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4-5月危机以来,人工智能(AI)在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军事行动中持续发挥关键作用。这场因东耶路撒冷紧张局势引发的冲突持续11天,最终在埃及斡旋下停火。在"城墙卫士"行动期间,以色列国防军情报部队高级军官宣称"人工智能是打击敌人的关键力量倍增器"。以军表示,通过使用"Habsora"系统(希伯来语意为"福音"),首月即打击"超1500个恐怖目标"。

相较之下,在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与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PIJ)发动恐袭后爆发的加沙冲突前35天,以方宣布打击目标超过15,000个。轰炸量级的显著提升源于大规模报复行动的特殊背景。无论是否使用AI,破坏程度或许相当;但因无法对比平行现实,难以断言。但可明确的是,加沙地带打击行动呈现AI目标确定系统使用激增的特征。"福音"系统将目标生成能力提升至每天100个(传统人工分析年均约50个)。2024年4月,独立调查媒体《+972杂志》披露"薰衣草"与"爸爸在哪"两套AI系统也在目标自动选择与地理定位中起核心作用。

AI在加沙的应用遭到媒体、非政府组织及联合国专家的强烈批评。以军声明中,情报高官辩称该系统实现"对敌精确打击与非战斗人员最小附带损伤"。但精确性承诺与现实形成反差——AI使用导致重大平民伤亡。截至2024年12月16日,加沙当局统计死亡人数超45,000人。

决策自动化的伦理拷问
面对大规模破坏、平民伤亡与哈马斯在换俘过程中的武力展示,为何以军仍将AI目标锁定视为作战优势,尽管其引发决策自动化的重大伦理争议?

本文通过三阶段分析:首先解析以军三套AI系统原理及其滥用问题;其次探讨人类控制缺失与决策过程条件化的伦理困境;最后论及巴勒斯坦致联合国文书中强调的"有意义的人类控制"与"名义上的人类介入"概念区分的必要性。

成为VIP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3

相关内容

人工智能在军事中可用于多项任务,例如目标识别、大数据处理、作战系统、网络安全、后勤运输、战争医疗、威胁和安全监测以及战斗模拟和训练。
《超音速武器供应链:确保未来之路》最新报告
专知会员服务
27+阅读 · 2024年7月2日
战场人工智能:以色列视角
专知会员服务
65+阅读 · 2024年4月22日
《武器系统中的人工智能》2023最新100页报告
专知会员服务
144+阅读 · 2023年12月13日
俄乌战争与加以冲突:人工智能走向战场
专知会员服务
130+阅读 · 2023年11月27日
人工智能和军备控制,80页pdf
专知
11+阅读 · 2022年11月2日
美国公开《无人系统综合路线图(2017-204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1+阅读 · 2017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3+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3+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8+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Arxiv
168+阅读 · 2023年4月20日
A Survey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
Arxiv
454+阅读 · 2023年3月31日
Arxiv
167+阅读 · 2023年3月24日
Arxiv
24+阅读 · 2023年3月17日
VIP会员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1+阅读 · 2017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3+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3+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8+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