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公众号 | 浙大KG
论文题目:MLBiNet: A Cross-Sentence Collective Event Detection Network
本文作者:娄东方、廖智霖、邓淑敏、张宁豫、陈华钧(浙江大学)
接收会议:ACL 2021
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pdf/2105.09458.pdf
开源代码:https://github.com/zjunlp/DocED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引言
一、前言
事件抽取包括事件触发词检测(识别事件触发词,并明确所触发事件的类型)和属性抽取(识别触发事件的属性,并标注各属性对应角色)两个子任务。例如,“He died in hospital”中“died”作为一个Die类型事件的触发词,该事件中,属性“He”的角色为Person, “hospital”的角色为Place. 本文主要探讨事件触发词检测任务中的跨句触发词联合抽取问题。
当下,事件触发词检测任务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1)句子上下文表示及篇章级信息整合[1],[2]。候选触发词类型的判定一般需要结合上下文信息,包括关联实体信息(类型等)、其他候选触发词等。例如,图1中句子3中的“firing”可能是开枪(触发Attack事件)或离职(触发End_Position事件),Attack事件的确立需要融合句子2,4等的信息。(2)句内和句间事件关联性建模[1],[3]。句4包含事件触发词fight和death,ACE05数据集中超过40%触发词如此共现;类似句2、句3和句4中的连续关联事件同样普遍。因此,建模事件之间依赖对于同时抽取句子、跨句多事件尤为重要。
现有方法主要专注于句子级事件抽取,忽略了存在于其他句子中的信息。通过对事件抽取benchmark数据集ACE05的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1)可将事件触发词检测任务视为一个Seq2Seq任务,其中,source序列为文本篇章或句子,target序列是事件标签序列。对应基于RNN的encoder-decoder框架能有效处理该类问题,其中encoder建模丰富的上下文语义信息,decoder在解码过程中捕捉标签的依赖性。(2)对于当前句子,与之关联最密切的信息主要存在于邻近句子,相距较远的文本影响较小。
基于上述现象和结论,我们提出基于encoder-decoder框架的多层双向网络MLBiNet,尝试融合跨句语义和事件信息以提升事件触发词检测效果。
二、方法
模型包括四部分:语义编码器、双向解码器、信息整合层、多层双向打标器等。其中,语义编码层由BiLSTM和自注意力机制构成;双向解码层融合前向解码和后向解码,有助于捕捉双向事件依赖关系;信息整合层基于简单LSTM结构整合句子内部事件标签信息和语义信息;多层双向打标器则逐层传递邻近句子信息,最终捕捉更大邻域范围内的语义和事件信息,进而实现跨句事件联合抽取。
具体而言,双向解码器(给定输入文本,target序列的长度已知,它与输入文本等长)表达如下:
其中,编码器和解码器定义为
对于多层双向打标器,它的结构主要约束包括:(1)信息传递只发生在相邻句子间;(2)当前句子中的所有token可见跨句信息是相同的;(3)随着层数增加,较远距离的句子信息可被当前句子获取到;(4)每层的双向打标器都由一个双向解码器和一个信息整合层构成。对于第k层事件标签向量信息计算方法为:
其中,
表示邻近句子在上一层中整合得到的信息。最终事件标签向量
.
三、实验
我们在ACE05数据集上进行了试验,如下两个表所示,我们的方法在不同维度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双向解码器有效,它在1层时较之于HBTNGMA更优;跨句信息整合有意义,多层网络下,我们的方法在单事件句子和多事件句子的抽取效果都得到提升。
模块剖析进一步了验证双向解码器和信息整合层的作用。具体而言,双向解码器较之于单向方法显著更优;层数增加情况下,不同解码机制下的效果都能得到提升;不同信息整合机制也能引起一定表现变动。
四、总结与展望
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跨句事件触发词联合识别方法MLBiNet,它能同时实现篇章信息整合和跨句事件依赖建模,最终实验证明该方法能有效提升事件触发词识别效果。接下来,我们可尝试将该方法的推广到其他篇章级信息抽取任务(Docred, NER等),整合跨句语义信息,并建模标签关系。
OpenKG
OpenKG(中文开放知识图谱)旨在推动以中文为核心的知识图谱数据的开放、互联及众包,并促进知识图谱算法、工具及平台的开源开放。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OpenKG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