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忆湄、鲁舒天 / 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
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1823篇原创首发文章
编者按:今天请了忆湄和鲁舒天,秦朔朋友圈两个自成语言体系的特约作者,给大家推荐一些假期里看的书。实际上,我个人也很好奇,他们到底是怎么修炼自己的语言的。或许从他们读什么样的书中可以看出了些许。我自己是什么书都会翻,别人推荐的和自己发现的都会令我喜悦。
“书香”原来是什么意思?古人为防止蠹虫咬食书籍,便在书中放置一种芸香草,这种草有一种清香之气,夹有这种草的书籍打开之后清香袭人,主要功用是避蠹驱虫。
假期里,是身心都要休息的时光。一本书,书香袭人,可以令人神清气爽。忆湄说,“戊戌”与“勿虚”同音,这一年,都不要浪费光阴。鲁舒天说,真正想读书的人,并不需要依照书单读书,而是从一本书窥见一众书。
所以,这不是一份书单,而是一种感觉,能安静地读书,往往表示无事一身轻。南怀瑾说,八八六十四卦,没有一卦是大吉大利的,或是全凶,或是小吉。只有谦卦,才是平平吉吉。请您轻松自在,愿您自成感悟,新年平平吉吉。
——小瀑布
忆湄:进化,是人生最美好的两个字
《原则》,瑞•达利欧著
推荐《原则》,是因为我觉得它是“人生豹变”的一种诠释,并细化成作者屡试不爽的自我进化算法。如何“自处”,又如何“共处”,大概是人间每一个人需要应付的难题,达利欧以毕生智慧给了一种视角。《原则》里说,“进化,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是唯一永恒的东西,是一切的驱动力”。我还觉得,这是人生最美好的两个字。
《未来简史》,尤瓦尔•赫拉利著
一次人生的豹变不过就是“公转”里的“自转”,而“公转”是整个人类的进化,《未来简史》谈论的就是“公转”。同时,也是一本兼顾历史的未来书,可以把你从狭隘的此身所处的这段时间轴上拉出来凝视左右千年,同一本书里跨越了历史学,人类学,生物学,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宏大,也有趣。
《鳄鱼街》,布鲁诺•舒尔茨著
很有魅力的一部作品,挑战了文学想象的极限,字里行间给我一种 “所有页面都燃烧起来,发出光芒”的感觉。因为舒尔茨同时是一个画家,所以随便翻开《鳄鱼街》的一页,你都会觉得在欣赏一幅视觉冲击强烈的画作,世界仿佛被他重刷了一遍。尽管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喜欢简单瘦削却深刻的文字,而舒尔茨把文字写得丰乳肥臀,但其想象的张力仍有颇多可借鉴之处。
《文学回忆录》,木心著
要锤炼文字,可读“金句王”木心。木心的文字灵动且透辟,好读却难懂,跑过心尖要停顿一下才开始震荡。也因为他集画家,作家,艺术家于一身,各种艺术相互映照,因而文学之外的功夫,都在文字上轻盈着地。《文学回忆录》是木心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但其他如《哥伦比亚的倒影》《素履之往》等散文集同样可读。
《樱桃青衣》,张怡微著
张怡微最新的短篇小说集,是其“家族试验”写作计划的收官之作。张怡微擅长写世情小说,写市井小民的藏污纳垢,写世俗的短梦。作者心细如尘,对人性的洞察一针见血,虽底色悲凉,但文字清雅而深刻,常常打动我。
鲁舒天:
爱读书的人,从一本书窥见一众书
《父亲的战场——中国远征军滇西抗战田野调查笔记》,章东磐著
在众多与抗日战争有关的书籍中,《父亲的战场》在我看来是很特殊的一本,虽然它主要聚焦的是滇西抗战的一隅,但它内容的穿透力却足以令读者窥见那场战争的全貌。
纸质书书腰上印着一句红字:“打捞我们这个民族曾经最坚硬的脊梁”,作者章东磐先生称,那场战争中牺牲的很多人,其实都没有熬到当父亲的年龄,但他们为了这个民族去死,他们是这个民族的父亲。“远征军抗战”是近几年的热词,它其实包含了远征军第一次入缅抗战、远征军第二次入缅抗战、滇西抗战、中国驻印军抗战等多个组成部分,从仁安羌大捷、折戟野人山、到芒友会师,这里面遍布的历史细节不是粗略的历史教科书能够讲到、讲清、讲正确的。而《父亲的战场》里不仅有细节,更有感动。
《左宗棠传》,贝尔斯著,王纪卿译
写晚清名臣左宗棠的书有很多,但贝尔斯的这本《左宗棠传》目前是视角最独特的一本。原因在于贝尔斯本人是一位学者属性的美国军官,他是站在职业军人的角度而非主观色彩浓烈的政治角度去撰写一本将相家谱。贝尔斯版本的《左宗棠传》大量引用了外国人研究左宗棠、曾国藩、湘军、太平天国、晚清以及中国西北部的历史著作,旨在提供尽可能多的新鲜而异样的角度,这使得这本传记读起来丝毫不枯燥,反倒妙趣横生。另外,译者王纪卿同样是国内研究湘军历史首屈一指的专家,这也保证了译著的质量。
《比我老的老头》,黄永玉著
高中的时候第一次看黄永玉先生写的《比我老的老头》,除了沈从文、钱钟书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张乐平、张伯驹、林风眠等名字也都是从这本书里一并知道的,再后来才又去看了《往事并不如烟》等书。
真正想读书的人,并不需要依照书单读书,而是从一本书窥见一众书。当然,这就很考察那“一本书”的串联效果了。《比我老的老头》正是这样一本关于民国大家的书,这本书主要写了一些文学家和艺术家。对于他们的生平遭遇,老顽童黄永玉从不讳言,这无疑提供了一个相较正史更可信的立场。
《生于午夜》,张晓舟著
《生于午夜》是中国第一球评人张晓舟先生的球评文章合集,我虽然也看足球,但第一次知道张晓舟这个名字却不是因为足球的关系,而是因为文学的关系。在他的笔下,足球不再是简化的比分与交易的筹码,而是一种灵性、信念以及纯粹的可能性。
书中随处可见语言对于事物本身无所不用其极的诠释性:“小罗的脚是用来写诗的,但德科的脚,是用来踢球的——偶尔,也是用来踢人的。他能要你好看,也能要你难看,能蝴蝶穿花,也能人仰马翻。小罗粲然一笑,不带走一片云彩,而德科眉头一皱,狼烟四起。”用张晓舟自己的话说,他想以咒语似的词语,去重现鸟儿和足球、以及时光的流逝,而他也真的做到了。
《花街往事》,路内著
上海作家路内的书,我是从“追随三部曲”一路看起的,再到后来的《云中人》《花街往事》和《慈悲》。与其说《花街往事》讲的是爱情,不如说是魔幻现实的六十年代与暗流汹涌的八十年代的交汇,少年与成人不可把控的宿命感与时代感。路内笔下的青春记忆,完全摒弃了小清新式的无病呻吟,而凸显一份生命难以承受之重。冯唐曾经形容,好作家应该是个巫师。“巫”这个字,连通天地与男女,可谓包罗万象。而路内不仅是个好巫师,他的心中有一所魔法学校。
忆湄代表作:
《人生豹变》
《出芳华记》
《不要命好,要命硬》
鲁舒天代表作: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众号:qspyq2015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号:qspyqswhz
投稿、内容合作、招聘简历:friends@chinamoment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