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近百位华人学者入选2019 IEEE Fellow,中国自动化学会多名副理事长、理事、会员在列!

2018 年 11 月 23 日 中国自动化学会

2019年IEEE Fellow名单公布,一共新增295名Fellow ,其中华人90多位、中国大陆学者30余人。祝贺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校长陈杰院士,清华大学周东华教授,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广东工业大学谢胜利教授,浙江大学陈积明教授,清华大学孙富春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吴敏教授,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员、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院士,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侯增广研究员、王亮研究员、乔红研究员在列!

据统计,2019年度中国大陆高校至少有29位科学家当选新一届IEEE Fellow。其中,清华大学共有3人当选,北京大学3人,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3人,浙江大学2人,上海交通大学2人,华中科技大学2人,西安交通大学2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人,武汉大学1人,北京邮电大学1人,华南理工大学1人,广东工业大学1人,四川大学1人,湖南大学1人,电子科学技术大学1人,同济大学1人,北京理工大学1人,西南交通大学1人,中国地质大学1人。而当选科学家基本都是杰青、长江学者和千人计划引进人才等各领域知名科学家。中国大陆企业研究院有6位入选,中国港澳台高校10人,海外机构约46人。

2019年当选IEEE Fellow的华人学者在各领域分布情况。分类说明:统计共分高校、研究所、企业、企业研究所和创业公司5大类,优先级递增;同一人只被归类一次。例如,学者A在某高校任职,同时参与某创业公司,则学者A将被归为“创业公司”这一类

IEEE的全称是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是国际性的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工程师的学会,1963年1月1日建会。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市。IEEE在160多个国家中,拥有42万多会员,其中50%以上来自美国以外地区。

IEEE Fellow(IEEE会士)为学会最高等级会员,是IEEE授予成员的最高荣誉,是学术界和科技界公认的权威荣誉和重要职业成就,每年由IEEE同行专家在拥有高级(senior)或终身(life)等级的会员中评选,当选人需要对工程科学技术的进步或应用做出重大贡献,为社会带来重大价值。当选人数不超过IEEE当年会员总人数的1‰。由于每年当选的IEEE Fellow数量较少,因此当选的科学家基本都是在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内取得重要成就的杰出科学家。

2014年IEEE Fellow评审委员会主席Panos Papamichalis 曾经在《身为IEEE Fellow的重要性》(The importance of being an IEEE Fellow)一文中指出,评选 Fellow 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评审委员会需要对被提名者的资格进行准确和诚实的评估,花费不少时间,也是不小的负担。

“最终,是当选IEEE Fellow的人的素质使得这一选举备受尊崇。我很荣幸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Panos Papamichalis 写道。

2019年IEEE Fellow华人学者名单(不完全统计,排名不分先后)

华刚

贡献领域:图像和视频中的人脸识别

华刚,微软首席研究员,CVPR 2019的程序主席,CVPR 2017和ICCV 2017领域主席。他的研究重点是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以及相关技术在云和移动智能领域的创新应用。

李海

贡献领域:peer-to-peer和云计算系统

李海(Helen Li),杜克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Clare Boothe Luce助理教授。

张毅民

贡献领域:高分辨率测向和雷达信号处理

张毅民,天普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副教授。

梅涛

贡献领域:多媒体分析及应用

梅涛,京东AI平台与研究部AI研究院副院长,计算机视觉与多媒体实验室主任,美国计算机协会杰出科学家,国际模式识别学会会士。

唐剑

贡献领域:对无线网络和移动众包系统的优化

唐剑,美国雪城大学电子与计算机系教授

江涛

贡献领域:编码、调制和认知无线电系统的设计

江涛,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以宽带无线通信网及技术、传感器网络及物联网为主。

魏少军

贡献领域:在集成电路智能卡和可重配置设备的研发中发挥领导作用

魏少军,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所长。曾任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现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211工程”电子系统集成与专用集成电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IEEE有价值会员。

陶梅霞

贡献领域:宽带无线网络的资源分配

陶梅霞,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无线通信技术研究所副所长,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etters和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Networks 编委,IEEE高级会员。

宋令阳

贡献领域:协作通信和网络

宋令阳,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研究主要集中于无线通信领域,包括编码技术,MIMO,OFDMA,认知无线电,协同通信等。

张彦超

贡献领域:无限和移动安全

张彦超,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计算机和网络系统中的安全和隐私问题。

周东华

贡献领域:动态系统的可靠性和维护

周东华,清华大学教授,2008--2015曾任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主任,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优秀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重大项目首席负责人,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

谢胜利

贡献领域:盲源分离及其应用

谢胜利,广东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自适应信号处理、无线通信与网络、物联网信息技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0年被IEEE吸纳为高级会员。

陈杰

贡献领域:复杂系统的优化和控制

陈杰,同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研究领域为控制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方向是复杂系统多指标优化与控制、多智能体协同控制等。"复杂系统智能控制与决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孙富春

贡献领域:非线性系统神经网络的控制及其在机器人操纵设备中的应用

孙富春,清华大学,教授,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领域:智能控制,机器人与飞行器的导航与控制;网络控制系统;人工认知系统的信息感知和处理。

张良培

贡献领域:遥感数据图像处理

张良培,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973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测绘、遥感科学与技术、图象处理、模式识别等方向的研究。

何晓冬

贡献领域:人类语言和视觉技术中多模态信号处理

何晓冬,京东AI平台与研究部AI研究院副院长,前微软美国研究院深度学习技术中心NLP首席研究员、华盛顿大学电机工程系教授,兼任IEEE多个期刊的客座主编、副主编和重要学术会议的领域主席。2016年任IEEE西雅图分会主席。其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领域,包括深度学习,自然语言,计算机视觉,语音, 信息检索和知识表示。

李树涛

贡献领域:遥感图像融合和分类

李树涛,湖南大学。现任湖南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图像处理、信息融合与模式识别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侯增广

贡献领域:对神经网络优化和rehabilitation的控制

侯增广,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包括:机器人与自动化;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及应用;嵌入式系统软件与硬件开发;医学和健康自动化领域的康复机器人、微创介入手术机器人。

俞益洲

贡献领域:几何和基于图像的建模

俞益洲,香港大学计算机系教授。2006 年成为美国伊利诺依大学香槟分校(UIUC)终身教授。他目前的研究兴趣包括机器智能的深度学习方法,计算视觉媒体,几何计算,智能视频监控和生物医学数据分析。

李永会

贡献领域:协作通信技术

李永会,悉尼大学教授。目前的研究兴趣是无线通信领域,特别关注 URLLC、工业物联网、MIMO、毫米波通信、机器到机器通信、编码技术和协作通信。

伍乃骐

贡献领域:离散事件生成系统

伍乃骐,澳门科技大学教授,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兴趣包括计算机集成系统,Petri nets,离散事件系统,计算机网络安全,生产计划\调度和控制,物流和运输。

陈德铭

贡献领域:FPGA高级综合(HLS)

陈德铭(Deming Chen)博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的全职教授教授,他还参与了多个创业项目,现任Inspirit IoT,Inc的总裁兼董事会主席,他还兼任国内创业公司触景无限的首席科学家。

徐泽水

贡献领域:决策方法论

徐泽水,四川大学教授,国际模糊系统协会(IFSA)Fellow、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长期从事决策理论与技术、信息集成理论和聚类算法、模糊数学与优化算法等研究,系统地创建了复杂信息决策理论与方法体系。

陈积明

贡献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资源分配和优化

陈积明博士目前任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网络系统感知、传输与控制理论及应用技术研究。

赵巍胜

贡献领域:自旋电子集成电路设计

赵巍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导。北航自旋电子交叉学科研究中心主任,费尔北京研究院院长,曾担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终身研究员。

卿显明,新加坡信息通信研究所

贡献领域:用于射频识别系统的天线

卿显明(Qingming QING),新加坡信息通信研究所高级科学家和天线系统实验室负责人。

付云,美国东北大学

贡献领域:流形学习和面部及手势识别

付云(Yun Raymond Fu)任职于美国东北大学工程学院和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褚庆昕,华南理工大学

贡献领域:Compact宽带天线

褚庆昕,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教授,博士指导教师,华南理工大学电气信息及控制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天线与射频技术研究所所长

王亮

贡献领域:基于视频的人体识别和运动分析

王亮,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模式识别学会(IAPR)会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吴朝晖

贡献领域:智能服务计算

Zhaohui Wu(吴朝晖),浙江大学校长、教授,中国科学院与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张大庆,北京大学

贡献领域:具有上下文感知的移动和范在系统

北京大学讲座教授,中国计算机协会普适计算专委会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普适计算、移动计算、城市计算等。

张平,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贡献领域:无限技术的理论、技术和标准化应用

张平,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8 年何梁何利基金奖获得者,长期专注移动通信领域研究。

张察,微软研究院

贡献领域:图像和视频数据的机器学习处理

张察,微软雷蒙德研究院Project MIX Group,Principal Researcher

贡献领域:系统识别和网络远程操作

刘小平,加拿大国籍,加拿大国家二级首席研究员,加拿大卡尔顿大学系统与计算机工程系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Mengjie Zhang

贡献领域:进化学习和优化方法

Mengjie Zhang,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教授,工程学院副院长。担任 IEEE CIS 进化计算技术委员会主席,IEEE CIS 进化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工作组副主席,新西兰 IEEE 智能协会创始主席。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进化计算,遗传编程,特征选择与构造,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

杨小康

杨小康,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电信学院副院长、图像通信与信息处理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视频编码与通信、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视频分析与检索。

毛世文

贡献领域:无线多媒体网络

毛世文,美国奥本大学的 Samuel Ginn Distinguished 教授和无线工程研究和教育中心(WEEC)的主任,研究方向包括无线网络和多媒体通信。

钱毅

贡献领域:无线通信网络和智能电网通信体系结构

钱毅,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教授,他的研究兴趣包括信息保障和网络安全,网络设计,网络建模,下一代无线网络的仿真和性能分析等。

韩清龙

贡献领域:网络系统的控制和过滤

韩清龙,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现为澳大利亚墨尔本 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斯威本科技大学) 副校长、杰出教授和博导。

龙腾

贡献领域:高分辨率雷达系统

龙腾,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信息与电子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为目标探测与识别理论与技术,信息处理理论与技术。

刘进军

贡献领域:电力系统建模与控制

刘进军,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校授,1997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2005年-2010年兼任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2009年4月-2015年1月兼任西安交通大学政务处处长。刘进军教授长期从事电力电子技术研究,发表SCl论文50余篇,EI论文400余篇,获IEEE电力电子学报2016年最佳论文奖。2014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张保会

贡献领域:电力系统暂态稳定预测研究领域

张保会,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二级教授,曾任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1988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主要从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领域研究。发表SCI论文24篇,EI论文362篇。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6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项,国际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黄美玉

贡献领域:语音/语言技术

黄美玉,出门问问工程副总裁、Mobvoi AI Lab 的负责人。黄美玉是语音识别及 NLP 等人工智能领域的资深科学家。她于 1993 年 12 月获得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是卡内基梅隆 CMU SPHINX 语音识别系统的主要奠基人。

Hongbin Li

贡献领域:有限数据的自适应雷达信号处理

Hongbin Li,史蒂文斯理工学院电气与计算机工程教授。

贡献领域:低成本模式可重配置和宽带印刷天线

Steven Gao(高式昌) 博士为英国肯特大学教授、微波技术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天线技术,微波、毫米波电路,射频系统,卫星移动通信等。

杨帆

贡献领域:界面电磁学

杨帆,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研究领域包括RFID 传感器、微带天线、 反射阵列、可重构天线、电磁带隙结构、电磁数值方法等方面。

李志鹏(Chih-peng Li )

贡献领域:数字广播和无线传输

李志鹏(Chih-peng Li ),中国台湾中山大学工学院教授,工学院院长。研究专长是无线/数位通讯、基频讯号处理与电路设计,OFDM,计算机网络。

邓小铁

贡献领域:部分信息和交互环境下的计算

邓小铁,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主要研究兴趣在算法和博弈论的交界。邓教授现在北京大学前沿计算研究中心任职。

金海

研究贡献:点对点和云计算系统

金海,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服务计算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系统虚拟 化、集群计算和云计算、网络安全、对等计算、网络存储与并行 I/O 等。

Shaoying Liu(刘少英) 

研究贡献:面向对象的结构化形式语言的设计

Shaoying Liu(刘少英) 教授,日本著名计算机专家,日本法政大学教授,上海大学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客座教授。早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后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在计算机科学的许多领域,包括形式化工程方法、软件开发方法学、软件测试、可靠复杂的计算机系统和智能软件工程环境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晓峰

贡献领域:系统安全和基因组隐私

王晓峰,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计算机科学系教授。

邢波

贡献领域:机器学习算法和系统

邢波,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创立公司Petuum。

Ming-Hsuan Yang

贡献领域:目标跟踪和人脸识别

Ming-Hsuan Yang,加州大学默塞德分校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教授。

钟林

贡献领域:有机发光二极管节能驱动电路的开发

钟林,美国莱斯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

周靖人

贡献领域:云计算和查询处理

周靖人,前微软研发合伙人,阿里云首席科学家。

周礼栋

贡献领域:可信分布式计算

周礼栋,现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负责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人工智能系统联合中心,主要从事大规模分布式系统、存储系统、无线通讯和网络,以及系统安全和可靠性方面的研究。

Mei-ling Shyu 

贡献领域:多媒体大数据分析和管理

Mei-ling Shyu ,美国迈阿密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撰写并合作撰写了2本书和260多篇技术论文,发表于各种著名期刊、书籍章节和会议论文集。获得2012年计算机学会技术成就奖、ACM 2012年杰出科学家奖、IEEE学术会议4项最佳论文奖和1项最佳学生论文奖。美国科学促进会和SIRI的会员。

宋晓东

贡献领域:系统安全及隐私

宋晓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教授。她研究领域包括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中的各种安全和隐私问题,从软件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库安全、分布式系统安全、应用密码学到机器学习和安全的交叉领域。

邓智强

贡献:计算机图形学应用中的交互式分割算法

邓智强,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微软亚洲研究院视觉计算组的兼职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和机器学习。《IEEE模式分析与机器智能交易》(TPAMI)的副编辑,也是《国际计算机视觉期刊》(IJCV)的编辑委员会成员。


屠卓文

贡献:计算机视觉,医学成像和深度学习

屠卓文,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认知科学系教授,是国际机器视觉领域的顶级专家。在2011年至2013年,曾担任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高级研究员,在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相关的国际权威期刊或顶级会议发表论文近百篇,荣获ICCV 2015 David Marr荣誉奖,荣获NSF职业奖,荣获ICCV 2003 David Marr奖等。

贡献领域:智能服务计算

Zhaohui Wu,Pinterest软件工程师,2011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获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2016年在宾州州立大学获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研究兴趣包括人工智能、数据挖局、分布式系统等。

贡献领域:语音信号处理和说话人认证

Qi Li,德州农工大学电气工程博士,ABB资深主任研究员

乔红 

贡献领域:机器人操纵和受生物启发的机器人认知

乔红,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Tommy Chow

贡献领域:用于控制系统诊断的计算智能技术

Tommy W S Chow,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

Hon Tsang

贡献领域:非线性硅光子学和先进的波导光栅耦合器

Hon Ki Tsang,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他于2010年至2016年担任该校电子工程系主任。他目前是香港中文大学光子学高级研究中心主任和工程学院副院长。

贡献领域:光电振荡器和光学偏振装置

Steve Yao,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

Shuo Wang

贡献领域:减少电子系统中的电磁干扰

Shuo Wang,佛罗里达大学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院副教授


Richard Zhang

贡献领域:电力电子转换器研发

Richard Zhang,通用电气 GE Grid Solutions CTO

Hui Cao

贡献领域:激光空间相干工程

Hui Cao,耶鲁大学应用物理系教授

吴广宁

贡献领域:高速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设备诊断

吴广宁,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IET Fellow、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高电压技术”国家级精品课程主持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教学名师奖获得者,“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国家级教学团队成员。


Z Chen

贡献领域:风能转换的电力电子

Z Chen(陈哲),丹麦奥尔堡大学能源技术系教授。

Jiyuan Fan

贡献领域:领导了配电系统的应用

Jiyuan Fan,美国Southern States LLC自动化与传感器部门总工程师兼首席系统架构师,于1989年在纽约克拉克森大学获得电气工程博士学位,1990年在得克萨斯A&M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王元勋

贡献领域:时变和非线性电磁装置和系统

王元勋,1993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获学士学位。其后在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获得硕士(1996)和博士(1999)学位。他随后加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先后任职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Kaizhong Gao

贡献领域:用于对数据存储的技术

Kaizhong Gao,负责管理美国阿贡实验室应用材料部门的纳米材料设备部门。1997年获北大物理学士学位,2002年获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物理博士学位。

Chih-huang Lai(赖志煌)

贡献领域:磁信息存储和自旋电子器件

赖志煌教授是台湾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讲座教授、工程学院副院长。研究领域是磁与光记录薄膜,磁记忆体(MRAM),自旋电子元件,磁性纳米粒子与纳米结构。

姜立军

贡献领域:宽带计算电磁方法

姜立军,香港大学电机电子工程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电磁学,集成电路信号与功率完整性分析等。


樊学军

贡献领域:电子包装设计的建模与表征

樊学军,现任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拉马尔分校教授。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微纳米电子,光电子,和电力电子的封装和系统集成,力学、热学、及多物理场和多尺度的可靠性研究,模拟和仿真,材料性能测试,内互联可靠性,及加速测试等。

Yap-peng Tan

贡献领域:数据可视化分析和处理

Yap-peng Tan,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系系主任,教授。研究兴趣包括图像和视频处理,基于内容的多媒体分析,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机器学习,人类行为分析和数据分析。

高文忠

贡献领域:电泳显示技术开发

高文忠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电机工程系教授,研究领域包括芯片与嵌入式系统、数码相机设计与软性电泳式显示器、彩色影像科学、居家看护与机器人视觉系统等。

 

黄廷文

贡献领域:神经网络动态分析

黄廷文,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卡塔尔分校教授,2015年卡塔尔国家研究基金最佳项目奖获得者。

庄家峰

贡献领域:数据驱动型模糊系统的开发

庄家峰,台湾国立中兴大学特聘教授,研究领域包括模糊系統、类神经网络、进化计算,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智能控制、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等。

 张孟杰

贡献领域:进化学习及优化

张孟杰,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计算机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包括进化计算和学习(遗传编程,粒子群优化,差分进化,学习分类器系统),特征选择,智能和进化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分析,进化调度和组合优化,以及进化深度学习和转移学习等。

Pin-han Ho

贡献领域:光纤主干网络的故障恢复

Pin-han Ho,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电气和计算机工程系教授。2002年在女王大学获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研究兴趣包括宽带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络相关领域,包括可生存的网络设计,无线通信,网络物理系统和物联网等。

Xin Liu

贡献领域:面向蜂窝和认知网络的跨层资源配置算法设计

Xin Liu,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计算机科学教授,1997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获电子工程硕士,2002年在普渡大学获得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博士学位。研究领域包括:数据驱动网络、优化、机器学习等。

Alex Liu

贡献领域:防火墙设计与分析

Alex Liu,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2006年在美国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获得博士学位,2006-2013任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助理教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与安全。

吴敏

贡献领域:复杂系统的控制与自动化

吴敏,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化学院院长、教授,现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国自动化学会过程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委员。

陈星弼

贡献领域:新型功率半导体器

陈星弼,电子科技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半导体器件及微电子学专家

Kangguo Cheng

贡献领域:绝缘硅,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相关技术

Kangguo Cheng,IBM高级技术人员兼Master Inventor

贡献领域:等离子体过程对集成电路的损伤

Kin Ping Cheung,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

周岐发

贡献领域:医疗超声换能器和多模态成像

周岐发,南加州大学教授,国际高频集成器件和超声换能器件材料领域专家

张孟凡

贡献领域:嵌入式系统的静态和非易失性存储器

张孟凡,台湾清华大学教授

Yan Sun

贡献领域:网络物理安全信任模型以及统计信号处理

Yan Sun,罗德岛大学教授 

Hark Hoe TAN

贡献领域:合成半导体光电子材料和设备方面

Hark Hoe TAN,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

Pei-yu Chiou

贡献领域:微流控光学

Pei-yu Chiou,加州大学副教授


来源:新智元

往期文章推荐

人工智能名人堂第49期 | 斯坦福研究院名人堂成员:Peter E. Ha

🔗【CAC 2018大会论坛】大咖云集,共襄自动化领域盛举!

🔗【重要通知】2021、2022 年中国自动化大会申报工作通知

🔗【重要通知】中国自动化学会关于征集“典赞•2018科普中国” 参评项目的通知

🔗【重要通知】关于组建中国自动化学会科学传播专家团队的通知

🔗【CAC2018】2018中国自动化大会论文及注册相关问题答复(Q&A)

🔗【重要通知】关于科创专家交流会的通知(活动限报100人,免费参加,先到先得)

🔗【CAC 2018】2018年中国自动化大会“智能自动化新技术” 展览邀请函

🔗【学会新闻】十年磨一剑,中国智能车厚积薄发 ——2018中国智能车大会暨国家智能车发展论坛在江苏常熟隆重开幕!

🔗【CAC 2018】2018中国自动化大会优惠注册截止日期推迟至11月18日!(内附相关问题解答)

🔗【会员服务】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员:现可免费申请IEEE Xplore数据库及InnovationQ Plus专利检索分析工具试用!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IEEE的全称是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它是一个国际性的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工程师的协会,IEEE是当今世界电子、电气、计算机、通信、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领域最著名、规模最大的非营利性跨国学术组织。建会于1963年1月1日。总部在美国纽约市。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拥有40多万会员和39个专业分会,是信息技术领域最重要的创新驱动源之一。其各专业分会的出版物是国际上最具权威性的学术刊物,是各国电子电气领域科学家和学者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的首选之一。在电气及电子工程、计算机及控制技术领域中,IEEE发表的文献占了全球将近1/3。
【CAAI 2019】自然语言与理解,苏州大学| 周国栋教授
专知会员服务
62+阅读 · 2019年12月1日
【紫冬快讯】自动化所雷震获国际生物特征识别青年学者奖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7+阅读 · 2019年6月7日
百余位院士入选!中国科协公示一份重要名单
材料科学与工程
11+阅读 · 2018年12月21日
2018 ACL fellow 出炉,5人上榜,无中国学者
专知
4+阅读 · 2018年12月18日
Arxiv
35+阅读 · 2020年1月2日
Factor Graph Attention
Arxiv
6+阅读 · 2019年4月11日
Arxiv
3+阅读 · 2017年11月21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CAAI 2019】自然语言与理解,苏州大学| 周国栋教授
专知会员服务
62+阅读 · 2019年12月1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