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心理学的你,是否曾想过,心理学还分段位?
他是北大副教授,
是心理学博士,
学习和研究心理学近20年,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前百度副总裁、著名营销专家李叫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后毛利华纷纷推荐他的课程。
他叫张昕,在他的眼里,值得学的心理学是分段位的,他们分别是:“人人都知道的心理学”、“高段位心理学”和“心理学思维”
1
人人都知道的心理学
如果我问你,你懂心理学吗?你可能会觉得,心理学好深奥,我又没有专门学过,当然不懂了。
其实人人都是懂心理学的,都是朴素的心理学家。
比如说,我们都知道在人际交往中第一印象很重要,这个在心理学上叫做“首因效应”;
再比如说,现在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心理学中有个词专门用来解释这个现象,叫做“马太效应”。
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知识,其实都是心理学。张昕老师把这种心理学,叫做“人人都知道的心理学”。
这些心理学,不需要专门通过看书或者上课去学习,我们也能知道,它是依据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而得来的。然而仅仅是这些我们都知道的的心理学,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我们知道第一次约会或者面试时,要好好打扮自己;而商业界也会常常利用“马太效应”,在最开始就利用各种手段迅速抢占市场和用户,从而越做越大,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
如果连这些基本的心理学都不懂,我们可以想象到结果,往小了说可能是一场失败的约会和面试,往大了说可能是一个商业巨头的没落。
2
高段位心理学
当然,心理学不仅仅只有这些,除了“人人都知道的心理学”之外,还有另外一种心理学,知道的人不多,但是知道了之后,会让你立马有这样的感觉:“哦!原来如此!”。
张昕老师介绍说,这种 “高段位的心理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你不通过学习理论,很难靠自己生活经验去进行总结。
举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
男朋友在公司加班,你做好了饭菜等了一晚上,然而男朋友10点多才回来。
这时你肯定是一肚子委屈,抱怨到:“你怎么才回来啊!”。
男朋友听了这个话之后,肯定会不高兴了心想,我这么辛苦加班这么晚,回来还要被你责怪。
其实,这时你还有另外一种表达方式:那就是,“我等了你一晚上了”,这时男朋友听了就会更加理解你的感受,会跟你解释公司忙。
你注意到没有,同样的情境,一个是“你怎么才回来啊”,一个是“我等你一晚上了”,却带来完全不同的沟通结果。心理学上把这种说话的方式叫做“我语言”和“你语言”,英文是“I statement”,“U statement”。
什么叫做“我”语言呢?就是当你在和对方说话的时候,以“我”作为主语开头,少说“你怎么怎么样不对”这样的话,多说“刚才发生的那件事,让我有了什么样的情绪或感受”这样的话。
“你”语言听起来像是一种对别人的指责和评价,容易变成引起吵架的争端;
而“我”语言,是在如实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会让对方更容易理解你。
这个技巧听起来很简单,任何人都可以学会,但是在关系中有巨大的作用。
关于这样的知识,便属于张昕老师所说的“高段位的心理学”,虽然也很简单,但是并没有那么多的人意识到,而且它很有用。
不仅仅是在爱情中,职场上同样也可以活学活用,当你知道了这点,你就会在关系中更加的自如。
3
心理学思维
如果把“人人都知道的心理学”当作第一层;
“高段位的心理学”当作第二层;
那么心理学的第三层便是“心理学思维”,它已经不仅仅是心理学知识本身了,而是一种思考方式。掌握这层心理学,我们便可以像心理学家一样思考。
老师接着补充道,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觉得这句话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到底什么是“心理学思维”。
他说:“心理学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对自以为了然于胸的事情有截然不同的见解”。换句话讲,同样的问题,当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思考时,会有完全不同的答案。
比如说有个人问你:一个人性格内向,是好还是不好?你会如何回答?
你可能会直接回答:好或者不好。这是一元思维。
你也可能会回答:没有绝对,有好处也有坏处。这是二元思维。
但是我不会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去思考她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相比之于你说了什么,我会更关注你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当她去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可能性格内向这个问题已经给她造成了困扰,这时候如果你问她: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的内向性格挺不好的?她就会有一种被你说中的感觉。
相比之于你说了什么,我会更关注你为什么这么说。这,便是一种心理学思维。当然,形成心理学的思维,是建立在大量的心理学知识基础之上的,但是一旦形成,我相信你会受用无穷。
现在,张昕老师决定将这套“高阶心理学”与“心理学思维”进行系统的总结,他说,我希望更多人能学到这些有用的但却在生活中学不到的心理学。
于是,就有了《人人都能用得上的心理学》这门课,它浓缩了老师在顶级高校学习和教授心理学近20年的精华,教给你不止于大家都知道的心理学。
具体来说,老师将课程内容分成了4个部分,分别是【读懂人“心”】、【社会洞察】,【认知升级】,和【毕生发展】, 并且将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几大主流的心理学分支融入到了这5个部分之中。
其次,老师还把晦涩难懂心理学著作和学术论文当中的精华内容,掰开揉碎,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给你听,让你轻松掌握最前沿的心理学研究成果。
实际生活中的典型问题也被结合进来,更注重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你所学即所用。
相信通过这个课的学习,你可以:
系统而全面地了解科学的心理学体系
发现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背后的心理本质
学会利用心理学原理和规律,解决生活难题
养成心理学思维,成为你身边人的“心理学家”
扫码即刻加入
跟北大名师,学正宗心理学
▽
在与张昕老师合作课程的过程中,我们时常感觉他就如同心理学的百宝箱,总能在很多常见问题上,给出让我们恍然大悟的答案。
例如,在老师的课程中,关于如何影响他人改变态度,来改变行为,老师用一个形象的例子做了以下的介绍:
比如,家里有老人,经常被一些广告,或者推销员忽悠,买劣质的三无产品。教了他怎么辨真伪,不要轻易相信,转头又忘了,说了他两句,关系还僵化,怎么才能让老人家“回心转意”呢?
首先,我们得分析一下,这种劝说的方式为什么不奏效?
其实,在心理学当中,对于态度的改变,有两种路径,一种被称为中心路径,指的是通过直接的深度认知加工来改变态度。
就是刚才提到的,你们可能会用到的方法,我给你条分缕析地分析,这些东西哪里哪里不好,这个商标怎么怎么不对,哪些证据说明这个东西是一个三无产品。
但是,因为受限于老年人退化的认知资源,他们可能没有办法像年轻人那样,动用足够的资源深思熟虑,考虑孰优孰劣。尽管这种方法可能在年轻人中间很奏效,但对老年人来说,并不那么有效,甚至会适得其反。
这时候,我们就要采用第二种方法,叫做外周路径,或者叫做边缘路径。指的是,不直接给你做深层次的认知加工,告诉你哪里不好;而是用实际的案例,跟他说:
你知道隔壁家王大爷么?他就是信了推销员的话,买了那个什么什么,结果,吃了之后进医院了等等,就把这一类的负面案例不停地在老人跟前说,他就不得不多一个心眼,是不是真的不太好呢?慢慢地,他也觉得不能买,一来二去,他们的听见推销就买东西的态度也就扭转过来了。
这种我不跟你讲道理,只跟你说故事,通过经验启发,直观感性地影响你的行为,再期待你能有态度上的改变,这种劝说方式,往往更为有效。当然这个故事是需要有根据的,不能随意编造。
类似实用好用的心理学方法还有很多,而且让人欲罢不能。
欢迎你进入张昕老师的大脑,跟他一起学科学实用的心理学。
现在加入,仅需88元
每天仅需1元
就可以跟北大名师一起学心理学
▽
精彩内容抢先听
↓↓↓
课程打磨1年,推倒重来5次,多次体验测试,最终形成了这80堂课:
上新特惠价88元
7月4日恢复原价129元
扫码立即加入
每天仅需1元
听北大名师讲心理学
▽
▍学完上述课程,你将收获
内测期间学员评论
▍课程价格
上新特惠价88元
7月4日恢复原价129元
扫码开启学习之旅
让心理学为你所用
▽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张昕·心理学行动指南80讲》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