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西林
我于 1922 年考入北京大学,首先认识随后接触最多的教师,就是丁西林老师。以后 52 年的时间,我一直是他的学生和助手。1974 年 4 月 4 日西林师逝世,转眼已很多年了。
西林师(“西林”原为笔名,新中国建立后改为正名)原名燮林,字巽甫,1893 年 9 月 29 日生于江苏省泰兴县黄桥镇,幼年在家乡小学读书,成绩优秀。小学毕业后到上海南洋公学求学,1914 年毕业后赴英国留学,在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专业,获理科硕士学位。1919 年西林师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和国立中央研究院工作。建国后,西林师先后在中央文化部、中国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工作,共有 25 年之久。
西林师在学术方面的成就和文化教育事业方面的贡献,都是很大的。我就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些事,作一个简单的陈述。
20 世纪 20 年代的北洋政府,政治上极端腐败,军事上派系林立,各自勾结帝国主义,据地自雄,战乱频繁,教育事业无人过问。已经建立了二十多年的北京大学,也是奄奄一息。蔡元培先生就任校长后,锐意改革,提倡民主,尊重科学,北大的面貌才为之一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蔡校长曾亲赴欧美各国,延聘了一批学习优异的留学生回国执教。丁西林、李四光、唐钺等先生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回国在北京大学任教的。西林师曾和其他 7 位新回国的北大教授在吉祥大院租了一所民房,共同居住,学生们称他们为“吉祥八君子”,以表示对他们的尊敬并引以为豪,一时传为佳话。
西林师在北京大学担任物理系教授兼甲部预科(即理预科)主任,并几次连任物理系主任(当时北京大学的系主任由本系教授选举,每年改选一次。各系的主任和校长、教务长及总务长等人组成校务委员会,是学校的最高权力机关)。西林师负责预科大学物理课的讲授,并创建物理实验室,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兴趣和效果。当时北京大学的理科(第二院)设在景山东街(当时称马神庙)的一座传说为公主府的旧建筑物内,预科物理实验室在最后边的一座 2 层小楼(传说的公主绣楼)内。预科两年六十多个物理实验的讲义,都是西林师用中文编写的,同时还对一些物理学名词和术语的译文进行了整理和订正。西林师常常亲临实验室向学生们讲解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并亲自审阅学生们的物理实验报告书。西林师的辛劳,获得了学生们的尊敬,大家对物理学得比较扎实,为升入本科本系(北京大学理科共有数学、物理、化学、地质、生物五个系)进一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20 年代北京大学理科各系毕业生中,出了不少有成就的人。著名水利学家张含英老先生的大学物理就是西林老师教的,张老先生至今还津津乐道。
北京大学的物理系,在西林师任系主任时,也是很有生气的。当时的教授有何育杰、李书华、叶企孙、杨肇燫、温毓庆、张贻惠、张贻侗等,均为一时之选。那时毕业的学生不少已成为了今天国家建设中的著名学者或技术骨干。这些成绩的取得和西林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1928 年 6 月 9 日,国立中央研究院宣告成立,蔡元培先生任院长,杨铨先生任总干事,丁西林老师任物理研究所所长。研究院下设十几个研究所,大部分设在上海,以后一部分研究所陆续迁往南京,只有物理、化学、工程和心理四个所留在上海研究院的各个所大都是白手起家,物理研究所更是一无所有。1930 年我到物理研究所工作时,研究人员只有八九人和几间设备很差的实验室。物理所与化学、工程两所同挤在原霞飞路(今淮海路)1337 号的两座破旧小楼内。当时经费很少,物理所需要的实验仪器、设备、书刊以及实验用的材料,均需向国外购买。西林师就是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精心设计,努力经营,逐步使物理所充实并发展起来。到“抗战”前夕,物理所已经拥有二十多位科研人员,几十间设备相当完备的实验室、图书室。物理所的标准室曾自制一组标准电池,经几年测试,电压相当稳定。检验室曾为有关方面的新产品进行检验,并出具检验证明书。所有这些,都是西林师带领大家十年心血的结晶。
西林师鉴于地磁的研究和测定在国内还是空白,急需开展此项工作以应有关方面的需要,南京紫金山地磁台(“抗战”时期迁往昆明凤凰山),就这样建立起来了。台址的勘探和选定、房屋建筑、设备的装配,以及研究课题和测试项目的确定,都是西林师亲力亲为。在建筑回填土时,西林师亲临现场指导,防止铁器、铁钉等混入,造成对工作的干扰。这种认真负责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西林师对中国的教育,一向认为要培养建设人才,必须把大专院校办好,而中学物理课的加强又是办好大专院校的前提。因此,西林师把物理所的一个金木工车间,扩大为拥有百余工人且设备精良的一座物理仪器工场。工场的工种齐备并拥有技术熟练的工人,制造的分析天平、显微镜、经纬仪等,得到各方面的好评。1935 — 1937 年间共制造了 600 套高中物理实验仪器和 3000 套初中物理实验仪器,由教育部购买转发全国高、初中学校使用。这两套仪器的设计,都是西林师亲自审定,并编写了物理实验讲义,随仪器发出。这些仪器和讲义,在新中国建立后,有些中学还在继续使用。高中物理实验仪器中有一台供学生使用的气压计,不用真空抽气机即可自行装置。这在当时还是创举,也是在西林师的指导下设计出来的。当时仪器工场很重视对工人和徒工的培养及提高,建国后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仪器工厂的厂长,就是从物理仪器工场的徒工培养出来的。
西林师在物理研究所工作期间,受到全所人员的尊敬和爱戴,同时也获得蔡元培院长的器重。1933 年 6 月总干事杨铨先生遇刺身亡,蔡院长曾邀请西林师担任总干事职务。西林师认为总干事要和行政院(特别是财政部)打交道,这些事既非西林师所长亦非所愿。蔡院长接受了这个意见,即由西林师暂代总干事职务。1935 年丁文江先生担任总干事后不久在湖南因煤气中毒逝世,西林师再次代理总干事,至 1936 年朱家骅就任总干事。“抗战”爆发后,蔡院长移居香港,1940 年春在港病逝。西林师赴港为蔡元培院长治丧前曾对我们说“在蔡先生直接领导下工作了 20 年,从未厌倦,从此失去良师。”
蔡院长逝世后,朱家骅当选(中央研究院设有院长,院长出缺时由院士会选举二人为院长候选人,最后由国民政府圈定一人)为中央研究院院长,又邀请西林师代理总干事,直至 1941 年夏为止。8 年的时间里,西林师 3 次代理总干事,奔走于南京、上海、昆明、重庆、桂林之间,备极辛劳,为中央研究院做了不少工作。
1941 年夏,中国政府和英国政府达成协议,在香港建立一个光学仪器工厂,生产军用光学仪器,协议指明要用物理研究所仪器工场的设备和人员,由英国出经费共同经营,西林师兼任董事长。经过半年的筹备,刚刚就绪,可惜香港被日军攻陷。西林师由香港转广州时,被汪伪地方组织所注意,行动失去自由,并拟迫西林师赴南京任职。西林师毅然决定趁夜步行逃出汪伪辖区,转赴桂林。西林师的家属 5 人即被伪政权扣押入狱,达两年有余。西林师的气节令人钦佩。
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丁西林(右 2)率团出访印度
西林师在解放前后的几十年中,一直担任繁重的领导工作,同时在学术研究方面也作出了成果。在物理研究所时期,西林师对地心引力的测定曾作出各种尝试,研究了不同空气压力对摩擦生电的影响。西林师还对中国传统乐器 “笛”进行改革,使它更为科学。从 1946 年起,西林师勇敢地抓住了“地图四色问题”(地图四色问题由德国几何学家默比乌斯于 1840 年提出来。即在任何复杂的地图上用各种颜色分别涂在各区域上,如果各相邻区域具有不同的颜色,至少要用 4 种不同颜色,并且 4 种颜色就足够了。如何用数学证明这一问题,这就是一百多年来未曾解决的问题。到 1976 年才用电子计算机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一重大科学课题进行研究,首先找出地图区域数、区域分界线数和分界线交结点,三者的数量关系,然后逐步深入,到 1973 年已经得出结果。可惜时间不久,西林师逝世,未及发表。前后 27 年,西林师不知为此课题耗尽了多少心血。
1950 年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成立时,西林师当选为副主席。1958 年,全国“科联”和全国“科普”合并为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又当选为副主席,他对科普、科协的工作作出了不少贡献。
以上所述是西林师在物理教学、物理研究机构创建、领导和学术研究等方面的成就及贡献,他在戏剧艺术、文字改革和国际文化交流方面亦有很大的贡献,成就很高。
西林师从建国初期即开始了对外文化联络工作,先后 20 多年不辞辛劳,访问过不少亚洲、非洲的友好国家。“文化大革命”的一段时间里,西林师在周总理的领导下,艰难地维持对外文化联络工作,使之不致中断,难能可贵。
西林师既是科学家又是戏剧艺术家、文字改革家和政治活动家,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全面人才。西林师的思想、修养和科学的精神与治学方法,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本文来自《足迹 - 物理所 90 周年纪念文集》
作者为中研院物理所原职工
文章原载于《中国科技史料》1982 年第 1 期
本次刊发作了修订
『物理所记忆』系列文章:
编辑:Cloudiiink
近期热门文章Top10
↓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
1. 进了赌场黑名单的数学家们,已经快把这种电影最爱的赌法玩坏了
4. 镜子里的你为什么是左右颠倒而不是上下颠倒? | No.99
6. 说来惭愧,当年打了中情局脸的黑科技,如今我们用在了吃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