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聚焦
1.听你声音6秒,AI就能推断你长啥样了!
2.IEEE“撑不住”了?声明解除对华为评审限制
3.匹兹堡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研发自主机器人创伤护理系统
一、听你声音6秒,AI就能推断你长啥样了!
近日,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MIT CSAIL)发布了一项令人惊讶的研究——只需要听6秒的声音片段,AI就能推断出说话者的容貌。
其实,从声音推断一个人的长相并不是玄学,平时我们在打电话时会根据对方的声音脑补出相貌特征,这是因为年龄、性别、嘴巴形状、面部骨骼结构等,都会影响人发出的声音。此外,语言、口音、速度通常会体现出一个的民族、地域、文化特征。
AI 正是根据语音和相貌的关联性做出推测。为此,研究人员提取了几百万个 YouTube 视频,通过训练,让深度神经网络学习声音和面部的相关性,找到说话的人一些基本特征,并还原出相貌。在这个过程中,不需要人类标记视频,由模型自我监督学习。
当然,该研究也有翻车的时候。例如让一个亚洲人分别说英语和中文,结果分别得到了一张西方人面孔和一张中国人面孔。还例如变声期之前的儿童,也会导致模型误判性别发生错误。
不知有没国内的高校在做中文版的?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看论文地址:
https://arxiv.org/pdf/1905.09773.pdf
二、IEEE“撑不住”了?声明解除对华为评审限制
6 月 2 日,IEEE 官方发表声明表示:经美国商务部就出口管制条例在 IEEE 出版活动中的适用性做出的说明,华为及其子公司的员工可以参加 IEEE 出版过程的同行评审和编辑工作。所有 IEEE 会员都可以继续正常参与 IEEE 的全部活动,无论他们的雇主是谁。
从目前来看这是继不久前 IEEE 陷入“学术政治化”风波后最为鲜明的一次让步。
声明部分内容如下:
IEEE 向美国商务部要求就出口管制条例在 IEEE 出版活动的适用性做出说明。目前,IEEE 已收到相关说明。根据新的信息,华为及其子公司的员工可以参加 IEEE 出版过程的同行评审和编辑工作。所有 IEEE 会员都可以继续正常参与 IEEE 的全部活动,无论他们的雇主是谁。
我们此前限制性的做法完全是为了保护我们的志愿者和会员,规避相关的法律风险。在我们收到相关说明后,法律风险得以解除。我们由衷地感谢来自世界各地的会员和志愿者向 IEEE 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同时也感谢大家耐心等待我们处理好这一复杂的法律情况。
6 月 2 日,中国电子学会、中国通信学会等在内的中国十大学会发表联合声明,表示:IEEE 作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非政治性、非营利组织,其内部少数人将学术交流与政治捆绑的举动,完全背离其长期秉持的 “可信赖、无偏见” 的核心价值。这一 “审稿门” 事件,是对科学家个人和机构的严重歧视,是学术交流发展中的严重倒退,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科技界的一场危机。
参与联合声明的中国十大学会分别是:
中国电子学会
中国通信学会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中国光学学会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截止目前,尽管来自 IEEE 官方的声明解除对华为评审限制的根本原因尚不明朗,但无疑,该起事件所引发的人们对 IEEE 学术中立的态度已经被严重损害了。对于中国学者来讲,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借此机会进一步加强自身份量和号召性或许也是一件好事。
三、匹兹堡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研发自主机器人创伤护理系统
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和卡内基梅隆大学与美国国防部签订总共超过720万美元的四年合约,开发了一个可装入背包的自主创伤护理系统,用于治疗在偏远战场受伤的士兵。
这套系统的名字叫做 TRACIR(TRAuma Care in a Rucksack),旨在用 AI 实现医疗干预,延长伤员治疗的“黄金时段”时间,提升伤员运送途中的生存率。
(图自:卡内基梅隆大学官网)
嵌入在这个设备中的监视器将评估伤员的伤情,AI 算法将指导如何给伤员进行紧急治疗,并自动给伤员实施一些治疗手段,如静脉输液和药物治疗。
来自匹茨堡大学医学院急诊医学、外科手术、重症监护和肺部医疗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的多学科团队将提供丰富的来自真实经验的创伤治疗数据并开发医疗算法,来自 CMU 的机器人专家和计算机科学家将基于这些数据和医疗算法,开发机器人软硬件。
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原文查看:
https://www.cs.cmu.edu/news/pitt-and-cmu-create-autonomous-robotic-trauma-care-system
参考链接:
http://cn.ieee.org/show.php?a=720
https://www.ieee.org/about/news/2019/statement-update-ieee-lifts-restrictions-on-editorial-and-peer-review-activities.html
来源:MIT,CMU,硅谷洞察,AI科技大本营
广告 &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kellyhyw
投稿请发送至:mary.hu@aisd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