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长时间的适应,我们已经习惯的智能手机上「摄像头」的存在。这是一个在前智能手机时代就已经诞生了的功能,在智能手机漫长的演进历史中,摄像头的形态也经历了从具象到抽象,从实体到符号的过程。比如在 Nokia N95 手机上,后置摄像头的设计显然在模拟相机上的镜头:
巨大的圆形金属环、镜头周围的金属框以及内侧的阶梯状塑料框都是在模拟相机上的镜头和机身之间的关系,当我们把手机横置并进行拍照时,侧边的「快门」按键吸引着我们的拍摄欲望。这种与相机十分接近的产品形态和体验告诉我们,这就是一台相机:
到了智能手机时代,人们已经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用手机替代相机」这样一种功能诉求,因而初代 iPhone 的镜头在形态上可以被进一步隐藏,以达到简洁的机身背部形态特征,甚至连那颗「伪装的快门键」都可以被省略,这是纯粹出于功能实现的考虑,而非形态模拟:
智能手机的摄像头演进史与其他数字时代的设计一样,都是一个逐渐远离「模拟」和「物象」的过程。直到 iPhone 7 Plus 上双摄的出现,让「手机上的摄像头」这一看似早已解决的问题又重新浮出水面——要如何设计和处理手机上的多摄像头?
- 双摄 -
双摄的出现意味着手机上的相机需要有一个全新的形态,一种简单的处理办法就是:在原来单摄的基础上新增加一个摄像头。为此,早期的不同品牌提供了许多不同的解决思路,除了一些「受限于功能」的产品外(比如 HTC 的裸眼 3D ,两个摄像头之间必须有一定的间距才能工作),一些产品都提供了比较好的思路:
华为P9的设计遵循了最简单的思路,而LG的设计则注重对称。到了 iPhone 7 Plus 上,我们看见了苹果的设计师对双摄形态的一种阐释:
iPhone 7 Plus 的双摄被放置在一个黑色的区域内,而且「闪光灯」这一原本属于「摄像系统」一份子的要素,被隔绝在了黑色区域之外。「Design is how it works」,iPhone 7P 的双摄主要有两个功能:其一是通过「长焦+广角」的组合方案实现光学变焦;其二是通过两个摄像头模拟人眼以记录「景深信息」,从而实现「模拟背景虚化」。
第一个功能可以解释为什么苹果要把两个摄像头放进一块黑色区域内,在光学变焦系统中,「双摄」其实是一个技术词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用到的其实是「单摄」,换句话说,手机上的光学变焦本质上是「用两个摄像头实现一个变焦镜头的功能」,因而黑色的区域在形态上把两个摄像头统一成了一个「摄像系统」,但在「光学变焦」这个系统中,闪光灯是被排除在外的。
第二个功能则阐释了,苹果为什么选择把双摄横置,而不是像其他人那样选择「更舒服也更匀称」的纵置排列。iPhone 7 Plus 的景深模拟是模拟人眼功能的,而人眼是横向排列的。这种在形态上的模拟和隐喻本质上就是一种「内外结合」的设计思路。
但这种排列方式,到了 iPhone X 就变了:
原因是「刘海」上要排布大量的传感器以实现 Face ID,挤占了摄像头的结构空间,所以苹果做出了取舍。国内手机厂商通常是「跟风」苹果,但在双摄上,我们也能看到许多别出一个的设计思路,比如:
魅族 Pro 7 的双摄设计十分耐人寻味,在产品定义上,Pro 7 的副屏面向的用户并不是这台手机的真正用户,而是手机的主人希望与之建立交流的人,可以比作是人的「第二张输出表情的脸」:
因此副屏上的双摄就成为这张脸的两只「眼睛」。这种设计思路就像是汽车的「前脸」,都企图通过模拟人体的形态特征来拉近与人类在情感上的距离,因此我们会把汽车称作「伙伴」,也因此 Pro 7 的副屏可以用来「输出表情」,通过手机来达成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当然,产品在商业上的成功是需要很多因此方能促成的,我们不应该因为 Pro 7 的商业失败而去否认它的设计。
- 三摄 -
我们目前看到了大概四种三摄形态,分别有:
未出现的例子是因为我不觉得它们有讨论价值。
vivo 的四摄设计可以说是「不会做减法」的典型的反面教材了吧,由于需要实现的功能和硬件排布过多(TOF、红外、柔光灯、闪光灯还有一大块屏幕)致使整个背部一片乱麻,设计表达就不要追求了,能维持形式上的基本秩序已经相当不易。
华为的两种设计都非常值得探讨,P20 Pro 的设计简单直观,目的明确。通过 2+1 的形态排布让用户一眼就能看出「所谓三摄,就是比双摄多一摄」,你可以说它鸡贼,但不能否认它有效。而 Mate 20 系列上的三摄更像是 iPhone 7 Plus 的增强版,之所以这次要把闪光灯也纳入这个摄像系统,是因为这个三摄不再模拟人眼的结构,而是在模拟「复眼」,依然是通过一个黑框把这些摄像头统一在一起,只不过,这次实现的功能更多,更复杂,也需要闪光灯的介入了。当然,基本的对称形态显然也是要考虑的。
小米的设计和三星 A8s 的设计基本一致,它们的目的也非常简单:由于摄像头由 2 变 3 ,数量的增多导致黑色区域变大,而这两款手机的背部色彩偏偏又十分夺人眼珠,为了避免违和感,所以用「一个多彩的圆环」来平衡「缤纷的色彩」和「一大块全黑区域」之间的落差。但问题来了,为什么小米的这个黑色版本也有这样一个圆环呢?
这样设计的另一个作用,就是通过赋予这一大块黑色区域以视觉重心,从而降低整块区域给人带来的单调感和不适感——华为 Mate 20 系列的闪光灯也有类似的作用。当然,这仍然不足以解释小米 9 黑色版本那块圆圈的目的。
在诺基亚最新的产品上,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种「五摄」。这种设计在形态上只强调了一件事,那就是「我们家的摄像头数量很多」,甚至为了增加这种印象的效果,还多增加了一个圆环(可能是另有他用)。事实上,诺基亚所谓的五摄本质上也还是「单摄」,可以说选择这样的设计出了强调数量优势之外毫无作用,甚至会给人造成生理上的不适感,这不是我夸大其词,而是确有其事。
- 结语 -
如果不考虑设计,仅从功能层面思考,我不认为「三摄」有任何必要,更不认为 OPPO 前段时间展出的那个类似折返镜头的等效 160mm 有任何作用。手机摄影不能取代专业相机系统,也不应该取代,手机摄影应该更遵从生活化和即时化,追求「所见所拍即所得」的临场感。与其用你光学素质糟成一坨渣的等效 160mm ,我淘宝买个二手便宜的M43 + 二手三阳 85mm T1.5 电影头随随便便吊打你,还说不定能比你便宜呢。
当然,做了就是做了,这个世界上有70亿的人过着各自不同的生活,需求再奇葩也一定会有人愿意为之买单,诺基亚五摄的出现意味着手机市场也将变成长尾市场,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更奇葩的机型,就像 iPhone 出现之前,「智能手机市场」的那般混乱一样,因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啊。
【ZEALER 众测】
点开下方小程序,马上参与↓↓↓
*已购买用户可加 Q 群:972083354
(加群时需提供交易单号)
记得帮忙点个“好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