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顶尖的石墨烯研究机构——
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简介
北京石墨烯研究院(BGI)是在北京市政府支持下,由北京大学与中国建材集团、中国宝安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于2016年10月25日联合发起成立的专注于石墨烯产业核心技术研发、高端研发代工服务、科技成果孵化转化的新型研发机构;同时成立BGI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北京石墨烯研究院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推进载体。作为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试点单位,BGI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首任院长由国际著名纳米碳材料专家、北京大学刘忠范院士担任,并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曼彻斯特大学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教授担任名誉院长。
北京石墨烯研究院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石墨烯产业创新中心。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的发展理念是,对接产业发展和国家重大需求,布局石墨烯产业核心关键技术,践行企业高端研发代工新型服务模式,培植一批石墨烯杀手锏级应用,孵化一批石墨烯高科技企业群,培育千亿级石墨烯产业集群,打造我国石墨烯产业核心竞争力。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的定位是,引领石墨烯产业的核心技术策源地、高科技产业创新机制与创新文化示范区、全球石墨烯高端人才汇聚地、石墨烯产业资源协同聚集体及创新创业高地。
北京石墨烯研究院位于中关村翠湖科技园,按照10年分两期(一期2017-2021年,二期2022-2026年)开展建设,年投入不低于2亿元人民币,由政府与社会资本按照1:1匹配投入。BGI一期规划面积2万平方米,专职研发队伍300人,其中外籍研发人员比例不少于30%,目标是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石墨烯产业核心技术和杀手锏级应用,构建国际一流的石墨烯技术研发中心;二期规划用地100亩,建筑面积10万平米,目标是孵化一批石墨烯高新技术企业,带动千亿级石墨烯新兴产业群发展,推动BGI成为全球石墨烯产业创新中心。
北京石墨烯研究院未来发展布局三大业务板块,突出技术引领、机制创新、产业牵引和军民融合。
(1)掌控石墨烯材料制备与产业化装备核心技术,打造未来石墨烯产业核心竞争力。重点开展石墨烯薄膜、晶圆石墨烯和粉体石墨烯材料标号设立及标准制订、批量制备技术、检测技术等技术研究,掌控石墨烯材料标准化的国际话语权;重点开发全自动大型石墨烯薄膜规模生产及转移装备、卷对卷石墨烯连续生长设备、静态石墨烯晶圆生长设备等,全面引领石墨烯产业化装备核心技术。
(2)面向企业需求开展高端研发代工,探索产学研融合发展新模式。为实现研发机构与企业的直接对接,BGI构建了石墨烯智能交通、超级石墨烯光纤、“烯碳金刚”未来士兵系统、石墨烯基半导体照明、石墨烯智能窗玻璃5大研发代工专项平台,组建专职研发团队为企业提供研发代工服务,企业负责明确的应用牵引,并提供相关技术配套支撑,双方以最低的成本和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搭建技术与产业之间的桥梁。该模式具有三大优势:一是为技术研发提供了明确的目标牵引,二是为技术成果下游应用和转化落地提供了清晰的市场渠道;三是为研究机构的研发经费提供了有效来源,同时降低了企业研发成本,将对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形成引领和示范。
(3)打造石墨烯众创空间,整合国内外优势资源,推动石墨烯领域协同创新与产业培育。BGI充分发挥技术集成效应与平台优势,为创业者打造专属的石墨烯产业众创空间,提供石墨烯创新创业所需的空间载体、关键共性检测与装备服务,吸引潜在用户进行应用技术和产品开发,催生一批新的石墨烯创意产品和创业企业,构建石墨烯领域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
在以上三大板块中,石墨烯材料制备与产业化装备核心技术研发占研究院总资源投入的30%,企业高端研发代工占60%,众创空间占10%。 围绕上述布局,北京石墨烯研究院专门组建了6大核心研发部门:标号石墨烯材料研究部、超级石墨烯玻璃研究部、智能穿戴与传感研究部、石墨矿资源综合利用研究部、特种技术研究部、石墨烯装备研发中心。
今天的石墨烯决不等于未来的石墨烯。为打造未来的石墨烯产业,BGI正在加快布局石墨烯产业核心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并已初步形成了多个杀手锏级应用,不但有望直接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而且将催生一批新的石墨烯高科技产业集群,产生极为可观的经济社会价值。
如今,刘忠范院士团队国际首创的超级石墨烯玻璃赋予了传统玻璃所不具备的导电、导热、自清洁、超疏水、生物相容性等诸多优异特性,将大幅拓展玻璃应用领域,全面推动玻璃产业转型升级。超级石墨烯光纤将传统光纤转变为具有防水、抗腐、高机械性能和特殊光电性能的特种光纤,实现光纤领域的颠覆性突破,有望在海洋光纤通讯、光信号调制、超快光纤激光器、光纤传感器等诸多领域得到重要应用,产业前景极其巨大。将石墨烯作为半导体照明领域核心材料氮化镓等半导体材料外延生长缓冲层,不但可大幅提升氮化嫁晶体生长质量,同时有望显著提高LED器件的散热性能和使用寿命并进一步降低成本,有望成为下一代半导体照明核心技术。
展望未来,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和石墨烯产业前景无限美好!
为了更好的服务行业发展,促进石墨烯与传统行业结合,中关村石墨烯产业联盟将诚邀行业精英,于9月12日-9月14日在北京举办第三期”石墨烯产业技术高级研修班”。并将组织研修班学员赴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参观学习!
一、组织机构
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
中关村石墨烯产业联盟
二、时间地点
时间:2018年9月12日-9月14日。研修班全程封闭学习3天。
地点:北京市(具体地点待定)。
人数:30-35人(人满开班)。
三、石墨烯研修班到底能解决些什么问题?
1、了解石墨烯制备、应用技术现状及最新进展,提高专业深度;
2、提高实际生产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升对石墨烯新产品开发、市场定位的决策力;
4、运用实践案例和课堂互动,结合生产实际情况成功运用所学知识;
5、帮助石墨烯企业及想进入石墨烯行业的企业合理规划战略目标及未来定位。
四、石墨烯研修班主要课程内容是什么?
主题一:全方位了解石墨烯
1、石墨烯的基本概念、定义和分类?
2、石墨烯有哪些优异的性质?
3、石墨烯是如何被发现的?
4、石墨烯有哪些应用领域?哪些应用比较接近市场化?市场前景如何?
主题二:全球及中国石墨烯政策分析、产业现状、存在问题
1、中国出台的石墨烯产业支持政策都有哪些?
2、全球各个国家如何布局石墨烯产业?有哪些支持政策?重点支持哪些方向?
3、国内有哪些石墨烯产业园?有多少石墨烯企业?发展现状如何?
4、与欧美对比,中国石墨烯产业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主题三:石墨烯规模化制备技术(粉体)及应用
1、石墨烯粉体制备方法研究进展(氧化还原法、电化学法、插层剥离法、球磨法、超临界法、电弧法等);
2、石墨烯(粉体)在能源领域的应用(锂电池、超级电容器、锂硫电池、氢燃料电池等);
3、石墨烯(粉体)在环保及其他领域的应用(污水净化、重金属吸附、传感器、防腐涂料、电磁屏蔽、海水淡化等);
主题四:石墨烯规模化制备技术(薄膜)及应用
1、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制备石墨烯技术技术进展
2、石墨烯薄膜的应用进展(透明导电膜、触控屏、海水淡化、透明加热膜、可穿戴器件等)
主题五:石墨烯检测、表征技术及国内外石墨烯标准制定情况
1、如何判断石墨烯的层数?
2、石墨烯的各种性质如何表征?
3、石墨烯检测表征都需要哪些设备?
4、石墨烯现在有哪些国际标准、国内标准、行业标准?
5、石墨烯产品有没有相关标准?
主题六:全球石墨烯专利分析、布局与预警
1、全球有多少石墨烯专利?中国有多少石墨烯专利?
2、全球及中国的石墨烯专利主要申请人是谁?
3、国内哪些科研院所和公司申请的石墨烯专利最多?
4、哪些石墨烯专利最有价值?是核心专利?
5、石墨烯企业如何做专利布局?如何保护自己的核心技术?
主题七:石墨烯应用专题:石墨烯在电发热领域应用现状及展望
1、石墨烯电加热的原理是什么?
2、石墨烯电加热产品有哪些优点?核心价值在哪里?
3、石墨烯电加热产品的市场如何?
主题八:石墨烯应用专题:石墨烯在锂电池导电剂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1、石墨烯导电剂的原理是什么?
2、石墨烯导电剂的优势有哪些?
3、石墨烯导电剂应用目前存在哪些问题?市场前景如何?
课程安排:
课程主题 | 导师 | 时间安排 |
CVD法石墨烯基本性质、制备技术、应用现状及未来展望 | 彭海琳 北京大学 教授 | 9月12号(9:00-12:00) |
粉体石墨烯制备及石墨烯在能源和环保领域的应用 | 智林杰 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研究员 | 9月12号(14:00-17:00) |
全球及中国石墨烯政策分析、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肖劲松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原材料研究所 所长 | 9月13号(9:00-12:00) |
石墨烯应用专题一:石墨烯导电剂在锂电池领域的应用现状 | 杨全红 天津大学 教授 | 9月13号(13:30-15:30) |
石墨烯应用专题二:石墨烯电发热应用现状及展望 | 王敏 北京绿能嘉业新能源有限公司 总裁 | 9月13号(15:30-17:30) |
石墨烯检测、表征技术及国内外石墨烯标准制定现状 | 杨永强 国家石墨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检测研发部部长、高级工程师 | 9月14号(9:00-10:30) |
全球石墨烯专利分析、布局与预警 | 于立彪 北京国知专利预警咨询有限公司 总经理 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副总经理 | 9月14号(10:30-12:00) |
参观、考察 | 北京石墨烯研究院 | 9月14号(13:30-16:00) |
五、研修班授课导师
彭海琳,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0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光化学研究室),2005年获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师从刘忠范院士),2005-2009年斯坦福大学博士后(合作导师:崔屹教授),2009年6月回北京大学任教,2014年晋升为教授,2014-2015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合作导师:杨培东教授)。
主要从事物理化学与新能源纳米技术研究,发展了高迁移率二维材料(石墨烯、拓扑绝缘体、金属硫氧族材料)的制备科学及器件应用研究。建立了拓扑绝缘体二维结构的可控生长方法,实现了首例拓扑绝缘体二维阵列的制备,首次观测到拓扑绝缘体的AB量子干涉效应,并开创了拓扑绝缘体在柔性透明电极的应用;设计并制备了一类全新的超高迁移率二维硒氧族半导体芯片材料;建立了精确调控石墨烯结构的范德华外延、限域“分子流”、持续氧辅助等一系列生长方法,创造了石墨烯单晶生长速度的世界纪录,实现了4英寸无褶皱石墨烯单晶晶圆、大面积石墨烯薄膜的连续批量制备和绿色无损转移,实现了旋转双层石墨烯光电器件研制、单晶石墨烯PN结的调制掺杂和“光热电”机制的高效能量转换。已发表论文150余篇(含Science和Nature子刊17篇,JACS/Nano Lett./Adv. Mater./PRL 50余篇),被他引逾10000次,授权专利9项和申请专利35项。
近5年来,在国际及双边重要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40余次,筹划和组织国际和双边会议8次。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2年获批国家首批优秀青年基金,2012年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首批青年拔尖人才,2014年任国家973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首席科学家,201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7年Small青年科学家创新奖,2017年MRS Singapore ICON-2DMAT Young Scientist Award,2017年第二十届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现任北大—宝安烯碳科技联合实验室主任,九三学社北京大学三支社主委,九三学社北京市委科技委副主任、北京市第十一届青联委员、北京大学第7期中青年骨干研修班学员。兼任北京石墨烯研究院(BGI)院长助理、BGI标号石墨烯研究部部长、中国化学会纳米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年化学工作者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石墨烯科技创新专项技术咨询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石墨烯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关村石墨烯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科学:化学》青年编委和《科学通报》编委。
个人简历:
2000年在中国科学院煤炭化学研究所获化学工艺学博士学位,2000年8月至2002年12月在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2003年至2007年德国马普协会高分子研究所(Max-Planck-Institute for Polymer Research)工作。从2005年开始任马普高分子所课题组长(Project leader),领导一个课题组从事富碳化学与能源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2007年9月加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被聘为研究员,科学院百人计划人选,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
富碳纳米材料的构建与结构控制;
高性能富碳纳米材料;
富碳纳米材料在能源与环境领域的应用;
重点研究以高效、清洁能源为应用背景的多功能富碳纳米材料的设计、制备、组装及其化学及物理性质的调节和控制。主要涉及富碳超分子材料、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炭基材料及炭/金属杂化材料等。所得材料的应用研究主要涉及能源转化材料(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以及各种发光器件等),能源储存材料(应用于储氢材料、储热材料、磁性材料以及超级电容器等),能源增效材料(应用于金属及非金属催化材料、隔热材料、微耗传输材料等),以及环境检测及修复材料(应用于化学及物理传感材料、吸附材料等)。项目组主要针对能源及环境材料中存在的化学问题,在分子及纳米尺度上研究材料的结构性能关系,为设计和制备新型高效的纳米能源及环境材料提供实验依据。项目组与国内及国际上许多活跃的研究小组有紧密的合作关系,近年来在国际著名的学术刊物如Nano Lett., 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 Adv. Mater., Small等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杨全红博士,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从事石墨烯、碳功能纳米材料和新型储能器件研究,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天津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英国碳素学会“The Brian Kelly Award”(2004)。
担任《Carbon》、《Energy Storage Materials》、《Science China Materials》、《JEnergy Phys》和《天津大学学报》、《新型炭材料》和《电化学》等10余份刊物编委。在Nature Commun、Nature Chem、JACS、Adv Mater、Energy Environ Sci、Nano Lett、Phys Rev Lett、ACS Nano、Adv Energy Mater、Adv Funct Mater、Nano Energy等刊物发表SCI论文近200篇,他人引用11000余次。承担973国家重大研究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重点、面上)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30余项。拥有中国和国际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
肖劲松,北京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高级工程师,赛迪智库原材料工业研究所所长。兼任科技部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专家组专家及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评审专家、环境保护部战略环评专家、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兼职教授、北京大学区域科学中心特邀研究员、亚洲制造业协会副秘书长、福建省、广西工信委和河北唐山市科技局石墨烯产业咨询专家。曾任北京赛迪方略城市经济顾问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曾挂职湖南衡阳市国资委副主任、广西柳州市委宣传部长助理。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经济、文化产业、区域发展战略等。
于立彪,北京国知专利预警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现挂职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副总经理研究员,工学博士。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分析课题带头人、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全国专利信息领军人才,北京市海淀区创新领军人才,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陪审员。2003年进入国家知识产权局,从事专利审查、专利分析与管理工作至今。2013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美国约翰马歇尔法学院访问学者。在专利布局、风险预警、专利运营、知识产权股权基金以及企业专利战略管理实务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近两年已投资及辅导十余家中小型初创企业形成高价值专利组合,通过知识产权规划布局,有效地保护了企业的创新成果和市场地位。
杨永强,博士,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无锡分院、国家石墨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研发部部长、高级工程师。
专业领域及方向:石墨烯检测分析与标准化、石墨烯材料的宏量制备与应用研究、新型碳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储能研究、功能半导体微纳米结构材料的应用研究等。
擅长“纳米材料等新材料的应用研究与检测表征”、“新型碳基复合材料的储能应用”等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江苏省地方科研项目10余项。近五年内在ACSNano、Nanoscale、J. Mater. Chem. A、Carbon、J.Mater. Chem. C、ACS Sustainable Chem. Eng.、NewJ. Chem., Electrochimica Acta、CrystEngComm、RSCAdv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40篇;授权专利10余项。作为主要参与人,起草和对外发布了国内首批13项江苏省石墨烯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石墨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石墨烯检测标准;正在积极参与多项石墨烯国家与地方标准的制定工作。2016年成为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CNAS扩项石墨烯检测领域授权签字人。
学术兼职情况:
[1] 中国国际石墨烯资源产业联盟国际标准工作委员会,委员;
[2] 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基础与共性技术领域委员会,委员;
[3] 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低维纳米结构与性能工作组,委员;
[4] 江苏省石墨烯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
[5] 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校外导师。
六、课程特点
1、采取小班授课形式,尽最大努力确保课程质量;
2、有充分的交流时间,可以和导师一对一定向交流;
3、各界精英汇聚,每个同学都可能是你的导师;
4、注重实效,只讲干货,力求学有所用。
七、研修班证书
(一)学习期满,提交学习报告,符合条件的学员,可获得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颁发的《“中国制造2025”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工程证书》。
(二)参训学员将入选工信部“选派中青年技术骨干新材料人才参加境外培训计划”候选名单,经过考核选拔后可赴国外培训学习。
(三)参训学员可优先加入产业联盟,聘任专家团队,参与课题研究等有关便利。
(四)参加人员报到时需提交2张2寸近期免冠照片。
八、费用
学员人数:30-35人
课程费用:6000元/人(团队报名2人以上优惠价5400元/人)。包含授课费、资料费、场地费、专家费、培训期间午餐等,不包含住宿费。
对公账户:
开户名称:中关村石墨烯产业联盟
开户行:民生银行亮马桥支行
账号:699263830
付款后开具正规增值税普通发票或专用发票。
长按识别,立即报名!
报名成功后会有工作人员与您联系
让更多人了解你的成果、产品!
投稿邮箱:mse_material@163.com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vae6791
或者QQ1248284077
长按识别,材料行业都在关注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