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光微冷:浩渺文化长河,萤火虫诗歌拾贝

2017 年 10 月 3 日 科学出版社 李芳

每一朵花都具有智慧和灵性;无不以自身特有的生存方式,代代繁衍,生生不息;每一只虫儿都竭力传承着自身的生存密码与文化基因,体会着生命的乐趣与生存的挑战……


或许,以地球上资历最老、生命力最强、种群最为繁盛的昆虫为参照,我们才能真正“认识你自己”(古希腊格言)。

今天,让我们重新认识一下萤火虫吧!


萤火虫属鞘翅目、萤科,是萤科昆虫的通称。萤火虫是一种小型甲虫,因其尾部能发出萤光,故名为萤火虫。萤火虫约有近2000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萤火虫都能发光。

 

萤火虫是食肉性小甲虫,是许多作物害虫的天敌、它还是高级麻醉师、能将蜗牛和钉螺等害虫实施全身麻醉,再用它管状的嘴将害虫变成流质喝下去。萤火虫属完全变态昆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生命历期大约只有15左右;世界上的萤火虫约有2000多种。

 

在没有电灯照明遥远年代,长夜显得格外漫长,在凝重的夜色中,看到星星点点,若隐若现的萤火虫,古代先民必定喜出望外乃至心生敬畏,故而编织出许多动人的神话传说。文人墨客更是为此怦然心动,写下许多动人诗篇。

 

 3000 年前的《诗经•豳风•东山》就有对萤火虫的生动描述:“町鹿场,熠耀宵行”意为  “田舍旁的空地变成野鹿的活动场所,还有闪闪发光的萤火虫”;“萤火,一名耀夜,一名景天,一名熘熠,一名丹良,一名磷,一名丹鸟,一名宵烛。商草为,食蚊蚋。”

 

萤火虫是最有光彩的昆虫,历朝历代相关记载数不胜数,吟咏萤火虫的诗歌更是层出不穷,源远流长。仅仅《全唐诗》就有 245 处提到萤火虫,使用过萤意象的诗人约 90 多位,其中就有李白、杜甫、李贺、白居易、元稹、贾岛、李商隐等著名诗人。

萤光微冷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有关萤火虫,最著名的诗作应该就是这首脍炙人口的《秋夕》:深秋之夜,微弱的烛光在屏风上添了几许幽冷的色调;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流萤。萤火虫生在腐草丛,水泽边,荒凉之处。说明宫女的居所是何其冷僻;扇子是夏天的专宠,到秋天就弃之不用,所以诗词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宫女用小扇扑打着流萤,也驱赶着寂寞;寒夜深沉,星光淡远,萤火点点,宫女哀怨与期望交织的复杂感情蕴涵其中。


文人墨客留下许多描写萤火的传神诗句:“疏篁一径,流萤几点,飞来又去”,只十来个字,便把竹林小路上萤火虫飞动的流光写得活灵活现。北朝文坛宗师庾信的“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以“碎火流”形容时断时续的飞萤流光,逼真传神;此外“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天星”;“夜久语声寂,萤于佛面飞,半窗闻夜雨,四壁挂僧衣”;“月生河影带,蛳疏星。青松巢白鸟,深竹逗流萤”以及“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等等,这些名篇佳句都生动描述了萤火虫的发光特性。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夕阳西下,漫漫长夜又将降临,“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对于唐玄宗,那刻骨铭心,连绵无尽的离恨恰如忽明忽暗的萤火,更行更远还生。


见萤火     

                   唐·杜甫

 

巫山秋夜萤火飞,帘疏巧入坐人衣。

忽惊屋里琴书冷,复乱檐边星宿稀。

却绕井阑添个个,偶经花蕊弄辉辉。

沧江白发愁看汝,来岁如今归未归。


763年春天,杜甫在梓州听到安史之乱即将平息的消息,禁不住欣喜若狂,挥毫写下了酣畅淋漓的七律《届官军收河南河北》。他热切盼望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却未料在夔州滞留两载而不得出峡,愁绪染白了双鬓,内心感受不言而喻,在诗人的心目中,巫山秋夜的点点萤光,就象微茫的希望,也象无处不在的乡愁。


     代靖安佳人怨 之一

                 唐·刘禹锡

 

秉烛朝天遂不回,路人弹指望高台。
墙东便是伤心地,夜夜流萤飞去来。


靖安指长安城中的靖安里,为宰相武元衡(主张削平藩镇)住宅所在地,靖安佳人指武元衡的妻妾,诗是以武元衡妻妾的口气写成:相公您秉着蜡烛去上朝,却再也没有回来(河北藩镇李师道派遣刺客,乘武元衡早朝时刺杀了他,一时京城大骇)!过路的人们发现,经常有美人歌舞的高台突然寂静,夜幕下流萤在坟地来来往往,带着死者的哀怨,也带着生者的思念。刘禹锡用“夜夜流萤”营造出墙东伤心之地凄凉的氛围,也委婉曲折地表达对削平藩镇的支持。

腐草生萤

 

“腐草生萤”的说法由来已久,《礼记》和《汲冢周书》中的两处记载:其一、“季夏之月,腐草为萤。大暑之日,腐革化为萤……腐革不化为萤,谷实鲜落。”公元 260年前后,东晋崔豹的《古今注》记有:“萤火,腐草为之。”后来,《格物论》也说:“萤是从腐草和烂竹根而化生”。《搜神记》卷十二亦云:“腐草之为萤也,朽苇之为萤也,稻之为蛩也,麦之为蝴蝶也,羽翼生焉,眼目成焉,心智在焉,此自无知化为有知,而气易也。鹤之为摩也,蝥之为虾也,不失其血气,而形性变也。”

 

在古代,肯定有很多人在仲夏之夜,眼见成群结队的萤火虫从水泽边,草丛飞中出,因此对“腐草为萤”深信不疑。加上文人墨客的不断渲染,“腐草为萤”就以讹传讹,世代相袭。

 

宋代理学家朱熹对“腐草为萤”有另外的解释:“离明之极,故幽类化为明类也”。他运用的是物极必反的道理,认为腐草处于幽深、阴暗之处,不见日光,物极必反,就变成能发光的昆虫。其实古人未必不知“腐草化萤”乃推演之说,约 800 年前,南宋温州名人、著名文学家戴侗(公元1200-1285)就在他的著作《六书故》中指出:“萤产子于草中,谓‘腐草化萤’非也。”在遥远的古代,能通过亲身观察得结论,的确难能可贵。

 

虽然腐草不能直接化为萤火,但萤火虫确实是出自潮湿、多水、腐草丛生的溪流,河岸边。萤火虫成虫一般都把卵产在紧靠水面的灌丛枝条、杂草或岩石上,而且要保证太阳晒不到。幼虫孵化后直接钻入水底。在水底,萤火虫幼虫白天藏匿在石缝与泥沙中,晚间出来觅食,主要取食对象是甲壳动物与软体动物,特别喜食蜗牛。老熟幼虫化蛹时,从水底爬到岸边,找到合适的地方,用泥砂做成茧室,在其中化蛹。成虫羽化后,先在茧室内停留2-3天。这期间,体色变暗,身体变硬,最后蜕出茧室,栖息在水边的杂草中或灌丛内。白天,成虫躲在阴暗遮阳的地方,到夜晚,成虫纷纷闪耀登场,寻找配偶,繁衍后代。


环溪夜坐

                    宋·吴璋

 

江天闲晚已斜阳,静掩柴门对草堂。
 叶落转枝翻鹘影,星飞横水带萤光。
 微风得隽驱残暑,新月出音生嫩凉。
 坐觉秋容转清爽,一声渔笛在沧浪。


夕阳西下,柴门静掩,暮色降临,叶落翻影的江边,萤火与星光交相辉映,微风驱散暑气,新月带来清凉,在江村夏夜,听到清澈的渔笛声在水波间荡漾,此情此景,怎不让人神清气爽。“叶落转枝翻鹘影,星飞横水带萤光”不仅体现了荧光之美,也形象描绘出萤火虫的生存环境。 


 隋宫

               唐·李商隐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隋宫指隋炀帝在江都营建的行宫江都、显福、临江等宫。“紫泉”借指长安;“芜城”乃广陵之别名。诗的大意是:尽管长安宫锁烟霞,炀帝仍然不知足,还想以江都作为“帝家”;若不是皇帝的玉玺归了李渊,炀帝的锦帆恐怕会到达天边;炀帝曾在江都修了“放萤院”,沿着运河栽下排排柳树,如今萤火虫已经难以寻觅,而柳梢上只有暮鸦唱晚;隋炀帝不能接受陈后主亡国殷鉴,终于重蹈覆辙。

 

据《隋书》记载:公元 616 年,隋炀帝“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成千上万的萤火虫,在清幽的山谷飞舞,想必“放萤夜游”的壮观场面一定是如梦如幻。看来隋炀帝不仅是“中国二十五史”中唯一玩萤火虫的皇帝,也是萤火虫旅游的鼻祖。杨广放萤后两年隋朝灭亡。“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也许是隋炀帝好大喜功,荒淫无度,劳民伤财,对萤火虫的挥霍无度触怒了天意,导致腐草都无萤可生。在此,李商隐借“萤”发挥,慨叹天意难违,人世沧桑。

萤光熠熠

 

据《晋书•车胤传》记载:晋代名臣车胤少时聪颖勤学,但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夏夜就捕捉萤火虫装在白布袋里,借微弱的莹光,夜以继日的苦读,终以博学多通而称誉乡里。

 

《笠翁对韵》中:“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在我国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中也有“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的记载。一只萤火虫的光是微弱的,如果千百只萤火虫聚集在一起足以点亮黑夜。

 

可见萤火虫已经成为一种奋发求知,刻苦学习的象征。


  咏莹

 

          南朝•梁·箫纲

 

本将秋草并,今与夕风轻。

腾空类星陨,拂树若花生。 

屏神疑火照,帘似夜珠明。 

逢君拾光彩,不吝此身倾。


夏末秋初,腐草化萤。萤火虫本是附在秋草上的,而现在,却随着晚风轻轻飘飞。萤火闪闪,飞腾空中,如星星坠落,又好似像初开的花朵;萤光点点,屏风像被神奇的火光照亮,门帘好似缀上了颗颗明珠。士为知己者死,倘若遇见拾我光彩(了解我才华的伯乐)的人,我会象萤火虫一样献出自己所有的光芒。诗人借吟咏萤火虫,表达自己才华出众,期待遇见伯乐、寻觅知音,并愿意为之奉献和牺牲的雄心壮志。


萤火赋

                                 晋·傅咸

 

     余曾独处,夜不能寐,顾见萤火,意遂有感,于是执以自召,而为之赋,其辞曰:潜空馆之寂寂兮,意遥遥而靡宁。夜耿耿而不寐兮,忧悄悄而伤情。哀斯火之湮灭兮,近腐草而化生。感诗人之攸怀兮,鉴熠翟于前庭。不以姿质之鄙薄兮,欲增辉乎太清。虽无补于日月兮,期自竭于陋形。当朝阳而戢景兮,必宵昧而是征。进不竞于天光兮,退在晦而能明。谅有似于贤臣兮,于疏外而尽诚。盖物小而喻大兮,固作者之所旌。假乃光而谕尔炽兮,庶有表乎洁贞。



傅咸是晋代书书香门第,名门望族之后,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典型的官二代,但傅咸处世严谨,疾恶如仇。他仰慕为官清廉的季文子和仲山甫,也喜欢写评论时事的文章,还获得了“近乎诗人之作”的好声誉。在他的笔下,萤火虫不畏寂寥,熠翟于前庭;不以平凡的姿质而自卑,微弱的光芒虽然与日月不能相比,但也尽心竭力,表达自己的一片赤忱,就像贤臣倾力为国尽忠,小小的萤火虫寓意着大道理,堪为诗人之表率。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萤

                唐·骆宾王

 

 玉虬分静夜,金萤照晚凉。

 含辉疑泛月,带火怯凌霜。

 散彩萦虚牖,飘花绕洞房。

 下帷如不倦,当解惜馀光。


秋高气爽,王虬翻转,静夜来临,秋萤带来阵阵凉意,萤火含辉,仿佛是月光浮动,萤虫带火,寒霜不敢逼近。萤光闪闪,如花似彩,飘入空窗,钻进洞房(深邃的内室),看到此情此景,不由想到车胤囊萤夜读,看来,我也要放下帷幕,闭门苦读,而只有闭门苦读的寒士,才懂得萤光的可贵。

 

骆宾王以“含辉”、“带火”、“散彩”、“飘花”表现萤火虫带光飞行的形象,表达对萤火虫的礼赞。


 

                唐·郭震

 

秋风凛凛月依依,飞过高梧影里时。
 暗处若教同众类,世间争得有人知。


秋风凛凛,月色朦胧,萤火虫飞过高高的梧桐,在参差的树影中,熠熠生辉,试想,如果萤火虫躲在暗处,或着与其他昆虫为伍,不发出光亮,那谁又能知道你的光芒?谁又能认识你?这是一首典型的感物咏怀之作,写萤火虫而实言人才,表明若朝廷不善于使用人才或对人才加以压抑、埋没,那么世间就难有人才脱颖而出。


次韵萤火

              宋·陈师道

 

年侵观物化,共被岁时催。

熠熠孤光动,翩翩度水来。

稍能穿幔入,已复受风回。

投卷吾衰矣,微吟子壮哉。


在水平如镜的池塘边,萤火的一点孤光更显得熠熠生辉,萤火虫刚能穿过惟慢进屋,却又被风吹回,萤火虫不畏艰难,敢于在漫漫长夜中点亮自己孤独的微光,虽然虫微光弱,同样也不失为一种壮举。   

 

据汉高祖刘邦之孙刘安撰写的《淮南毕万术•却马》中记载:“取萤火裹以羊皮,置土中,马见之鸣,却不敢行”。看来,萤火虫深得“神意”,不仅人怕,连通人性的马都怕它。据《后汉书•灵帝记》记载:东汉中平六年(公元 189 年),宦官乱政,杀戮大臣,引发宫廷政变。宦官张让、段珪等人劫持少帝刘辩和刘协(即后来的汉献帝)等出宫,至小平津(古黄河重要渡口,今河南省孟津县)时,尚书卢植追杀而至,连斩数人,张让等人或投河自尽或逃离山野。大难不死的少帝和刘协虽在一起,但在黑夜山谷中迷了路。所幸他们看到一只萤火虫在前边飞行,便紧跟着这只萤火虫往前徒步数里,见一民家,并获一辆板车相乘,才转危为安。因此,在汉室刘家人心目中,萤火虫是上天的眷顾,是救苦救难的神灵。   

留驻萤光

咏萤火诗

          南朝•梁·萧绎

 

著人疑不热,集草讶无烟, 

到来灯下暗,翻往雨中然。


萤火虫,你不是有火吗,怎么碰到人身上一点也不热?而且,你在草堆中,怎么不能使之冒烟?来到灯下显得暗淡无光,飞到雨中反而又“燃烧”起来,迸发出火花。

 

萤火虫隽永的诗意大抵来源于幽冷之“光”。据科学研究,37只萤火虫发的光,相当于一支烛光,但每次发光所含的热量仅是烛火的四十万分之一,是真正意义的冷光。外界强烈光源萤火虫有明显的干扰活动,故而在灯下就显得暗淡无光,萤火虫在雨夜中熠熠发光,自然是为了呼朋唤友,寻找伴侣。不同的萤火虫能发出独特的光,作为特有的求偶信号,其发光部位是在腹部,那里表皮透明,好像一扇玻璃小窗,有一个虹膜状的结构可控制光量,小窗下面是含有数干个发光细胞的发光层,是一种腺细胞,能分泌一种液体,内含两种含磷的化合物:一种是耐高热,易被氧化的物质叫荧光素;另一种不耐高热的结晶蛋白叫荧光酶,在发光过程中起着催化作用。当萤火虫呼吸的时候,氧气就从发光层的血管进入发光细胞和荧光素结合,在荧光酶的“酶促”下,荧光素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发出荧光。萤火虫发出的生物光,属于冷光。萤火虫是直接将生物化学能转变光能,转化率接近100%,而普通电灯由电能转化为光的效率只有6%。现代人模仿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制成的荧光灯与LED等冷光源,大大提升了电能转化成光能的效率。  

 

在清朝墨磨主人编写的《古今秘苑》中记载有古人利用萤火虫捕鱼的故事:“取羊膀胱,吹胀,入萤百余枚,系于罾(鱼网)足网底,群鱼不拘大小,各奔其光,聚而不动,捕之必多”。这可能是先人们最早利用的灯光捕鱼技术了。

 

2007年12月2日,《北京青年报》以“萤火虫,正在离我们而去”为主题进行了报道;紧接着又有传媒以《萤火虫已濒临灭绝,许多价值仍鲜为人知》为题,几经转载,使得萤火虫的生存现状与处境逐渐引起公众的注意。萤火虫,原本是普通的昆虫,其种群发达,分布广泛,但萤火虫是一种环境敏感型昆虫,在污染的环境中难以生存,因此被公认为生态环境的指示物种。随着工业化、城市化高歌猛进,水土污染加重,萤火虫“节节败退”,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史籍《汲冢周书•时训》中记载:“大暑之日,腐草化为萤。腐草不化为萤,谷实鲜落。”周作人在《立春以前》中的“萤火篇”里,对先人的这句话做了如下的注释:“倘若至期腐草不能变成萤火虫,便要五谷不登,大闹饥荒了”。曾经带给人类无数审美感动与科学启示的萤火虫,如今却由于人类的原因而陷于生存危机,那么这种危机最终必将波及到人类自身。

昆虫意象的哲学观照

李芳 著

ISBN 978-7-03-046477-4

责任编辑:吴美丽 刘丹


目前昆虫意象的哲学观照课程已经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线,9月20日正式开课。登陆中国大学MOOC 慕课网:http://www.icourse163.org/course/FAFU-1002030025 

昆虫意象的哲学观照》共分六章,第一章主要是纵向源流梳理,阐释经典昆虫意象的起源、发展、流变;第二章,横向展开,从历代经典诗歌中,凝练昆虫意象的内涵,阐释诗意背后的科学;第三章是昆虫价值论,主要从物质与文化,直接与间接两方面论述昆虫的多元价值;第四章阐释昆虫文化的哲学内涵;而第五章(昆虫意象的当代诠释)与第六章(昆虫意象的多维视角)应该是第三、第四章的纵向提升与横向绵延。如果说,这本小书有何中心思想,那就是:小小昆虫,大有乾坤;以虫为鉴,可察天地之道。本书适合普通高等院校的本科生阅读,也可供对昆虫科学、科学人文化与昆虫文化的有兴趣的读者阅读使用。


(本文编辑:王芳)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地球(Earth),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第三颗。地球是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第一的类地行星。地球上71%为海洋,29%为陆地,所以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地球是目前发现的星球中人类生存的唯一星球。
商业数据分析,39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60+阅读 · 2020年6月2日
专知会员服务
123+阅读 · 2020年3月26日
【干货书】流畅Python,766页pdf,中英文版
专知会员服务
224+阅读 · 2020年3月22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1+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教辅巨头沉浮录(1978-2018)
创业家
3+阅读 · 2019年1月8日
中国古代情报工作浅析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
14+阅读 · 2018年7月11日
人工智能创作的春天来了
微软丹棱街5号
7+阅读 · 2018年3月29日
【财富空间】一个人真正的资本是什么
产业智能官
6+阅读 · 2018年3月16日
娈童者:所幸 生在这里
博望志
13+阅读 · 2017年5月17日
Physical Primitive Decomposition
Arxiv
4+阅读 · 2018年9月13日
Arxiv
3+阅读 · 2018年4月3日
VIP会员
相关资讯
教辅巨头沉浮录(1978-2018)
创业家
3+阅读 · 2019年1月8日
中国古代情报工作浅析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
14+阅读 · 2018年7月11日
人工智能创作的春天来了
微软丹棱街5号
7+阅读 · 2018年3月29日
【财富空间】一个人真正的资本是什么
产业智能官
6+阅读 · 2018年3月16日
娈童者:所幸 生在这里
博望志
13+阅读 · 2017年5月17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