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经济参考报
作者 | 鲍晓菁 林苗苗 廖君
《" 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到 2030 年,15 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低到 20%,为此各地都出台了一系列禁烟措施。但是记者调查了解到,从 2017 年起,我国卷烟销量止跌反升,业内人士分析,青少年吸烟、二手烟泛滥状况依然严重,电子烟等新型烟草正在 " 培育 " 年轻烟民,与此同时,烟草产品提税带来的控烟红利已经被 " 吃空 ",控烟 " 拉锯战 " 依然在持续。
控烟十三年,烟却越卖越多
据了解,2006 年 1 月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中国正式生效,为履行控烟公约,2015 年,中国曾提高烟草消费税,后导致 2015 年和 2016 年两年的卷烟销量下滑,达到了控制烟草消费的成效。但烟草专卖局的官方数据显示,2017 年中国卷烟销量止跌反升,全年卖出 4737.8 万箱,较 2016 年增长 0.8%。
记者调查发现,在全国控烟的大趋势下,烟草主管部门还在积极谋求如何扩大销量、增加烟草消费人群。如济南市烟草专卖系统内部人员发表论文《济南市场卷烟销量增长因素分析》建议," 针对普通工薪阶层,可开展购买一定数量的卷烟赠送其他生活必需品的活动,比如赠送洗衣皂、毛巾等,购买卷烟能够获赠生活必需品,则该消费者可以将原来购买生活用品的支出用于购买卷烟,从而提升卷烟消费支出,使得有机会培养新的消费习惯。"
烟草公司正在积极开拓农村新市场。广西烟草 2016-2017 年优秀论文集中就有论文称," 当前控烟条例尚未对农村市场造成较大影响,且农村吸烟环境未受较大制约,消费群体、吸食习惯相对稳定,为提髙销量和结构提供了有利环境 "," 广西百色市公司……深入挖掘农村市场潜力,取得了一定成效。2015 年农村市场销量和结构均保持增长,在全市销售总量同比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农村市场累计销售卷烟 37235 箱,同比增加 645 箱,增幅 1.8%。"
青少年 " 第一支烟 " 更易得
据国家烟草专卖局统计,2017 年上半年红双喜的销量高达 193.50 万箱,紧随其后的是云烟、利群、红塔山等,它们的主打品种价格均在 10 元上下。中疾控统计,50% 的吸烟者购买 1 盒卷烟的花费不超过 9.9 元,与 2015 年相比未见差异。购买 100 盒卷烟的花费占同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 2015 年的 2.0%,下降为 1.5%。
记者调查了解到,低价香烟 " 占领 " 广大市场,不少青少年学生也成为低价香烟的消费群体。目前我国仅统计 15 岁以上的吸烟人群,相关禁烟宣传也主要针对该 15 岁以上人群,但是 15 岁以下的青少年已经能够接触和购买到卷烟,特别是许多留守儿童可以自主支配生活费,家长监管不足,与此同时,有个别烟草企业还推出 " 低焦油含量 " 香烟,宣传其危害小,引诱青少年尝试。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万霞副研究员说,青少年购买卷烟既 " 便利 " 更 " 便宜 ",一些售烟商铺甚至将卷烟拆包单支售卖,每支售价仅有几毛钱,青少年便可以购买到他们人生中的 " 第一支烟 ",并可能从此上瘾。
一些新型烟草产品正在流行,如电子烟、加热不燃烧烟等,这类产品纷纷打出对健康无害的广告,这些新型烟草产品的使用方式跟传统香烟一致,有研究者就发现很大比例的新型烟草用户都会逐渐吸上传统香烟," 电子烟 " 等正在培育新烟民。
控烟急需 " 猛药 "
一边是公共健康,一边是丰厚的利润,控烟利益双方的 " 拉锯战 " 愈发激烈。根据中疾控发布的《2018 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结果》,2018 年我国 15 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为 26.6%,其中,男性为 50.5%,女性为 2.1%,农村为 28.9%,城市为 25.1%。与既往调查结果相比,吸烟率呈现下降趋势,但与实现《" 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的控烟目标—— "2030 年 15 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下降至 20%" 仍有较大差距。
业内人士分析,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增长的同时,烟草价格却相对 " 平稳 ",这导致 2015 年烟草产品提税带来的 " 控烟红利 " 已被 " 吃空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与经济政策合作中心主任郑榕的团队研究发现,2001-2016 年间,由于中国居民收入增长幅度超过卷烟价格增长幅度,导致中国的卷烟支付能力在同期持续增强。记者也调查了解到,学生们的消费水平提高,他们中已经有不少人抽起了十几块、二十块的香烟。
专家认为,政府能够使用的最有力的控烟武器就是税收。建议我国烟草税应从从价征收为主转变为从量征收,提高低价烟价格,这对于低收入人群及青少年来说更为明显。这两类人群因为收入有限,对于价格更为敏感。这也是烟草提税达到控烟效果的最主要的目标人群,既可以减少青少年的 " 第一口烟 ",从而减少新烟民,也可以降低中低收入烟民的吸烟量。
除了税收调整滞后,专家认为,我国控烟力度和政策不够 " 给力 "。如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规定,中国应在公约生效五年之内通过立法手段,达到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 100% 全面无烟,《公约》于 2006 年生效,而武汉市 5 月份刚刚出台的《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征求意见稿)》中甚至建议在娱乐、餐饮等多个场所内设置为期三年的禁烟 " 缓冲期 ",这也意味着这些场所在三年内限制吸烟,三年后才将全面禁烟,这不仅与《公约》精神背道而驰,而且室内吸烟区也成为二手烟的源头。
专家认为,法律上对于违反禁烟规定必须重罚,特别是室内禁烟不能留有余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副教授周宁说,设置吸烟区是不能杜绝二手烟的危害的。香港科技大学关于吸烟室的技术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任何的工程技术,例如排风、换气和指定吸烟区都不能避免接触烟草烟雾,有效保护公众健康。
健康宣教的作用亦亟待加强。北京市控制吸烟协会副会长、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崔小波说,在提示健康风险、降低吸烟意愿的同时,烟盒警示图片将有效遏制目前很多高档香烟被作为礼品赠送的风气。全世界已经最终确定烟草包装须采用图片警示要求的,已有 118 个国家 / 司法管辖区, 共覆盖世界人口的 58%,这是全球公共卫生的一项成就。
" 互联网和自媒体时代,烟草的广告已经蔓延到微信、抖音等新媒体上,因此在新媒体上禁止烟草广告、开展有关烟草危害的健康宣教,很可能影响一大批青少年,让他们避免成为新烟民。"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马军说。
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iFeng科技”。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凤凰网科技。
我就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