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并标星36氪
每天3次,打卡阅读
更快更深刻洞察互联网商业
━━━━━━
规定时间内回收结果大于等于10份,且大于等于70%认为被投诉方“洗稿”,则按照合议的多数意见认定为存在“洗稿”。
文 | 高歌
12月3日下午4点45分左右,部分微信公众号原创作者收到了这样一条消息:
“基于你对微信公众平台原创生态的贡献,我们邀请你成为‘洗稿投诉合议小组’首批内测成员,协助平台对有争议的‘洗稿’内容进行合议。”
对于标准模糊、难以界定的洗稿问题,微信终于出手了——微信公众平台从12月3日起试运行洗稿投诉合议机制。
微信方面表示,“洗稿投诉合议小组”初期随机邀请在微信公众平台坚持原创且无抄袭违规记录的首批个人作者加入。后续还会继续邀请,暂不支持自主申请。
对于判定可能有“洗稿”争议的内容,经投诉方确认发起公开投诉、被投诉方确认回应后,平台将随机邀请一定数量的“合议小组”成员参与评定,在规定时间内回收结果大于等于10份,且大于等于70%认为被投诉方“洗稿”,则按照合议的多数意见认定为存在“洗稿”。反之,若达不到70%的规则比例,则不存在“洗稿”。
合议时间为24-48小时,经合议,若存在洗稿,洗稿内容将会被替换为原创作者的内容展示,合议结果也向用户公开展示。
引入合议机制,就像是在内容生态内设立了一个“微信小法庭”。这也是继原创标志之后,微信在保护原创内容方面的最大动作。
今年5月的“差评”风波,引发了对洗稿现象的广泛质疑。
差评在已获得腾讯领投3000万人民币投资的情况下,因众多自媒体人对其洗稿行为的激烈批评,又失去了这笔融资(差评主动归还腾讯相关投资)。
这其中值得关注的是,根据当时微信制定的规则,差评的文章确实没有够上洗稿标准,因此不会触发违规惩罚。引入合议机制,是差评风波后续的规则补充。
介于原创和抄袭之间,洗稿的确花样繁多、难以界定。
罗超频道曾总结洗稿“七大层次”:从机器替换式、直接修改式、多文拼凑式、跨平台洗稿、跨时空洗稿、部分引用式、思想复制式依次进阶。从替换部分文字到思路的抄袭,越往后,越难以辨认。
“有时是很无奈的”,优卡说公众号作者翁昕耀表示,有些大号会借鉴你的思路,模仿你的结构,他们一发影响力会很大,大的越大,小的受到排挤。
并且洗稿已经不仅仅是个人行为,“做号”成了一门赚钱的生意——可能年入100万,赚上1亿元,甚至收割30亿。做号的生意中,充斥着大量洗稿内容。
“合议机制是标准化的判定基础之上的一种补充。”维权骑士创始人陈敛告诉36氪,洗稿由于判定标准不一、判定难的问题,引入创作者群体参与的众议机制,有可能解决判定问题,也能规避一部分借洗稿名义碰瓷的可能。
引入合议机制后,微信做了一分为二的划分:对于法律可以明确界定的洗稿或抄袭行为,微信将直接判断处理。对于可能有洗稿争议的内容,则由洗稿投诉合议小组来进行判定。
但即使是由合议小组主观判断,也很难有一个明确的引导标准。随机获取的10份合议判定,是否可能存在多数人的认知偏差,从而导致判定结果有误?
在合议标准上,微信称“尽管洗稿界定尚不明确,但我们建议合议小组从以下角度进行综合考虑:主题和观点,素材和细节,行文和逻辑,内容生产方式。”
这个标准仍然很模糊。尤其是在底层思考和创意上的抄袭,该如何界定?
更多的细节在微信答媒体问中暂未提及,比如有争议的内容,是一轮合议,还是多轮合议?如果合议结果有误,是否有二次申诉机制?处理周期时效控制在什么范围内?微信公众平台和合议小组的责任划分是怎样的?
差评风波之外,引入合议机制还有一个更大的背景:国家监管。
2018年7月16日,国家版权局、互信办、工信部、公安部等四部门宣布联合启动 “剑网2018”专项行动,旨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首次提及新媒体“洗稿”问题。
此次行动将整治自媒体通过“洗稿”方式抄袭剽窃、篡改删减原创作品的侵权行为,并规范搜索引擎、浏览器、应用商店、微博、微信等涉及的网络转载行为。
10月,腾讯被监管部门约谈,要求腾讯落实编辑责任制度,充实审核团队,完善审核机制,建立内容质量评估体系和管控机制。
另一方面,微信想要清理僵尸号、抄袭号之心由来已久。据接近微信人士透露,推出小程序的原因之一就是微信不希望产生更多的僵尸号,而希望用户用完即走。
劣币驱逐良币,垃圾内容已然影响到整体内容生态。新榜发布的《2017年中国微信500强年报》显示,2017年微信公众平台平均阅读数下降24%。
微信公众号今年有调整动作,包括信息流的改版以及新增“常读订阅号”。无论是公众号改版还是原创机制进阶,其实都体现了微信的选择:长期生产原创内容的优质公号,将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支持。
因此,尽管“平台不会给予合议人员利益,期待合议小组成员作出不涉及利益的中立客观的评定”,“合议成员对评定行为须自行承担相应风险”,洗稿投诉合议机制还是得到了原创内容创作者的积极响应。
“这是目前情况下能想到的一种最好方式,除了法律判定之外。”自媒体人三表表示愿意积极尝试,“因为合议机制对原创环境是有帮助的,环境变化了,我们都是受益者。”
“对于判定可能有洗稿争议的内容,经投诉方确认发起公开投诉、被投诉方确认回应后,平台将随机邀请一定数量的合议小组成员参与评定。”
也就是说,合议小组判定的仍然是有被投诉的争议内容,而不是全量的自查。因此我们判断,对做号的生意影响会有,但不太大。
另一方面,合议机制所涉及的主要是公众号洗稿问题,未涉及公众号之外的抄袭问题。
“公众号之外的问题也需要解决”,维权骑士创始人陈敛认为,小程序、微信群的抄袭,可能直接影响到被抄袭方的商业利益。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时效性。“对于原创内容来讲,拖一天就会多一天损失。平台来判定理论上会更快,引入合议机制有判定的时间差。”据维权骑士观察,微信平台的审核效率是很慢的,有时长达一周甚至13天。
引入合议小组,分担了一部分平台的运营压力。但对于判定结果,平台与合议成员责任如何划分?
在《微信公众平台信息内容合议成员协议》中免责条款写道,“合议成员根据平台规则和自身经验知识作出,微信公众平台尊重合议成员的合议结果,但平台不保证合议结果是否会引起争议或涉及诉讼,也不保证平台的判断与司法机构、行政机关的判断一致,合议成员对评定行为须自行承担相应风险,由此所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平台无关。”
有创业者担忧,微信此举是否有“规避责任之嫌”。
对于后续效果的观察,三表建议,合议小组运行一段时间后,能不能通过大量的案例,总结出一些规律。
翁昕耀则希望衍生出作者的认证体系,内容原创和作者是绑定的,只需要关注作者就好了。另外他建议投稿时只能选择不超过3个标签,便于作者在某一个标签下自查。
“微信还是太慢了”,一位创业者告诉36氪。微信公众上线原创声明功能是在3年前,3年后才等来微信对于原创保护的新动作。
但迟到总比不到的好。
(感谢宗迪对本文的贡献)
标星36氪,每天获取圈内最新资讯
成为进阶互联网人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