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人形机器人作为未来产业的重要赛道,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标志型成果,是人工智能、机械工程、电子工程等领域融合创新的典范,也是实现新质生产力的最佳手段之一。人形机器人凭借其类人的感知交互能力、肢体结构和运动方式,能够快速融入为人类设计的各种环境,未来有望在简单重复劳动和危险场景中替代人类,在复杂技能场景中辅助人类,在商业和家庭场景中服务人类。可以预见,未来人形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将深刻改变社会形态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已成为全球科技领域的发展热点。业界普遍认为,人形机器人未来有望成为继个人电脑、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新终端,形成新的万亿级市场。 2024年12月26日,在2025中国信通院深度观察报告会成果发布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泰尔系统实验室发布了《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中国信通院泰尔系统实验室王尧从概念内涵、技术演进、产业现状、未来展望等方面对报告进行了解读。
http://www.caict.ac.cn/kxyj/qwfb/ztbg/202412/t20241227_649391.htm
本报告从人形机器人内涵出发,深入分析人形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及重点产品的发展现状和演进路径、产业布局的重点方向、应用需求和市场预期等。同时,聚焦生产制造、社会服务、特种作业等方向,梳理典型应用场景,明确不同场景对人形机器人的共性需求和差异化需求。最后,研究提出了对未来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路径考虑,助力推动我国人形机器人高质量发展。
一、人形机器人的内涵和发展历程 (一)人形机器人的内涵 人形机器人指模仿人类外观和行为,具备较高智能化水平的机器人。与传统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其与人类相似的“躯体”结构、运动方式和感知方式,并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赋能下,从体能、技能、智能三方面,实现对人的模仿。人形机器人具有拟人智能、类人形态和广泛适用三个特点: 一是拟人智能。一方面,人形机器人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赋能,实现拟人化的感知、决策、控制能力;另一方面,人形机器人还可以选择通过云“大脑”和智能化联网的方式,突破“一个躯体、一个大脑”的限制,实现算力和智能的飞跃。 二是类人形态。人的形态是生物进化自然选择的结果,目前社会中的所有城市基础设施、生产生活的工具产品均为人类形态设计。人形机器人通过对人类形态的高度模拟,能快速融入到人类设计的各类环境中执行复杂任务,具有更强的通用性和适应性。 三是广泛适用。人形机器人具备比人类更强的耐受性和适应性,能够在非常复杂化环境中长期以低成本运行,有效解决未来劳动力短缺问题,将在工业生产、民生服务、特种作业等领域广泛应用,甚至在部分领域发挥更大优势。 对“人形”追求的本质是机器人通用性的问题,核心点是当前是否有必要通过外形的拟人设计赋予机器人等同人类的“通用能力”,是“一机多用”还是“专机专用”。从现阶段的发展情况看,人形机器人主要是在工业场景试水,相比后期服务应用场景中的复杂工作,工业场景任务相对重复和单一,人形需求并不强烈。随着“大脑”的逐步完善,通用人形机器人将会是终极形态,但在此之前不同进化阶段及分支是必要条件,主体人形+定制化组件的类人形可能是商业化初步完成前的最优解。所以,从长远看,“人形”是机器人的理想形态;从现状看,完全的“人形”不是现阶段的唯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