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电能的发明利用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也引发了第二次产业革命,人类从此进入电气时代。时至今日,电气化依旧是全球工业化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开启以德国工业4.0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时代的重要基础。拖动电机与变频器技术构成先进的伺服系统,能够提供高精度的伺服和运动控制技术,并成功推动上世纪60年代以来工业机器人的蓬勃发展。
从市场规模分析,本世纪以来随着变频技术的进步以及诸如矢量控制、直接转矩控制等新型控制原理的面世,叠加数字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机器人产业的创新迭代。2022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已经超过500亿美元,其中工业/服务/特种机器人分别占38%/42%/20%。未来,机器人产业深度融合通信、感知、处理、移动、意识、操作等方面的最新技术,向着更加智能化、柔性化、安全及多应用领域的方向发展,整个机器人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双位数增长。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展望,到2024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660亿美元,其中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以及跨领域的人形机器人市场有望贡献更高增速。中国占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超过50%,占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市场份额只有20-30%,市场规模仍有广阔提升空间。 从供给格局分析,全球机器人本体和集成,尤其是高端机器人领域,主要由海外企业主导。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海外“四大家族”品牌(ABB、发那科、安川、库卡)拥有稳定的市场地位。近年来国内机器人产业成功把握技术变革和市场优势,在研发和订单方面进步显著,并带动关键零部件国产化。随着AI技术的发展,国内机器人产业在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乃至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产品迭代正明显加快。 工业机器人的三大关键零部件为减速器、伺服系统和控制器,成本占比分别为30%、22%和10%。我国相关产业在减速器、伺服电机等环节的技术沉淀、质量管理、市场发展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也将顺势促进我国高端制造领域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