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期对南大青年“悦读马克思”的介绍,《神会马克思》已经进入第三季。
在前两季中,我们为同学们介绍了马克思的生平故事与经典著作,而在本季中,我们将邀请更多不同专业的青年师生,讲述他们眼中的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
本期,我们来了解一下南京大学“青年MARKS”调研团队的工作。
团队成员:
孔伟宇,南京大学哲学系学生,团队负责人
关运豪,南京大学哲学系学生
李澜琛,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学生
“青年MARKS”团队的队名,既与马克思的名字谐音,又有“印记”、“标志”的意思。
孔伟宇说,他们希望能够向马克思看齐,并且在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留下属于青年人自己的印记。
“青年MARKS”团队的调研主题是“当代青年眼中的马克思”,即调研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行业的青年朋友对于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认知情况。
团队将调研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问卷调查,第二部分是个案访谈。首先,团队设计了20个调研问题,并向全国发放了约2000份的有效问卷。
在调研问卷中,除了一般性的问题,团队成员还设计了几道“彩蛋题”,以增加同学们对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兴趣。
比如问,马克思与哪一个企业关系更加密切——
有一半以上的同学们认为马克思与西门子关系更加密切,但是看过《神会马克思》第一季的同学都知道,马克思其实是与飞利浦的创始人有着亲戚关系的。
通过调研,团队成员发现,绝大部分人是通过思想政治课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往往偏重于知识的记忆,而缺乏感性的了解。
对马克思的著作,大家最耳熟能详的是《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这两本书。
而对于马克思的形象,青年朋友们更倾向于将他理解成一位哲学家。很多人一谈到“哲学”就会想到“马克思主义”,甚至将“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解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大家的想法,“青年MARKS”团队还走访了一些高校、企业、医院和街道,通过个案访谈来了解大家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看法。
杭州新光集团青年员工:
“高中时候认识还比较浅一点,到大学的时候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就有了更多的了解。但是确实也学得不是很深。”
栖霞妇幼保健院青年员工:
“从马克思、恩格斯到新中国的创始人,直至现在我们党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应该把马克思主义贯联起来,让真正意义上的老百姓能够明白能够理解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乃至于未来世界发展的中心,中心和重心,还是要感谢这样一个思想的历史发展。”
杭州新光集团青年员工:
“工作之后才会发现,大学里学的一些课程和理论,还是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包括生活工作方式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和帮助的。但是学生阶段还不太知道这些东西可以影响我们那么多,所以当时是抱着一种应试教育的态度去学习去考试。”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征梦婷:
“通过半年多的学习,我发现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马克思距离我们不是那么遥远了。通过对他的成长故事、经典著作的学习,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人生道路和思想方向的选择。
另外我也惊叹于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就像刚刚过去的十九大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想只有这样更加贴近我们现实生活,贴切到每个人个体的宣传,才会让同学对马克思主义更感兴趣,理解得更加透彻。”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李贻吉:
“作为一名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我希望能结合自己的专业引导广大青年参与,更重要的是青年能够将个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落实到今后的现实行动当中。”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吴嘉宝:
“我来自政府管理学院。在平时的专业学习中,我们也会经常涉及关于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和共产主义理想等等。
所以在我看来,马克思不仅仅是一位伟大哲学家,同时他也是一位极具观察力和公共情怀的伟人,它能够通过对社会的观察发现不足,并且构建出自己的理想社会。
所以在我看来,我们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本,而更应该走出校园,走入社会。”
“青年MARKS”团队的同学也结合自己搜集的材料,对加强改进马克思主义教学和宣传工作的建议和期待:
第一是要更加接地气,贴合青年朋友们的现实生活,让大家在了解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有着切身的感悟。
第二就是要创新形式,利用好互联网和新媒体这两个平台。而在这一方面,《神会马克思》就是一种新的尝试。
其实,“青年MARKS”团队也帮《神会马克思》收集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在此,我们也感谢大家对《神会马克思》一直以来的关注和支持,也希望大家期待我们未来的改进和呈现。
如有什么建议和期待,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下期见!
往期链接:
文 | 张义修 林玮琦
美编 | 莫俊婷
责编 | 陶欣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