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智元(ID:AI_era),编辑:金磊、小芹、张佳,头图来自:东方IC
应届博士年薪最高201万!
昨日,一则华为内部邮件火爆了全网:华为将对八位2019届顶尖学生实行年薪制管理。并公示了令人羡慕的薪酬待遇。
通知内容如下:
华为公司要打赢未来的技术与商业战争,技术创新与商业创新双轮驱动是核心动力,创新就必须要有世界顶尖的人才,有顶尖人才充分发挥才智的组织土壤,我们首先要用顶级的挑战和顶级的薪酬去吸引顶尖人才,今年我们先将从全世界招进20-30名天才“少年”,今后逐年增加,以调整我们队伍的作战能力结构。
经公司决定,对八位2019届顶尖学生实行年薪制,年薪制方案如下:
1、钟钊:博士。
年薪制方案:182-201万人民币/年
2、秦通:博士。
年薪制方案:182-201万人民币/年
3、李屹:博士。
年薪制方案:140.5-156.5万人民币/年
4、管高扬:博士。
年薪制方案:140.5-156.5万人民币/年
5、贾许亚:博士。
年薪制方案:89.6-100.8万人民币/年
6、王承珂:博士。
年薪制方案:89.6-100.8万人民币/年
7、林晗:博士。
年薪制方案:89.6-100.8万人民币/年
8、何睿:博士。
年薪制方案:89.6-100.8万人民币/年
这 8 名员工全部为 2019 届应届学生,均为博士学历,最高两名员工的年薪为 182 万 - 201 万元,另外两名员工的年薪为 140.5 万 - 156.5 万元,其他四名员工的年薪为 89.6 万 - 100.8 万元。
这也印证了华为早在6月份的另一封内部邮件的内容: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6月20日在 EMT 一次会议中透露说,今年华为将从全世界招进 20-30 名天才少年,2020 年还计划从世界范围招进 200-300 名天才少年。
华为公开应届生年薪方案似乎是首次,如此高的薪资也吸引了大量关注。不少人赞赏华为“重视知识,尊重人才,是好事”,以及“希望这是长期的制度,而非一时炒作。更重要是有相对公开透明的评估标准,机会人人平等,不然在公司内部会造成不服众,入职以后难以开展工作。”
也有人表示质疑,几位刚毕业的博士生真的称得上200万的年薪吗?他们做了哪些研究?他们发表了哪些一作文章?文章的引用和水平如何?是实至名归,还是千金买马骨?
下面,我们搜集了下8位博士的资料,一起来看看这8位“天才少年”到底有多牛。
八位天才博士到底有多牛?
这8名博士的年薪分为了三档,拿到最高档的是钟钊和秦通,年薪为182-201万人民币。
钟钊
学历: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博士
方向: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拿到最高年薪的钟钊博士毕业于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方向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师从刘成林。
论文地址:http://openaccess.thecvf.com/content_cvpr_2018/papers/Zhong_Practical_Block-Wise_Neural_CVPR_2018_paper.pdf
在这项研究中,钟钊针对大多数可用的网络架构都是手工制作,且通常需要专业知识和精心设计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名为BlockQNN的分块网络生成pipeline,可自动构建高性能网络。
这个方法在CIFAR-10上,由BlockQNN生成的最优网络的错误率达到3.54%,超过了现有的所有自动生成网络。同时,它在设计网络方面大大减少了搜索空间,只花了3天时间以及32个GPU;且在基于CIFAR网络的更大规模ImageNet数据集上也表现良好,具有很强的通用性。
有知乎网友透露,钟钊是第一批做NAS的,传闻在商汤的引用效果是全线提升,这对华为进军AutoML也有帮助。用导师的话讲,钟钊选择的研究的方向相对较“热”。
秦通
学历: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博士
兴趣:机器视觉SLAM,视觉惯导融合,多传感器定位
荣誉:曾获得IEEE IROS 2018最佳学生论文奖
秦通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学生时代他就在IEEE TRO、ICRA、IROS、ECCV等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发表多篇论文,获得IEEE IROS 2018最佳学生论文奖。
其研究兴趣主要包括机器视觉SLAM,视觉惯导融合,多传感器定位。其中,视觉惯导里程计被大量应用于机器人领域,通过融合视觉观测值与惯性测量值,能够准确估计物体的位置和姿态。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pdf/1708.03852.pdf
秦通的一篇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的论文被引用多达188次,题为“Vins-mono: A robust and versatile monocular visual-inertial state estimator”。该研究提出一种单目视觉惯性状态估计器,并验证了它是一个可靠、完整且通用的系统,适用于需要高精度定位的各种应用程序。
李屹
学历: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博士
方向:建模语言设计与软件形式化方法
荣誉:在业内期刊和会议中发表多篇论文,并曾多次获校奖、国奖。
论文地址:http://lcs.ios.ac.cn/~zhanglj/papers/fm14b.pdf
管高扬
学历: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博士
论文地址: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6733600
贾许亚
学历:清华大学,本科直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方向:软件无线电
贾许亚共发表 8 篇论文,其中一作 5 篇。
王承珂
学历:北京大学博士,电子信息科学类专业
方向:功耗控制
林晗
学历: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方向:大数据
何睿
学历:中科院博士,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计算数学所,计算数学专业。
方向:计算数学
意在千金买骨?吸引更多博士到华为去?
知乎网友“甜草莓”对此次事件表示:
很⾼兴有公司愿意给应届博⼠⾼薪,这或许代表有公司愿意沉下⼼来好好科研。
但是就这次的事件来说,个⼈感觉这更像是千⾦买⻣,以这种公开薪资的形式招应届⽣显然更多是在考虑吸引更多博⼠去华为。
这些同学顶着内部和外部的压⼒以明星身份进⼊华为,相信也会受到来⾃内部和外部的巨⼤压⼒,希望他们能转化为动⼒获得与之匹配的产出。
以下内容为新智元授权整理的评论:
博士平均年薪
就公司package来说,华为校招博士一直给的很高,据我了解应该是博士平均年薪最高的国内公司之一。这很可能与华为愿意投入大量资金作为产品预研有关,而且2012之类的实验室部分确实在产学研和预研部分做得不错,也值得这么大规模的投入。2019年博士应届招聘是这样的:
2019年博士年薪
可以看到,2019年博⼠校招⾥,科研创新⽐较注重的公司都给的⽐较⾼,Deepmind就不谈了,这个不在国内。但是,也要注意并不是所有博⼠都给这么⾼package,具体需要看研究领域是不是匹配,也要看公司是不是需要,所以就题⽬中的这个图来说,显然CV,ML,通信部分的先进研究是华为关注的重点。
来自心声社区的一位楼主统计(数据有很多误差,更精确的统计可查阅: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6418328/answer/759237054)
猜测招聘因素
图中这位楼主对论⽂数⽬和引⽤进⾏了统计,但是做的很不完善也有很多误差,就不同领域和不同专业⽽⾔,论⽂数⽬和引⽤数⽬都⽆法横向⽐较,ML领域不是很熟,就谈谈IoT、SDN和终端功耗这三个领域可能的招聘因素。
⾸先,学校很重要。如果我没认错⼈的话,这三位同学分别来⾃清华北⼤浙⼤,也有⼈说是博⼠期间就和华为有深度合作......先天是占据巨⼤优势的。
其次,领域很重要。IoT,SDN,终端功耗,这三个是⽬前通信⽅向很有前景的领域了,市场潜⼒很好,也很前沿,当然重要的是这些⽅向⾮常缺⼈。
然后,才是论⽂和引⽤。猜测论⽂和引⽤数⽬会对package有⼀点影响,但是不会太多。就公布出来的研究成果来说,作为学渣没办法准确评价,不过和我认识的⼀些华为应届博⼠同学对⽐还有进步空间。
意义
如果单纯看公布出来的名单,华为招聘千⾦买⻣的意义要远⼤于实际意义。图⾥楼主也说了,这么公布薪⽔感觉倒挂相当严重,⼈读到博⼠,⼤概都有⼀些傲⽓。如果⼀个⼈和⾃⼰⽔平没有巨⼤差距,那⼤家都会觉得我上我也⾏,为什么不让我上;如果⼀个⼈和⾃⼰⽔平差距很⼤以⾄于追赶不了,那⼤家才会觉得哇真厉害,⼼服⼝服,所以有⼈觉得也很正常。
华为早些年因为公司⽂化的问题,对博⼠不够重视,有相当多的博⼠离职,任总当时签发了3个电邮询问这件事。千⾦买⻣主要是为了扭转华为在博⼠⼼中的形象。
研发体系博⼠类员⼯近5年累计平均离职率为21.8%,⼊职时间越⻓累计离职率越⾼,2014年⼊职的博⼠经过4年,只有57%留下来。
虽然现在公布这件事的时机和思考⽅式都不⼀样,不过我觉得对⼀个公司来说,订招聘策略的时候还是要考虑⼀下⽼员⼯和⽔平相近的⼈的,要让⼈觉得「这个⼈是真的厉害,我⽐不上」可能会⽐较服众。不然以后有差不多⽔平的同学来⼊职,应该给什么待遇呢?
对于这些同学来说,顶着天才少年的光环进⼊华为,内部外部压⼒都会很⼤,毕竟要有对得起薪⽔的产出,希望他们能把压⼒转化为动⼒。
其实正如邱双⼩姐姐所说,问题的重点是,华为招聘博⼠的评价标准到底是什么?什么样的博⼠才算是少年天才?是纯看科研,还是有其他⽅⾯的过⼈之处?还是因为其他?这值得深思。
博士与博士之间的差距
众所周知,一般的博士生毕业拿到的薪资并没有像任总提供的那么高。这就引发了知乎网友对博士与博士之间差距的思考。
名为“D.Han”的知乎网友表示,读博经历给他的重要收获之一,就是让他见识了人与人的差距,以及自己的天花板。
以下内容为新智元授权整理的评论:
本科总体还是学有余力,即使不是顶尖,但和顶尖同学的差距,反映在学积分上也不那么悬殊。好比95和90分,因为有100分满分这个统一上限压着,差距看起来不会那么明显。
等到了研究生期间,学术研究就再也没有上限限制了,这使得人与人的差距显得特别大。比如我同级的一位博士生,谷歌引用已经超过1000,而我还是两位数。既然学术成果分化很大,那么毕业后收入一个水平也不是很合理。
而且从多劳多得的角度,我相信这些200万年薪的应届博士毕业生,所创造的工作量和价值,除以收入水平,应该不会低于普通毕业生,所以我羡慕但也酸不起来。换做是我,即使华为给我200万年薪,我也不好意思要。
我唯一的担忧就是这种行为是否太过高调,会给这个制度以及入选者带来更多压力。毕竟很难保证,每一位入选者都对得起这个价,以及每一位入选者工作能力都强于那些对不起这个价的老员工。
专业不同,所以我不知道这几位同学水平如何,只能相信华为相关部门的判断能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智元(ID:AI_era),编辑:金磊、小芹、张佳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End
#壮大科研力之后,下一步怎么走?技术型公司如何将科研势能转为产品动能?
#标杆公司科大讯飞的探索之道,你一定想看!加入虎跑团,抢占参访席位~
前沿技术团,揭开科技公司真相
👇席位紧张,速速报名👇
👇点“阅读原文”也可以报名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