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聚焦于军事运筹学专业的未来。需要朝哪个方向前进?应该做些什么?如何能以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方式应对当前面临的、持续存在且看似棘手的区域与全球安全挑战?本文将介绍“战略分析学”,即分析方法与运筹学模型同“目的-途径-手段”战略范式的统合。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快速增长的分析机遇,运筹学、数据科学和管理创新的互补力量将至关重要。演讲将阐述战略分析学的基础构建模块:决策支持能力、工程系统、动态战略规划、“创新引擎”以及鼓励和指导转型工作的分析架构。作为示例,将描述战略分析学近期在美国陆军企业系统挑战中的三项应用:国防资源规划、面向物资战备的全球物流供应链以及全志愿兵役制部队的征兵工作。战略分析学整合了我们的智力能力、可观的战略规划智慧、多样化的分析技能,并将它们全部应用于应对当代安全挑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英国开创了一种解决复杂军事问题和鼓励创新的全新多学科方法。“运筹学”将民间科学人才与皇家空军军事参谋相结合,最初是为了支援战斗机司令部为即将到来的、关乎存亡的不列颠之战进行紧急准备。运筹学迅速在皇家空军内部赢得信誉,并很快扩展到支援美国陆军(包括地面部队和空中部队)以及英美海军部队。从二战早期运筹学诞生之时,有许多可借鉴之处,包括持久的原则,当时运筹学旨在将新技术(当时是新发明的雷达)整合到皇家空军的作战系统、作战指挥控制以及不列颠之战期间的战略防空体系中。运用“团队系统”进行快速学习的理念,从最初就界定并区分了运筹学。运筹学拥有跨越广泛科学和工程学科的专业知识,利用来自持续军事行动的经验证据结合创造性的数学模型进行快速学习,代表了军事决策史上独一无二的技术进步。与高层指挥官和政府领导人紧密合作、赢得其信任并迅速提供建议,同时所有工作都在巨大压力下进行,这是运筹学从一开始就具备的标志性特征。
运筹学实践领域的贡献随后促进了其作为一门学科,在我们的军事院校本科阶段和主要研究型大学的研究生阶段被正式教授。自诞生以来,尽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经历了一些理念和教学法的争论,但运筹学专业——无论是实践还是学科——都蓬勃发展起来。然而,本文并非探讨过去的技术成就(尽管它们无疑意义重大),而是着眼于我们军事运筹学专业的未来实践:我们需要做什么?我们应该走向何方?我们今日的国家安全关切已远超出纯粹的军事焦点,现在还包括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社会人口统计考量,以及能源安全、人口迁移、环境变化和所有这些挑战之间各种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这些对国家安全更广泛的影响,包括区域竞争、全球紧张局势,尤其是国内状况,表明我们必须应对专业学科的范围问题。这种对国家安全更广阔的视角表明,“军事”运筹学这一术语已变得过于局限。如今,85年过去,经历了二十年的反叛乱冲突后,我们正处在历史的一个危险转折点,经历着又一次转型挑战。将新兴技术成功整合到武器系统、作战概念和战略计划中,是面临军事创新的核心挑战。今天,就像当年雷达的例子一样,我们面临着类似的挑战,需要将新兴技术整合到作战平台、系统和战略中:机器人与自主系统;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微机电系统与纳米技术;高超声速武器与定向能武器。在军事运筹学——无论是实践还是社群——似乎都处于十字路口的时刻,这门独特的问题解决学科的轨迹必须与当前及可预见的挑战重新对齐。事实上,当前的趋势和新兴状况使得对军事运筹学现状进行全面评估势在必行。我们的国防机构,特别是美国陆军,必须从其自身的运筹学传统中学习,然后充分发挥其潜力。
关于运筹学对当今陆军更广泛挑战的贡献,上述持续存在的状况是整个陆军普遍存在的类似状况的症状,其根源在于冷战后运筹学专业人员的减少(包括联邦公务员,尤其是军官团)问题持续存在。尽管二十多年来这方面的证据确凿无疑,但人们似乎越来越认识到和理解这种损失对陆军作战部队和机构部队造成的广泛影响。一场分析复兴迫在眉睫,且早已过期,它是恢复作战优势并在构成美国陆军的各大企业系统内实现显著改进的先决条件。此外,超过二十年来尚未对运筹学的状况进行过全面评估。进行全面、坦诚评估的需求已变得显而易见,特别是考虑到分配给各司令部及组织的现有分析能力严重不足。没有通过自省得出清晰的诊断,寻求治愈的有效处方将难以找到。任何学习型组织的一个主要信条是能够真正从过去吸取教训并实际应用它们,而非仅仅观察它们。这样的回顾可以通过发现应被复兴和应用的那些持久原则来促进而非阻碍创新。一个可能用于严格评估军事组织中运筹分析现状的框架是应用二战早期运筹学经验中得出的持久原则,其中包括:容量;能力;组织;利用;以及贡献(Parlier, 2015)。陆军必须从其丰富的运筹学传统中学习,以便现在能充分发挥其潜力。我们需要协调、整合并聚焦我们的分析能力,用于应对我们日益面临的紧迫的国家和国际安全问题。我们必须通过审视我们当前的能力、容量、组织状况以及对应对当今时代国防挑战的贡献是否充足,来评估我们专业学科的发展轨迹(Parlier 2015)。认识到这些挑战,以及我们所能 discern 的演变趋势,一项前瞻性的评估会提出什么建议?一个更 expansive、重新焕发活力的国家安全运筹学界能做些什么?现在,在运筹学诞生钻石纪念年之后,我们正从美国历史上最漫长的战争中走出来。在全球紧张和动荡加剧的时期面对战后压力,我们的国家在未来几十年将面临巨大挑战。在这个“军事运筹学现状”似乎处于十字路口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在这动荡不安、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调动并应用分析的全力——运筹学、数据分析、管理创新—— across 我们的国家安全机构。考虑到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和所能 discern 的机遇,我们独特社群的当前轨迹是否与真正需要完成的任务相一致?我们的军事运筹学界能做些什么?
军事组织,尤其是成功的军事组织,以其强大的文化而闻名。然而,军事创新的漫长历史表明,当失败逼近时,这些文化也可能成为组织适应的障碍。组织变革总会引发阻力,尤其是在需要一致性的庞大官僚机构中。而且,当然,我们集体的人类本性倾向于拖延,直到危机降临。为克服官僚惰性和颠覆性混乱引起的瘫痪,文化必须拥有它们能够接纳的创新源泉。需要某种机制或方法论来挑战当前实践的基本逻辑,并同时展示更好的前进道路,以实现平稳过渡,而非灾难性或慢动作的失败。“战略分析学”可以提供这样的架构。尽管科学进步持续令我们惊叹,但我们必须更好地理解技术、管理和政策在我们复杂的社会技术企业系统中如何相互作用。管理创新常常滞后于技术进步,但对于充分利用快速增长的大数据机遇至关重要。这个新的战略分析学框架将“目的-途径-手段”战略范式与相应的规范性、预测性和描述性分析领域对齐,聚焦于组织存在的最终目的。描述性分析对问题进行细分,诊断结构性失调,并识别可行的补救措施和潜在的“创新催化剂”(“手段”)。接下来,一个系统范围的整合视角——综合——运用规范性分析来处理企业目标和目的(期望的“目的”)的实现问题。最后,设计与评估阶段使用预测性分析提供全面的路线图,以创建“分析架构”(“途径”)来衡量进展并指导转型。战略分析学固有的另一个指导原则在图1中得以体现。所展示的三个量(库存、容量和知识)在以下意义上是可替代的:如果其中一种的可用量增加,那么要达到相同的系统性能水平,对另一种或另两种的需求就会减少。这种权衡关系揭示了一个基本事实:如果有用于可行动决策的有用数据和良好信息的数量与及时性得到改善(即增加知识或“我们所知的”),那么在保持与之前相同的容量(“我们所能做的”)的情况下,现在可以用更少的资源(“我们所拥有的”)来提升系统性能。
战略分析学也鼓励围绕新概念和技术塑造创新性政策与战略。当我们展望未来时,有哪些分析概念和多学科能力可以在更广阔的国家安全背景下进一步赋能运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