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在沙发上吃着外卖看手机的年轻人,还能回到餐桌吗?

2018 年 10 月 18 日 三联生活周刊

桌子,这个上千年人类文明形成的社交产物,正在被手机等智能产品改写命运。


 餐桌“集体出逃” 

从年初开始,一场名为“回到餐桌”(Back to the Table)的美食运动又开始了,美国的家居杂志编辑们似乎异口同声地呼喊着“家庭餐桌即将回归”,他们邀来明星、名厨,或是著名的主妇,营造出一个“令人怀念”的餐桌时代,试图把中产阶级从饭馆拉回家庭晚餐,以及把大批窝在沙发上吃着外卖看手机的年轻人拉回餐桌。

这个“回归”并不只对应着“消失”,也包括一定程度的“弃用”。《赫芬顿邮报》(Huffpost)的一篇评论将餐桌的弃用归咎于开放式厨房。“20世纪以前,很多家庭有仆人,封闭式厨房是属于他们的单独空间,而家庭成员则只需待在餐厅里等着被服务。”家居博主帕姆·库伯(Pam Kueber)解释道,“那种家庭模式已经一去不返了,当出得厅堂下得厨房的职业女性开始接管做饭这件事,它变成了维系家庭关系的重要环节,家庭成员之间在做饭这件事上频繁互动,催生了开放性厨房的流行设计。”

设计师没想到的是,开放性厨房的中岛台成了最活跃的“第二客厅”,派对客人可以在这里围观做饭,家人在这吃饭。它不仅仅是烹饪的地方,同时也是社交的地方。除了感恩节这种重要节日,餐桌不再是吃饭的首选空间。连带“受害者”是沙发,因为女主人再也没办法把客人从中岛台“赶”到客厅去了。从2014年开始,宜家《家居指南》为消费者构筑的家不再具体到房间,除了浴室和厨房以外,目录上出现的是空间的用途:睡眠、休闲、用餐,而不是将某个区域局限于一种功能,它被解读为流动的家庭空间,家居功能的迭代。

被弃用的不只是餐桌,任何大量占用空间的家具都面临着被强制性缩小的命运。年轻人不仅追求家居功能的迭代,他们的活动空间简直能用“点对点”来形容。只要给他们一个沙发,一个边桌,就能满足休闲、工作、吃饭的所有场景切换。从2015年开始,美国、加拿大的部分万豪酒店(Marriott)推出“无桌客房”新举措,入住后会发现,房间里没有传统“标配”的写字桌和椅子,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小圆桌,在桌上放个茶杯、水果之类的还行,但想以正常坐姿工作就难了,因为它和沙发的高度并不匹配。很多商务人士开始质疑,这种“办公不友好”的新举措是图什么。酒店的解释是——适应千禧一代的需求。年轻人更喜欢可以休闲玩乐的房间,而且,他们的工作全都可以在手机上完成,不需要写字台。就算一定要用电脑,很多人也会选择坐在床上把电脑放腿上。

移除办公桌只是一部分,很多酒店客房也不再有传统的笨重家具和浪费的壁橱空间,而将更注重科技感,比如提供额外的插座、为多功能设备提供更多插孔。除了万豪,智选假日酒店和威斯汀酒店也在推行“少桌房间”,用移动边桌等取代传统的桌椅,来配合年轻一代的休闲和工作方式。

王府中環M&O 设计特展上的钻石形祖母绿色餐具柜

生活方式的变化,总能在家居的细节中表现出来。每年的巴黎时尚家居设计展(Maison & Objet)像时装周那样定期在春、秋两季引入新品,7号馆“灵感空间”的年度主题便是时下潮流的“反光镜”。每届主题都是潮流预测公司NellyRodi花费一年时间,从市场趋势中提炼而成的。比如说,去年的“舒适范儿”:动荡的基调蔓延,人们纷纷寻求内心的安定和身体的舒适。美国“国家园艺调查”的数据显示,2016年有600万人开始养植物,其中就有500万人年龄在18到34岁,特别是对于一个人生活和租房住的年轻人来说,被自己养的植物包围能够提供一种家的情感牵绊。就这样,“灵感空间”里充斥着大量的柔软材质,设计师们为了制造幸福感,透过泡泡、气球、鸟巢、云朵,甚至是豆荚跟果壳的造型,将想象力注入到窝在家中的宅模式。

年初,巴黎时尚家居设计展的主题更是应景地定为“个人展示间”。不难理解,互联网的社区平台让年轻一代消费者都成为趋势的推手,他们在家里上网、浏览,以各种方式直播、宣传自己的生活,并乐于对各自体验的任何产品进行展示和点评。从桌上的餐盘到地毯和灯饰,很多设计都出现了人脸、人形或者面具的装饰元素,像是在影射脸书、Instagram等社交媒体上实时更新的自拍照。毫无疑问,新世代居住正在“有悖常规”地陈列起高级家电,置物架、玻璃隔板以及层架都变得花哨起来,而传统的柜子、巨大的沙发,和我们曾看起来最常用的大餐桌都被藏匿起来了。

将飞机推车改装为家用柜的Bordbar

曾经在以餐桌为家庭神坛的时代,它的标准高度是0.75米,长3.6米。然而,近些年来桌子的高度在潜移默化地变低,桌面也同时变小,餐桌正在随着它的尺寸变成咖啡桌、矮餐桌或是茶几、单人餐桌。对于独立居住、空间有限的公寓来说,一张功能强大的边桌就能承担起餐桌的功用。如今它们相继在家居展览上“集体出逃”,就不足为怪了。

 住如其人 

而另一个正在消失的家居产品是“大沙发”。

过去一年,图片社交网站Pinterest上有关家居装饰的图片相比2016年增加了75%,年轻博主们从不推荐连排沙发或是高科技电视,他们只会“植入”巨大的鞋柜、舒适的床垫以及看起来奇形怪状的雕塑摆件。一项统计分析表明,目前全球高端家具及家居用品市场规模达到6490亿美元,是继包袋、鞋履和服装之后,零售奢侈品的新风潮。在奢侈品行业遇冷时期,家居设计行业却独树一帜地欣欣向荣,欧洲超17.9万家此类企业在2016年共实现了250亿欧元的销售额。

Qeeboo作品Kong,灵感来源于1933年的电影《金刚》

相比“衣如其人”,如今已经进入了“住如其人”的年代,这也解释了《Vogue》推出的第一个生活方式系列不是化妆品也不是衣服,而是包括了30个设计的家居系列。2003年设立的Zara Home,很快成为了Inditex集团旗下销售额增长最快的品牌,有意追赶的H&M Home从2009年开始发力,已经在全球有300多家门店。

在美国连锁折扣大卖场塔吉特(Target)和电商平台亚马逊分别斥巨资进军家装设计领域后,今年年初,全球最大的连锁零售商沃尔玛也在线上渠道推出了专门的家居家具产品分类。不少奢侈品牌在跃跃欲试地盯着这块“大蛋糕”。

除了已经在家居领域深耕多年的爱马仕、芬迪、拉夫·劳伦与乔治·阿玛尼等,古驰、罗意威也都从手袋、裙装等品类,延展到了椅子、瓷器等家居用品。奢侈品电商Moda Operandi在数个联名“胶囊”系列合作成功发售后,添加了固定的家居装饰购物板块。曾专注在面料领域的意大利Etro集团将家居部门在总销售额中的目标占比从5%调整为至少10%。

王府中環M&O 设计特展上符合社交媒体趣味的展示间

美好的居住需求正从沉睡的生活方式里觉醒。前段时间网上流传“隐形贫困人口”,每一个理由都让人无力辩驳。其中有一个是这样说的:“一次去同事家,发现那种地毯+圆桌+懒人沙发的组合,真的把房间辟出了一块休闲区,所以我回去也认真挑了一块地毯,踏上去的脚感,心都化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诸如“靠垫、地毯类的软装产品应该怎么选”这类实用型问题,年轻人开始摸索适合自己的居住形态了。就像《我能去你家看看吗?》这本书里写到的:“以前,全部力气都用在光鲜地走出去;现在,是时候舒舒服服地躺倒在自己家里了。”

 重要关系 

《大西洋月刊》曾以“我们为什么要一起吃饭”为标题,揭示了餐桌的意义:“餐桌承载了记忆。也许是由于品尝了普鲁斯特笔下的小玛德莱娜蛋糕,让我们知道了我们是谁,和谁在一起。”它首先是具有社交属性,所以18世纪荷兰人还将好朋友称为“桌友”。与此同时它还关乎礼仪。

19世纪50年代以前,一顿饭的菜肴从一开始就差不多全部摆在餐桌上了。这种进餐方式叫作“法式上菜”,客人们就近看到什么就会自己动手吃什么,远处的碟子会召唤仆人为他们拿过来。随着“俄式上菜”的出现,让就餐礼仪更加规范了。一道道菜肴被按部就班地送到餐桌上,每个人不得不按照同一次序,在同一时间进餐。

这种方式也徒增了很多困扰,比如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小说《到灯塔去》中描绘的:“已经有15个人在餐桌前坐好,不可能永远等着一个人而不上菜。几个迟迟未到的人,开始令她感到气愤。他们根本不顾及别人,更令她气愤的是,他们偏偏选择这个晚上在外面逗留。事实上,她期望自己能够操办一顿完美的晚餐,因为威廉·班克斯终于答应与他们一起用餐。今晚有米尔德里德的拿手菜——红酒炖牛肉。牛肉、月桂叶和葡萄酒要依序加入,烧好后立即上桌才能保持味道,因而绝不能等。可是今晚,他们像往常一样出去,迟迟不归。等他们回来的时候,菜都得拿去重热。这样一来,红酒炖牛肉的味道就被完全破坏了。”

严格的餐桌礼仪成了规范社交的“金科玉律”,例如晚宴上女主人的头偏向哪边,决定了你应该和哪边的客人开始交谈。《唐顿庄园》就是个经典的例子,下午6点前,女士进餐都要求戴帽子和手套。用餐时,可以将脱下的手套放在腿上,再将餐巾盖在上面。到了正餐时,女士要盘头穿礼服,男士则应穿黑色或白色的鞋子以衬托女士的光彩。每个人都应该相隔20英寸,如何精准做到?当时的餐桌布置需要用尺一点点量出来,片中的大管家卡森就有一把尺,作为管家的标配,用来测量杯子和盘子、盘子和桌子、桌子和椅子等之间的距离。彼时的餐桌简直是上演修养、谈吐和学识见闻的“竞技场”。

Ethnicraft橡木餐桌椅

在很多人看来,无论什么原因,“消失的餐桌是个危险的信号”,首先当然是作为形式感的一种缺失,更重要的是弱化了家的社交属性。对于更多的独立居住者来说,社交乃至跟外界的连接通过一部手机就够,除了睡觉,家居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在服务于“手机依赖”,随手拍个照,随手充个电。美剧《硅谷》也有相似桥段,一些人来到新精英族群后最初有不适应感,在他们过往的认知中,独立的办公室、台式机以及巨大的办公桌可以为自己带来安全感和话语权,此后他们开始意识到,即便是那些高管,也像嬉皮士一样瘫坐在地上,用一台笔记本、手机便使自己得到了某种解放。这反映出一个不争的事实,桌子,这个上千年人类文明形成的社交产物,正在被手机等智能产品改写命运。

(本文刊发于《三联生活周刊》2018年第41期)

为了不让好文章被微信改版所湮没,为了防止我们一不小心失散——


快把我们置顶并设为星标吧!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以下封面图

一键下单拯救睡眠

▼点击阅读原文,今日生活市集,发现更多好物。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PChouse家居杂志,是太平洋网络集团针对iOS用户精心打造的一本免费移动杂志,2012年3月创刊上线,每月10、25分别更新一刊。 杂志内容方面,每月设有精彩栏目,高清美图、典范人家、设计案例尽情欣赏;运用最新移动交互方式,给您最畅快的阅读体验。
【纽约大学】最新《离散数学》笔记,451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24+阅读 · 2020年5月26日
德勤:2020技术趋势报告,12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87+阅读 · 2020年3月31日
【干货书】流畅Python,766页pdf,中英文版
专知会员服务
223+阅读 · 2020年3月22日
Python数据分析:过去、现在和未来,52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99+阅读 · 2020年3月9日
中国人设计的情趣玩具,让三十多个国家的女性欲罢不能
我是怎么走上推荐系统这条(不归)路的……
全球人工智能
11+阅读 · 2019年4月9日
改了3次APP首页后,我的一些认知
从0到1
11+阅读 · 2019年1月13日
贾跃亭的汽车梦,还轮不到我们嘲笑
虎嗅网
5+阅读 · 2017年7月6日
Arxiv
3+阅读 · 2018年2月22日
Arxiv
4+阅读 · 2017年11月4日
Arxiv
4+阅读 · 2016年12月29日
VIP会员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