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果壳网姬十三:慢公司不等于没有爆款

2018 年 5 月 12 日 36氪 任静、吕方

点击关注36氪,置顶公众号

专业的行业新闻及深度报道,不容错过

━━━━━━



本次对话果壳网姬十三,对果壳目前的发展、原有的知识付费平台如何转型、新的玩法和趋势又在哪里等热议问题进行了解答,同时双方从公司、产品、个人三个层面探讨了果壳的下一步发展。


由于文字部分不能完整地呈现本次专访的内容,所以36氪音视频团队特地制作了本次对话的视频版,可在文章开头或结尾进行观看。

《一度》是36氪5分钟人物自述式专访短视频节目。

致力于寻找推动新商业文明进程的少数派,探索创变型商业人物背后的故事与他们的慎思。不只关注看商业的角度,更关心商业人物的温度。




导演 | 任静

文 | 任静、吕方



对话果壳网姬十三:慢公司不等于没有爆款

知识服务的市场正被越来越多元化的产品占据,几乎覆盖了各类用户定位与内容分层。作为最早一批入场玩家的果壳它落后了么?

很多人都说果壳是家慢公司,八年的时间里它的确很“温吞”。但却也在自己的节奏下磨出了现象级产品“在行”、“分答”与现在的“在行一点”。 

知识经济的火热从2016年延续至今,早早入场的“分答”成为知识付费领域里的第一款爆品,但随后经历下线风波,如今更与“在行”合并为“在行一点”。复盘来看,仅靠单一产品功能撑起全领域,并成为一个大平台的机会在今天已经过去了。 

果壳的慢很大程度上在跟随着创始人姬十三的节奏。从创办科学松鼠会,想通过互联网产品让科学写作更有意义,到引领知识付费第一波潮流的创业者,姬十三一直觉得“内容+服务”会是知识产品的新拐点。

头部玩家拥挤、产品形态多元的知识经济领域里还有新机会吗?原有的知识付费平台如何转型?新的玩法和趋势又在哪里?果壳八年,创业对姬十三来说是一场怎样的“科学实验”?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在果壳的办公室里与他一起聊了聊。

“我想把科学写作在中国变成有集体力量的一个事”

36氪:2007年博士毕业后为什么会去做科普作家?

姬十三:科学写作一方面能满足我从小对科学的好奇和向往,另一方面它又不需要你每天去做实验。我当时特别不爱做实验,又不想在一个非常细的方向上扎得很深,所以就选择了科学写作,成为一个自由写作者。 

36氪:从科普作家如何转变成创业者?

姬十三:我觉得其实是被推着往前走的,突然醒过来发现自己在创业了,自己要成为一个商业公司的领导者。

我是一个理工男,我觉得创业本身它特别像以前在实验室里做实验,你提出一个假设,然后你用工具和方法去验证它,我蛮喜欢这个过程。在中国成为一个互联网创业者,其实是观察和进入这个时代的最好方式。 

“我们的发展不够快,但也做出过现象级的产品” 

36氪:你觉得果壳成功吗?

姬十三:我觉得从八年前来看是非常成功的,当时我在拿融资的时候,要跟投资人去讲你的未来是什么,我说果壳要做的是人类理性知识。从科学角度去切入,我们希望去触达一个更广泛的人类理性知识,把它变成可商业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果壳今天才刚刚起步。 

36氪:有情怀的公司往往会离钱很远,果壳是这样吗?

姬十三:大家会觉得果壳一直在做的事跟商业有点远,但我们还是把它做成一个事了。我记得最早投我们的挚信资本,他们内部当时有很激烈的争论,说这个项目到底应不应该投,然后挚信资本的老大李曙军最后说,这个项目如果没成功,我们就当做公益了。把兴趣爱好和商业结合起来,同时成为一家比较受尊敬的公司,我觉得果壳应该算是一个不错的案例。 

36氪:很多人都说果壳发展的很慢?

姬十三:作为一个八年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对比今天很多风口上的企业,我们的发展节奏是不够快的,甚至会有一些评价说果壳很慢。因为我们在做一个比较小众又理想化的事情,但也裂变出很多项目,也做出过非常现象级的产品,像“分答”。

36氪:你怎么看待外界“分答是一款失败的产品”这一评价?

姬十三:“分答”最早的版本是一分钟语音问答,这个模式很有爆发力,当时在2016年有非常多的公司跟进。现在复盘来看,我觉得它作为功能是没有问题的,但我们当时没有预料到政策的风险和巨头的阻击,所以在体量上遇到了一些困难。

因此我们把“分答”改成了“在行一点”里的一个功能,去服务一些领域,例如情感、理财。如果像2016年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希望这个功能能够撑起全领域,并且成为一个大的平台,在今天来看这样的机会已经过去了。 

36氪:“知识+交易”会给知识产品带来怎样的创新?

姬十三:当时做“在行”的一对一约见时,其实内部对这个事情有比较大的质疑,一个人怎么可以为知识付费?因为在2014年年底,人们无法想象知识可以被定价和交易,并且这个交易有机会形成一个教育市场。

记得2016年我们自己做发布会时,大家在办公室里讨论了半天,最终敲定名字就叫“知识付费”,我印象中应该是第一次正式提出这个词,当时也觉得这个词它非常有冲突感,但不那么准确,因为不能把人们的一个行为当做一个行业的代名词,所以“知识服务”或“知识经济”是更准确的概念。知识跟交易会诞生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而“知识经济”会是一个更宽泛、更大的概念。

“作为创业者,我给自己打七分吧”

36氪:作为创业者你给自己打几分?

姬十三:我就给自己打七分吧。我在最早的几年不是一个合格的创业者,但现在应该合格了。我身边很多人会说我是个好人,性格比较温和,或者说比较“理想现实主义者”吧,所以这个过程中我自己的蜕变是非常大的。 

36氪:怎么看待工作上的焦虑?

姬十三:我最近几个月突然很喜欢攀岩,攀岩跟创业非常像,你要去找到一条路线,并想到一个去完成这条路线的方案。当你最后想出了解决方案,并且达成的时候,这个过程是非常愉快的。 

36氪:果壳八年,还会有很重的得失心吗?

姬十三:我觉得创业必须要有得失心,但是当你成为一个成熟创业者的时候,就不应该太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而应该在乎更大疆域的得失。最终公司长成什么样,我觉得都取决于创始人的基调。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对话戴威:最难择是激进和保守的时机 | 36氪独家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Python数据分析:过去、现在和未来,52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99+阅读 · 2020年3月9日
知乎破8万赞回答:那些厉害的人,思维方式比你强在哪儿?
创业者和伪创业者的10大区别
创业财经汇
8+阅读 · 2018年6月5日
徐小平讲了个投资奇迹,3年不到75万变3亿
钛媒体
5+阅读 · 2017年12月15日
为什么不能和阿里巴巴好好说话呢?
创业邦杂志
3+阅读 · 2017年7月3日
Arxiv
20+阅读 · 2019年9月7日
Doubly Attentive Transformer Machine Translation
Arxiv
4+阅读 · 2018年7月30日
Arxiv
4+阅读 · 2018年5月10日
Arxiv
5+阅读 · 2018年4月13日
Arxiv
4+阅读 · 2017年10月30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Python数据分析:过去、现在和未来,52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99+阅读 · 2020年3月9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