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当选院士!一门三才子,他是2019年当选的最年轻科学院院士!

2019 年 11 月 23 日 CVer

点击上方“CVer”,选择加"星标"或“置顶”

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本文来源:综合自募格学术、今日普陀、舟山晚报、中华英才、舟山日报等。


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2019年院士增选结果正式公布。 其中,孙斌勇的名字在留言区刷了屏。 42岁,就当选了中国科学院院士。


院士名单截图

这个从渔村里走出的数学家,到底有多牛?

从小就对数字敏感 受名师引导确立研究方向


孙斌勇出生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六横双塘社区孙家村,家里兄弟三人,他排第二,上学时,兄弟三人成绩都不错,而他和双胞胎弟弟尤其聪明伶俐,数一数二的学习成绩使他们自幼便成为岛上的名人,被传为佳话。


据孙斌勇母亲说: “阿拉斌勇从小就对数字特别敏感,拿算‘二十四点’游戏来说,他几乎是一拿到牌,看一下就能算出24来,八九岁时,他就能赢过一般的大人,以至于一些小伙伴都不愿意和他玩这个游戏。

而谈起孙斌勇在数学上的天分,母亲也自豪地告诉记者,孙斌勇读小学六年级时,就解出了他哥哥中考模拟题的压轴题“,虽然兄弟俩是用不同的解题方法,但答案都正确。 那时,斌勇还没学过初中数学呢。


上初中时,孙斌勇各科成绩都很优异,文理科总分经常为年级第一,数理化竞赛都得过奖项,最令人感到诧异的是,有一次他竟获得了全国化学竞赛一等奖。 孙斌勇认为这是自己运气好,因为初中时化学并没怎么学,平常作业也很少,对于参加化学竞赛没有进行特别的准备,就是之前临时抱佛脚背背书,不过那时他的记忆力确实很好。

等到高中快毕业时,由于在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屡获金奖,曾以满分成绩获得浙江省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第一名, 孙斌勇直接被保送到浙江大学数学系。

上大学时,数学专业中开设有涉及计算机编程的数据结构课程,孙斌勇写了个程序,在计算机系的弟弟便把他写的程序拿到系里老师那儿去做测试。 一般编写完的程序中会存在bug(程序设计中的漏洞、缺陷),需要不断修改才能通过测试,而孙斌勇编写的程序检测中没有发现错误,整个程序一遍顺利通过。 如此严密的数学逻辑和思维,连双胞胎弟弟也由衷地感到惊讶和赞叹。

大学期间,孙斌勇被选派参加了在香港大学组织的李群系列课程的系统学习,两个学期时间,孙斌勇有机会跟国际上一流的数学家们进行学习。 其中包括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波莱尔(Borel),以及后来成为香港地区中科院两位数学院士之一的莫毅明教授。 此后,他师从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励建书教授,继续深入李群论方向的研究,获得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学位。


访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2004年,孙斌勇博士毕业的时候,第一篇论文还没有发表,之前问导师需要有论文吗,导师的答案是不需要,他毕业的时候也没有论文。 2007年,孙斌勇才正式发表第一篇论文,其实这在数学界不足为奇,一篇高质量论文从投稿、审稿到发表,周期较长,往往需要花费数年时间。 读博期间,导师励建书给孙斌勇提了三个颇具挑战性的问题,只要做出来其中一个就可以毕业了。

孙斌勇感觉自己在学业上一直挺顺利,大学期间老师们都对他很照顾,读博后导师励建书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给予他帮助。 从给他提出三个重要的问题,为他联系在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做博士后,到推荐他到中科院工作。 孙斌勇认为最主要的是,攻读博士期间所确立的研究方向面临很多未解的问题,吸引自己不断进行钻研探索。

2005年,孙斌勇入职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他一直致力于典型群无穷维表示论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他和合作者最终证明了典型群重数一猜想,以及典型群Theta对应理论中三个最基本猜想: 重数保守猜想、守恒律猜想和对偶猜想。

2017年,孙斌勇又以自己博士论文里的结果为基础,证明了上世纪70年代著名学者提出的L-函数非零假设。

2011年,孙斌勇被破格晋升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2012年入选中组部首届“青年拔尖人才计划”,2014年获陈嘉庚青年科学奖,2016年获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

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上次这个领域的获奖者是华罗庚


2019年年初,孙斌勇以“典型群表示论”项目获评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典型群表示论”是当代数学最核心的内容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数学和理论物理的各个分支中。 上次该领域的获奖者是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他于1956年获得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时隔63年,中国数学家在典型群方面再一次取得突破性成果,引起国际关注。 该成果被孙斌勇的国内外同行称作“孙的突破”“该领域的基本定理之一”“已成为众多国际数学家工作不可替代的基础”……

得奖后,孙斌勇接受了《舟山日报》记者的采访,在采访时,他也谈了谈自己的数学学习心得。

记者: 你的获奖项目对普通人来说可能有点高深,读者更多的还是关心你这个人,你是怎么学好数学的?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正儿八经把数学作为人生的事业来做?
孙斌勇: 起先根本没想过,从大学开始是专业学数学了,也是从那时开始慢慢积累,后来逐步定型,越来越喜欢。
有些定理在自己手上得以证实,并在不断深入中发现其它好的定理,发现数学之美,那感觉是美妙的。
 
记者: 那你就没发现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同?
孙斌勇: 我小时候看书特别仔细,我想这是唯一的。
  
记者: 细到什么程度?
孙斌勇: 每一句话都能理解它什么意思。 数学里,每一个定理,比如不等式,我都能自己证明。
  
记者: 也就是说书里的一些公式、定义,你不是机械地接受,还要搞清楚它是怎么来的,自己证明?
孙斌勇: 对,我从小就这样了。 比如说圆的周长,我得搞清楚圆的周长公式怎么来的,其实这就是π的定义。 如果算圆的面积,那不是定义了,是需要证明的。 我都要自己搞清楚了,哪个是定义,哪个是定理。
  
记者: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老师教什么接受什么,谁会想着书上的公式再去求证一遍?
孙斌勇 我就是想搞明白,想学得清楚,不稀里糊涂地学习。 很多人越学越糊涂,尤其是数学。
  
记者: 那我想请教了,如何学好数学?
孙斌勇: 我的经验就是把书看得很细,习题适当做一点,但我做得不多。
  
记者: 我印象里学数学还是题海战术,再整理错题,所以孩子们都学得很辛苦。
孙斌勇: 当然这也是方法,像我说的这种对高二、高三的孩子,估计已经来不及了。 如果从小像我说的这样学的话,整个系统都弄明白了,做几套题目就好了,不见得要花很多时间,做很多题目。
 
记者: 你说的系统就是它怎么来的,怎么运行的,像庖丁解牛一样,一层一层捋清楚,举一反三。
孙斌勇: 对,就是这样。 把最基本的抓住,学数学还是轻松的,我读书从来没觉得苦。
 
记者: 你觉得自己什么样的特点对学好数学比较有帮助?
孙斌勇: 我做事比较细,比较慢。
  
记者: 学数学,老师不都要求计算要快吗?
孙斌勇: 我从来不要求快的,能笔写的不口算。 我和女儿也这么说,稳是最重要的。
比如发射火箭要1000个步骤,你每步花2倍时间,保证正确率,只是多花了2倍时间,但哪一步算错的话,毁的是整个工程。
我们一个几十页的证明,也是靠一步一步来的。

我不赞成刷题,也不赞成做太难的题。 做难题,费时间,花脑子,对于知识点的增长用处也不大。有些题目挖空心思,你解出来了,就证明你聪明了,不一定啊,做难题不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尺。

我强调的是学习要增长知识,对整个知识体系的理解、运用,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创造知识。

作为一名研究人员,孙斌勇感觉中科院的学术传统比较好,所在数学院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没有行政的负担。 除了审稿、在教学上指导研究生,孙斌勇大部分时间可以自己学习,做研究。 “每天需要很多时间学习、查资料,因为现在那么多数学家,每天有很多新的内容出来,都要学,要了解学习最新的进展。 然后自己想问题,把它写下来,有空闲的时候也会想数学,在哪儿都可以思考。

当被问到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遇到难题时会怎么做,孙斌勇斩钉截铁地说,“那当然要坚持了,要一直去想。很多时候是问题本身没有弄明白,需要先把问题弄明白,所以要学习。一个问题,它肯定不是孤立的东西,附近有很多知识,把它周边的知识都要学明白,理解了这个问题你才能解决它。很多问题都是当你把它理解清楚了,就快做出来了。”记者好奇地问孙斌勇,解决那么多艰深的数学难题是否有痛苦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答道, 想数学问题没什么痛苦的,即使那个问题做不出来,理解它的过程中还是会得到很多新的知识。


学习是无效劳动,不要平行地做很多重复劳动


与世界水平相比,我国数学基础理论研究水平还存在差距。 对于数学人才的培养,孙斌勇认为,“如果目标就是培养数学家,还是要早点起步,因为现在要学的东西很多,基础比较庞大,早点学比较好,而且要学得系统。 像中小学里面做很多题都是平行的,那些题目做一个,再做一个类似的,都差不多,这样的学习是无效劳动,不要平行地做很多重复劳动。 一个理论要系统深入地学下去,深度更重要,一直坚持下去就可以了。


温馨小家庭

如果看一份数学考卷,孙斌勇的要求会不太一样。 有些人觉得把试卷答满就好,即使每个题都做的有点错有点对也没关系。 孙斌勇觉得,哪怕只做对一道题,其他都是空白也是好的,他更欣赏要做就全部做对的这种学习方式,他认为数学思维应该是这样的,不要学得稀里糊涂的,会的就要完全搞清楚。

关于做数学研究所需具备的特质,孙斌勇的看法是,“数学天赋需要一些,但其实聪明的人并不少,是有耐心的人比较少,做事情浮躁的比较多。我觉得学习,特别是学数学,主要还是有耐心,千万不要着急。 其实各行各业都是这样,一直踏实地做下去,一个事情做十年总比人家做几天的厉害。”

孙斌勇觉得,学习好坏最重要的还是态度问题,一种踏实的态度。有些人虽然学历很高,但一开始逻辑就不太明白,便稀里糊涂地读了很多书下去。“ 因为着急,一个问题还没搞清楚,又想学更多的东西,那就一直弄不明白。如果不着急,不要求学得多,就学那么一点点总是能弄清楚。要有不急不躁的态度,非得把问题弄得很清楚才可以踏实往下走。”



谈到如何看待奥数竞赛,孙斌勇的观点是,“有一部分感兴趣的人去参与一下可以,不必要谁都去干这个事情,我更赞成系统地学一个学问,一直深入学下去,那肯定比参加奥数不停地做竞赛题练习要好,做一千道奥数题,跟系统深入学一个理论是没法比的。 ” 他继续解释道,对于有些本来就在认真学习数学的同学,顺便参加一下奥赛,水到渠成拿金牌,那挺好的。 如果把拿金牌作为最大目标,花很大精力在那是不值得的。 如果花费很多时间又没拿到金牌,就更加不值。

相对于自己小时候可以自由生长的状态,孙斌勇觉得,“现在学生最糟糕的是,大家都在学同一样本领,而且很多人学习的所谓本领就是为了对付高考卷子,太单一了。 ”他认为,“中国那么多人,应该有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情,要有个性比较好。

孙斌勇说自己就是一个选择了做数学研究的普通人,也会炒炒股,看看电视剧、网络小说; 他喜欢慢节奏,生活中享受逗女儿玩,带她去爬山,也会教她数学。 他跟母亲很聊得来,虽然母亲更愿意待在老家,不能陪在身边,但他会常回家看看,跟母亲一起叙家常。

通过跟孙斌勇交流,记者感到,正像中科院数学院的工作人员所说的那样,数学家们都很单纯,一旦跟他们接触,会发现他们是非常可爱的人。


 


孙斌勇简介

孙斌勇, 中国科学院 院士,出生于浙江省舟山市 普陀区 ,1999年本科毕业于 浙江大学 , 2004年12月在 香港科技大学 取得博士学位。 2005年1月至9月在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 做博士后。 2005年11月起在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工作。

现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2016年6月2日,获得首届“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  

2019年11月22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重磅!CVer学术交流群已成立


扫码添加CVer助手,可申请加入CVer-目标检测、图像分割、目标跟踪、人脸检测&识别、OCR、姿态估计、超分辨率、SLAM、医疗影像、Re-ID、GAN、NAS、深度估计、自动驾驶、强化学习、车道线检测、模型剪枝&压缩、去噪&去雾&去雨、风格迁移、遥感图像、行为识别、视频理解、图像融合、图像检索等群。一定要备注:研究方向+地点+学校/公司+昵称(如目标检测+上海+上交+卡卡)

▲长按加群


▲长按关注我们

麻烦给我一个在看!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数学是关于数量、结构、变化等主题的探索。
普林斯顿大学经典书《在线凸优化导论》,178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83+阅读 · 2020年2月3日
电力人工智能发展报告,33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26+阅读 · 2019年12月25日
 【中科院信工所】社交媒体情感分析,40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99+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CAAI 2019】自然语言与理解,苏州大学| 周国栋教授
专知会员服务
62+阅读 · 2019年12月1日
百余位院士入选!中国科协公示一份重要名单
材料科学与工程
11+阅读 · 2018年12月21日
Generalization and Regularization in DQN
Arxiv
6+阅读 · 2019年1月30日
Arxiv
10+阅读 · 2018年2月4日
Arxiv
7+阅读 · 2018年1月10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普林斯顿大学经典书《在线凸优化导论》,178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83+阅读 · 2020年2月3日
电力人工智能发展报告,33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26+阅读 · 2019年12月25日
 【中科院信工所】社交媒体情感分析,40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99+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CAAI 2019】自然语言与理解,苏州大学| 周国栋教授
专知会员服务
62+阅读 · 2019年12月1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