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三高”——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而“三高”现象的普遍与肥胖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除此之外,肥胖也是癌症,糖尿病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等诸多疾病的发病原因。肥胖症的发病率逐年在增加,增加的速率也在不断上升,而且肥胖症的发病也逐渐偏向低龄化。
肥胖症的发病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的不平衡所导致。有研究表明,在过去几十年间,人们的日均能量消耗基本保持不变,因此排除能量消耗降低造成能量失衡的原因,能量摄入是主要原因。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饮食中三大能量物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也在不同研究阶段分别成为研究的热点,成为不同阶段导致肥胖症的主要营养物质的研究中心。
在诸多假说及理论中,蛋白质杠杆假说认为动物和人摄入能量是为了摄入足够量的蛋白质,因此当饮食中蛋白质含量下降时,为了获得目标量的蛋白质,总的食物摄入增加,从而导致能量摄入增加,最终体重积累;能量调节理论则认为,动物和人摄入能量的水平受总能量需求的调控,并基本保持恒定。过度摄食理论,则进一步认为当动物摄入喜欢的食物时,其通过大脑奖赏机制(也就是平时所说的食物上瘾),在潜意识中屏蔽掉能量调节理论的调控而过度摄入能量,使动物逐步吃成一个胖子。在这些理论中,很难说哪种理论更接近于实际的状况。
以往的诸多研究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食物中一种营养成分发生变化时,另外的两种营养成分均发生变化,因此,对于所产生的作用很难判断到底哪种成分发挥了主要作用;在大多数的研究中,主要比较很少几种含有不同成分的食物对动物体重的影响;在极少数的研究中,虽有较多数量的不同食物,除了存在上述的问题外,仅在一种品系的动物中进行试验,未对其所得结果在不同品系的动物中进行验证。
近期我们已经在最新的研究中,将上述所有问题进行了规整,对食物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控制,在其中一种营养成分变化时,固定另外两种中的一种,并对最终结果在另外四种不同品系中进行了验证。
当固定食物中的脂肪含量,或者高脂或者低脂,仅变化蛋白质的含量,小鼠并没有因为蛋白质含量少而摄入更多食物,同时摄食相应食物三个月后小鼠的体重在各组间(不同蛋白质组)没有差别。但是,将脂肪水平比较高时,小鼠在三个月后的体重均明显高于脂肪水平低的食物组。
那么,是不是食物中的脂肪含量越高越容易成为胖子呢?为了确定这一问题的答案,之后又固定了蛋白质的含量,仅逐步增加食物中的脂肪含量,结果非常明确的证明了,随着脂肪含量的增加小鼠的能量摄入也增加,因此其体重也逐步增加;当食物中的脂肪含量超过了60%时,小鼠的体重有轻微的下降趋势,但与最高值没有显著差异。所有的结果在另外四种品系的小鼠中进行了验证,结果都证实了上述结论,即饮食中脂肪含量越高,越容易吃成一个大胖子。
总之,为了避免成为一个大胖子,一定要避免吃高脂食物,并保持足够的运动量。足够的运动不仅可以增加能量消耗,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肌肉的积累,长此以往增加机体的基础代谢率,这样在保持原饮食的情况下,更不易成为大胖子。
来源: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