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共6380字,建议阅读时12分钟 |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把科学带回家”(ID:steamforkids)
编译:七君
当我们拿不准一个消息准确与否的时候,我们一般会先在网上搜索。
记者和信息可视化畅销书作者戴维·麦坎德利斯( David McCandless) 从几年前开始把在谷歌搜索上搜索频次最高的条目整理了出来,然后逐个辟谣。
今年的版本刚刚出炉,我们精选了其中几条和科学相关的,来看看你有几条中招了?
北半球和南半球的马桶水向相反
错。
由于科里奥利力(Coriolis effect)——由于地球的自转,两极的转速没有赤道附近的物体快,因此北半球的龙卷风和洋流逆时针旋转,南半球的顺时针旋转。
可是,科里奥利力对于马桶这样大小的漩涡的效果 并不明显。
根据科学美国人的采访,旧金山探索博物馆的科学家 Thomas Humphrey 表示,马桶冲水时很难看到科里奥利力的作用,“在中等纬度地区,科里奥利力产生的加速度大概只有重力的十万分之一。因为科里奥利力产生的加速度相对于重力而言微乎其微,因此需要很长的距离才能显示出科里奥利力造成的曲度,马桶或厨房水槽是不够大的。”
他说,在非洲某些接近赤道的国家,有些商家会在赤道南北各设置一个围观科里奥利力的收费厕所,这完全就是骗局。
事实上,由于赤道附近的科里奥利力很小,赤道附近4度内连飓风都很难形成,更何况马桶里的水呢?
从太空中可以看到长城
大多数情况下很难。
这次是 NASA 亲自出来放图片辟谣。
长久以来,不少家长和老师从小就会告诉孩子,长城是人类建筑的奇迹之一。这句话没错。他们还会加上一句,从太空中可以看到长城。这就不太靠谱了。
国际空间站拍摄到的胡夫金字塔。@NASA
中国第一位上过天的宇航员杨利伟亲口表示他没有在太空里看到长城。
下面是2004年11月24日国际空间站拍摄的内蒙古附近的照片。黄色箭头和红色箭头指的是长城的部分。你可以自己看看能不能用肉眼看到长城。
箭头指的是长城。@NASA
NASA 的首席科学家 Kamlesh P. Lulla 表示,“在宇航员拍摄的照片中很难辨认出长城,因为长城的材料的颜色和质地和附近的地面类似。建筑物的形状、年代、相机的分辨率、气象条件等因素决定了你能不能在太空中看到一样物体。”
只有在特别好的气象条件和其他因素下,才能拍到这样的长城的照片——
@NASA
至于在月球上能看到长城这个说法,阿波罗12号的宇航员艾伦·宾(Alan Bean)回忆,“你在月球上能看到的地球是一个美丽的球体,差不多是白色的,有些黄色和蓝色的斑块,还有少量的绿色植被。在那个角度看不到任何人造物。”
在水里撒盐可以让水滚得更快
错。
在水里撒盐只会让水滚得更慢,因为盐水的沸点比纯净水更高——溶质加入溶液时,溶液的沸点会升高的物理规律。
食物掉到地上以后5秒钟内捡起来还能吃
错。
这个已经被辟谣过不知道多少次了。就拿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掉到便便上1秒钟内捡起来的小鱼饼干,你吃不吃?
2006年,美国克莱门森大学的研究者就用瓷砖、木头和地毯实验了5秒种“定律”是否真的有效。
他们在瓷砖、木头和地毯上涂上了肠道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然后间隔一段时间后把香肠丢在上面,测量香肠上的细菌数量。
他们发现,肠道沙门氏菌在干燥的表面可以存活4周以上。在这个实验中,5秒钟内,掉在瓷砖和木头上的香肠就沾上了数量可观的细菌(40%以上的细菌从材料表面转移到了香肠上),掉在地毯上的香肠粘的细菌稍少(少于1%)。
玻璃是一种液体
错。
玻璃是一种非晶态固体。看到那两个字“固体”了么?玻璃是一种固体,只不过它内部的分子像液体一样,各自有不同的朝向,不像晶体里的分子那样有秩序和规律而已。
悉尼大学化学系教授 Peter Harrowell 表示,“玻璃是刚性固体中最无序、最缺乏结构的那一种。”
还有人会说,中世纪教堂的玻璃窗的下部的确比上面要厚啊。那实际上是因为以前的玻璃窗的制造方法不够先进,当初这些玻璃被制造出来的时候就是不平整的。
但是,为何玻璃是这样一种非晶态固体,这个问题是真的难倒了科学家们。普林斯顿大学的物理学家、诺奖获得者菲利普·安德森(Philip W. Anderson )曾在1995年写道:“固体理论中最深刻,也是最有趣的无解问题或许就是玻璃的本质了。”
吃了东西后不要马上游泳
风险较低。
纽约大学医学院的肠胃学家 Roshini Rajapaksa 指出,虽然吃饱了马上奋力游泳的确可能导致抽筋,但是对于大多数嬉水者来说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美国只有不到1%的溺死案例是因为刚吃完饭就下水造成的。
狗不出汗
错。
许多人会告诉你,狗之所以热了就要张嘴哈气是因为它们的身体上没有汗腺。这是错的。
其实狗有汗腺,能够出汗,不过它们只有脚掌上长着汗腺(外分泌汗腺),所以狗的爪子闻起来有特殊的爆米花味。但是,和用脚掌出汗相比,喘气是它们散热的主要方式。
那么,狗的口水是不是相当于人的汗液呢?
也不是。
英国皇家外科医生学会(RCS)的病理学家塞缪尔·乔治·沙托克(Samuel George Shattock)指出,狗的唾液和人的汗液根本是两回事。
狗舌头的前部并没有任何腺体,后部有一些腺体,但是从微观结构上看这些腺体并不是汗腺,而是粘液腺。因此,狗的口水也不是汗液。
糖吃多了小孩会多动症
错。
这次是《英国医学杂志》(BMJ)出来辟谣。
2008年,《英国医学杂志》在一期圣诞节特刊中指出,糖不会导致孩子多动症。
有超过12个双盲随机实验曾经研究过不同糖分含量的食物对儿童行为的影响,没有任何一项研究发现,那些吃了更多糖的孩子的行为和吃了较少糖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哪怕是那些针对已经患上了多动症(ADHD)的儿童的实验也没有发现糖会让多动症症状加重。
硬币从高空丢下来能砸死人
错。
知道 Discovery 探索频道的《流言终结者》辟谣小队么?他们专门做了个实验来求证这个说法。
他们制造了一个可以以每小时103千米的速度发射硬币的发射枪,这个时速和纽约帝国大厦(380米)顶上掉下来的硬币砸到地面时的速度是一样的。
他们用这把枪去打2个弹道凝胶(法医用来测试子弹对人体伤害的聚合物)做的假人,但是对1个只造成了一小丢丢的损害,另一个则“表示”完全没有反应。
被硬币撞到后,弹道凝胶只起了小小的波澜
你可以在下面的地址围观这一期《流言终结者》。实际上这一期的首发时间是2003年,但是到了2018年人类还在浏览器上搜素硬币能不能砸死人。
www.bilibili.com/video/av14101237/?p=4
就这么说吧,主持人已经以亲生的屁股实验了时速103千米的硬币的冲击力。他神色自若地完成了节目的录制。
金鱼的记忆只有3秒/7秒
错。
有些人听到的说法是,鱼的记忆只有3秒,有些人听到的说法是7秒。到底哪个对呢?
金鱼看起来没有记性是吗?其实早在上世纪70年代,密歇根大学的研究者就曾经研究过金鱼的记忆力。
他们把一些金鱼放到一个长条状的浴缸里,然后在鱼缸的一头打手电,然后在20秒后在那一侧的鱼缸里施加电流。
很快,这些金鱼就知道哪儿手电亮了就表示那儿要遭“雷劈”了,它们就会很快地逃到另一边去。
有人可能会说,虽然金鱼在很短时间内能记得要躲避闪光和“雷电”,但说不定它们过一会儿就忘了呢?
为此,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尚佩恩分校的心理学荣誉教授 Charles W. Eriksen 曾花了5年的时间研究这个问题 。
他在一个大鱼缸里养了20条鲶鱼,每次在他喂食的时候他都会喊一嗓子“鱼啊鱼啊!”这样干了几个月以后,每次他一喊,至少19条鱼就会傻 fufu 地游过来。
一年后,他又重复了这个实验,对着鱼缸乱喊,结果有16条鱼相应了他的呼喊。
5年后,他又故技重施,这次9条鱼还记得他的喊声,朝他游了过来。
你只用了10%的大脑
错。
这个谣言流传很广,许多老师和家长把这作为开发大脑的理由,用它来鞭策孩子学习。
2014年吕克·贝松的电影《超体》(Lucy)中对超能力者 Lucy 的超能力来源设定也是她充分开发了自己的大脑。
这个错误的信念可能最初来自于知名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他在《人的能量》(The Energies of Men)一书中写道,“我们只使用了潜在脑力和体能的一小部分。”
可惜这是错的。
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神经科学家 Barry Gordon 指出,“我们大脑的每个地方都被用了,大脑大多数时候都是活跃的。让我这么说吧,大脑占身体重量的3%,但却用掉了20%的能量”。
大脑耗能的大部分被用来进行神经元之间的通讯,然后你还说我们只用了10%的大脑?那大脑马力全开的时候,供能还能跟上吗?
梅奥医学中心的神经科学家 John Henley 表示,“证据显示,一天里你大脑的100%都被用过了。”
不过,在某些情况下,比如当我们休息的时候,大脑可能只有10%比较活跃。
左脑和右脑各管不同的功能
这张图被广为流传,实际上它是设计师 Nobuyuki Kayahara 的作品,而和测左右脑毫无关系。这是一种被称为逆转视幻觉(reversible image)的视错觉。
错。
这个谣言是这样的,左脑和右脑各有分工,左脑管理性和逻辑,右脑管情绪啊直觉啊什么的,有些人用左脑多一点,有些人用右脑多一点。
好的,我们来看看哈佛大学是怎么对这件事辟谣的。
左右脑的谣言实际上来自于1983年的一位著名心理学家哈沃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撰写的书籍《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心理的框架:多元智力理论)。
在这本书里,加德纳批判了 IQ 测试对智力的狭隘理解,在普通人中引起了很大的共鸣。
但意外的是,许多人把加德纳的理论简化为模块说——大脑有个音乐模块,有个语言模块,有个数学模块,它们长在不同的地方。
实际上,后来的脑成像研究(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脑磁图)显示,对于大多数认知任务而言,大脑的2个半球都有份参与。
爱因斯坦曾经数学挂科
错。
这个谣言的传播挺广泛的。
1935年,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个犹太教拉比给爱因斯坦展示了一个标题为“曾经数学挂科的伟大的在世数学家”的文章,爱因斯坦笑道,“我数学从来没有挂科过。15岁以前我就学会了微积分。”
小学的时候,爱因斯坦的成绩是班里数一数二的,而且他在数学这一科的成就“远超学校的要求。”
他的妹妹回忆,在爱因斯坦12岁时,“他就开始展现出喜欢解决应用算数中的复杂问题的偏好了。”
根据普林斯顿大学整理的情报,爱因斯坦11岁前就已经精通大学物理,而且他的拉丁语和希腊语的分数也很高。
不过呢,他在其他科目上的确遭遇过挂科,比如法语,而法语挂科可能是他在参加瑞士联邦理工学院(ETH Zürich)的大学入学考试时遭遇滑铁卢的主要原因。
根据1899年3月15日的一次教师会议记录,爱因斯坦的法语因为很糟糕而被老师写了批评信,这封批评信还被塞到了他的成绩单记录里。
但是你要看到,从普林斯顿大学的材料看,爱因斯坦16岁就被特别允许参加大学入学资格考试了,比一般学生小2岁。
爱因斯坦高中毕业时的成绩单,6分为满分。3分那个是法语。
所以光从理科来看,爱因斯坦从小就是学霸好吗?
图片来源:
giphy, The New York Times
参考资料:
Perspiration in dogs.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1899 Apr 15; 1(1998): 921–928.PMCID: PMC2462491
Vreeman, R. C., & Carroll, A. E. (2008). Festive medical myths. BMJ 2008; 337 doi: https://doi.org/10.1136/bmj.a2769 (Published 18 December 2008)
http://www.howfishbehave.ca/pdf/Long-term%20memory.pdf
https://deepblue.lib.umich.edu/bitstream/handle/2027.42/21711/0000103.pdf?sequence=1
http://uk.businessinsider.com/drop-penny-off-empire-state-building-2015-12
https://www.smh.com.au/entertainment/books/if-a-hurricane-rotates-in-one-direction-and-a-cyclone-rotates-in-the-other-what-happens-if-they-cross-the-equator-20050917-gdm2oo.html
http://content.time.com/time/specials/packages/article/0,28804,1936731_1936743_1936758,00.html
https://www.nytimes.com/1984/02/14/science/einstein-revealed-as-brilliant-in-youth.html
https://www.cfa.harvard.edu/smg/Website/braincourse/brainlearning/unit1_sec2.html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do-people-only-use-10-percent-of-their-brains/
https://informationisbeautiful.net/visualizations/common-mythconceptions/
Residence time and food contact time effects on transfer of Salmonella Typhimurium from tile, wood and carpet: testing the five‐second rule
P. Dawson I. Han M. Cox C. Black L. Simmons
First published: 06 October 2006 https://doi.org/10.1111/j.1365-2672.2006.03171.x
https://www.nytimes.com/2008/07/29/science/29glass.html?_r=1
https://www.nytimes.com/2005/06/28/health/the-claim-never-swim-after-eating.html
https://oceanservice.noaa.gov/education/tutorial_currents/04currents1.html
https://www.chem.purdue.edu/gchelp/solutions/eboil.html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can-somebody-finally-sett/
https://www.nasa.gov/vision/space/workinginspace/great_wall.html
给孩子最好的科学教育
转载请联系 kids@huanqiukexue.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喜欢我们就多一次点赞多一次分享吧~
有缘的人终会相聚,慕客君想了想,要是不分享出来,怕我们会擦肩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