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动化所胡包钢研究员2019年1月在《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9年第1期上刊发了《“以作品文化”取代“帽子文化”》的文章,提出要为多元化评价提供空间,精心培育创新文化的"土壤",明确成就品牌的关键,是科研圈迎来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新象的应有之义。
"帽子文化"终于开始被摈弃了。
从2017 年9 月7 日,全国政协第73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以及2017年9月16日"CCF YOCSEF 论坛'帽子文化'的利与弊"中各位人员的讨论,到最近国家各部门决定开展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简称"四唯")的专项行动,反映了文化与制度的双重进步。"帽子"是人才考查后的衡量结果,而问题出在"帽子"形成了一种"评价文化",成为"通用规则"后引起了诸多弊端。例如,学校与部门围绕"帽子"大做文章,以此来争夺科技资源。而个人则在取得"帽子"后被赋予了永久优势地位,年轻人的价值取向被严重误导。
"四唯"专项行动
2018年10月23日,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的通知》。《通知》指出,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要求,决定开展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并明确了涉及“四唯”做法的具体清理范围。
"帽子文化"本身同时包含了文化与制度层面的问题。考虑到观念永远走在制度前面,破旧立新中应该有替代"帽子文化"的说法。因此,本文提出"作品文化",并以此展开观念层面上的讨论。
所谓"作品文化"是指围绕作品而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习惯等内容。在此,可将"作品"大体解释为具有创作性且以某种形式表现的成品。该说法不仅包含了创新的内涵,而且强调落地时的成品形式。它还可以扩充到"创新文化""品牌文化""代表作文化""精品文化"或"工匠文化"的提法上。从广义上讲,它适用于各行各业,个体或群体,专家或学生。因此这个作品可以以各种形式出现。作品与帽子之间可以按植物生长规律解释为根叶与花果的关系。无有根叶,焉存花果?"作品文化"的提法是让人明白人才成长的规律。
"作品文化"的说法有利于我们对作品本身或内涵予以关注,而且关注点会自然导向"质"而非"量"。"作品文化"无法避免滥竽充数作品的出现,然而它为那些没有资历的优秀青年人脱颖而出搭设了最好舞台。这反映了中国俗语"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中的道理。
"作品文化"隐含了何为"好"是其关注的研究主题,具体工作中也会以此为重点。我们都知道好的作品是需要卓尔不群、精雕细琢的。它能够引导我们更安心地在作品上下功夫。"作品文化"同时为多元化评价提供了空间,讲究的是影响力。具体是论文还是软件没有关系。而"帽子文化"更易诱导人走歪门邪道。那些弄虚作假的名人多因掉入这样的陷阱而身败名裂,历史教训令人警醒。
"作品文化"中的典型人物及具体事例不胜枚举。中国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惨遭宫刑后历经十数年完成《史记》。正是强烈的作品意识中"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念使他完成这部宏伟作品。我们熟知的许多中外科学家或工程师,都是以他们的作品称道。这个作品可以是概念、公式、定理、原理、方法、仪器、工艺等各种形式。牛顿与爱因斯坦分别因为三大定律和相对论而著名。乔布斯留下的可贵精神财富是用具体作品来推动这个世界的进步。
中国走向"作品文化"还会有很长的路要走, 摈弃"帽子文化"也不会一蹴而就。这种改变不仅是科技界的事,全社会都会涉及。我们曾抱怨中国社会所谓冒牌"大师"横行,但这些"大师"为什么会广受追捧,又总能层出不穷?这有其文化根源。中国先贤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见解十分深刻。一代人才长成二十年足矣。百年之说可能意指改变人的观念、习惯或风俗。
对于邻国日本出现那么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我们要明白其背后的原理与逻辑,这绝非是偶然现象。我们要学习他人之长,如认真办事、注重细节、尊重知识产权等等的文化。中国应该在创新文化的"土壤"方面下功夫,比如在计算机教学中,早就应该加入知识产权、人物历史、计算机伦理等方面的内容。针对中国现今社会发展,笔者认为以下说法当被提出:
"大师时代已然逝去?当下唯有作品为重!"
我们通常理解的"大师时代"是包括古典音乐,印象派画作,相对论与量子力学这种由数位大师级人物引领的特定时期。上面第一句话用问号结尾为个人自我疑问思考展开了空间。在学术发展背景下,笔者的个人见解是,各时代总有大师级人物需要人们向其学习,但是以其贡献称为时代的说法似已不在。不要期待宗师名人引领,更不要被帽子名气吓倒。第二句话乃为本文核心观点:用作品说话。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如何培养或评价人才永远是我们需要探讨的话题,其中包括中国创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品文化"拟可成为创新文化中的一种见解。对于从事科研工作的我们来讲,需要不断自我思考的问题是:我们的团队或个人的科研成就品牌应该是什么?
胡包钢
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
机器学习与植物生长建模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
中科院自动化所官方网站:
http://www.ia.ac.cn
欢迎后台留言、推荐您感兴趣的话题、内容或资讯,小编恭候您的意见和建议!如需转载或投稿,请后台私信。
作者:胡包钢
来源:《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 2019年第1期, pp. 69-70
编辑:鲁宁、欧梨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