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 主笔专家深度解读 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

2017 年 7 月 21 日 乌镇智库 聪聪

昨日,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的人工智能规划,资本市场、产业界和社会界都高度关注。对此,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实施方案的主笔专家之一、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吴教授做出了进一步的解读。

 #主持人问答#

国家对人工智能这个领域十分重视,人工智能为什么上升到一个这么高的政策高度?

人工智能已成国际竞争的热点,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它为我们国家两个双百任务的实施带来了机遇。但是我们仍然存在差距,只有抓住这一轮中国由数字化向网络化,再由网络化向智能化进军的步伐和脚步,我们才能把握战略机遇。

在2015年的时候,中国工程院启动了一个人工智能2.0的重大咨询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科技部在6+9的基础上新增一个重大专项,我们把它命名为新一代人工智能。它的发展和其他的重大专项的发展,或者它的布局也是一脉相承的,就是说仍然是面向2030年的重大专项。

三年产业规模是如何测算的?

整体的规划会由科技部高新司来牵头撰写,这个应该是科技部根据历年来资助的有关人工智能的重大项目,以及其带动的这一个产业做了一定的分析和预判得出来的这个结论。

人工智能在军事和军民融合里面的应用如何解读?

传统来说,我们国家的科研或者说产业的体系,军方、地方、科研都是单打独斗,很难去进行均匀的调配。

现在有很多军方的需求都在互联网上发布了,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因为以前大家会认为这是涉密的,不能在网络上进行散播,要看这些东西只能到军方的办公室里面去看,这也体现了我们的开放程度。

我个人认为,很多智能的装备或者智能的产品,不仅在民用上面会有很大的应用,在军事上面也有很大的应用。

这次规划出台,未来在高校的科研与校办的企业上的公司出现产业的联动,来共同发展人工智能,未来会是怎么样的情况?

人工智能首先是一个应用性或者渗透力比较强的基础,它不能孤立于这一个应用或者场景之外,因此人工智能重要的推动力还是来自于产业的需求。

更多的公司还是要凭着对黑科技来进行区分。那黑科技的突破或者形成也就依赖于基础研究的突破,而高校对人工智能的前沿发展比较敏锐,而且高校本身就有基础研究的实力,高校老师也乐意做这样的研究。

我自己认为,具有高校背景的和不具有高校背景的,肯定都会把高校作为一种集体合作的伙伴,并不是说谁具有优势。

政策这方面对于国家共享数据平台这方面国家的进展如何?

我们的大数据不仅有所谓的商业公司和把握的商业大数据,还有政府类、科研类,或者说所谓的军事类,这种非常广阔的大数据。因此我个人认为,国家肯定会下大量的力气,为这种不同门类的大数据,数据资源之间的打通和开放,做更多的工作。

规划里面提到了建立国家的数据资源中心,主要还是考虑到这种政府类、科研类的数据,能尽快的共享起来、打通起来。

#听众问答#

那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投入规模上是否可以找到一个可比的指标呢?可比的参照是什么?可能有多少规模呢?

人工智能是一个重大专项,和2015年通过的“6+9”的重大专项是一样的地位。只不过现在重大专项变成了“6+9+1”,刚才谈到的专项是十三五期间马上要结束的专项,可以理解成为它一定不少于核高基,它本身是一个重大专项,新一代的人工智能也是一个重大专项,可以发挥的余地就是说,这个是国家史无前例的政策,所以它的投入要比之前的项目多。

中国人工智能和美国人工智能之间发展的现状和差距有多大?

总体来看,我们产业具有优势,或者说应用的这个优势比较明显。但是在基础理论和关键的细节方面,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在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战略规划里面,已经点出我们的强和弱。现在的规划是计划怎么让我们的强能进一步的做大做强,成为人工智能的高地和中心,再去补我们的短板。

现在人工智能的芯片领域,比如GPU、TPU以及中国的这种芯片,从芯片的技术路径上来说,哪种更适合于人工智能?

芯片的设计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现在无论是GPU、TPU还是其他的芯片都有一定的优势,所以现在芯片的市场上还没有一统天下,或者说并没有说谁在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一个强的态势,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都处于自身发展的态势,不能说谁比谁更强,或者谁具有更大的优势。比如说谷歌推CPU是它自己的关系,作为公司来说推某个产品总是有它自己经济上的考虑,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并不一定是说谷歌推的这种产品就是会一统天下的。

我们国家的语音交互技术和美国的差距如何?语音交互技术在产业应用上面的落地在哪些领域会最先见到成效呢?

在语音的识别和分析方面,我们国家确实走到比较前列,美国现在比较好的还是像微软公司。我们和美国相比,特别是在中文的语音识别分析方面,我们是不输于美国的。

现在我们都是以图形界面为主,比如像Windows界面,你要通过鼠标的点击或者其他的行为,才能和计算机或者资本设备进行交互,但既可以通过智能的语音界面,说出你想要打开的文件,就可以达成。甚至是机器人和智能设备,智能设备和人之间的通道,以后都是通过语音的通道。当然也有其他的通道,比如说手势的识别和其他的识别,这种识别对在语音方面有障碍的人会起到作用,或者说在某些语音不太奏效的环境里面也会起到作用,但是语音是人机交互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界面,可以使智能设备和人可以很好地沟通起来,这今后的发展是不可估量的。

图片来自 中国科技网


更多精彩,点击下面图片

【精华】四张图 三大模块 两分钟通读国务院人工智能规划要点

深度的爱情,肤浅的模仿


 

登录查看更多
1

相关内容

电力人工智能发展报告,33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29+阅读 · 2019年12月25日
【德勤】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68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304+阅读 · 2019年12月23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3+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解读《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9》
走向智能论坛
32+阅读 · 2019年6月5日
《人工智能标准化白皮书(2018版)》发布|附下载
人工智能学家
17+阅读 · 2018年1月21日
厉害!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这几张脑告诉你!
全球人工智能
3+阅读 · 2017年12月13日
中央再批人工智能伪创新,90%以上AI都不靠谱
THU数据派
7+阅读 · 2017年12月6日
A Survey of Deep Learning for Scientific Discovery
Arxiv
29+阅读 · 2020年3月26日
Learning Dynamic Routing for Semantic Segmentation
Arxiv
8+阅读 · 2020年3月23日
Transfer Adaptation Learning: A Decade Survey
Arxiv
37+阅读 · 2019年3月12日
Risk-Aware Active Inverse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rxiv
7+阅读 · 2019年1月8日
Arxiv
7+阅读 · 2018年1月24日
VIP会员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