验的一部分。

2.产品和服务是体验的基础

 

我们要考虑的是:


我们希望打动什么样的人群,用什么价值打动,以及用户如何体验这个价值?



比如购车,我们通过渠道触点(线下店、人员、网站体验、品牌内容、内容传达以及员工的行为等等)来实现产品和服务的体验。

 

为什么说体验是CEO工程?

 

“产品和服务”、“渠道和触点”、“内容和传达”、“员工和行为”,这四个模块是企业中不同的部门负责的,可能没有办法让客户形成系统的整体体验,这就需要我们进行体验的融合,这也是我们工作的核心。

 

一定要克服企业“深井病”,打通部门鸿沟的限制,围绕用户形成组织关系把这个点(用户体验)串联起来。


体验跟企业的每一个组织、每一个部门都有关系,我们要站在用户体验的视角赋能这些部门,对产品进行融合。


比如服务部门,体验营销如何站在用户视角进行创新,都是要打通的。

 

用户体验是战略,是CEO工程。企业越做越大,存在的问题就越来越严重,所以我们要确定这个点。


如果有企业想回去运用的话,可以尝试做个体验战略模板,把体验提升到战略高度。

 

体验战略是一个长期的总体规划,包括我们传递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我们给客户带来什么样的体验、情绪、感受,落到我们的渠道和触点、产品与服务、员工和行为、内容传达上,要各自用什么样的体验原则。

 

3.如何打破部门鸿沟?

 

传统的深井式组织架构,小团队各自为政,互不关联,只听从最上面的领导者,层层传递信息和指令。


正如一口一口深井,我们很多人都如井底之蛙,盲目地重复着每天的工作。对信息的垄断,是形成“深井病”的重要原因。


打破部门的鸿沟是需要工具帮助的,大部分企业不可能完全打破以前的组织结构关系,那该如何做呢?


我们有一个服务蓝图,前台是线上和线下渠道,关键是后台,后台如何做,我们要在用户接触到我们的时候实现我们的目标。这就要求把后台人员、技术等拆得很细,不然就有断点。



但光有这样的理念其实还不够,就像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所说的“在旧世界,你投入了30%的时间来建立一个伟大的服务,70%的时间来呐喊。在新的世界里,这反过来了。”

 

具体运用上,我将之称为:


过去70%靠呐喊,30%靠产品和服务,现在是70%靠产品和服务,30%靠呐喊,产品和服务是我们最核心的竞争力,我们要把核心价值确认清楚。



大多数的企业会犯这样的错误:觉得创意很好,但用户不买单。


二、产品,源于科学的用户洞察


1.如何做用户研究?

 

用户研究有没有价值?当然有,并且非常重要。我遇到的大多数企业都认为用户研究是需要的,但做了用户研究之后发现完全没有用,为什么?

 

我们公司第一个地产项目是给某知名地产公司做的,对方找我们时已经找一家市场研究公司做了用户研究的工作,大概得出这样的结论:


60%的用户喜欢精装房,40%的用户不喜欢,客户需要更大的客厅,更大的卫生间等。

 

听起来好像也有道理,但对于如何做产品创新,完全没有意义和价值。通过观察用户的行为和差异,才能去考虑做什么样的产品。

 

你问用户,你要香蕉还是苹果?用户要香蕉,但最后用户把苹果带走了。



像福特曾说的:“如果我当年去问顾客想要什么,他们肯定会告诉我:一匹更快的马。”


用户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终会被用户带到错误的方向

 

我们是如何为某知名地产公司做用户研究的呢?


我们当时到用户家里访问,看他们家里是什么样的,家里有什么人,他们是怎么互动的,把这些都进行拍照保存,最后把图片做成视频剪辑。如此,就能充分了解自己的用户了。


通过访问调研,站在逻辑和理性角度,我们当时把用户分成四种用户群:外来打拼族,生活享乐族,颜值比评家,生活理想家。


为什么分成不同的类型?因为不了解不同类型的用户,就没有办法进行分析。



通过观察的方式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是什么样的,最后我们得出不同的设计概念,通过分析得出很多类似的创新思路。

 

2.我们如何从无到有打造信用产品和服务?

案例:芝麻信用产品和服务设计


2015年蚂蚁金服成立了芝麻信用这个公司,2015年1月份蚂蚁金服找到我们说要做芝麻信用的产品和服务,怎么做,没有竞品也没有标杆可以参考。所以跳出来看蚂蚁金服用户群,看可以分为哪些不同的用户。



我们做了用户画像的分析,用户可能有学习阶段、公司阶段、家庭阶段不同的阶段:学生会在哪些场景(上网、贷款、消费、考研、旅行、社交等)使用、家庭会在哪些场景(结婚、生子、买房等)使用,通过不同的阶段(场景)去发现我们能有什么机会可以去做。

 

当时我们给芝麻做的最核心的东西,是帮助它决定这个产品对用户有什么样的价值。对于竞争行业来说,所有的竞品都可以提供基础价值,但对于一些创新的产品来说,如果价值不是很明显,就会变成一个噱头。



作为一个持久的商业、持久的服务,必须要有用户的洞察。

 

通过用户画像分析可以看到用户有哪些生活场景,对这些场景进行归类,进而用芝麻信用分对用户进行信用分层,最后芝麻信用App成为帮助用户更好地利用“信用工具”获取信用价值的管理工具。


用户可以感知信用、提升信用以及利用信用可感知、可提升、可利用),核心是可利用,用户会因为“可感知”去持续使用这个平台。



如何洞察用户的价值观、性格特征、行为特征?如何通过芝麻信用分享,洞察用户的需求,然后做产品?再深入一点,我觉得,最高层的用户体验是情感的认同和共鸣。


我们不能再简单地把目标用户定义为“泛90后心态的目标用户群”,不能再按照传统的性别、年龄、收入的划分方法对用户进行划分。


案例:8848(国内首款钛金手机)

 

8848创始人做了很多产品,但包括互联网人在内的很多人都鄙视8848,然而它却是被收购后唯一一家盈利排名前三的子公司。

 

为什么这么多人鄙视它,它还能够活得很好,还能够这么赚钱?核心在于8848的用户群希望自己是不同科技的使用者,他们想传递的是一个我是成功人士,我跟你们用的不一样,我是低调的,不需要和任何人对比。


笔记君注:2017年,8848是7亿多的收入,7000多万的利润,一年只卖了10万台。市场显示,8848的用户主要是中年男人,他们买8848,是因为界面奢华;有加密的功能,中年男人很多是老板,会觉得自己有很多私密的东西,不能让别人动我的手机。还有关键是王石代言,身边的老板们都用8848,这是身份的象征。

所以,最初最真实的体验来自于对品牌、价值观的认同,但真正做到这一点很难,需要洞察人性。

 

大家回去做的话,一定要有一个用户画像的模板,因为用户画像是我们对目标人群典型的描述。光知道用户是什么特征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更加深度的分析,那应该如何分析呢?

 

也可以画一个用户旅程模板,用户有使用前、使用中、使用后三个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场景下用户的核心需求、核心痛点、典型行为方式是什么样的。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就可以了解到了。

 

以车为例,想要真正了解创新,就要通过用户场景进行挖掘,有了用户场景画像以后,针对车的品牌以及购车后的阶段创造场景,比如保养。

 

这是一个很小的场景,这种小场景下,用户的行为、需求、痛点是什么样的,可以进行结构化的分析,可以思考有哪些场景和痛点可以做。

 

三、增长,源于经营用户关系


做产品的都非常擅长做营销,做引流,过去讲的引流是AARRR(Acquisition获取用户;Activation,激活用户;Retention,留存用户;Revenue,获取收入;Refer,分享)模型,都是砸钱投广告,做得好会有10%的转化率,偶尔非常幸运会有20%的转化率。

 

这典型就是流量思维的东西,我通过引流到这里,最终有一部分的转化就OK了。过去,这样的方式非常有效,因为过去的流量没有那么贵,而现在的流量非常贵,是越来越大的挑战。



流量本身是一个现象,企业发展的核心是增长,而增长的本质是经营用户关系,这个过程中用户需要什么,怎么样有针对性地去满足、打动他们,这是要做的点。

 

如何实现从流量经济到单客经济的转变,从过去经营产品到经营用户的转变?如何把过去的流量真正转化,使其有价值地增长?



如何经营用户和我们的关系呢?针对不同的用户人群该怎么做?



品牌体验透明化,无论大小场景,都要透明化,这样能让用户感受到我们

 

想得再宏大、再远大,也都要通过细节来实现,所以我们把用户曲线拉高,用超用户预期的体验去打动用户。

 

四、突破,源于穿透波峰体验


波峰体验是有创新性的,如何实现突破?

 

开始创新时,各个点都想传达,结果胡子眉毛一把抓,最后用户根本不知道你想要传的点究竟在哪里。

 

2011年帮招行做的时候有一个现象,所有的银行APP都丑,转个账都很麻烦,支付宝起来以后它们都非常有压力。


我们帮招行做的时候,考虑的是怎样让招行跟支付宝抗衡一下,结果出来比现在所有银行的APP都好用很多。

 

很多人有多家银行的卡,怎样让招行的银行卡成为用户主要使用的卡?

 

我们把应用性作为自己的主打因素。

 


好看、好用是第一层次;第二层次是核心价值;第三层次是情感共鸣。

 

对于银行业来说,所有的APP都难用很丑。丑倒是其次的,难用是最烦的问题。

 

为什么招行能够成为金融创新的标杆?我们当时完整地贯彻“好用”这个目标来做,我们从2011年开始做, 1.0、2.0、3.0都是打极简体验,以客户为中心。

 

如何以客户为中心,如何因为不同人群而变?我清楚尖刀之后,围绕这个尖刀做了三年的工作。


当时招行有好几个登录入口,对用户来说很烦,要在里面选;对于银行来说,这些数据在不同的部门,要整合起来非常有难度。


因此,招行做了一个比较大的工作,花了一年的时间打通这些数据,核心的点是让用户登录变得简单


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他们登录后,看到的页面是不一样的:

 

对于一个大学生,或者是完全没有什么钱的人来说,他看到的就是多少钱、手机充值、彩票、信用卡之类的;


但对于有点钱的人来说就是看到账户总览。

 

账户总览现在看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2012年前是不可能的事情。

 

第二块就是以用户为核心场景的中心设计。我们当时做的这一块叫做以每类用户的场景为核心。

 

用户看到账户总览的账面,可以看到有多少钱,可以转账,这看起来很简单,正由于这些点组成了极简金融,就是以每类的用户核心场景下的核心需求为中心,用户的点完全不一样。


笔记君注:招商银行2012年,首次将扁平化风格界面应用在app上,简化了原来繁琐的操作步骤,主打“好看简单”,上线一个月为招行带来了1亿笔交易。紧接着市场上同质化产品频出。招行马上调整策略,从极其简单的工具转到综合金融服务,目标群体是稍微富一点的中青年们,为他们提供金融服务。



我们想清楚尖刀是什么,在很多细小的点上能够打穿。


创业阶段需要有更加尖刀性的东西,更加有穿透力的体验去打透。

 

大家做的时候用情绪曲线模板去做,但情绪曲线模板可以做大的分析,也可以做小的。


用户有不同的情绪曲线,如何达到用户的接受程度,我们出发点是用不同的目标,用更高的服务去打动用户。



最后一个点,打造好体验的禁忌是:

 

不要行“以客户为中心”之名,做“以企业为中心”之事。

 

谢谢大家!


本文干货清单


1.用户体验是CEO工程


① 体验,首先要以用户为中心;


② 产品和服务是体验的基础;


③ 打破部门鸿沟。


2.产品源于科学的用户洞察


① 进行用户研究;


② 用户画像分析;


③ 用户旅程模板。


3.增长源与经营用户关系


① 流量是现象,企业要发展的核心是增长,增长的本质是经营用户关系;


② 从流量经济到单客经济,从经营产品到经营用户;


③ 品牌透明化,让用户感受到我们。


4.突破源于穿透波峰体验


① 好看、好用是第一层次,第二层次是核心价值,第三层次是情感共鸣;


② 系统提升要有自己的方法论,一般有四个阶段,定位、规划、设计、迭代;


③ 不要行“以客户为中心”之名,做“以企业为中心”之事。


主办方简介——


奇点金服,企业金融服务提供商,专注为企业提供现金管理与增值服务,可提供现金管理、咨询、方案设计、财务顾问等服务。


想要了解更多,识别下方二维码



笔记侠好文推荐:


社交红利的风口,流量争夺战怎么打?

《今日简史》:今年最值得阅读的书终于出现

如何获得终身学习的竞争力?


看完了,给笔记侠点个赞再走呀↓↓↓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 UX, UE)是用户在使用产品、系统、服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主观心理感受,因为它是纯主观的,就带有一定的不确定因素;而个体差异也決定了每个用户的真实体验是无法通过其他途径来完全模拟或再现的。 用户体验基于个人感受,但在确定的用户群以及使用情景下,反映为群体的共性。这是用户体验研究与设计的基础。
商业数据分析,39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61+阅读 · 2020年6月2日
【WWW2020-微软】理解用户行为用于文档推荐
专知会员服务
36+阅读 · 2020年4月5日
德勤:2020技术趋势报告,12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91+阅读 · 2020年3月31日
《人工智能2020:落地挑战与应对 》56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97+阅读 · 2020年3月8日
阿里巴巴达摩院发布「2020十大科技趋势」
专知会员服务
107+阅读 · 2020年1月2日
【大数据白皮书 2019】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专知会员服务
138+阅读 · 2019年12月12日
腾讯推荐引擎组员工:谈谈推荐系统架构
腾讯大讲堂
14+阅读 · 2019年10月23日
如何运营15万付费用户?
三节课
6+阅读 · 2019年2月28日
改了3次APP首页后,我的一些认知
从0到1
11+阅读 · 2019年1月13日
如何成为一名商业产品经理?
产品100干货速递
6+阅读 · 2018年10月18日
怎样用声纹识别,提升智能硬件产品的用户体验?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6+阅读 · 2018年8月27日
两套经典的用户画像
产品100干货速递
26+阅读 · 2018年6月19日
智能时代,图像检索技术在美团APP中的应用分析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9+阅读 · 2018年5月23日
教你 5 步画出用户画像
职人社
8+阅读 · 2017年9月13日
谈谈用户画像
caoz的梦呓
10+阅读 · 2017年8月17日
Arxiv
5+阅读 · 2017年11月13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商业数据分析,39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61+阅读 · 2020年6月2日
【WWW2020-微软】理解用户行为用于文档推荐
专知会员服务
36+阅读 · 2020年4月5日
德勤:2020技术趋势报告,12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91+阅读 · 2020年3月31日
《人工智能2020:落地挑战与应对 》56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97+阅读 · 2020年3月8日
阿里巴巴达摩院发布「2020十大科技趋势」
专知会员服务
107+阅读 · 2020年1月2日
【大数据白皮书 2019】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专知会员服务
138+阅读 · 2019年12月12日
相关资讯
腾讯推荐引擎组员工:谈谈推荐系统架构
腾讯大讲堂
14+阅读 · 2019年10月23日
如何运营15万付费用户?
三节课
6+阅读 · 2019年2月28日
改了3次APP首页后,我的一些认知
从0到1
11+阅读 · 2019年1月13日
如何成为一名商业产品经理?
产品100干货速递
6+阅读 · 2018年10月18日
怎样用声纹识别,提升智能硬件产品的用户体验?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6+阅读 · 2018年8月27日
两套经典的用户画像
产品100干货速递
26+阅读 · 2018年6月19日
智能时代,图像检索技术在美团APP中的应用分析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9+阅读 · 2018年5月23日
教你 5 步画出用户画像
职人社
8+阅读 · 2017年9月13日
谈谈用户画像
caoz的梦呓
10+阅读 · 2017年8月17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