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二十一弦
全文共 6024 字 4 图,阅读超过 13 分钟
———— / BEGIN / ————
开始对“智能家居”产生概念,确实要归功于苹果与小米在这方面的布局,虽不说是大张旗鼓,但它们的确是在把很多科幻电影中的一些概念慢慢搬到现实中——家居可以产生联动,开关灯不需要自己动手,一切都透着未来。
在以前,大家对一家做空调的企业突然去卖了手机感觉不可思议,就像是明明一个做拉面做得十分出色的厨子为了响应冬天大家想要暖和暖和的想法,于是在面馆卖起了火锅——总感觉怪怪的。
但是到了现在,以小米为例,小米除了有手机,除了有MIUI,还有充电宝、智能音箱、小米电视、小米手环、体重计等等,一个未来环绕着人生活方方面面的“帝国”正在逐步成型。
一、智能家居的套路
前段时间大家津津乐道,在找《西虹市首富》中小米的赞助,据不完全统计出现了有麦克风、电动牙刷、手机等多款产品,一场电影下来大家除了找彩蛋,竟也莫名为小米打了波广告。
同时“物联网”的概念也正火热,可以想见在未来之后不久,很多电影中的桥段可以通过技术变成现实。
在相关的网站上看了孙奇凡的一段授课视频,他是现小米生态链企业绿米联创高级产品经理,在短短25分钟的时间内,他简单勾画了一下小米在智能家居这块的布局,同时也阐述了在“智能家居”背景下,相应的产品经理应该具备怎样的素养。
也是由此简单讲述一下我的想法。
他提出了三个概念:
1. 不改变用户习惯
很简单理解:
假设一款电视做了触屏功能,为此它取消了遥控器,说
这就是典型的改变了用户习惯的事。
本来用户只需在3米外,舒舒服服地坐在沙发上用遥控器调换着自己想看的节目,现在却变成不得不起身来到电视机跟前,试问有谁会需要这样一款产品?
但如果我们换个思路:把遥控器变成触屏的,甚至将其变成一个功能移植到手机中,那就彻底不同了。
同样是取消遥控器,但带来的效益却显而易见。
因此“智能家居”应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比如“超极本”,既可以用鼠标、键盘控制,但同时也结合了平板的“触屏”功能,很好地实现了二合一。
像是智能开合的窗户,检测到空气质量不佳或者下雨了会自动闭合,感应到屋外温度、湿度适宜就会自动开窗通风,但是依然会有用户喜欢下雨天开着窗,因此在设计上就需要考虑到用户的一个心理与使用习惯。
2. 提供安全、便利和关怀
智能化,往往容易带给大家一丝不稳定的因素,在早期“特斯拉”推出电脑控制的汽车时,就有人提出“如果有黑客入侵电脑,那不是连打方向盘、跳车的机会都没有了?”
因此智能家居的推广,必须建立在足够的安全基础之上;如必要的防静电功能、充满电自动断开等。
而便利则着眼在“人性化”这一方面,比如扫地机器人,当它感应到人在它身边的时候就会自动绕开,而不是人去避开正在扫地的机器人。
同时更重要的是:智能家居与传统家居,着重需要体现的就是“便利性”这一方面,不然没有用户会愿意花更高的价格但享受的是一样的体验。
更智能的空调、电茶壶、冰箱,需要的就是无需用户思考,不用等到用户热了空调才启动,而是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适时响应。
同样,上述也是“关怀”的体现——既然是智能,就不应该是冷冰冰的。
3. 降低安装难度
很多用户在最开始接触“智能家居”时,难免会考虑到:我家已经装修好;现在我要安装智能开关,是不是还需要砸墙,改变已经预埋好的线路?
如果这时候推线人员说:是的,为了享受我们的智能,就必须做出点牺牲。
那很抱歉,我想这时候用户已经对你的“智能”开始打问号了;至少作为“智能家居”来说,需要根据用户的场景来做出不同的应对方案。
比如有些智能化家居确实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造才能得以实现,如按摩浴缸、自动开合的窗户等,但有些是可以通过“后装”来实现的,如光感的开关,相对可以不用进行大改就能得以实现。
因此为了实现一个市场的普及,在“前装”和“后装”市场上都需要进行相应的开拓。
二、智能家居的体验之道
《ISO 9241-210标准》将用户体验定义为 :
这是一种很直观的感受,简单就是“好与不好”的区别,没有“还行”这个选项。
对于“智能家居”而言,用户的体验更是尤为重要。
在智能家居方面,容易对“用户体验”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这几种同样适用于其他的硬件产品,同时也是产品经理在设计一款乃至多款联动的“智能家居”产品时,需要注意的点)。
分别是外观、品牌印象、产品功能、交互方式、使用体验。
1. 外观
我想对于“智能家居”来讲,很多用户在惊叹于它的功能之前,最容易被它的外观所吸引,甚至先入为主地给它盖上一个“是否智能化”的标签。
近年来很多的“智能家居”产品,走的设计多以“禁欲风”为主:极致简单的设计,搭配素雅的纯色,去除一切可以去除的按键,将屏幕嵌在内部。
当机器唤醒时再显现出来,并发出淡淡的荧光,只需手指轻点甚至轻轻挥动,一切操作简单实现:
如此一来,用户会油然而生认为这项产品是高科技的——至少外表看上去是高科技的。
其实很简单就能想明白,有些事物的本质确实很容易被其华丽的外表所欺骗;也许本身它的功能方面并没有那么惊艳,但它的外观足以让无数人为之倾倒,从而忽略其“华而不实”的本质。
但当然,肯定不是说那以后设计产品就重外观轻功能了,那样的产品就是纸老虎,是要被打倒的。
举一个与家居无关的例子:
初代苹果亮相,世界在感叹原来还有手机可以只需要一个按键就能解决如此多的事,一整块的屏幕同时带给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然而实际上最初的IPhone通话质量很差,不支持多媒体信息,数据传输的速度也很慢,在当时的手机背景下委实不算特别合格。
但它的外观震撼了世界,时至今日亦是如此。
无论是双摄像头的布局,还是背部天线条的设计以及“风靡国产”的刘海屏,Apple leads the world。
所以“智能家居”的智能化,不光需要体现在“产品功能”上,在设计时其独特的外观同样需要引人思考。
当然不是推崇“标新立异”,而是要“彰显独特”;这两者的界限并不难区分。
“标新立异”就像“武林外传”里的李大嘴一样,钱掌柜让他做一个“独一无二”的月饼,于是他做了广为流传的披萨式、汉堡式和馒头式,但这并不是用户所期待、所想要的类型,即使它的确够新。
而“彰显独特”意在“万花丛中一点绿”,能让用户觉得眼前一亮,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你这个产品到底是有什么功能。
当然,物极必反。
外观如果过于惊艳,也容易提高用户对于产品功能的期望,这其中的度还是要靠自己掌握。
很多时候用户对于产品的感叹,究竟是“智能化自控开关”,还是“看起来和我普通按钮没什么两样只是不需要我自己动手去按的开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带给用户的第一印象,即使他们功能完全相同。
2. 品牌印象
顾名思义,产品能否在用户心中树立起品牌的形象,因为它可以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比如:用户最初是使用了A名牌的智能感应开关,用久了之后感觉还不错,知道这个牌子做这一块挺厉害的;突然有一天听到它又推出了新的智能锁,说是比传统的锁钥更加安全、便利于。
是在有了对上一品牌良好印象的基础上,决定再次尝试。
如果此时智能锁也在用户心目中打下了优秀的口碑,那么此时A公司在用户心目中的形象就会从一家“做开关做得很棒的公司”变成“做开关和锁钥做得很棒的公司”。
长此以往,总会发展成“做智能家居做的很棒的公司”。
毕竟做“智能家居”,需要长线布局,然后贯穿全线;先从用户的方方面面开始,再通过相应的终端等将其串联形成一个大格局的相应。
毕竟,目前用户在装修的时候还是会倾向于传统装修。现在比较容易接受的无非是扫地机器人、智能冰箱、智能音箱等,很少有在一开始就对开关、门锁等做文章的。
那这样就只能一步步依靠品牌形象的加深,才可以改变用户的一个观念。
因此品牌的印象是需要累积的,慢慢地去渗透到用户的生活当中;毕竟在家居这块,目前智能家居的竞品更多的不是其他公司的同类产品,而是传统家居,如:海尔的冰箱、创维的电视。
如何在老牌企业手中抢占市场?值得深思。
3. 产品功能
智能家居,究竟怎样算智能?
我想这才是目前对于产品经理来说比较头疼的事。
也许脑中的概念、模型有很多,但发现无法推广、应用到现实。
既然是智能家居,最主要的应该就是需要能随着用户的行为、心理这两方面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甚至能通过预知到用户的变化而提前作出反应。
这种反应也许是用户预期之外的,也许是用户预先设置好的。
预期之外的很好理解;比如:一款智能化的衣柜,它可以通过传感器来记录下用户的衣服颜色、款式,知道用户有哪些衣服,然后根据当天的天气状况、用户的外出活动类型等来给出一定的穿着搭配。
这种情景最常见于“科幻电影”中——像是有一个智能管家,无需用户过多操心即可默默做好一切准备并提出相对应的方案。
同时,这也是智能家居的一个终极形态:私人管家——衣食住行都不用再自己操心,只要是在自己的屋子内,一切都有AI帮你料理好。
而什么是用户预先设置好的呢?
举个例子:
这种情景比较类似于各种订餐、订花等服务:你下达了一个命令或一个需求,然后它在你做别的事情的时候就为你完成了。
但同样,产品功能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一昧地添加其他功能就可以代表“智能化”的。
但如果是在上面显示的是什么新闻、娱乐头条,我想不会有哪个用户会在冰箱前站几个小时就为了看看舆情八卦。
4. 交互方式
交互方式其实也就是前面所提及的两种,可以简单概括为:无意识触发与提前安排。
4.1 无意识触发
用户并没有主动进行这个操作,但是相关的程序检测到用户也许需要,于是与相应的产品响应形成了相关“服务”的推荐或完成(如移动端的各种阅读类应用的弹窗推荐)。
所以,为什么说到了这个程度,智能家居就会往“人工智能”方向发展——就像是有一个你看不见的机器人一样在为你安排生活。
使用的牙刷有相应的感应装置,数据通过无线传到网端,相应的程序运行自动分析,发现这次的牙齿残留物中有血液的成分,于是传递相应的指令通过音响发出,提醒用户这次刷牙出血了。
相应的内容还有很多,只是实现的难度目前还较大,受限于AI的发展,还无法如此智能化地自动生成如此繁多的内容。
4.2 提前安排
前面提到的烧热水只是一个很小的例子,它完全可以扩大到更多;但同样,最终也是在往一个“智能管家”的方向发展。
它中最主要的就是:可以实现多任务的协同进行,而且是可以跨地点、跨时间的;即使你不在家中,通过简单的指令下达就可以完成。
但这个功能最出彩的还是需要与“无意识触发”相结合。
类似的功能在部分APP中也可以实现,只是既然是“智能家居”,就需要以在“家”的角度去思考,也许是你只要在客厅喊一句这个话,整个系统就为你运转起来了。
5. 使用体验
产品我究竟用的怎么样?
广告上说这个开关,我晚上起夜的时候它能检测到我要上厕所,就会自动亮起;但明明每次我晚上起床它都不亮,最后还是要我自己摸黑去按开关——那这样子的产品体验就是极差的了。
因此在“智能家居”这块,产品的功能使用体验尤其重要。
要是连传统的功能都实现不了,何谈智能化?
毕竟在目前,智能家居的竞争对手还是传统行业的家具,你只有在使用体验上做得不比传统的电器差,用户才会开始选择欣赏你多出来的那一部分。
但同样,多出来的“智能”那一块,即使也许操作繁琐一点,但如果确实能解决用户生活当中的需求,同样也不失为一款优秀的产品。
以上是关于影响“用户体验”的五点内容,那怎样提升用户体验呢?
最主要的是围绕变与不变这两点。
“变”就是指技术、工艺等。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技术发展。也许现在还是只能用PVC材料,但若干年后就会有更轻、更安全的材料被研发出来,要紧跟时代,切不可固步自封。
同样还有潮流——现在是崇尚简约设计,也许几年之后大众的审美又开始往多彩方向发展了呢?这些是会变的,所以一定要看准时代的风向标。
“不变”指的就是人的心理与生理。
心理主要指“欲望、情绪、诉求”等,这些核心的是不会变的,不同用户虽然有不同的需求,但本质上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类似于“七宗罪”,那是人内心本质的情感。
用户总想要物美价廉的产品,也会希望一次消费可以解决自己大部分的需求。而“智能家居”更可以满足一个“虚荣攀比”的心理,我用的产品比你的高级,比你智能化,这也是“智能家居”有别于传统家居的亮点所在。
生理方面的话,比如:人总要洗澡、吃饭、排泄,对于相关器具的需求是千百年来一直存在的。只是随着时代的改变,以前洗澡用瓢,现在用喷头、浴缸,但核心的生理需要是不会变的,除非人类进化了某些器官不见了。
而同时伴随着生理需求,智能化的发展是让人越来越“懒”的,如何在用户不费力地情况下解决其相关需求,同样也是核心重点之一。
三、产品经理怎么做?
综上所述,在目前“智能家居”蓬勃发展的情况下,一位产品经理在设计产品时需要牢记的三件事:
1. 不改变用户习惯;
2. 提供安全、便利和关怀;
3. 降低安装难度。
同时为了用户体验,需要从这五个方面入手:
1. 外观;
2. 品牌印象;
3. 功能;
4. 交互行为;
5. 以往体验。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粗浅见解,主要的还是提供给大家一个讨论的方向以及对未来无限可能的一个设想。
———— / END / ————
———— / 推荐阅读 / ————
———— / 限时优惠福利来袭 / ————
2018中国产品经理大会·深圳站视频
限时免费领取
仅限前1000名
扫码入群,领取福利
(PS:上海站、北京站火热售票中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