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国特色一流开放大学:目标内涵与行动策略

2018 年 5 月 24 日 MOOC

| 全文共10351字,建议阅读时10分钟 |

本文由《开放教育研究》杂志授权发布

作者:袁雯

摘要

 

我国开放大学在五年多的改革试点中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开放大学建设进入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黄金时代”,亟需从精准“落地”的角度,围绕“新型高等学校”“中国特色”和“一流”等关键词来确立新的历史方位。“新型高等学校”是我国开放大学发展的基本方位,“中国特色”是我国开放大学发展的根本立足点,而“一流”则是开放大学跻身世界知名开放大学的必然途径。对标新目标和新坐标,我国开放大学需要在新一轮改革浪潮中再出发,积极探索支撑新型高校发展的新型组织架构和现代治理方式,加快形成以“适需有效”为原则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尽快推动建立完善办学规范和质量标准,加大力度建设支撑一流开放大学的师资队伍,同时需要全社会推进实施融通衔接的学习制度,以更大的改革开放力度和更加积极的行动向中国特色一流开放大学迈进。

关键词:新型高等学校;中国特色;一流开放大学


自世界上第一所开放大学——英国开放大学成立以来,开放大学即成为20世纪高等教育的重大创举,使有质量、低成本、大规模的高等教育得以实现。之后,在国际组织对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的倡导下,世界各国通过建立开放大学或远程教育联合体(穆尔,2008),努力实现“人人享有优质教育”的目标,助力国家终身教育发展和人力资源的提升。在我国,北京、上海等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展开了开放教育探索,依托广播电视将教育送至工厂、农村、机关和学校。1978年,邓小平同志亲自批准筹建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进入新世纪,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广播电视大学实现了从以广播电视为主到以互联网为支撑的开放教育转变。40年来,广播电视大学为社会各行各业累计输送750多万本专科毕业生,开展各类非学历继续教育数千万人次(杨志坚,2011),与我国改革开放相伴相生,并为其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2012年,开放大学建设在我国正式拉开帷幕,国家开放大学和五所地方开放大学共同肩负起了建设“新型高等学校”的光荣与责任。五年多来,“1+5”所开放大学根据《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要求,围绕建设面向人人、没有围墙、非学历与学历教育并重、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优质教育资源集聚与共享等方面,进行了艰难而有成效的探索。郝克明(2017)认为“开放大学在短短五年的改革试点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这标志着从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的战略转型迈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也标志着具有新的教育理念、新的办学和育人模式、新的运行机制的新型大学正在诞生。”


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又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努力实现继续教育充分、平衡的发展,以更好地应对社会大众日益广泛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可以说,开放大学建设已经进入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黄金期”:一方面,各地政府结合区域实际,加快了开放大学建设步伐,《关于加快北京开放大学建设与发展的意见》《上海关于加快推进一流开放大学建设的意见》相继出台,浙江、福建、山东、天津、辽宁、广西等省市也相继出台加快建设地方开放大学的文件。另一方面,开放大学实践者们深刻认识到“我国开放大学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全新的事业,没有现成的理论和模式”(徐辉富等,2017),开放大学试点时间还比较短,许多问题还处在摸索阶段、还面临不小的挑战。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笔者认为有必要总结和反思五年改革试点经验,在明晰理念内涵的同时,更加关注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尤其是效果导向,更加关注理念和实践的“落地”,使开放大学真正成为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的支撑平台和主要力量。


一、目标内涵


《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明确提出开放大学“要努力办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新型高等学校”。围绕这一定位,关于开放大学的建设内涵研究颇多(张德明,2011;蒋红,2012;郝克明,2017)。


经过五年多的实践,今天,我们有基础、更有必要从精准“落地”的角度,面向国家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双一流”战略,面向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建设要求,聚焦“新型高等学校”“中国特色”和“一流”三个关键词来进一步梳理、丰富和解析开放大学的内涵。“新型高等学校”是开放大学相对于普通高校和广播电视大学的基本方位,在全面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形势下被赋予的基本定位,也是作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根本任务。“中国特色”是开放大学相对于国际开放大学的发展方位,是扎根中国大地、适应经济社会需要的根本立足点。“一流”则是开放大学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方位,是满足人们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诉求、支撑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向的必然要求,更是开放大学跻身世界知名开放大学的必然途径。


(一)“新型”内涵的再聚焦


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我国开放大学自成立起就担负起了建设新型高等学校的使命和责任。建设开放大学既不能走广播电视大学的“老路”,也不能走传统普通高校的“路”,更不能完全照搬英国开放大学的“路”,这是我国开放大学实践者达成的基本共识。国家开放大学将其视为“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之路。五所地方开放大学也都贴近区域发展需求、结合学校自身优势走出了不同的发展道路,践行着建设新型高等学校的目标要求。比如,北京开放大学提出了质量、人才、开放、智慧校园与和谐校园“五个着力点”(黄先开,2016)。江苏开放大学提出了“开放式、社会化、应用型”的内涵建设之路(崔新有,2017)。广东开放大学提出了“一体两化三翼”的建设路径(刘文清,2018)。基于实践之本,开放大学之“新型”内涵,还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再聚焦:


新型高校架构。开放大学应根据新型办学功能进行“结构重组”。按照学历教育、非学历培训、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办学内容完成涵盖教学、科研、信息化支撑和管理等组织机构的顶层设计,以支撑和体现服务人人、服务学习型社会、服务区域发展的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的需求。同时,开放大学还要按照开放共赢的原则重构新型办学系统,激发系统办学的竞争力和活力,形成贴近需求、各有特色、资源共享的全新办学共同体。


新型教学供给。开放大学要基于新型的办学体制机制,为全社会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灵活的学习方式和内容。课程学习是开放教育的基本单元,是以学习者需求为导向的重要体现,也是学习者跨专业、灵活学习的有效方式。在线学习是在大规模、低成本前提下实现个性化学习的可行途径,因此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将越来越直接地体现为对个性化学习的支撑程度,也越来越成为开放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在线的便捷与面授的高效结合,辅之以随时随地的学习支持,构成新型教学供给的“三元素”。


新型师资队伍。开放大学新型师资队伍是新型高校的核心。新型队伍结构体现在教学、科研、信息技术支撑和学习服务四支队伍建设同等重要;其能力结构表现为教师首先必须是优秀的终身学习者,既具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组织和科研能力,还有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拓展能力以及面向学历、非学历学习者的多元教学能力。新型评价体系同步支撑教师和学校高质量发展,其关键是基于学校的发展目标评价教师的工作绩效,从长期关注数量转向质量评价,从单一的学历教育评价转向多元目标评价,建立能够支持教师职业发展、提升职业成就感的评价体系。


新型运行机制。最重要的是改变传统的办学系统单中心(总部)运行模式,通过专业化、特色化的多中心(分校)建设运行,实现办学系统的高质量和个性化转型。同时,合作办学将成为开放大学发展的思考和决策基准,这是支撑开放大学集聚全社会优质资源、快速响应社会需求的关键路径。


(二)“中国特色”内涵的再提炼


开放大学始终以学习者为中心,贴近学习者需求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开放大学紧贴社会经济发展进程而推进自身发展的轨迹和规律。正因为如此,立足国情成为世界各国办好开放大学的基本出发点。让“中国特色”成为优势,必将是我国开放大学立于世界开放大学之林的基点。


开放大学“中国特色”的内涵包括但不限于:


“大学+系统+平台”的办学模式。开放大学首先需要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具备大学的要素,成为合格的大学。系统办学是开放大学大规模、低成本办学的基本形式,需要不断创新提升满足学习者需求的能力和效率。而平台是把大学办在社会之中的基本途径,需要开放大学把平台建设得足够大,足够吸引需求和资源,覆盖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


“学历教育+非学历培训+社区教育”的教育服务内容。开放大学以提升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保障教育公平为导向,应成为社会急需人才的最快速的响应者,以培养岗位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依拓开放办学平台集聚师资和教育资源,为各行各业输送合格人才。开放大学应成为公益性培训的主要平台,并大力发展与岗位证书衔接的培训,逐步形成体现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培训项目。开放大学还应提供惠及社会各类人群的社区教育,促进全社会终身学习。


“政府财政支持+市场运行”有机结合的办学机制。市场化运行是数十年广播电视大学发展的活力来源,市场观念已经成为电大人的“基因”。而开放大学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公益性也使政府财政支持的力度不断加大,两者的有机结合形成新的发展动力和活力。


“教育资历框架和学分银行”相互支撑的学习制度。开放大学的学习者遍布社会各行各业,需要多元的学习“入口”和“出口”来建立个性化的学习路径。这就要建立教育资历框架和学分银行制度,面向所有学习者、各级各类教育和社会机构提供统一的、清晰的学习成果认定标准。这是对学习者学习和教育机构参与的最大激励,更是开放大学为全社会认同的基本保障。


(三)“一流”内涵的再丰富


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在我国普通高校“双一流”建设如火如荼之际,学生规模数倍于普通高校的开放大学是否也需要树立“一流”的目标?迄今未形成共识,主要原因是关于“一流”内涵理解的不同。显然,开放大学无需也不能照搬普通高校“双一流”建设的目标,而应根据在世界各国开放大学或开放远程教育机构中的地位,体现开放大学的特色优势以及与学习者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高适切度等。


适需的高质量标准。以过硬的质量赢得社会的认同是开放大学必须迈过的“坎”。“质量过硬”,就是质量要符合开放教育的高质量人才培养要求,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综合素养和岗位能力的提升,引导社会实现从注重文凭到关注能力的人才评价方式的转变;符合社会和机构对人才的高质量要求,实现与社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符合学习者自身全面发展的高要求,既满足学习者对学历文凭的需求,更要引导和满足学习者获得全面发展的能力提升需求。


精准高效的学习服务。开放大学要有清晰高效的教学规范,即学习者有清晰地学的规范,教师有清晰地教的规范,社会和用人单位能够清晰地了解人才培养的过程;要有简洁直接的质量监控,以明确的监控点、简洁的监控内容、直接的监控方式把好关键环节的质量关、体现全过程的质量保障;要有基于学习行为大数据分析提供随时随地的在线智能学习“助理”,并辅之以线下面授实习辅导等,形成多元、可选择的学习支持服务。


优势特色的学科专业。优势学科、品牌专业和精品课程,这是大学综合实力的根本标志。开放大学要基于区域需求和学校基础,举全校之力建设1-2个优势学科,建设专业学位点,提升科研影响力;建设3-5个品牌专业,形成开放大学的特色专业群;将每一门课程都建成精品课程,奠定高质量专业建设的基础,也是开放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应用领先的技术支撑。开放大学应在现代信息技术和学习分析技术等方面的应用达到国际水平,即要对标国际研究与实践,在智慧校园、智慧学习、智慧质量控制等方面成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引领者和示范区;在学习数据采集、分析及服务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有效性方面先行先试,引领“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二、瓶颈问题


建设中国特色一流开放大学是我国开放大学在新的历史方位中的方向和坐标。这既是融入“双一流”建设之国家战略所必需,更是开放大学自身可持续发展所必须。但对标目标内涵,开放大学建设可谓差距甚大、任重道远。笔者认为,当前急需破解的难点至少有四个方面:


(一)新型高校架构及治理急待完善


新型高校架构是建设中国特色一流开放大学的基本保障,是支撑开放大学改革力度和效率的根本性举措。广播电视大学在长期的市场化运行中,形成了独有的高效率、低成本的内部管理架构和系统运行模式。新形势下,随着政府和社会不断赋予开放大学新的任务和新的职能,各地开放大学在机构设置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如增设了服务学习型社会、非学历培训、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职能机构,组建了类似于普通高校的二级学院作为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办学主体,但尚未形成以一流开放大学为目标的顶层设计。与此同时,受国家和地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等影响,办学系统的有效运行受到影响,改善办学系统运行效率的多维“纽带”尚未有效形成。在国家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际,开放大学要迈向一流新型高等学校,迫切需要探索能够支撑一流高校的机构设置、改革途径和系统运行方式,为实现开放大学的新型治理、提升现代治理能力奠定基础。


(二)有效的教与学方式尚不成熟


伴随着学习媒介的不断更迭、发展,广播电视大学在不同阶段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在相当长时期内曾是广播电视大学的专属和特长。如今,信息技术和学习分析技术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始广泛应用,从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兴起,到视频公开课、MOOC发展的逐步升温以及斯坦福大学的开环大学计划等,普通高校开启了教育开放、面向大众的新路径。加之社会各类在线教育机构依托信息技术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并在各学科领域的在线学习方面树立品牌、独领风骚。这些教育教学改革步伐,使得开放大学注册入学、在线学习等特色优势削弱。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在线教育市场,开放大学又囿于思维惯性和传统运行机制的惰性,教育教学改革在投入有限、能力制约等因素影响下,尚没有形成清晰的、具有新型高校教学和质量保障特色的教与学方式。开放大学如再不急起直追,其独特优势将可能淹没在全社会继续教育和网络教育发展的大潮中,错失新时代新发展新机遇。


(三)办学规范和质量标准仍不清晰


加快建设一流新型高等学校,要有想得透、说得清、可操作、可传播的办学规范和质量标准。然而,由于缺乏开放教育的办学规范和质量标准,开放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长期被置于普通高校的质量评价框架内。有学者为此大声疾呼“如果不首先改变这种状况,坚持用普通高校的质量观、质量标准……来看待、评估和引导办学面向、培养目标有不同定位的开放大学的质量,使开放大学不断向普通高校靠拢、看齐,就必然使开放大学慢慢失去其本身的理念、特色、活力和生机”(王一兵,2017)。在这样的形势下,开放大学既不能是缺乏可比性和可信度的自说自话,更不能自降标准,把自己放到高等学校的“末端”,成为普通高校标准的“降低版”,而是亟需建立符合新型高等学校建设要求的办学规范和质量标准,并逐步按办学要素和领域细化规范和标准,成为自身形象和可被认同的高质量教育机构的前提。


(四)衔接融通的学习制度很不完善


广播电视大学的兴起和蓬勃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对人才的大量需求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之间形成的成人教育发展机遇。成人学习者提升学历、提高技能的需求和市场化运行机制成为广播电视大学的主要推动力。如今,这些外源性驱动因素已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开放大学的主要任务已经从单一的学历补偿教育为主转向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这就迫切需要我们重新思考、设计和建构新的动力机制和社会学习制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各类教育衔接融通、各种学习成果互认转换的学习制度。但从当前现状看,除北京、广东、上海、江苏、云南等地区和国家开放大学试点实施外,衔接融通互认转换在整体层面上仍然是概念多于实践、形式大于内容。这一方面是源于制度自身不完善,资历框架基本停留在理论框架和概念层面,学习成果互认领域受限且社会认同度不高;另一方面是配套制度尤其是社会和用人机构对人才的评价观念固化,文凭仍是最容易认同和评价的指标,对学习能力、学习过程和非正式学习成果的评价难以达成共识。


三、行动策略


我国开放大学建设始终与学习型社会建设同步、与国民素质提升和文化软实力提升同行。如果说过去五年是开放大学的“试水”期,那么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开放大学建设已经进入有的放矢的集中攻坚期。开放大学亟待以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解放思想,争取外部支持、深化内部改革,破解难题、让理念精准“落地”。


(一)探索新型高校组织架构和现代治理方式


面向普通高校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开放大学在遵循这一基本架构的基础上,需要结合系统办学、服务学习型社会功能较强、政府支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制度环境等特点,探索符合新型高校特点的组织架构和现代治理方式。


在组织架构方面,开放大学首先要打破原有的单中心的系统办学模式,建立起“多中心+特色”的新型系统架构,让有条件的分校通过建设特色专业、争取所在地政府和关联企业的支持,以及强化特色专业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建设,成为系统的特色专业教学中心;其次,要打破二级学院之间的“壁垒”,探索“平台式”二级学院管理模式。这是由学校以课程学习为基本单元、以需求为导向动态调整建设适需专业的要求所决定的。二级学院不能成为教师、资源和课程的“占有者”,应该成为“组织者”“开发者”和“使用者”,成为学科专业建设的平台。教师应该“注册”在学院,同时可根据专业建设的需求实行跨学院灵活流动。


在管理运行方面,开放大学急需在探索学历教育、非学历培训和社区教育“三教融通”的基础上,探索“大部制”和项目化管理模式。进入攻坚期的开放大学,所面临的难题往往是涉及部门多、各类问题相互影响、问题影响因素叠加渗透的,现有“条块分离、各自为政”的部门管理方式在复杂问题面前举步维艰,应按照教育服务类型建立“大部制”管理架构,以项目管理责任制方式,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和责任落实机制,以破解长期机构设置在不断变化的需求中可能造成的人力、物力冗余,同时解决力量分散无法形成攻坚合力的难题。其次,开放大学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以互联网思维实现管理流程再造。学校要充分把握高度专业化与开放共享这两大互联网思维特征,避免低水平重复和各自为政的“孤岛”现象,助力资源快速集聚;以互联网思维形成各类机构的多部门协同,深化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使开放大学真正成为“互联网+”的教育机构。


此外,探索政府支持和市场运行“双轮驱动”也是关乎开放大学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双轮驱动”才可能做到政府投入资源利用最大化和学校满足需求能力最大化。否则,开放大学难以在新型高校的增量内涵建设上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推进新型高校的“新”真正落地。


(二)加快形成以“适需有效”为原则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在高水平普通高校积极推进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改革和慕课等的情形下,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模式已经不再是开放大学的特色和优势。但是,无论怎样的教学改革都应以“适需有效”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开放大学的学习对象存在工学矛盾以及学习基础不一、学习目的不同、工作经验丰富等特点,使每一位学习者的学习方式选择更趋于个性化。为此,开放大学在不断推进教学技术更新的同时,应始终确立“适需有效”的教学理念,使其成为开放教育最重要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原则。


基于这一原则,开放大学要:1)强化课程一体化建设。让每一门课程都成为高质量学习单元。这要求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明确线上线下教学内容和比例,明确过程性评价和考核方式,而后以一体化设计的方式、以教学团队的组合来整合“课程设计一资源建设一教学实施一质量控制”等环节,保障教与学的规范有效。2)建立以课程模块为单元的专业设计与建设机制。课程模块化管理对课程内容的高品质与组织方式的灵活性提出了新要求,这不仅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重复建设,提升了开放大学快速应对社会急需而建设新专业的实际需要,而且课程模块化也是吸引第二学历学习者、培养多专业交叉复合型人才的基础,将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学习者的青睐。3)实现质量评价与教学全过程的同步实施,即实现质量评价和监控的嵌入式设计,与课程一体化设计与实施完整融合。在整个教与学过程中,通过关键环节的质量监控公正透明地呈现“宽进严出”制度下的人才培养全过程,这是开放大学教学质量保证的关键。


(三)尽快推动建立完善办学规范和质量标准


办学规范和质量标准关乎开放大学的生存,这需要学校自身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与主动接受社会认可的内源性驱动,同时从我国开放大学体系总体和长远发展来看,作为适应国家和教育发展需要而设立的新型高等学校,理应有其共通的具有开放大学特点的办学规范和质量标准,这就需要外部加强市场规范与办学水平评估的外源性驱动。


从内源性驱动发展来看,开放大学要将课程规范和质量标准作为学校办学的基本规范和标准,积极探索教与学“要素式”规范和标准的建立与实施;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开放教育专业建设规范和质量标准、非学历培训规范和质量标准以及社区教育规范和质量标准。


从外源性驱动发展来看,开放大学需尽快在五年实践的基础上,按照《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将新型高校目标内涵细化为开放大学基本办学规范和质量标准,并适时推动国家终身教育立法,明确开放大学作为新型高等学校的地位和改革试验田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快研究制订开放大学办学水平的评估指标和办法。目前国家和各地均加大了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力度,鼓励高校高质量特色发展,各地也制定了不同类型高校的办学水平评估指标,成为政府加大内涵投入的依据之一。开放大学急需被纳入高等教育办学水平评估序列,确保开放大学的大学属性和特色发展,形成特色管理模式。


(四)大力建设支撑一流开放大学的师资队伍


教师队伍是建设一流开放大学的决定性因素。没有一流的师资队伍,不可能有一流的开放大学。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顶层规划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合理配置教学、科研、信息技术和学习服务四支队伍的比例,合理设计教师在教学、科研、资源建设和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工作量分配,逐步形成体现专业化和合作共享特点的团队教学模式,形成系统教师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其次要尽快改变教师绩效评价方式,将一流的学校目标切实体现在教师的工作内容和考核要求中,使教师评价指标与事业发展指标相适应。这样建立起来的评价与激励机制,将会对教师转型与职业发展形成倒逼态势,进而形成发展合力。


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可成为一流师资队伍建设的突破口。开放大学要围绕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高水平师资梯队,带动师资水平的整体提升。通过广泛的国内外合作建立稳定的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是一流师资的重要补充。开放大学师资队伍建设机制是动态、开放的,是集社会优质师资和企业精英人才为我所用的整合机制。


(五)全社会推进融通衔接的终身学习制度


终身学习制度的设计尤其是实施涉及社会方方面面。不同政府部门之间,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育机构之间,学习者持续的学习需求和不同的成果认定诉求,用人机构对衔接融通成果的认同度等,都需要持续的推动才可能形成全社会共识。因此,确定资历框架、学分银行等的法律地位,作为全社会终身学习制度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避免流于形式也避免滥用,是当务之急。


为此,开放大学需积极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推进各类教育机构之间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转换。目前,同一性质和形式的学分互认和转换已经比较普及,但是对不同形式的学习成果认定在普通高校和继续教育之间仍处于起步阶段。开放大学需要在资历框架和学分银行制度确立的前提下,主动与各类教育机构深入合作,进一步规范学分内涵,明确转换规则,积极推动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以更大的开放力度接受各类学习成果,提高人才培养的开放性。开放大学也要通过学分银行这一平台,支持其他各类教育机构规范有序地建立学习成果互认和转换机制,通过更广泛的学习成果应用提高衔接融通的价值。


建设中国特色一流开放大学,还有很长的改革之路要走。作为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步发展的开放教育,亟需在新时代下的新一轮改革浪潮中再出发。这不仅需要开放大学实践者共同担当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更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社会教育机构和越来越多的学习者的参与和支持,共同助力开放大学在满足我国各类人群对高质量的教育诉求、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中发挥更有力的作用。



作者简介袁雯,博士,研究员,上海开放大学校长。


转载自:《开放教育研究》2018年第3期

排版、插图来自公众号:MOOC(微信号:openonline)


喜欢我们就多一次点赞多一次分享吧~


有缘的人终会相聚,慕客君想了想,要是不分享出来,怕我们会擦肩而过~

《预约、体验——新维空间站》

《【会员招募】“新维空间站”1年100场活动等你来加入》

有缘的人总会相聚——MOOC公号招募长期合作者


产权及免责声明 本文系“MOOC”公号转载、编辑的文章,编辑后增加的插图均来自于互联网,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内审核处理。


了解在线教育,

握MOOC国际发展前把沿,请关注:
微信公号:openonline
公号昵称:MOOC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人类接受高层次教育、进行原创性研究的场所。 现在的大学一般包括一个能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研究生院和数个专业学院,以及能授予学士学位的一个本科生院。大学还包括高等专科学校
人机对抗智能技术
专知会员服务
203+阅读 · 2020年5月3日
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专知会员服务
71+阅读 · 2020年1月18日
【德勤】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68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304+阅读 · 2019年12月23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3+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大数据白皮书 2019】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专知会员服务
138+阅读 · 2019年12月12日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探析
MOOC
12+阅读 · 2019年3月16日
终身教育百年:从终身教育到终身学习
MOOC
20+阅读 · 2019年3月5日
教辅巨头沉浮录(1978-2018)
创业家
3+阅读 · 2019年1月8日
Arxiv
3+阅读 · 2018年10月8日
Hierarchical Deep Multiagent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rxiv
8+阅读 · 2018年9月25日
Arxiv
9+阅读 · 2018年4月20日
VIP会员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