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迪、袁中果:如何利用开源平台师生协同构建课程

2017 年 9 月 6 日 MOOC 武迪、袁中果

| 全文共11614字,建议阅读时长10分钟 |

 

本文由《中小学数字化教学杂志授权发布

作者:武迪、袁中果


中国人民大学附中翟小宁在《互联网时代,教育的变革与坚守》一文中指出,“教师和学生的界限在逐渐模糊,互联网时代的教学需要重新定义”。该文列举了互联网时代的教学特点,即“更多维度、资源海量、方式多元、开放包容”,说明互联网对教学的组织形式带来了变革和挑战,这同时也是教师创造性建设智慧课程的新机遇。


在线教育平台对学生

学习角色转变的影响  


教育是如何发生的?《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指出,“教育实际上是一个极其主动地获取知识甚至是去抢夺知识的过程。教师能够传递信息,还可以帮助并激励学生——这是教育过程中最为重要和美好的事情,但事实上,我们真正做的是教育了自己”。在教育发生作用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把学生作为主体,使其主动地去学习、探究、思考、总结、传播分享并创造新的知识;互联网时代的特点表现为“时空的无界化、学习的自主化、内容的多维多元、学习管理的个性化、内容更新传播的迅速性”。正因为如此,互联网为教育发生的本源提供了所需的平台,同时对学生的积极主动探索起到催化作用。


大规模互联网在线教育平台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教育资源变得开放而无边界,教育的发生无处不在,这也使得教育公平的实现多了一种途径。借助大规模互联网在线教育平台可将传统课程放到线上,让优质教学资源面向全球受众,如慕课、网易公开课、Cousera、edX 等高水平大规模在线公开课教育平台即是如此。其教学特点如下。


1. 优势


资源海量:互联网上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制造者与传播者,“万众智造”的在线教育平台,内容资源无比丰富,学生总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课程。


时空灵活: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可以学习,这让碎片化的时间得到充分利用;可重看、可暂停,让学习更加个性化。


2. 局限性


互动性不足:一门课一位教师,学生人数没有上限,只要有互联网即可参与。教学内容通常以视频的方式呈现,教师录制后上传至网站,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来学习。然而,在一对多的核心模式下,这种平台的互动性较弱。


主体作用不强 :学生的主要学习过程是听、看、做,仍然是被动接受,主体探索、思考、总结的过程薄弱。


综上所述,大规模互联网在线教育平台为成人自主教育、终身教育提供了极佳平台。但是,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每天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校园度过,与教师、同学在同一物理空间。因此,互动性、主体性和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因素。上述在线教育平台可以作为学生课后的自学途径,也为其终身学习培养习惯。



学校在线教学管理平台  


互联网时代的学校课堂也从传统的黑板、粉笔、作业本、草稿纸变为了更加多维的信息化教学,如投影仪、虚拟现实设备等已经成为许多普通教室的“标配”。现代信息化教室中课程呈现的信息维度从传统的1 维的文字语音、2 维的图片扩展为3 维的视频、4 维的立体视频和更高维度的虚拟现实。许多学校开始使用在线教学管理平台,一方面将其用于教学管理,如考勤、成绩、选课等管理;另一方面将其用于课堂教学、课程建设、作业管理等。通常教学平台和学习平台是互相独立的,教师要用前者进行学生管理,也需要用后者进行课堂教学和课程建设。例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就是使用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http://cms.rdfz.cn 管理学生,使用自己的在线学习云平台http://moodle.rdfz.cn 建设课程。学校教学管理平台的应用为教务、教学管理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学校的在线学习云平台与前面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平台不同,主要受众是本学校的教师与学生。


尽管学生接触的信息变得更加多元、课堂教学手段得到了极大扩展,但是作为传统课堂的重要辅助,教师仍是课程资源建设的主要实施者,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仍然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维基课堂”开源、协同平台  


“学会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个体行为,而“讲授知识”对学生来说则是一个需要探索、思考、总结、凝练并表达出来的过程,学生完全处于主体地位。综合上面两种在线教育平台的特点,互联网时代的开源平台与协同工作平台结合,恰好能帮助教师建设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下面以笔者使用的“维基课堂”平台为例,说明互联网时代的开源协同平台对于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及课程建设的创新和提升作用。


开源协同平台的特点,类似“百科”模式与在线文档编辑系统的结合与拓展。


开源:课程内容开放,所有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课程资源并参与课程讨论。

协同:课程建设不是仅由教师一人完成的,而是由教学班的师生共同完成的,每个人都是课程建设的主体。


这种在线课堂兼有封闭与开放的特点,既能保证课堂向互联网开放,同时也能保证课程内容建设由学校教学班的师生完成。在校园课堂教学中,这种开源协同平台与学校的在线学习云平台相比,其优势在于:一是开放,受众更广;二是课程建设不是教师唱独角戏,而是教师构建课程体系后,主体内容由学生主动建成。利用互联网开源特性,学生自主构建的课程能够面对广大互联网用户。作为知识的创造与传播者,学生的成就感是无可比拟的。这也充分发挥了大规模在线教育平台的优势。学生作为一对多的“教师”角色,能够灵活运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参与课程的构建。


这种方法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是空前的,学生知道自己需要通过课堂学习、课后阅读、文献探究、相关项目实践等多种途径,将自己负责的知识点融会贯通、总结凝练,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展示并传播给网络上任何感兴趣的“学生”。综上所述,开源协同课堂平台在课程建设上的优势在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对学生能力与素养的提升。


基于“维基课堂”平台的计算机科学课程建设实践  


开源协同平台的最大特点在于,可设置资源创建与访问的权限(http://ibcs1-wd.wikispaces.com 是笔者正在建设中的国际文凭课程计算机科学在线课堂)。(1)网站的创建者是教师本人。(2)网站的编辑者是所有这门课的教学班学生,班级学生每个人都有权限对网页内容进行添加、修改,但是只有创建者本人能够删除。(3)网站的访问者是所有互联网用户。


笔者的课程建设主要分为4 个部分:课程介绍与已有参考资源汇总;课堂日志;课程项目网页(用来提交、展示与交流每次作业内容);课程作业参考资料。


以下从教师、学生与平台三个角度对具体课程的实施进行详细介绍。


教师的引导作用:课程架构  


教师在开源协同课堂中一方面要起到核心作用,另一方面要适当“向后退”,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这种模式下,教师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搭建课程框架,明确在线课程运作方式下每一位学生的职责与主体作用。举例如下。


开课前,教师在维基课堂上注册开辟课程网页,邀请学生加入课程,成为编辑。这可以按照维基课堂的帮助指示进行操作,向学生发邮件,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验证网页密码等方式加入课堂。


教师构建课程网页主体结构,明确课程网页的最终目的与形态:让每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从学生的层次提高到教师的层次;网页的最终形态可以是一套教材,而每一位学生都是该教材的编写者,这两方面对一个学生的培养是深层次且全面的。


如笔者的课程网页功能主要分为四部分: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在线资料;物色学生将每一节课的内容形成教案与教材内容;给每位学生开辟作业与项目空间,让他们每个人的代码、文档都作为开源资料放在自己的个人页面上,并不断积累;项目式学习的平台及指导方法。


教师做完框架,明确要求与规则后,就可以放手让学生来做课程建设者了。


学生的主体作用:课程建设  


互联网时代的课程建设如同实际建设工作,教师是蓝图绘制者,学生是施工图设计、工程建设等实际工作的实施者。


以课程日志为例,每节课轮流一位学生,承担将教师课堂所讲内容进行思考、归纳、总结、推广、实践等多项任务。这位学生需要将课堂实际内容与自己的研究发现形成书面材料,放到互联网上,以惠及所有对这门课感兴趣的学生,同时也为同上这门课的其他同学提供一个回顾复习与交流的平台。


由于前述互联网的特点,学生对于自己建设能在网上传播的知识具有极大的热情和主动性。有了兴趣与动力,学生会牢牢把握住课堂,同时自主深入探究,努力将自己的栏目做成精品。


学生的个人项目主页包括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平时考试等程序代码与反思,还包括项目式学习与探索研究的课程报告、开发软件及测试代码,以及课程论文的所有开发过程记录文档与软件代码。


https://ibcs1-wd.wikispaces.com/-/Coursework/Team%201/home


https://ibcs1-wd.wikispaces.com/-/Coursework/Team%203/Home+Page


上述两个网址是两位学生的个人项目主页。大家可以给予评点。


开源的催化作用:同伴激励  


开源协同平台对于教学班的学生来说有两层意义:一是学生的课堂日志与作业项目代码文档等资料都对自己的同班同学可见;二是这门课程的所有资料,包括上述学生自己创造的内容,对整个互联网用户可见。


这两个层面对学生的主动性都具有极强的催化作用,原因是同伴激励。例如,同一道作业题,每一个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解法,但他们同时也能看到其他同学的解法,能够比较学习、取长补短,并给予同伴相应的反馈。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正向循环。



“开源”计算机科学课程新模式向

其他课程推广  


对于计算机科学课程来说,该领域本身就视开源为发展趋势。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作业项目多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来呈现。因此,解法多样,没有标准答案,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学生可以从其他同学的代码中学到新思路与新技巧。


如何推广到其他课程的建设呢?新媒体时代的移动计算无处不在,开源写作平台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强大。教师可以借鉴笔者模式,搭建课程框架,赋予学生足够的主体地位。课程建设中的作业应与项目研究以及生活紧密相连,或者是对真实物理世界的抽象与建模;以启发、引导、拓展为主,问题的标准答案尽可能少,让每位学生都能独立思考,同时也能从同伴那里学习到新维度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翟小宁. 互联网时代, 教育的变革与坚守[N]. 光明日报,2016-2-23(15 版).

[2] 萨尔曼·可汗.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M].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项目基金: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重点)课题“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经验及改革研究(课题编号:ADA16000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武迪、袁中果:人大附中。


转载自:《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7年第1期

排版、插图来自公众号:MOOC(微信号:openonline)


有缘的人终会相聚,慕客君想了想,要是不分享出来,怕我们会擦肩而过~

预约、体验——新维空间站

《【会员招募】“新维空间站”1年100场活动等你来加入》

有缘的人总会相聚——MOOC公号招募长期合作者

《【调查问卷】“屏幕时代,视觉面积与学习效率的关系“——你看对了吗?》


本文编辑:慕编组成员(小端午)


产权及免责声明 本文系“MOOC”公号转载、编辑的文章,编辑后增加的插图均来自于互联网,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内审核处理。


了解在线教育,
把握MOOC国际发展前沿,请关注:
微信公号:openonline
公号昵称:MOOC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袁中果,高级教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长。CAAI中小学工委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长,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北京市骨干教师,海淀区学科带头人等。曾荣获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优秀教练员、第28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科教创新项目一等奖、北京市“翱翔计划”优秀辅导教师、海淀区学生信息技术作品评比优秀指导教师、海淀区中小学优秀科技辅导教师、海淀区科技园丁等荣誉称号。教学课例“机器人漫游”曾荣获2007全国机器人教学研讨会机器人课例评比一等奖。
中科大-人工智能方向专业课程2020《脑与认知科学导论》
报告 |事理图谱的构建及应用,附61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87+阅读 · 2020年1月17日
【电子书】Flutter实战305页PDF免费下载
专知会员服务
21+阅读 · 2019年11月7日
医疗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
专知会员服务
383+阅读 · 2019年9月25日
公开课 | 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概述
开放知识图谱
52+阅读 · 2019年11月6日
支持个性化学习的行为大数据可视化研究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探析
MOOC
12+阅读 · 2019年3月16日
思维发展型课堂的概念、要素与设计
MOOC
4+阅读 · 2018年12月18日
Hierarchical Deep Multiagent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rxiv
8+阅读 · 2018年9月25日
Arxiv
19+阅读 · 2018年3月28日
Arxiv
6+阅读 · 2018年2月8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