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在「无用」道路上越走越远

2020 年 11 月 3 日 量子位
杨净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真的还需要科学吗?

今年疫情如此席卷全球,科研本身展开挑战重重,科学交流更加困难。

科学,原本就是“贵族”的事情,少数人攀登智慧珠峰的事情,普罗大众为什么还需要?

更何况真能群星闪耀,让他们把地球上最前沿的科学进展讲一讲,又究竟有多少人还在意?有多少人愿意聆听?

都是远水,也解不了近火。

此外,谁又愿意主动为此负担所有的成本?不带功利地做这件耗资费力的事情?

真的,“不需要”,如果更具体细看——最前沿的一切都如此“不接地气”。

「无用」之极

我们还需要更深入了解宇宙起源吗?

大爆炸还不够基础,还需要深入到基本粒子标准模型,了解为什么这个模型描绘了迄今为止公认可信的宇宙起源图,可能打开了微观粒子到宏观宇宙的“终极答案”。

世界究竟如何被创造?

众所周知的霍金,有着世所周知的科普巨著《时间简史》。

但还需要Steven Weinberg从头介绍早期宇宙理论吗?即便霍金的《时间简史》受他启发,即便他是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即便他是当代最伟大物理学家的有力争夺者。

本源到极致、基础到极致,理论到极致……

以及“遥远”到极致的金星或存在生命迹象的探索。

卡迪夫大学教授Jane Greaves,今年九月用一则新进展引爆了外星生命探寻的关注,她领衔的团队在金星上发现可能存在生命迹象。

但为什么大气中探测到磷化氢气体就值得“大惊小怪”?

为什么是金星而不是与地球位置更相似的火星?

我们连地球上的旅行都中断了,是否还有必要继续探寻宇宙其他生命体的有无,是否还有必要知道逻辑、原理和方法?

另外,还需要了解挑战与质疑并存的「人类细胞的动物胚胎」实验吗?

解决人类器官移植中的供需关系,探求在动物体内培育人类靶向器官的可能性……

为什么斯坦福大学、东京大学教授,干细胞生物学家中内启光,“执意”如此?

还有你会从原理上关注量子物理吗?

如果不是最近掀起的学习热潮,你还会对这个上个世纪就认知和理论接近定格的科学感兴趣吗?

从量子原理、叠加特性、相干特性、纠缠分发、隐形传态……到量子究竟如何在计算和通信上展现可能性和可行性。

会关注国内外产学研在该领域十数年的尝试和开拓吗?

或者真正了解为何潘建伟院士,如何与团队推动我国在量子通信方面的领先。

无论是青海湖的湖心岛试验,还是2015年Nature的成果,抑或2016年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的发射,以及更后来的全球首次千公里级基于纠缠的无中继量子密钥分发……

这一系列“怎么样”的现象成果背后,“是什么”和“为什么”真的值得每一个人关注吗?

值得,需要,而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

现在更需要科学

曾几何时,RNA之类的研究也跟我们大众日常如此遥远,今年却成为解决新冠疫情的关键词之一。

钟南山、张文宏等人的名字,他们代表着的是医学、生物、健康等领域的专家,是平时未雨绸缪、研究看似“无用”、“杞人忧天”课题的科学家。

疫情之下,他们成为了我们最信任的人。

「病毒是如何传播的?如何阻断传播?疫苗分成哪几种,原理是什么,进展如何?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他们平日里研究的,变成了我们每日关心挂念的问题。

但我们也知道,冠状病毒的课题,只不过是人类在心血管疾病、脊椎病、癌症、精神心理疾病等一系列未攻克挑战的「代表」。

在更广泛的领域里,基础科研推进的「天时地利人和」,现在可能是最好的时候。

技术上,我们拥有史无前例的科学技术和计算方式,一个小小的手机的计算能力,就能超越半个世纪前的顶级计算机。结合算法和数据方面的突破,我们可以做的更多、更好。

经济上,人类创造的财富更进一步,完全有能力支撑探索更多之前投入巨大的科研项目。

而众多科学家面对的时代课题,也比其他时候更加激动人心。

还记得在2014年巴西绿茵场上,一个截瘫青年,身披「机械战甲」在众人的目光下开出世界杯的第一球,而帮助他实现梦想的是脑机接口专家Miguel Nicolelis。

还有斯坦福化学工程系主任、亚裔教授鲍哲南,领导研制了「灵敏」人造皮肤,推动了人类皮肤移植术以及假肢感知力领域的进步。

这都是上一代科学家可望不可及的研究。

但是,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前所未有的全球化和紧密联系,让我们遭遇的挑战,也比任何一个时代多得多、脆弱得多。

新冠之劫,从另一维度来说,就是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科学、需要科学精神,需要基础科学突破的最好教训。

如果如此灾难,也不能吃一堑长一智,人类未来又何以为继?

所以此时此刻,不仅需要关注新冠相关的传染病科学研究、诊治还疫苗研发,更应该乘风借势,让医学科学的关注成为一场影响深远的广泛科普。

特别是疫情之下的年轻一代、少年一代,除了口罩和居家的记忆,更是种下科学探索火种的最好时机。

无论是生物细胞、量子物理、天体宇宙等看似遥远的前沿技术,亦或是更加具体现实的工程问题。

都没有比现在更适合的时候了。

最便捷的「打开」方式

那么,现在有一个最便捷的「打开」方式:

有人花钱请了全球最了解这颗星球和宇宙的人,「免费」给我们做「科普」。

如今疫情期间,科学交流十分艰难。但若是请来全世界各个前沿领域最顶尖的科学家,就更难了。

不光是要将他们汇聚在一起,还要克服时差,克服距离,克服语言等各中困难。

但腾讯做到了,而且一干就是干了八年,今年还一次干了四件

就有前面提到的,霍金曾受他启发的物理学家Steven Weinberg;发现金星存在生命迹象的Jane Greaves,「复刻器官」的干细胞生物学家中内启光,量子物理学家潘建伟院士,还有脑机接口先驱Miguel Nicolelis、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系亚裔教授鲍哲南、天体物理学家Victoria Kaspi……

他们带来全球最前沿的科学探索进展。

以及钟南山、张文宏、《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主编Eric Rubin等领衔的医学科学明星阵容,分享医学领域的新知、洞见和科研感悟。

还有前不久刚获颁科学探索奖的中国青年科学家们,也将参与其中。

没错,或许你多多少少已经猜到。

这就是即将到来的科学WE大会、医学ME大会、科学探索奖、X-Talk等,或者称其之为腾讯科学周

它是去年首次发起,由腾讯WE大会升级而来,将主打医学的ME大会和鼓励青年科学家的科学探索奖实现3 in 1后,成为了「科学周」。

今年,腾讯还推出了首届科学脱口秀X-Talk,由科学探索奖获奖人、跨界嘉宾、腾讯科学家一起,向公众近距离展现科学的魅力。

11月7日14:00点第八届的科学WE大会将在线上举行,主题为「蓝点」。在浩瀚的太空中,小蓝点毫不起眼,也让人类意识到自身的渺小。

上述的来自四大洲、六个国家的七位顶尖科学家,将在线上相聚,分享关于地外生命、脑机结合、人造皮肤、器官复刻等科学话题。

第二届医学ME大会,主题为「痛点」,11月8日下午两点举行,包括钟南山、张文宏、黄荷凤、葛均波等 8 位来自不同疾病领域的顶级医学领军者与科学家,将从身体的痛点出发,解码生命的前沿思考。

钟南山院士也寄语2020腾讯医学ME大会:

马化腾先生曾说过,互联网的任务是解决用户的痛点。这跟医学的使命很像,我们是解决人类最根本的痛点,生命之痛。

正如我们在这次疫情中所感受到的,在生命之痛面前,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

而首次腾讯X-Talk,将有世界科幻最高奖“雨果奖”获得者郝景芳、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获得者陈楸帆、中国科协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张宇识等外部跨界嘉宾,以及两位腾讯科学家亮相。

注意!这是一次面向公众的科普性活动,11月15日在北京,线下线上同时举行。

从2013年WE大会启动开始,腾讯就愿意耗资费力做这件「无用」之事。

一不宣传自家业务,二不招商引资,三不产生业务效益……还以最高规格邀请全球最顶流的科学家,把基础科研大旗,传播得更远更广。

霍金来过,姚期智来过,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Kip Thorne、《Nature》总编辑Magdalena Skipper、奇点大学执行董事长Peter Diamandis、万维网联盟创始人Tim Berners Lee爵士都来过……

就这样在最初的质疑之中,持续走到了第八年。

而从今年设置来看,基本能满足3大方面的好奇:

第一,宇宙探索最新进展如何?人类又有哪些新能力?

第二,新冠研究和医学前沿,究竟处在怎样的位置?

第三,年轻一代科学家,如何炼成?有什么历程分享?

别让科学追星变稀缺

其实在过往几年,科学周现场也来了一众青少年小盆友来「追星」。

实事求是讲,那种科学家被围着轮流合影和签名的场景,确实在这个时代很稀缺了。

而这或许也是腾讯发起这件事的核心原因。

7年前第一次开办WE大会,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就在WE的创始大会上说过:

这个活动不谈商业或者公司之间的竞争,我们谈的是一种对未来如何用科技改变人类生活、如何解决我们现在可能想不到的未来的的很多问题。

而且这几年,小马哥也成了中国最关心基础科学的企业家之一。

他个人参与捐赠未来科学大奖科学突破奖等科学奖项,向武汉大学、深圳大学、西湖大学等高校等进行资金捐助。

众所周知,科技互联网巨头关注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之前趋势已经在硅谷发生。

比如,谷歌两位联合创始人Larry Page和Sergey Brin,谷歌搜索商业模式成熟后,就醉心于深海、太空探索,人体健康、无人车、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

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则创立了蓝色起源,计划研制「蓝色月亮」的月球着陆器,于2024年准备发射太空。还通过「贝佐斯探险」工具来进行个人投资,包括生命健康、医疗保健、神经科学等领域。

以及知名投资机构DST Global创始人、Facebook的投资人Yuri Milner,2012年他就设立了突破奖,奖励在基础物理、生命科学、数学等领域,获奖者将获得300万美元的奖励,除此之外,还有突破性倡议、突破少年挑战。

而回到国内,越来越多对齐全球最高标准的事件也正在发生。

诺奖标准的百万美元大奖——「未来科学大奖」越办越有影响力,面向年轻科学家的探索奖,捐资建设西湖大学等等。

越来越多科技互联网巨头,正在用实际行动,带动科技向善、科学向基础。

即便这件事现在看起来如此「无用」,但正如中国古语:无用方为大用。

或许下一个马化腾、下一个马云、乔布斯,下一个马斯克……就在这些接收基础科学辐射的年轻一代中间。

传送门:

(扫码即可预约哦~)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卡迪夫大学是一所英国百年名校、世界百强名校,是威尔士地区唯一一所罗素集团的成员,同时也是欧洲大学工会,世界大学联盟和联邦大学工会的成员,并且拥有两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2015/16 QS世界大学排名中卡迪夫大学位列世界第122位 。

量子信息技术研究现状与未来
专知会员服务
41+阅读 · 2020年10月11日
鲁棒模式识别研究进展
专知会员服务
41+阅读 · 2020年8月9日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书籍教学课件开放下载
专知会员服务
140+阅读 · 2020年7月27日
腾讯发布2020《腾讯人工智能白皮书:泛在智能》,46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32+阅读 · 2020年7月14日
人机对抗智能技术
专知会员服务
203+阅读 · 2020年5月3日
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专知会员服务
71+阅读 · 2020年1月18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3+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北大清华的状元之争: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
德先生
4+阅读 · 2019年6月10日
二维铁电性:一泓秋水映
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网
9+阅读 · 2018年12月27日
好玩有趣又靠谱的科普公众号都在这里了 | 推荐
中科院物理所
5+阅读 · 2018年8月24日
机器学习各种熵:从入门到全面掌握
AI研习社
10+阅读 · 2018年3月22日
一个年薪30万的应届生告诉你应该如何学“算法”!
全球人工智能
4+阅读 · 2018年1月23日
一文详解脑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学家
6+阅读 · 2017年10月24日
大学数学不好,或许是数学教材的锅?
算法与数学之美
15+阅读 · 2017年8月1日
Deep Learning in Video Multi-Object Tracking: A Survey
Arxiv
58+阅读 · 2019年7月31日
Arxiv
5+阅读 · 2019年4月8日
Arxiv
7+阅读 · 2017年12月28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量子信息技术研究现状与未来
专知会员服务
41+阅读 · 2020年10月11日
鲁棒模式识别研究进展
专知会员服务
41+阅读 · 2020年8月9日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书籍教学课件开放下载
专知会员服务
140+阅读 · 2020年7月27日
腾讯发布2020《腾讯人工智能白皮书:泛在智能》,46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32+阅读 · 2020年7月14日
人机对抗智能技术
专知会员服务
203+阅读 · 2020年5月3日
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专知会员服务
71+阅读 · 2020年1月18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3+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相关资讯
北大清华的状元之争: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
德先生
4+阅读 · 2019年6月10日
二维铁电性:一泓秋水映
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网
9+阅读 · 2018年12月27日
好玩有趣又靠谱的科普公众号都在这里了 | 推荐
中科院物理所
5+阅读 · 2018年8月24日
机器学习各种熵:从入门到全面掌握
AI研习社
10+阅读 · 2018年3月22日
一个年薪30万的应届生告诉你应该如何学“算法”!
全球人工智能
4+阅读 · 2018年1月23日
一文详解脑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学家
6+阅读 · 2017年10月24日
大学数学不好,或许是数学教材的锅?
算法与数学之美
15+阅读 · 2017年8月1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