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CVer”,选择加"星标"或“置顶”
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本文转载自:募格学术
参考来源:梨视频、附中学校招聘网、百度百科。
现在硕博生去附中当老师似乎已经不是什么大新闻了,相比较以前看到类似新闻会觉得是“对学历的浪费”。
随着高校的工作门槛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硕博生对选择去初高中当老师都持正向态度。
拟录取人员一大半来自清华北大,绝大多数是博士。
据校副校长介绍,这次招聘收到1000多份简历,从15个清华北大毕业生中拟录取6个,他们年薪20多万。
出于好奇,小募去官网查看了下该校招聘启事。
然后发现了下面这个要求。
又是【第一学历】,真让人不经发问,我本科高校不好,即使后面硕博出身名校也没用吗?
第一学历歧视也叫原始学历歧视,是指用人单位不根据应聘者的能力和岗位需求,而是根据应聘者取得的原始学历(第一学历),对应聘者进行的不科学评价和不合理筛选。
简单粗暴点来说就是即使你是名校的硕博,只要本科院校非211/985,招聘单位很可能在第一轮看都不看就刷你下去。
更可悲的是,这种招聘要求并不是个别单位的个例。
在今年8月份的时候,就发生了
交大博士求职时因为第一学历不是 211 学校被拒绝的事
。
一名学习算法的博士,工作三年后辞职,本以为很快能找到新工作,然而两个月过去,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据称,一名猎头曾联系了这位博士,但在得知其本科就读院校为非211大学时,表示公司对学历有规定,委婉地拒绝了他。
诸如此类的事,还有很多。
甚至可以说是求职场的一个普遍现象。
没有一个光鲜亮丽的本科学历,即使硕博都毕业于名校,在求职中十次也有八次会被拦在第一道的“简历关”。
说到学历出身,就少不了二本、三本,甚至一些非“211/985”的一本学生,很多人不甘心自己将来的工作或生活前景被固定化,希望通过考研、读博及出国来改变人生轨迹。
然而,现实中这种情况存在着不确定性。
拿这回附中招聘来举例。
最初要求不是【师范出身】而是本科必须为211或者985的高校。
这对那些本科非名校毕业,但硕士或博士毕业于名校的学生来说,无疑是让求职路变的更窄了。
难道第一学历可以和能力画对号?
在面对这个疑问时,一些用人单位也做出了回复。
有时候看“第一学历”也是有原因的。
据统计,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14万人,但到了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上涨到了795万人;
1998年中国研究生人数仅为1.07万人,但是2016年,研究生人数却已经达到66.71万。
面对高学历人数激增,某知名IT企业人力资源主管说道:
“现在一则招聘启事发出去可以收到几千份简历。
实在没有办法一一查看,于是便先限定在‘211’,再缩小到‘985’,发现还是看不过来,就只好再添加本科也是重点这样的条件了。
我们也知道,肯定有不少人才被漏掉了,但考虑到招聘成本,只能这样了。
”
通俗点来说就是“怎样在一群优秀的人里面快速找出更优秀的那一个?
”对他们来说,看第一学历就是最简单粗暴省时省力的做法。
说完了用人单位,再说说普通的求职者。
以前,小募发布了一个话题
“第一学历的出身真的那么重要么?
”
,评论区和朋友圈的网友留言直接炸锅了,前后共计上百条。
值得注意的是,大家对这一观点呈两极分化的趋势,持“很重要”和“不那么重要”的观点的朋友看起来势均力敌,完全没有一边倒的迹象。
-
匿名用户:
国家队为什么要从省队里选运动员?
我是全村跑步最快的为什么不能参加奥运会?
第一学历不好有两个重要隐患,1、过高的估计自己努力的价值和自身水平; 2、过低的估计了科学研究的困难程度和世界的大小。
-
zhuzhu虹:
一个人的处事态度,做事风格在很大程度上都刻下了本科学校的烙印。
在从高中刚刚踏入校园的时间里,成人最初的教育和认知都是在本科阶段完成的,这不仅仅是所学知识多少的问题。
所以本科出身确实很重要。
但凡事不能过分绝对。
不过筛选绝大多数人,还是有据可循的
-
匿名用户:
学校的层次确实体现学习能力,但是学习能力不是一层不变的。
高考以前,受家庭影响大,大学以后,自己渐渐有了自主权。
如果能够突破先天的局限,在成年后依然可以获得本领域的成就。
当然,这种人不多,也容易辨别。
所以不要怪人家看第一学历了,只能怪自己不够努力。
-
匿名用户:
当以学历作为评判一切的标准时,第一学历高低当然是至关重要。
但关键是,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在哪,学历都不是也不该成为唯一标准,用同一尺度标识每一个人价值高低不是很可笑吗?
没有什么标准可以用来评判一个人的价值,至少不能用来比较。
-
MCZ:
古语说:
大器晚成,英雄不问出处。
现有几近固化的阶层社会里,第一学历固然重要。
但唯有心的强大,不懈的努力,才能给世俗一个以响亮的耳光。
君不见娱乐圈,商圈(马云)等无需学历,这种观点才是真的狭隘。
-
唐伯伯虎:
本科只是过去,考研考博既然用的是同一张试卷选拔人才,那么还为什么再加上过去的呢,明知道过去改变不了,而非要扼杀别人的未来呢?
-
匿名用户:
我第一学历是中专,并不影响我是211名校的硕士博士,并且在研究生中发文章一直排名第一,现在211名校做老师,是所有新进入老师中第一个拿到国家社科基金的。
第一学历出身到底重要与否,上面的观点都各有各的道理。
但是,对于用人单位来说。
无论是出于何种考虑,简单的用第一学历来作为招聘筛选条件都是错误的。
中国教育报曾有一篇名为 “唯学历论”早该休矣的短文,里面说到:
小到一个单位,大到一个国家,人才,尤其是拔尖创新人才都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核心竞争力所在。一个不愿花时间通过创新方式方法选拔优秀人才的用人单位,其格局、视野是值得怀疑的,其前途是值得忧虑的。对于一个社会、国家来说,从历史上看,无论古今中外,凡是社会进步、朝气蓬勃的时代,“不拘一格降人才”就会成为主流人才观,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源。
实际上,我们也报道过很多第一学历虽然不好,但被用人单位“不拘一格”录用后,发光发亮的例子
破除“学历查三代,一考定终身”。
需要的是用人单位拒绝懒政,肯用创新方式方法去选拔需要的人才。
推荐阅读
大盘点 | 2019年4篇目标检测算法最佳综述
大盘点 | 2019年5篇图像分割算法最佳综述
大盘点 | 2019年3篇目标跟踪算法最佳综述
重磅!CVer学术交流群已成立
扫码可添加CVer助手,可申请加入CVer大群和细分方向群,细分方向已涵盖:目标检测、图像分割、目标跟踪、人脸检测&识别、OCR、姿态估计、超分辨率、SLAM、医疗影像、Re-ID、GAN、NAS、深度估计、自动驾驶、强化学习、车道线检测、模型剪枝&压缩、去噪、去雾、去雨、风格迁移、遥感图像、行为识别、视频理解、图像融合、图像检索等群。一定要备注:研究方向+地点+学校/公司+昵称(如目标检测+上海+上交+卡卡),根据格式备注,可更快被通过且邀请进群
▲长按加群
▲长按关注我们
麻烦给我一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