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共7619字,建议阅读时16分钟 |
本文由《开放教育研究》杂志授权发布
作者:汪基德、李博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音频
摘要
近年来,在线开放课程在世界范围迅速兴起,拓展了教学时空,颠覆了教学传统,正引领一场教育的大变革。在线开放课程学分如何认定是这场教育变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表明,目前国内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有三种形式:自建课程的自我认定、引入外校课程的合作认定以及基于高校联盟的校际学分互认。学分认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在线开放课程质量参差不齐、标准不一;高等学校的学分管理机制尚不完善;在线学习的可信度与有效性受到质疑。为此,文章建议建立在线开放课程质量保障体系,保证课程质量;完善高校学分管理体系,给在线开放课程以合法身份;发展第三方学分评估机构,对学分在线开放课程统一进行学分认证;加强对学习者在线学习和考核的监管,保障学习有效性与可信度。
关键词:在线开放课程;学分;学分认定
一、引言
学分是计算学生学习份量的单位,是评价学习者学习完成程度的一种量化指标。学分认定指认定主体对学习者的学习量和学习成果进行确认并赋予相应学分的过程。在线开放课程的学分认定特指高校对在线课程学习者学习量和学习成果的认定。近年来,在线开放课程迅速兴起,拓展了教学时空,颠覆了教学传统,正引领一场教育变革。这场变革能否持久健康地发展,如何认定在线开放课程的学分并纳入高校现有学分体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因为只有在线开放课程的学分得到认定并纳入现行高校学分管理体系,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在线开放课程的积极性,有效推动在线开放课程从建设走向应用,消解当前“资源丰富”与“使用有限”之间的矛盾,从而促进在线开放课程的持续健康发展。2015年4月,教育部(2015)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提出,“将通过本校认定的在线课程纳入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并制订在线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办法和学生修读在线课程的学分认定办法”“鼓励高校开展在线学习、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的学分认定、学分转换和学习过程认定”。2016年9月,教育部(2016)印发的《关于推进高等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的意见》再次强调,高等学校可“自主制定外校课程认定办法,规范细化认定流程,具体规定外校课程认定的种类、数量以及外校课程学分所占最高比例”“建立健全学分认定机制”“明确学分认定和转换具体责任部门,组织开展学分认定等工作”。由此可见,教育部鼓励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同时鼓励各高校自主制定校外课程学分认定办法。
目前,国内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的实践探索已不少,但由于统一的学分认证标准的缺失,遇到的问题也较多。下文将在概括国内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存在的问题作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学分认定的形式
早在2013年,清华大学便开展了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的探索。其“电路原理”课程在“edX”和“学堂在线”两个平台同时上线并开课,学习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完成课程学习并获取学分。随后,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学分认定的实践中。由深圳大学联合地方高校倡导、发起并成立的“全国地方高校UOOC(University Open Online Course)联盟”(简称UOOC联盟或优课联盟),自2014年上线至2018年8月,加盟高校已有125所,联盟高校间共建共享,互认学分(优课联盟,2018)。2016年1月,“陕西省高等教育MOOC中心”正式发布,成为陕西省构建的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支持陕西省内20所高校间共建共享、学分互认,学生可跨校选课。上海“好大学在线”平台,已将慕课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来自上海市西南片区的19所高校共享“好大学在线”平台课程,并互认慕课学分,学习者可基于平台跨校辅修第二专业课程。2016年起,河南省逐步创新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启动实施全省高校精品在线课程建设,计划在“十三五”期间立项建设约400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河南教育新闻网,2016)。随着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学分互认的高校不再局限于同一地区,开始出现跨地区、跨国家的“课程互选”“学分互认”。例如,上海交大、西安交大、浙江大学联合采用专门的远程系统进行学分互认,宁波大学与加州大学远隔重洋实行跨国学分互认(陈琳,2012)。
综合国内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的实施现状可以看出,国内高校主要有以下三种学分认定形式。
(一)自建课程的自我认定
在学分认定的初级探索阶段,部分高校基于本校自建课程开展学分认定,即高校在指定的一个或多个平台开设本校自建课程,对通过课程考核的本校学习者授予学分。从调研来看,高校自建课程的学分认定方式有两种:一是将本校建设的在线开放课程用于混合式教学或翻转课堂教学,课程学分的授予需要结合学习者线上线下的学习表现综合考评(见表一);二是完全由学习者开展在线学习,学习者完成线上课程的考核要求,即可获取本校认定的课程学分。
(二)引入外校课程的合作认定
除自建在线开放课程供校内学生学习外,部分高校在政策导向和教学改革的联合驱动下,组织本校学生线上学习外校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辅以本校教师线下的辅导、答疑和考核,协同完成在线开放课程的学分认定。
例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从2014年夏季学期起,将在线开放课程纳入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每学期会从指定的在线课程平台遴选优质的在线开放课程供学生选择,并规定每位学生每学期限选的课程数量,待学生通过课程考核后给予相应的学分,记入人文选修课或自由选修模块(谢子婵,201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对学习方法、课末考试、成绩取得、选课信息等都有清楚的阐述和界定(见表二和表三)。
(三)高校联盟的校际学分互认
相比于自建课程和引入外校课程的学分认定,高校间主要基于高校联盟开展学分互认。联盟高校多由教学水平相近的高校组成,通过构建在线课程平台,制定协作框架协议,共享各校的优质在线课程,供加盟高校学生选修,并相互认定学分。这为高校间构建共同体,协同推进教育发展提供了契机。高校间因此可以推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减少学生辍学率并促进学生在高等教育机构间自由流动(殷双绪等,2012)。
例如,2014年4月,由上海交通大学自主研发的中文慕课平台“好大学在线”上线,来自上海西南片区的19所高校率先签订了在线课程共建共享及学分互认协议,学习者可通过“好大学在线”平台跨校选修课程并获得认证学分(韩晓蓉,2016)。
截至2018年8月,深圳大学发起成立的“全国地方高校UOOC联盟”,已在全国28个省市125所高校制定了校际学分认定与管理条例(优课联盟,2018)。联盟平台发布的优质慕课包括联盟课程和学分课程两种,学分课程是各学校从联盟课程中遴选的承认学分的课程,一般是联盟课程的子集。每学期开学前,联盟高校可从联盟课程中自主遴选学分课程,并向本校学生发布。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即可获得学分。例如,河南理工大学会在学生选课期间发布网络公选课清单,供本校学生选修(见表四)。
“智慧树”在线课程平台定位为“全球大型学分课程运营服务平台”,用于帮助联盟高校间实现跨校课程共享和学分互认,帮助学习者完成跨校选课修读。相比于“优课联盟”平台,“智慧树”平台包含多个课程联盟,如上海高校联盟、东西部高校联盟、江西联盟、外经贸联盟等,各联盟高校依托“智慧树”平台实现课程的共建共享及学分互认。
下面对在线开放课程的三种学分认定形式的优劣势作一简单比较(见表五)。1)自建课程的自我认定。这是本校学生通过本校自建课程上线的平台学习本校老师开设的课程获得学分,其优点是,课程建设高校对本校学生和课程比较熟悉,甚至课程设计也针对本校的学生水平而展开,在线课程的学分也参照相应传统课程的学分确定,内容比较适合学生,在线课程的学分与传统学分也较等值。对拥有自建课程的高校来说,鼓励学生修读本校优质自建课程既能促进本校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应用,又能规避认定他校课程所产生的师生意愿和校际壁垒问题。其不足是,课程建设投入的精力较大,若每所高校都进行课程建设,势必耗费大量的重复性劳动,有悖于优质资源共享理念。2)引入外校课程的合作认定。课程应用高校结合本校实际遴选高质量的外校课程供本校学生修读,并授予相应学分,课程建设高校面向课程应用高校开放本校课程。其优点是,课程应用高校能以较少的投入引入外校优质教学资源,对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具有重要意义。不足在于,师生意愿和校际壁垒问题在合作认定形式中较为突出。此外,合作认定常集中于低层次院校对高层次或同等层次院校课程间的认定,高层次院校较少认定低层次院校的课程。3)高校联盟的校际学分互认。联盟高校通过构建联盟课程平台,共建共享联盟课程,联盟高校的学生通过学习联盟课程平台的课程获得学分。由于高校联盟多由同等层次院校组成,其优点是,既能克服引入外校课程合作认定的校际壁垒问题,又能克服高校自建课程自我认定形式的课程资源重复建设问题,可以充分发挥联盟高校各自的优势,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因此,高校联盟的校际学分互认形式值得推广。当然,要做好联盟高校的学分互认工作,需要高校联盟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协作框架协议,确定学分互认细则。
三、学分认定存在的问题
在国内高校积极开展学分认定实践探索的同时,关于在线开放课程能否被纳入高校学分体系问题,支持与质疑并存。深圳大学副校长李清泉教授认为,能够授予学分是MOOC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实现学习成果认定是MOOC从课程开放发展为教育开放的根本和前提(袁松鹤等,2014)。与此相反,北京大学慕课工作组组长李晓明教授(2015)表示如果在MOOC还没有比较成熟、某些课还没有在社会上得到共同认可的时候,以某种行政手段强制学分互认,会对教育质量有影响。”综合来看,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的支持与担忧并存,争议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线开放课程质量参差不齐,标准不一
随着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课程数量迅速增长。但课程质量的参差不齐增加了校际学分互认与转换的风险与难度。在线课程平台的大部分课程都是依据名校名师效应确定的,并没有形成严格的课程标准与评估机制(汪基德等,2014)。一门课程能否上线,大多由课程平台决定,而不同平台的标准不一。每门课程授予多少学分,也完全由课程建设高校凭经验确定。这种课程建设的规格、授予多少学分等缺乏明确的标准,造成各方对课程质量的担忧是阻碍学习成果认证的重要原因。尤其在引入外校课程的合作认定中,高层次大学一般不接受低层次大学的慕课,低层次大学接受高层次大学的慕课又担心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教师的意愿(邱伟华,2017)。由此可见,在线开放课程认证的校际壁垒问题突出。一般而言,学分互认在同等层次的高校间更具可行性。
(二)学分管理机制尚不完善
从现有学分管理体制看,高校对在线开放课程的学分认定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所认定的在线开放课程学分应转换为何种类型的学分,即将在线开放课程的学分转换为传统必修课学分还是选修课学分;二是在界定学分类型的基础上,在线开放课程的学分占培养方案总学分的比例与权重。
此外,在线开放课程学分与现行教务管理系统的融合问题,如教学档案归档、负责在线课程教师的工作量认定、课程平台与教务系统对接等,都需要随着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的推进做相应调整,需要高校从政策制定入手,引领学校相关部门推动问题的解决。
(三)在线学习的可信度与有效性受到质疑
学习者作为在线课程学习的主体,其在线学习行为和水平是评价学习成果能否转化为学校认可学分的关键。学习者身份识别困难以及学习行为监控是学分认定的突出问题。相比于线下的课堂,在线课程平台所构建的学习环境更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比如平台其他课程的影响,其他网站信息的诱惑等。MOOC要求学习者具有较高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汪基德等,2014),在线学习的有效性与学习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息息相关,因此在线学习的有效性因人而异,饱受质疑。“优课联盟”平台为了保证学习的有效性,后台会记录学习者的在线课程学习时长,并将其作为学习评价指标纳人课程考核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调控在线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有效性。
四、完善学分认定的建议
针对国内高校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遇到的问题,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在线开放课程质量保障体系
在线开放课程质量良莠不齐为课程的学分认证带来了挑战。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课程建设高校、课程平台需要建立课程质量保障体系(见图1),保证上线课程的质量,为学分互认奠定基础;课程应用高校需要制定科学的认证标准及方法,保障认定学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由此,建议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在线开放课程的国家标准或指导意见,规定不同层次(专科、本科、研究生)、不同类型(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师范院校)的在线开放课程基本标准,对课程学分、课程内容、师资队伍、视频长度、作业量、学习支持等作出原则性规定;建议课程建设高校和课程平台完善课程开发和评估机制,对申报、评审、后期维护等作出严格要求,遴选优质的课程上线;对课程制作的各个环节予以把控监督,上线前交由学校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审核,上线后配备助教提供技术支持、学习支持服务,动态可持续地完善课程建设。课程应用高校在认定学分在线开放课程(为高校学生提供学分的在线开放课程称为学分在线开放课程;另一部分在线开放课程是为一般受众提供培训服务的,可称为非学分在线开放课程)时,可基于国家标准,将符合国家质量要求的课程推荐给本校学生使用,目前,可从教育部2017年12月认定的首批490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遴选和认定,也可基于本校实际,建立在线开放课程质量认证体系,结合专家评估、学生评价、综合评定等方式认定优质学分在线开放课程,以保证学分在线开放课程的质量,保障认定学分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二)给在线开放课程以合法身份
这可以结合现行的学分管理体系加以实施。现行学分管理体系对课程类型进行了划分,如公共基础课、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等。基于此,第一种方式是高校首先明确提供给学习者的在线开放课程是哪种类型的,这样学习者修读和通过该课程考核,所获得的学分就转换为该类型的传统课程学分,计人学习者的总学分。第二种方式是将在线开放课程纳人培养方案和选课系统以及现行学分制内,构成总学分的一部分,便于学习者查询、咨询、选课。具体的学分转换细则,依然需要高校基于本校实际,制定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与转换管理办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转换制度。
(三)对在线开放课程统一进行学分认证
如何判断课程质量达到了授予学分的标准并授予相应学分,是课程应用高校开展学分认定需要解决的首要难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国际经验值得借鉴。比如,美国的一些慕课课程(包括coursera、Udacity、edX上的课程)推出不久,就获得了第三方评估机构——美国教育委员会的学分推荐,承认美国教育委员会认证的高校可以直接给慕课的学习者授予相应学分;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University Grants Commission)2016年7月颁布了在线学习课程学分框架,要求各大学承认学生获得的印度人力资源发展部建设的国家慕课平台SWAYAM的慕课成绩并授予同等的大学学分(邱伟华,2017)。我国高校可以借鉴这些国外经验,发展第三方学分评估,通过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在线开放课程作出学分价值的判断和推荐。在未形成第三方评估前,教育部可委托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各专业在线开放课程进行质量评估与学分认证,为在线开放课程应用高校提供学分认定参考,也可避免各课程应用高校自己鉴定在线开放课程质量的重复性工作,减轻高校学分认定的工作量。
(四)加强对学习者的学习与考核监管
在线学习缺乏教师的监管。为了保证学习结果的真实性,课程应用高校需要加强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监管和学习结果的考核,比如可以从平台人手,选择类似于“优课联盟”等能够记录学习者在线学习时长、跟踪学习行为的平台,然后利用平台技术加强对学习者在线学习行为的监管力度。针对在线学习结果的考核,课程应用高校可以基于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构建一套包含面对面的随堂测验、单元作业、话题讨论、论坛答疑等环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线上学习与线下考核,综合考量学习者的学习成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便采用了这种模式。此外,有条件的高校及平台可以借鉴国外经验,采用新型追踪技术验证学习者身份。例如,Coursera平台引人“签名追踪”(Signature Track)技术,识别注册证书选项的学生身份,以保证学生学习过程的真实性(曾晓洁,2015)。针对学习结果,Coureera平台使用人工监考、线上考试和考试中心测评三种方式来保证学习成绩的可信度。
综上所述,完整的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系统包括学分认定与学分管理两个模块(见图2)。
学分认定模块包括四个要素:在线开放课程、课程应用高校、课程学习者和学分认证机构。在线开放课程作为学习资源,是学分认定的对象,不同的课程承载着不同份量的学习,它的内容难易程度、教学质量高低,决定了课程能否被认定以及能授予多少学分;课程应用高校是学分认定的主体,在学分认定中具有主导地位,是学分认定的主导者;课程学习者是学分认定的利益相关者,课程学习结束后能否获得学分,对其学习积极性有直接影响,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归根结底是为了对学习者的学习成果进行有效评价,以调动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推广应用;作为第三方的学分认证机构,是课程质量的评价者,在在线开放课程与课程应用高校、在线开放课程与课程学习者之间搭起了桥梁,为课程应用高校、课程学习者提供选课参考。学分管理模块主要涉及学分和培养方案两个要素。课程应用高校首先需要给予在线开放课程以合法身份,将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转化为传统课程必修课或选修课学分,也可在传统学分制内单列在线开放课程学分模块,并确定一定的比例,将在线开放课程学分纳入学分体系内;其次,课程应用高校对本校的培养方案和选课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将在线开放课程选课融入选课体系,在本校教务管理平台或选课平台增添在线开放课程清单,供学生选择。在线开放课程的学分计算方法与传统的学分计算也有很大区别,另文再做探讨。
基金项目: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路径及其实施策略研究”(BCA140054)。
作者简介:汪基德,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河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育研究方法;李博,硕士研究生,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技术系,研究方向:计算机教育应用。
朗读者介绍:王永花女士(微信号:Pusu1981):一名教育技术人,山西大同大学教育技术学副教授,同时又是一名声音爱好者,在公号“MOOC”、“尹建莉父母学堂”与“闺蜜团姐妹帮”担任主播,希望用声音与大家一起研究学术、关注成长。
转载自:《开放教育研究》杂志 2018年第5期
排版、插图来自公众号:MOOC(微信号:openonline)
喜欢我们就多一次点赞多一次分享吧~
有缘的人终会相聚,慕客君想了想,要是不分享出来,怕我们会擦肩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