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北京,拥抱杭州

2018 年 2 月 27 日 中国企业家杂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漂泊者从一座城市漂到另一座城市,仿佛是浮萍随波逐流,微观之下,却有另一番滋味。

/

文|李清乐    来源|虎嗅APP


随着春节的结束,“年”味大餐又将尘封一年。以往此时是“逃离北上广”呼声最高的时节,但自从一年前一股“逃回北上广”的呐喊逆袭,把他乡漂泊的人无法在老家施展一线城市工作技能的无奈又给展现得淋漓极致,以及在小城市“小世界”的思维方式、工作、生活状态下的差异,让曾经的发小、同学正变得越来越陌生……

 

或许,只有那1200多年前的《游子吟》在父母身上始终如一,现代人在外打拼的注定是孤独的,异乡漂泊没有家,犹如陆游在《行路难》中的描述:“人无根柢似浮萍。”而白居易早在《和<思归乐>》中豁然:“人生百岁内,天地暂寓形。太仓一稊米,大海一浮萍。”

 

漂泊者从一座城市漂到另一座城市,仿佛是浮萍随波逐流,微观之下,却有另一番滋味。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近两年从北京漂泊辗转杭州漂泊,正成为年轻人的潮流。


从“北漂”到“杭漂”,人往“低处”走?


广州与杭州的“一线城市之争”、上海沦为“环杭州城市”等话题,在过去一年中被广泛热议。不争的事实是,自从2016年G20以来,杭州焕发了“新一线”城市的活力。

 


半个月前,浙江省统计局发布《2017年浙江省人口主要数据公报》中提到,2017年杭州市常住人口达到946.8万,比上一年增长28万,接近两倍的净增长,创历史新高。此时,北京市常住人口出现了40年来首次负增长,2017年比2016年减少了2.2万人。

 

杭州已将周边临安撤县划区,这让杭州在名义城区面积上超过了南京、上海、广州、成都诸城,为加速大型城市化进程,2017年底推出了杭州积分落户政策,将在2018年3月份开始统一实施,预计今年杭州市常住人口有望破千万。

 


另据猎聘网的大数据报告统计,在2017年上半年全国主要城市人才净流入率排名中,杭州以11.21%的人才净流入率位居榜首。

 

杭州有何魅力吸引外来者?在官媒的报道中常冠以“创新之城”“中国硅谷”,真如此?其实早在去年虎嗅驻杭开设华东业务部之时,就曾想找合适的姿势报道杭州,春节前夕虎嗅分别采访了8位近三年从北漂到(准)杭漂的年轻人,从他们的故事与思考中,我们了解试图弄清楚他们眼中的北京与杭州。

 

年轻人眼中的北京与杭州

 

  • 北京:焦虑、快节奏、高房价、户籍门槛

 

“我去北京就是为了‘离开北京’。当时(2011年大学毕业去北京)的想法是去锻炼两年,然后回到南方。去了北京以后发现,这个城市的节奏、环境、生活成本都让人焦虑,甚至它的满地机会都让人焦虑。”在蚂蚁金服工作的沈公子告诉虎嗅。

 

“这种焦虑,主要还是对自己能力的迷茫。当时刚毕业,22岁太年轻了,自己也没有那么好的化解焦虑的能力和心智。当然,房价高企、租房成本高、交通堵塞、气候干燥、绿化不好……”

 

沈公子的同事徐利在2017年8月来到杭州,她说:“北京压力还是大,整个城市让我很焦虑,房子的压力很大,没有归属感迫使我离开。三年前,去北京也是一念之间,就是觉得应该去闯一闯,不想过按部就班的日子。”


无独有偶,31岁、来自东北的一喆在2016年11月结束了7年的北漂生活,他说:“北京生活成本高,吃、穿、交通都还好,但房价高得离谱,户口也是一大难题,成家后孩子上学没办法解决。”他曾在北京滴滴工作,来到杭州后加入了互联网家装公司酷家乐,据他透露有好几位滴滴同事也前后脚来到杭州,或转到滴滴杭州分公司,或加入其它创业公司。

 

另一位在网易工作的广西女孩凤丹,在2015年6月结束了10年的北漂求学与工作之路,她告诉虎嗅:“我逃离北京,除了个人购房、购车经济因素外,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打心底里不是很喜欢这个城市,包括雾霾、干燥、冬天的树光秃秃的没有美感,本质上是对北方文化没有归属感。而到了杭州,让我有了南方人的归属感。”

 

其他几位受访者,几乎也是类似的态度,这也是绝大多数北漂族的共同难题,我们不能数落他们是懦弱者,当年轻人随着年龄增长,“家庭观”也日渐清晰,与一线城市的残酷现实形成落差时,理想化的挣扎已经显得苍白无力。

 

“特别是85后北漂年轻人,他们没有前辈们那么幸运,撞上了08年金融危机之后、北京房价快速上涨的年代,如果没有父母的原始积累,仅靠自己微薄收入永远跟不上房价上涨步伐,如果再错过杭州崛起的‘黄金年代’,那对我们年轻人而言真会遗憾终身。当然,杭州也不是唯一的选择。”90后布吉一年半前结束北漂辗转杭州时,算了一笔“机会成本”的账。

 

  • 杭州:活力、机会多、环境好、宜居

 

 “我在北京读书工作的7年,是焦虑与洒脱胶着的7年。2017年的焦虑感和漂泊感与日俱增。为了清空自己,我在17年的5月徒步腾格里沙漠,8月进西藏。回京后,放弃了北京不错的工作机会选择了杭州。”去年10月来到杭州,在休闲食品公司百草味工作的紫苏说道。

 

她在做决定时,对比了南京、武汉、上海、深圳等城市。因为之前在投资公司工作过,所以她从宏观层面分析:

 

“首先,国家资源会更多倾斜杭州,G20、亚运会等国际大会更快推动杭州的发展,北京成熟度已经很高了,而在杭州你可以和这个城市一起成长;其次经济方面,浙江是民营企业发源地、大本营,杭州的上市企业阵容也不容小觑,就业机会大;另外杭州的人才吸引力很强,浙商派、阿里系、海归派、浙大系等都能自由发展,可以和更多优秀的人同行;最后是杭州的自然环境好,宜居。”

 

来自西藏的女孩靳思是一位“准杭漂”,她此前在美团工作,有10年的北漂经历,现已规划与老公一起在2018年3月到杭州工作,并在今年年初来杭州租房、面试了新工作。

 

她对虎嗅说:“在北京戾气实在太重,到哪都是‘互不想让’,人文关怀少了些。但有一点挺好,如果你想挣钱,稍微努力工作些,还是能赚到理想的薪水的。因为工作太忙,生活会比较单调,我又喜欢喝茶、养宠物,杭州有茶馆,冬天也有绿树红花,还能以带狗去西湖散步。这样的生活状态,在北京是奢求。”

 

杭州的“旺火”

 

G20之前,杭州一直被视为上海的“后花园”,但在2017年中旬,浙江省政府把“一带一路”战略升级,释放了谋划“环杭州湾大湾区”的信号,而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上海市政府的积极响应。

 

事实上,早在2016年公布的《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中确立发展上海大都市圈,与周边城市同城化发展步入快车道。而上海更倾向于以它为中心,建立“‘Σ’形湾区经济”,相应的会囊括杭州、宁波、苏州、无锡、南通等城市,预计会成为今年两会期间的热议话题。

 

虽然国务院还未就此予以批示,但不管是“环杭州湾大湾区”,还是以上海为中心的“‘Σ’形湾区”建立,在经济体量、人口规模上都将望超越粤港澳大湾区,是继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后更有发展前景的大湾经济区。

 

在大湾经济区“中心”之争上,“小弟”杭州哪来的底气与“大哥”上海PK?火气旺盛之外,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

 


在全国GDP排名前十的城市中,杭州是唯一一个没有过千万常住人口的城市,前六中有四个直辖市,排名第一名的上海几乎是杭州体量的3倍,人口规模也要高出1.5倍,硬碰硬的实力悬殊太大。

 


好在杭州的经济增长后劲还不错,近10年来,其GDP实际增长速度均超过全国增速与上海。这背后很大因素是浙江民营企业活力的支撑;在产业结构方面,2017年杭州第一产业比重已降至2%,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调整为35%、63%。



2016年,杭州与上海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2185元、57692元,相差约5000元的水平,而二者均明显高于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

 

2017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比上年末减少1.37万人,未来上海也将控制人口总量,而杭州仍在人口扩张期,类似去年临安撤市划区,把周边经济相对薄弱的县级市兼并发展方式,一段时间内上会拉低杭州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上海的贫富差距扩大。

  


当地民营企业数量与质量反映了地区经济活力、潜力,此前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中,杭州市有50家企业入围,占全国的10%,上榜企业数第14次蝉联全国第一。

 

上市公司数量上,杭州以151家名列第四,排在广州、苏州之前。值得注意的是,截止2017年末,浙江省的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达到507家,排名全国第二,在去年A股新上市的438家公司中,有87家是浙江企业,占比超20%;证监会半个月前公布的439家公司IPO在审名单中,浙江就有51家,仅次于江苏的70家。

 

深交所为对接浙江省政府的“凤凰行动”( 支持浙江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专项推出了“梧桐工程”,而杭州作为浙江省的经济龙头城市,相应的民营企业也享受到了政策红利。



近两年来,杭州的创业创新氛围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因为阿里在杭州诞生,杭州曾一度被称为“电商之城”,而后阿里系、浙大系成为当地创业的两大派系。当地政府也在积极去电商化,分别针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互联网金融、生命健康等产业,独创了“特色小镇”创业服务模式,仅2017年上半年,杭州特色小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剔除房地产投资)259亿元。

 

在前不久结束的杭州市两会上,徐立毅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大力发展“区块链”产业,正在酝酿打造“区块链小镇”,预计2018年会密集出台相应政策,在区块链行业大战中力争拿下第一阵地。

 

两年前,上海为什么出不了阿里巴巴被媒体质问,让这个国际化都市在创新力方面受到了质疑。可以肯定的是,杭州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服务型政府起到了助推作用,创业公司享受到的政策红利,具体案例可以参考虎嗅曾发表过的《丁香园从哈尔滨到杭州的故事》,其创始人、董事长李天天分享了自己从哈尔滨到北京再到杭州的创业经历,“杭州让我重新认识了政府,重新认识了公务员。”

 

杭州的“虚火”


过去半年里,媒体们对东北经济的口诛笔伐已经牵连到天津、山东等地方经济,杭州不仅与上海争锋,即便经济实力远在杭州之上的广州也被批老态龙钟,杭州看似风华正茂,但也有其“虚火”。

 

  • 房价偏高

 

杭州2017年全年宅地成交1174万方,较上一年增长130万方;而苏州2017年宅地成交面积仅247万方,创五年来新低。再对比2017年杭州、苏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6276元、58806元。杭州、苏州与上海分别相距约170公里、100公里。

 


杭州常驻人口少于苏州(2017年杭州比苏州少122万人),杭州距离上海远,其宅地供给量大于苏州,而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苏州,但平均房价却高出1万,目前仍在攀升,显然杭州房价是偏高的,即便“认房又认贷”限购,但对于绝大多数杭漂的年轻人而言,还是有一定距离。

 

“量稳价升”的主要原因:


1)城市扩容、地铁增设带来的城市品牌红利,人口流入刺激楼市需求;

2)政策调控下成交量得以控制,呈现稳步发展趋势;

3)置换改善人群增多,更注重房屋品质配套及附加值。

 

  • “双创”降温

 


智投云的监测数据显示,过去五年里,杭州本地的创业融资项目数量在2015年达到峰值后,已在2016年出现下滑。某种程度上,也是杭州特色创业小镇掀起“双创”风后的一阵微调回落。

 

此类现象,虎嗅上那篇备受争议的《阿里系创业人“团灭”?淘宝城2.5公里外是创业“坟场”》已有描述,另一篇《“杭州创业大街”的一年沉浮路》也通过实地调查,揭示了这个曾想与北京中关村相媲美的创业园从辉煌变得暗淡。杭州创业氛围降温除了受大环境的影响,还与大部分创业项目本身宿命相关,也就是过去两三年中追逐“风口”的项目太多,风口一过,摔死概率自然大。

 

在此次虎嗅采访的年轻人中明显感受到,只有阿里、网易这类大公司或杭州本地的独角兽创业公司,才具备吸引他们从北漂辗转为杭漂,不知名的创业公司不会是换城选择因素。

 

  • 交通硬伤

 

接受虎嗅采访的“杭漂”一喆吐槽:“杭州的公共交通还需要加强改善,很多地方打车才能到,地铁和公交车也不是很方便。“这点,在杭州生活过的人深有体会,一个近千万人口的城市,仅有四条高架、三条地铁穿梭六大区,每天超过200万量车在路上跑,堵起来毫不逊色北京、上海。

 

  • 娱乐生活不丰富

 

采访中,沈公子、紫苏都指出,杭州的娱乐、文化活动不多,好的话剧、演唱会、展览这些活动太少了。甚至连一位滴滴司机都会嘲笑:“杭州是没有夜生活的城市。”与170公里开外的上海外滩简直天壤之别,时尚气息不够。


但这些短板都需要时间来补,杭州终会迎头赶上。

 

再见北京,你好杭州

 

听完这群从北漂到杭漂的年轻人的故事,也对杭州的魅力进行了窥探。对这座拥有敏锐商业嗅觉的城市而言,用积极开放的心态去拥抱新科技、新理念,未来更大价值是如何把前沿技术与实体经济发展相结合,补齐传统产业链条短板。

 

对一个年轻的漂泊者,正如紫苏坦言,“我心安处是吾乡。”她向北漂生活道别时就明白了,“北京,我离开不是因为逃避,而是坚定了自己要什么。”然后去勇敢地迎接一段新征程,“杭州,希望能和你一起成长。”


注:根据受访者的要求,文中用了化名。


值班编辑:张秋颖

审校:张弘一

中国企业家·两会沙龙


1998年,《中国企业家》杂志创立“中国企业家两会沙龙”,邀请出席全国两会的企业家代表委员在这一重要舆论场集体发声,表达企业家的心声。20年来,每年都有近30位企业家代表委员相聚在两会沙龙,成为一个不变的约定。近年来,企业家代表委员们在两会沙龙连续呼吁大规模减税、简政放权、加快产业互联网转型等,引起了广泛关注,不少建议被相关部门采纳。


十九大之后的第一次全国两会即将召开。2018年3月5日晚,第二十期“中国企业家两会沙龙”将如约举行,来看看企业家代表委员都关注些什么?他们眼中“新时代的历史性机遇”来自哪里?


媒体报名:张小姐 58034016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Python数据分析:过去、现在和未来,52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01+阅读 · 2020年3月9日
 第八届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图形学》暑期课程课件
专知会员服务
58+阅读 · 2020年3月4日
【德勤】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68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304+阅读 · 2019年12月23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83+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知乎破8万赞回答:那些厉害的人,思维方式比你强在哪儿?
2017创业阵亡最全名单曝光,触目惊心!
今日互联网头条
5+阅读 · 2017年12月26日
徐小平讲了个投资奇迹,3年不到75万变3亿
钛媒体
5+阅读 · 2017年12月15日
“独角兽”:开工资,我们不比BAT低
IT时报
4+阅读 · 2017年7月16日
Arxiv
22+阅读 · 2018年8月30日
Arxiv
9+阅读 · 2018年4月20日
Arxiv
6+阅读 · 2017年12月2日
Arxiv
5+阅读 · 2015年9月14日
VIP会员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