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个问题:
为什么名正才能言顺?
人生一切难题,知识给你答案。
这个问题,由皇帝来解释最有说服力了。你想啊,家长给孩子起名字,都要把字典翻几遍,开国之君给国家取国号,当然更慎重。所以国号怎么起,是一门学问。
今天介绍的这本书,就给你答案——
《吾国与吾名》
作者:胡阿祥
出版:江苏人民出版社
本书作者是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的胡阿祥教授,他基于大量的文献研究,把国号背后的故事从头到尾梳理了一遍。
1. 最“接地气”的国号——商周
所谓的接地气,其实是因为它们都来自所在的地名。比如商人的祖先曾经被封到“商”这个地方,后来在这建立了国家,就自然而然地把“商”作为国号。国号“周”也是同样的道理,周朝的祖先曾经生活在陕西渭河流域的“周原”,后来建立国家后,也就把“周”作为国号。
2. 最“心机”的国号——魏
曹操为了得到“魏”这个称号,动了不少心思,非常有“心机”。你可能会问,曹操为啥钟情“魏”呢?这是因为,当时有一句谶语叫“代汉者当涂高”,即取代汉朝的是当涂高。当涂高指的是挡在路上的高大建筑物。古代皇宫大门上都有一座高耸的城楼,叫“魏阙”,简称“魏”,曹操觉得这和当涂高的含义不谋而合,于是主动要求汉献帝封他做“魏公”,显示自己是天命所归。
3. 最“要求上进”的国号——晋
“晋”字,有“高升”的意思,听上去特别上进。其实它的来源,也和“代汉者当涂高”的谶语有关。当时汉朝还留了一个尾巴,也就是蜀汉政权,司马昭认为魏国并没有真正地取代汉朝,这个任务应该由司马家族来完成。于是司马昭要求受封晋国公,后来他儿子司马炎也就用“晋”当了国号。
4. 最“没文化”的国号——隋
其他帝王取国号都要有好含义,可“隋”的含义却一点都不好,这就是它“没文化”的地方了。怎么回事呢?杨坚的爵位是“随国公”,但杨坚认为“随”字有个走之底,意思是走走停停,不吉利。所以就把国号改成了“隋”。但后世的人反而嘲笑杨坚不学无术——“隋”字本意是祭祀神灵的肉,其实含义更不吉利。
5. 最普通的国号——唐宋
唐朝和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但他们的国号来源,相比之下就很普通,没有那么多故事。李渊在称帝以前,曾经被隋朝封为“唐国公”,后来就用“唐”当国号。宋朝的创立者赵匡胤虽然没有获得过封号,但他曾经在宋州担任节度使,所以他即位以后就把国号定为“宋”。
6. 最“省事”的国号——各种小国
和其他大国相比,历史上很多小国的国号就取得省事多了,直接“抄袭”之前王朝的国号就行。比如,汉朝灭亡后,中国历史上还出现过好几个国号叫“汉”的政权,而且建立者一般都姓刘。再比如,唐朝灭亡以后,又出现过两个叫“唐”的政权,而且建立者都姓李。你猜到了吧,其实这些小国,都是想借之前的王朝抬高自己的身价。
7. 最“有文化”的国号——元
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国号来自汉族人的《周易》中的“大哉乾元”。你可能很奇怪,为啥蒙古人要用汉人的典籍取国号?原因就在于《周易》是儒家的重要经典,用它来起国号,就等于宣告蒙古人认同汉人的儒家文化,这样有利于树立新王朝的正当性。
8. 最“虔诚”的国号——明
我们都知道,白莲教在元末农民起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明朝的国号其实也来自“白莲教”。白莲教的核心教义是“明王”即将出世,“明王”就是佛教中的阿弥陀佛,他救民于水火。所以,元末红巾军领袖韩山童就自称明王,朱元璋曾经参加过红巾军,他把国号定为“大明”,就是顺应这种信仰。
9. 含义最丰富的国号——清
清朝的含义很丰富,有人认为这是满语,因为在满语中“大清”指的是“勇士”,所以清朝也就是“勇士之国”。还有人认为是顺应“五德终始说”,即每个朝代都对应金木水火土五种德性中的一种,朝代更替对应的是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比如,明朝对应的是火德,连皇帝都姓“朱”,是火的颜色。“清”是三点水旁,对应水德。所以用“清”当国号,是因为“水”能灭“火”,大清打败大明。
10. 总述一下,不管国号的来源是啥,都是为了塑造朝代的正当性,让人们一看到这个国号,就觉得这个新王朝的建立是正当的,自己以后就是这个王朝的子民。
让我们对《吾国与吾名》的作者胡阿祥,出版方江苏人民出版社,说一声感谢!
最后,与你分享金句,欢迎你收藏并转发: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国号背后的故事,欢迎你查看电子书。
感谢出版方提供的优惠,原价49元,特价19.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