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又称诸圣节(11月1日)是天主教的传统节日,庆祝时间从其前夜就开始。这回还是 MIT 媒体实验室,又有新玩法。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个 AI 赋能的万圣节可以怎么过~
关于 AI 的“替代论”还未停歇,这个好学的家伙又开始折腾新东西了。
2016 年的万圣节,MIT 的研究人员发布了一组基于《 A Neural Algorithm of Artistic Style 》论文制作的恐怖图片,这项计划被命名为“噩梦机器”。通过类似于修图的效果,将世界上著名的地标性建筑“改造”出不同风格的恐怖效果,然后进行评选。
上图所示的 GIF 就是动态显示的华盛顿美国国会山的“恐怖化”过程。使用的滤镜风格是“中毒”,可以看到建筑物边界略微消融,光线由明转暗,呈现出噩梦的氛围。研究人员称,希望通过此过程,让 AI 学习让人类产生恐惧情绪的要素,用以了解机器和人之间情绪唤醒的可能。
2017 年的圣诞节,这一团队又带来了一位名为 Shelley 的 AI 恐怖小说作家,在 Twitter 上发布其基于 Reddit NoSleep 已有的原创恐怖小说深度学习后,基于 RNN 完成的小说片段,再交由人类 Twitter 用户来续写,以类似街舞 battle 的一方一轮形式,共同完成了数篇完整的恐怖小说。
以小编自己的阅读体验来讲,在事前知道作者是机器的情况下,还是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挑刺”上,查找语法错误或者语意不明的地方。其实如果将 Shelley 写的文字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的话,展示出来的也不过是通过人类筛选的一小部分。加上一方一轮的写作模式,一篇作品里人类参与的部分应该大于 50% 了。
其实早在 2014 年,一篇名为《Chinese Poetry Generation with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的论文就提出了基于 RNN 的中文诗句写作方法。诗词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反而给 AI 作诗降低了表面的难度。不过想想中学的时候赏析诗文那些根据当时情景揣测作者情绪的题目,当作者变成“难以理喻”的机器后,我们的鉴赏方式是否也需要跟着改变呢?
而多年以后的万圣节,也许给我们带来恐惧的会有更多东西。但是最大的恐惧来源于未知,而求知欲是我们最后的武器。
参考网站:
http://www.shelley.ai/
http://nightmare.mit.edu/#portfolioModal34
五分钟,你可以掌握一个科学知识。
五分钟,你可以了解一个科技热点。
五分钟,你可以近观一个极客故事。
精确解构科技知识,个性表达投融观点。
欢迎关注线性资本。
Linear Path, Nonlinear Grow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