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物流】“货到人”系统在电商仓库的典型应用+共享仓储的若干研究

2017 年 12 月 16 日 产业智能官

来源: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

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三当家决定改变人工拣选模式,引入机器人智能物流解决方案,与Geek+合作部署智能机器人仓库,通过机器人搬运指定货架到拣选工作站完成“货到人”拣选,有效提高仓储作业效率。

湖北三当家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当家”)作为3PL,为多家大型电商平台提供仓储物流服务。2017年8月,由Geek+部署实施的位于武汉的三当家“货到人”仓库正式投入运营。该项目从系统部署到投入运营仅耗时55天,创造了“货到人”系统建设的最快纪录。

项目背景

三当家所处的电商行业仓储物流面临两大主要挑战,一是订单处理难度大,二是订单响应时效高。在此基础上又细分为多个难点,包括:以分为主,以存为辅,订单履行效率要求越来越高;海量SKU,存储深度浅且有波动;海量订单,但订单行少且深度浅;订单量存在波动,促销季达到峰值;出入库流量大,要求作业效率高、差错率低。因此,大规模高效精准拆零拣选成为仓储作业的重点与难点。

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三当家决定改变人工拣选模式,引入机器人智能物流解决方案,与北京极智嘉科技有限公司Geek+合作部署智能机器人仓库,通过机器人搬运指定货架到拣选工作站完成“货到人”拣选,有效提高仓储作业效率。

武汉三当家仓库内景

系统组成

此次部署的整套机器人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极智机器人、极智管理系统、标准拣选工位和机器人充电站。此外,还有与系统相匹配的机器人货架。

1、极智机器人

该项目使用的Geek+研发生产的P500机器人,自重130kg,最大举升重量500kg,运行速度平均1.5m/s,使用二维码导航视觉导航方式,红外避障方式,并可选配激光雷达和超声避障。机器人采用锂离子电池38.5Ah,可自动充电并实现24小时无间断运行。

P500 机器人

2、极智管理系统

极智管理系统是整个机器人系统的大脑,负责调度机器人根据指令完成工作。系统架构主要分为机器人调度平台、智能仓储管理系统以及算法仿真平台,包含多个系统层级和功能模块,根据客户系统传送的订单自动分配机器人搬运货架。

极智管理系统包含多种精密逻辑算法,例如,机器人货架可根据商品热销程度来进行合理排布,机器人路径规划及规避拥堵,以保证机器人选择最优路径,提高作业效率。

商品热销程度从高到低显示:红色为最高,紫色为最低

3、标准拣选工位

拣选工位可完成上架、拣选、盘点等多种功能,每个工位只需要配备1人,大幅节省人力。

4、机器人充电站

Geek+机器人采用“浅充浅放”模式,充电5分钟可持续工作1小时,以满足最大数量机器人同时工作的需求。机器人会根据自身的剩余电量自动安排充电时间,无需人工干预。

此次部署的三当家仓库总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以泛生活类目平价商品为主,日均活跃SKU有5500个。整个仓库共1185组货架,30810个储位,50台机器人,7个拣选工位,3个上架工位。整仓使用“货到人”智能拣选系统,通过移动机器人搬运货架实现“货到人”拣选,拣选人员只需根据显示屏和播种墙电子标签的提示,从指定货位取出相应数量的商品放入订单箱即可,拣选效率可达到600件/h,上架效率达到800件/h。

实施过程与技术亮点

1、货架改良

三当家仓库原来采用的轻型隔板货架,高度为1.8m。在部署“货到人”仓库后,货架统一更换为机器人货架,高度提升至2.2m,存储能力比普通隔板货架高约35%以上,大大提升了仓库的存储容量。整个仓库没有拣货员行走,无需设立过多主通道,而且货架摆放密度高,使得仓库面积利用率大大提升。另外,“分散存储+随机存储”的方式将同一种商品分散到不同货架的不同货位,令同一个货架上的SKU组合尽可能多,可大大提升库位利用率。

2、退供货流程优化

电商将商品存入三当家仓库,通过各自平台进行优惠特卖,销售周期为7~14天。特卖期结束后,如有剩余库存,三当家仓库则进行退供流程,将存货原路退给相应的供应商。

“货到人”系统可通过优化上架策略,将同一品牌商品上至同一货架或货位,并根据商品销售热度合理安排货架排布。在特卖期结束后,可直接按品牌将商品退回至供应商,大大节省时间和成本。

3、软件算法策略完善

机器人由后台管理系统调度来完成拣货任务,因此完善的系统架构和算法就显得尤为重要。Geek+后台管理系统分为5大主要功能模块。

Geek+ 管理系统功能模块

软件系统的架构主要包括:

①机器人调度平台:可与客户WMS/MES对接,根据客户业务特点灵活拓展各种拣选、搬运和分拣的解决方案。

②智能仓库管理模块:可独立作为WMS帮助客户管理库存、订单,并实现各种优化策略。

③算法仿真平台:验证各种算法效率及对业务场景的适配性,确保系统效率最优。

在系统算法层面采用四种优化策略:a.关联挖掘+聚类分析;b.热度分析+动态调整;c.波次优化+任务均衡;d.最优路径+交通管理。根据门店订单波次以及业务特性,可以动态调整货位位置,根据不同SKU的热销度来安排货架位置,以最大程度优化机器人搬运距离。

4、业务流程可根据实际作业情况灵活调整

机器人系统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可根据不同作业的业务点切换为不同流程;工位模块可在上架、拣货、盘点中切换;流程可切换为日常流程和促销流程;货架的尺寸和形式也可以根据业务特性进行调整。

应用效果及未来发展

1、“货到人”系统的优势

①拣选高效

以拆零拣选为例,“货到人”拣选系统每小时可以大约完成800~1000订单行,是传统拆零拣选(包括纸单拣选、RF拣选)的8~15倍。这对于大型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动辄数百人的拣选队伍来说,无疑具有巨大的优势。

高效的另一个指标是准确性。配合电子标签、RF终端、称重系统等辅助拣选系统,“货到人”拣选系统具有非常高的准确性。传统拣选系统的准确率一般徘徊在99.5%~99.9%,而“货到人”拣选系统的误差可控制在万分之五以内。由此,可以从根本上去掉复核环节,进一步减少作业人员。

②存储高效

“货到人”拣选系统的存储密度大大提高。以拆零拣选为例,传统的拣选方式作业空间最多维持在2米以内,即使采用阁楼货架系统,其空间利用率也非常有限,大致在25%以下,有的系统空间利用率甚至在15%以下。而“货到人”系统采用立体存储方式,空间利用率可以达到45%以上;如果采用密集存储技术,空间利用率更是可以达到60%以上,是传统方式的4~5倍。考虑到大型物流配送中心的作业面积可达5万平方米以上,空间利用率的大幅度提升,其经济效益将非常显著。

③降低劳动强度

“货到人”拣选的另一重要优势是大幅度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是物流系统“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具体体现。

传统的“人到货”拆零拣选作业,由于作业场地很大,完成一个班次的作业往往需要拣货员走很长的路程,员工苦不堪言。而“货到人”拆零拣选作业几乎没有行走路程,其拣选工位充分考虑人体的舒适度,有的对平台高度可以做到随意调节,以适应不同身高作业人员的需求,使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此外,“货到人”拣选系统还具有安全存储、快速存储等诸多优势,是传统拣选系统所不可比拟的。

2、项目效果

物流追求的目标是快捷和准确,而企业关注的却是利润和成本,物流技术的发展无不围绕这些目标和需求推进。“货到人”技术的发展,正是体现了这一根本需求,从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Geek+在此次项目部署过程中充分了解客户原有作业模式的痛点,即人工拣货行走距离长。因此从海量SKU中选择适合的品类放入机器人区,减少人工区拣货范围,提高整体出库效率。

在三当家实际仓储环境中,相比传统人工作业方式,机器人系统在上架、理货、订单拣选的环节中都大幅度提升了作业效率。在上架/理货环节,机器人系统通过“货到人”方式将作业效率提高至人工的1.5倍;在订单拣选环节,将效率提高至人工拣货的2~3倍。

3、未来发展

“货到人”拣选系统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以前限于自动化实现的难度大和成本高而难以推广。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攀升,以及实现自动化作业的难度和成本的逐渐降低,“货到人”拣选技术有了全面应用的现实基础。

此次Geek+与三当家联手打造的电商仓配3PL的机器人仓库,无论是从双方的配合度、系统部署实施的时效以及系统上线后运营所带来的效率提升等方面来看,都标志着“货到人”系统在电商仓配场景的应用已日臻成熟。未来,随着电商行业的不断发展,客户对于订单时效的要求提升将促使仓储物流作业不断提高效率。在新零售的大趋势下,电商行业面临转型期,物流仓储的效率也成为新时代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之一,仓储机器人系统和电商仓配将会有更加紧密的合作以及更广泛的应用。



用仓配一体化战略布局冷链物流

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

鲜易供应链以产业互联网为基础,将供应链服务嵌入产业链,推进云仓网、运输网、共配网和信息网的深度融合,致力为客户提供温控供应链一体化解决方案,现已成为冷链物流仓配一体化服务的行业标杆。

目前,仓配一体化服务模式不仅备受电商、快递企业等青睐,也成为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要问冷链物流仓配一体化服务哪家强,有一家企业不得不提,那就是河南鲜易供应链有限公司(下称“鲜易供应链”)。

鲜易供应链自2009年4月成立伊始,便定位为中国温控供应链集成服务商。该公司以产业互联网为基础,将供应链服务嵌入产业链,推进云仓网、运输网、共配网和信息网的深度融合,通过实施 “产品+服务”、“科学技术+综合管理技术”、“软件+硬件”、“平台+杠杆”,构建链接生产、仓储、运输、加工、集采、交易、配送的一体化温控供应链,业务涵盖温控仓储、冷链运输、冷链城配、集采分销、流通加工、供应链金融等多元化服务,致力为客户提供温控供应链一体化解决方案,现已成为冷链物流仓配一体化服务的行业标杆。

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河南鲜易供应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建志,请他分享了对于冷链物流仓配一体化服务的深刻理解与丰富实践。

河南鲜易供应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建志

仓配一体化,需要仓储网络、运输网络、 配送网络的有机集合,才能真正为企业做到“一条龙、一站式服务”。

记者:您是如何理解仓配一体化的?鲜易供应链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开展冷链物流仓配一体化服务的?

王建志:仓储、运输和配送都是物流作业中的单一环节,而仓配一体化服务则是将仓储、运输、配送等供应链各环节融为一体,旨在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仓储配送解决方案。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鲜食材的需求快速增长,推动了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但是当前我国冷链物流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面临的挑战也很多,主要体现在:冷链标准不统一,监管不到位;冷链信息化水平低,技术落后;特别是中国冷链物流资源比较分散,行业集中度不高,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互相割裂,一方面导致全程温控无法实现,产品质量安全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另一方面,客户不得不面对冷链物流链条上的每一家企业,沟通成本较高,且缺乏统一的规划、安排、调度,导致效率低、运营成本较高。因此,急需一种更加科学、高效的物流服务模式来解决冷链物流存在的发展难题。

鲜易供应链正是基于目前行业的痛点,为解决客户的产品在整个流通环节过程中物流环节多、操作难度高、管理难度大、运营效率低等问题,整合自身及社会资源,为客户提供仓运配一体化的服务,实现一点接入、全网服务,从而实现降本提效。

事实上,实行仓配一体化物流模式,无论对于第三方物流还是客户企业来说,都具有重要价值。从物流企业自身来看,发展仓配一体化,可以优化物流管理现状,提高企业盈利点,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对客户企业来说,仓配一体化模式将仓储、运输、配送等业务都外包给一家物流企业来做,减少了寻找和管理外包服务商的时间与精力,可以使企业更专注于自己擅长的方面,进而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核心竞争力。另外,仓配一体化服务模式能够将仓运配各环节有效衔接,进而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

记者:鲜易供应链在仓配一体化方面是如何布局与实施的?

王建志:仓配一体化,需要仓储网络、运输网络、配送网络的有机集合,才能真正为企业做到“一条龙、一站式服务”。鲜易供应链大力推动仓运配一体化的实施,为全国型或区域性布局大客户提供全国统一标准端到端、全程透明、集成优化的温控供应链集成服务。

鲜易供应链网络布局

温控仓储网络。鲜易供应链围绕11个主要商业功能区、38个物流节点城市、70个主要区域市场,在大中原、华东、华北、东北、西北、华南等区域布局3大园区、25个温控供应链基地,形成了完善的DC(仓储配送中心)、TC(快速分拨中心)、EC(电商配送中心)、PC(流通加工中心)网络,仓储总容积达237万立方米,为客户提供存储、拆零、分拣、配货、包装、贴标、流通加工、检验检疫及保税一体化物流服务。

冷链运输资源。鲜易供应链围绕国家 “五横五纵”交通运输网络,布局20多个温控供应链基地,覆盖28个省市自治区,形成“群、链、网”结合的服务优势。公司冷链运输自有及整合社会车辆5000多台,拥有国内领先的运输管理系统(TMS)、GPS定位系统、温控系统,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整车干线运输、零担专线运输等业务,实现全程、实时监控。

冷链城配。在全国20多个城市拥有温控供应链基地,拥有从深冷到恒温5个温度带,覆盖全国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在北京、上海、广州、郑州、天津、沈阳、长春、武汉、合肥、长沙、西安、成都等20多个核心城市有3000多个配送网点,为食品加工、生鲜电商、商超连锁、餐饮团膳等客户提供B2B冷链城配服务,构建共同配送网络。

增值服务。公司在为客户提供仓运配服务的同时,可以根据客户需求,为其提供产品代采、国内分销、流通加工、供应链金融等增值服务,使合作伙伴专注于自身核心业务,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实现省时、省力、省心、省钱,从而提高其整体供应链效率。如在供应链金融服务方面,针对有资金需求的中小型生产企业及商贸流通企业,鲜易供应链联手金融机构推出了定制化的金融解决产品“存货易”和“代采易”,帮助客户有效缓解资金压力,助力其进一步做大做强。

记者:冷链物流发展离不开温控的保障,而温控更离不开信息化系统的有力支撑。那么,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鲜易供应链有哪些经验值得分享?

王建志:冷链不同于普货物流,温度的实时在线监控对于食品的品质管理与安全监管尤其重要。但如果信息系统过多,容易导致操作繁琐而且数据、信息不能及时汇总查询。因此,在物流系统建设以及物联网应用方面,我们下了很大功夫。

一是集聚创新资源,打造PASS平台。鲜易供应链开发的PAAS平台是公司“产品+技术”双驱动发展的主引擎,兼具“开放性”和“闭环性”两个特征。“开放性”体现在生态圈资源可以通过不同入口实现“自服务”,通过智能定价、智能调度实现平台化线上运营。“闭环性”则体现在OMS系统可以快速处理客户预约订单,根据客户合作类型把订单推送到WMS与TMS系统中,并根据客户业务类型,实现WMS与TMS系统之间业务数据快速流转,且运用分拣分拨、RFID、RF、GPS等物联网技术快速协同完成客户业务,从客户端到用户端实现仓配一体化信息化服务,减少业务数据转化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二是强化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做到服务产品实时在线化、全程可追溯。公司仓储服务平台通过应用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建立了智能化仓储系统、智能电子标签拣货系统,对存储货物的动态实现了在线管理,并与合作伙伴共享数据信息;在运输环节,应用RFID标签、GPS、温度传感器、司机APP等,实现了对5900多辆车定位服务,对车内温度、湿度、车辆运行状态适时监控,保证运单的全程可视化和平台化,确保全程冷链,保障食品安全。

仓库内应用的自动化输送机

总之,鲜易供应链依托强大的服务网络、先进的储运设施、领先的在线管理系统、专业的服务团队及现代化的温控供应链基地,联动信息、金融层面的合作伙伴,先后与上游肉类、水产品、乳制品、速冻食品、农产品等冷链产品加工制造企业以及下游的连锁零售、餐饮团膳、电子商务等渠道终端客户,围绕温控供应链的不同环节展开了深度合作,初步实现了平台与平台、系统与系统、供应链与供应链的有效链接,帮助客户提升整体供应链的运行效率与质量,帮助客户做大做强。

记者:从整个物流行业来看,未来仓配一体化服务模式的发展将呈现怎样的趋势?鲜易供应链又将如何布局?

王建志:伴随着生鲜电商的飞速发展,以及新时代、“新零售”对于新物流的倒逼,仓配一体化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是物流业的大趋势。未来,仓配一体化势必会向更高效、更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个浪潮中,技术创新是驱动,推动物流更加智能化,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将不断普及,不断带动效率提升。另外,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将助推企业更加注重精细化管理,提升行业集中度,有规模优势、成本优势的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仓库内应用的叉车

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鲜易供应链将秉承一贯的开放性、创新性,不断推动仓配一体化服务模式的发展,加强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提高物流自动化水平,进一步优化温控供应链一体化解决方案,努力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仓配一体化最终将走向云仓


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

为满足客户对物流时效越来越高的要求,申通积极运营仓配一体化项目——申通云仓,但其现有路由难以满足需要,申通将加快现有网点整合,并不断加大转运中心的建设投入,以增强服务能力。

中国快递行业已连续多年保持50%左右的快速增长,2016年全国快递业务量达到312.8亿件。但是,由于快递行业70%的业务量来自电商,而近年来电商增速下降,同时,受到越来越快的物流时效要求、越来越明显的快递员缺口以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快递企业利润空间被逐步压缩,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经营压力。为了寻求进一步发展,仓配一体化服务成为快递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初创于1993年的申通快递,已经成为国内服务网络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民营快递企业之一。截至目前,全网拥有转运中心85家、航空部56家,独立网点1770余个,加盟网点及门店2万余家。为了增强竞争力,延伸服务链,申通积极开展多元化业务,布局仓配一体化是其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步。在本专题中,申通快递有限公司仓配经理何维对此进行了详细分析。

申通快递有限公司仓配经理何维

为了迎合市场需求,缓解经营压力,快递企业必须向业务多元化发展,从末端配送向物流服务前端延伸,布局仓配一体化是其开拓市场、提升服务的重要一步。

记者:首先请您介绍一下申通在仓配一体化方面的布局情况。

何维:通过前期大量的市场调研及充足的准备工作,申通于今年8月开始正式上线了仓配一体化项目——申通云仓,即实现所有网点的资源与信息共享,从而高效地服务客户。为实现该目标,我们下一步将主要从两方面着手布局。

一方面,整合现有300多家网点,形成覆盖全国的网络布局。目前,各网点公司均意识到仓配一体化是未来行业发展的趋势,已经提前开始布局和发力并初具规模,有的网点日均订单处理量能够达到几万单甚至十万单量级。不过,因网点仓库数量有限,没有形成规模,仓配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均受到限制,现在通过申通云仓项目,我们可以将除西藏地区外的所有仓库打通,实现全国范围的覆盖,各网点之间也能实现物流资源和利益的共享。

另一方面,申通将不断加大转运中心的建设投入,充分利用转运中心的空余场地进行仓配一体化服务。申通中转仓配一体化项目计划于两年时间内投资超过14亿元,在上海、武汉等11个城市新建一批不同等级的转运中心,总面积超过863450平方米,提升并优化各个区域的仓配能力。同时,为提高分拣效率和准确率,每个转运中心还将根据业务规模、产品结构等配备全自动/半自动物流系统,随着申通对转运中心自动化设备及系统的不断投入,转运中心的能力和作用还将进一步发挥。

记者:目前,快递企业都在纷纷布局仓配一体化业务,您认为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快递企业布局仓配一体化有何重要意义?

何维:首先从外因来看,毋庸置疑的是电商的快速发展成为最直接驱动因素,促进了仓配一体化业务的发展。在电商的带动下,近几年快递业务量快速增长,快件量也越来越多,市场对仓、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配送时效的要求越来越高,要达到“全国24小时送达,全球72小时送达”这样的要求,现有的路由显然难以满足。只有借助仓配一体化这种将仓库前置的方式,就近配送才有可能实现。同时,快递企业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明显,快递员的收入水平和工作稳定性相对于外卖配送员或者同城配送员越来越没有优势,使得其市场缺口越来越大,快递员越来越难招。在这些因素影响下,为了迎合市场需求,缓解经营压力,快递企业必须从传统的单一化配送向业务多元化发展,从末端配送逐渐往前端延伸,布局仓配一体化、快运、冷链等业务。因为前端仓库决定了快递企业的订单量,快递企业将业务往前端延伸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角色转变和布局。

其次从内因来看,快递企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本身也具备了布局仓配一体化,完成更多工作的资源和优势,通过落地配或者就近配送可以弥补因路由受限等因素导致的长距离中转运输能力不足等问题。目前,申通正通过成立快运事业部来发展干线运输业务,解决该问题。

总的来说,通过仓配一体化布局,实现业务多元化发展,对于快递企业的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申通云仓项目效果图

记者:仓配一体化模式与传统快递物流模式的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有何特殊性?

何维:仓配一体化服务有多种模式,针对成品、半成品、退货等不同的商品类型有不同的模式和处理流程,这些不同会导致在操作环节上产生一定的差异,但基本流程均为大货入库—商品上架—接受订单—拣货、配货、加工—复检打包—粘贴面单—等待快递员揽货—配送。与传统快递业务模式相比,我认为最大的不同是路由。

发展仓配一体化模式,将仓库前置到消费者附近,产生的包裹均为同城件或者就近件,而传统快递业务处理的多为跨省件。例如,上海消费者从北京商家购买商品,需要先从北京仓将商品发送至上海仓,再安排配送,这大概需要两三天时间;但是在仓配一体化模式下,消费者下单后商品直接从上海仓库发货,可以做到24小时内,甚至1~2小时送货上门。这种短距离运输,既可以提高物流时效,又可以降低物流成本。

记者:您认为申通开展仓配一体化业务的优势在哪里?

何维:尽管申通近期才正式布局仓配一体化业务,但我们现有的优势很明显。

首先是配送优势。申通掌握了整个物流的最后一个环节——最后一公里配送,通过申通的路由,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更有保障的配送服务。一般来说,物流企业还需要依靠第三方进行干线运输再进行落地配,但申通却可以直接从中转仓库在两小时内将商品配送到门。对企业来说,在产品质量大同小异的情况下,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好的物流体验无疑更具竞争优势。

其次是价格优势。申通依靠业务规模降低成本,在仓储、配送环节可以为客户提供价格优惠的服务。

第三是网络优势。申通的物流网络基本上可以覆盖全国各地,这是申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相比最明显的优势。而大部分传统第三方物流企业通常只有几个甚至单一的仓库,需要寻求快递公司的合作。相比之下,无疑申通更有主动权,可以提供更为全面便捷、更有保障的物流服务。

记者:结合申通仓配一体化项目的布局情况,您认为快递企业发展仓配一体化业务主要面临哪些困难?需要增加哪些能力?申通是如何解决的?

何维:由于仓储管理非常精细化,每一个作业环节都需要持续优化,这对于申通这样的快递企业而言的确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们首先需要专业的人才来管理仓库。

第二需要专业的物流设备、IT系统等来实现高效、准确的物流作业。目前,申通大部分仓库里通常只有搬运、输送设备,仅有少部分仓库使用了高位货架以及自动化分拣系统,未来我们会加大穿梭式货架、机器人分拣系统等自动化设备来增加仓储容量,提高分拣效率以及准确性。在IT系统方面,则主要是WMS的构建与整合。前面提到申通布局仓配一体化业务的第一步就是整合现有网点,这也包括对网点WMS系统进行整合。对此,申通成立了专门的IT团队,并与第三方软件公司进行了长时间的调研和反复交流,目前新开发的WMS系统已经处于落地实施阶段。在该系统客户端上,可以直接查询到货物的运输信息,从而实现从仓到配整个链条的透明可视化。

第三,在仓配一体化业务开拓过程中,由于仓储对于申通而言是一个新的领域,包括收货、上架、拣货等流程,即便是如何高效率地打包这类具体的操作也是面临的挑战之一。为了尽快提高仓储管理能力,申通正筹备开办“申通仓配商学院”,通过专家的系统讲解,以及组织到业内先进的仓库参观交流,使员工获得快速学习成长的机会,并形成作业标准提升效率和准确率。我们希望通过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加快完善自身的仓储管理能力。

我认为,任何一个行业的兴起都需要一个过程。申通将自己在仓配一体化方面遇到的挑战视为奋斗的方向,通过不断补充能力,我们将抓住机遇实现更大发展。

申通云仓项目仓库内部图

记者:您是如何看待仓配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的?

何维:我认为,仓配一体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云仓”,即仓配一体化是实现云仓的第一步,最终要实现的是所有数据和物流资源的共用共享。但目前大多数云仓还停留在理念阶段,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云仓。

云仓的核心在于数据,即物流链条相关方所有的数据上云并共享。例如,商家的销售数据,供应商可以在云端直接调取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分析和预算,得出最佳的生产方案,真正实现按需生产、合理生产,减少资源浪费,并进一步避免库存过剩以及资金周转不灵;商家也可以根据所有的客户需求来调整销售策略,达到最高的利益化;快递企业则同样可以通过数据来分析客户需求,优化仓储备货、中转运输等。

不过,由于国内信用体系与物流技术等方面尤待完善,以及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行业领军者,目前数据完全公开共享还有一定难度,云仓仍在云端未落地。但是我相信,当云仓的优势不断凸显,当数据的重要性和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当其利弊完整地呈现在大家面前时,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其中,愿意公开自己的数据,同时得到别人的数据。到那时,仓配一体化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真正的云仓也终将落地开花。



以信息化、标准化、自动化支撑仓配一体化

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

为进一步提升仓配一体化服务能力,安得智联未来还将在全国100个城市搭建40个区域配送中心及60个城市分拨中心,构建智能云仓,形成覆盖全国95%地区以上的100公里范围内24小时配送圈,更好地满足客户的多样化业务需求。

安得智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安得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得智联”)成立于2000年,依托于美的家电物流业务快速发展为国家5A级综合物流企业,业务涵盖整车、快运、仓配一体与供应链、国际货代等多个领域,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物流集成解决方案。发展至今,安得智联在全国拥有冷链物流、国际物流、零担快运、智能科技4家专业公司及28家分公司,拥有111个物流中心,176个物流节点, 8.6万辆可调用车辆,3000多个最后一公里送装网点。

借助覆盖全国的高效物流网络,安得智联早在2010年左右便开始布局仓配一体化服务,目前自建物流中心总面积约150万平方米,管理仓库面积超过450万平方米,在海量数据支撑下,已覆盖全国2869个县区,提供100公里内24小时、200公里内48小时配送到门的高效物流服务,在家电、食品、建材、化工等行业积累了丰富的案例。在本专题中,安得智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吴雷深入分析了该公司仓配一体化服务模式构建的过程及其经验。

安得智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吴雷

仓配一体化要求物流 信息系统能够全链路无缝连接,实现全流程可视化,使任何一个物流环节出现问题时,都能够快速地在系统中得到反馈。因此,打通信息化系统是实现仓配一体化的重点及难点所在。

记者:首先请结合安得智联仓配一体化服务的发展情况,谈一谈该模式近年来持续快速增长的原因,其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吴雷:仓配一体化近两年发展的确迅猛,从安得智联的业务增长情况便可管中窥豹。例如,安得智联在汽车、家电等行业的仓配一体化项目增幅今年将高达40%,电商行业接近30%,其他行业增幅也将超过15%。

我认为,各个行业对仓配一体化服务需求不断扩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化。仓配一体化可以帮助商家解决物流问题,使其集中精力于研发、销售等主营业务,加强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其次,大幅降低企业管理难度及成本。过去,商家需要在仓储和配送等不同环节寻找不同的服务商及快递公司,不仅需要更多的人员来沟通,并且管理问题增大,复杂程度也更高。如今,商家只需要对接仓配一体化服务商即可,不仅降低了管理难度,而且打通了全流程信息系统,管理成本也相应降低。

第三,赋能创业型企业。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创业公司大量涌现,但是他们根本没有多余的人员去管理仓储、配送等物流作业。而仓配一体化服务则可以很好地解决其后顾之忧。

第四,整合共享物流资源。通过仓配一体化模式,可以将仓储及配送资源进行整合共享,如多家企业共用一个仓库,从而分摊仓储成本;在配送环节,通过集拼效益,可以降低空载率,提高满载率,物流成本也相应降低。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杜绝浪费。

总的来说,仓配一体化服务以其管理成本低、整体物流成本低的巨大优势,适应了市场的发展与需求,因此得到了企业的广泛认可。

安得智联与京东物流共建云仓服务模式

记者:请具体介绍安得智联的仓配一体化服务模式以及取得的成效。

吴雷:从物流组织方式和管理来看,我们的服务主要分为大件(货品单边长度大于1.2米、重量大于30公斤)和小件(货品单边长度小于1.2米、重量小于30公斤)。在配送方面,大件货物以专线为主要运输模式;小件则以零担、快运为主。在仓储方面,按照货品的种类分为大件仓和小件仓,大件仓以地面堆垛为主,小件仓则以立体货柜和高密度存储货架等自动化仓储系统为主。总之,根据不同的商品和客户需求,安得智联采取不同的仓配一体服务模式。

例如,安得智联通过全渠道整合模式,帮助某著名家电企业将整体运输成本降低了12.9%,相当于每年节约近一亿元物流成本。由于降低了企业综合物流成本,不仅企业产品更有竞争力,而且整个社会价值链成本也会相应地降低,消费者会最终受益。因此,安得智联将会持续在其他客户中采用这种全渠道整合模式,帮助更多企业每年至少降低百分之十的物流费用。

同时,安得智联还推出了多种协同仓模式,如产地仓,特别适合于聚集效应明显的产业集群,如广东制造业、南通家纺业等。客户将商品就近运送到我们的仓库中存储,可以减少物流节点,降低运输费用,缩短交货期,对商家来说还可以快速回笼资金。

通过协同仓模式可以有效减少物流节点及作业环节,提升全链路物流效率

另外,安得智联还与某著名电商平台合作,承接其部分仓配一体化业务,即从产地仓往合作伙伴位于全国的几十个主仓进行补货,这种模式也称为干线BtoB仓配一体化。

值得一提的是,安得智联还推出了按流量计费的仓配一体化服务,将原有的无论仓储还是配送都有一定数量要求的规定,变为按实际用量收费,这种模式无疑更受欢迎。

记者:相比于传统仓储与配送服务,仓配一体化对整个物流系统及服务能力提出了哪些新的需求与挑战?

吴雷:与传统业务相比较,由于仓配一体化将仓储与配送这两个重要的物流细分领域进行了合并,同时还要应对业务量的增加和业务模式的多样化,无疑难度更大,要求更高。我认为仓配一体化的特殊性及难点主要特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信息系统的打通。例如,仓储环节通常用WMS系统控制库内商品的流向,在配送环节则通过TMS系统跟踪货物及车辆的物流轨迹。以前这两套系统是割裂的,而仓配一体化则要求两套系统能够无缝连接,实现全流程的可视化,当任何一个物流节点出现问题时,都需要快速地在系统中得到反馈。因此,打通物流各环节的信息系统是实现仓配一体化的重点及难点所在。

仓储管理全过程(WMS系统)

二是仓配一体化对服务延展性、整体物流能力要求更高。例如,随着冷链业务的不断增长,要做好仓配一体化,必然要考虑对仓库进行相应的改造,使其能够同时服务冷链商品和常温商品,同时在配送环节要考虑与冷链设备进行更好的搭配,以保证货物安全与品质;如果开展跨境电商业务,还需要有清关等供应链全流程服务能力;此外,还要具备海运、陆运、空运等多式联运能力。总的来说,要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无疑对仓库与多种运输方式的配合以及全流程贯通能力要求更高。

三是对操作人员的能力要求也相应提高。由于传统业务模式下仓储与配送是分开的,仓库人员只负责仓储作业,配送人员也只用掌握配送流程,但是在仓配一体化服务模式下则需要员工具有综合业务能力,培训成本和管理难度相应提高。

四是仓配一体化在业务处理量及处理效率方面均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对物流自动化设备的需求也更为迫切。

记者:针对仓配一体化面临的这些挑战,安得智联采取了哪些解决对策?有哪些独特的优势?未来安得智联有怎样的发展规划?

吴雷:前面提到仓配一体化首先是对信息系统有更高的要求,对此,安得智联不遗余力地投入信息化能力建设,每年花费上千万元。公司将IT人员视为主力军,目前已经组建了一支超过200名IT人员的信息化团队,这样的配置和规模对于一家物流企业来说是非常少见的。在强大的技术支撑下,安得智联开发了多套信息系统,例如安得智联的物流信息系统——“鲲鹏”,贯穿了物流运营全部环节,目前鲲鹏从1.0升级为2.0,进一步实现了物流运营信息化操作和全流程可视化、数据化。此外,我们还开发了WMS系统、仓储智能指挥系统(RTT)、EDI系统等信息化技术应用。

安得智联通过标准配送体系管理,提供线上线下一体的全流程可视化物流解决方案

此外,为了形成标准化的仓配一体化管理体系,安得智联从操作人员作业标准化入手,形成标准化的模板和操作流程,即“一页纸SOP(标准作业程序)”。简单来说就如同流水线,将作业细分到每一个工位,所有操作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形成作业标准。这样一来,有利于仓储环节与配送环节的工人轮岗以及新员工快速掌握岗位技能,大幅度降低培训成本,增强员工离职风险的可控度。同时,还可以消除员工对仓与配作业的心理界限,所有操作人员都作为供应链上的一员进行轮岗作业。此外,该模式还可以进行快速的批量复制,有利于数个仓库同时启动仓配一体化业务,实现全网直配,从而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在物流自动化设备方面,自美的集团收购KUKA以来,安得智联逐步向整个供应链体系投入了大量的自动化设备,以提高仓库及物流全流程的发货及时性和准确性,同时保障运输车辆的准时到达。目前,安得智联已经在全国各大物流中心建立起高度自动化的作业模式。总之,安得智联不断致力于用更少的仓库面积、更少的物流节点、更低的物流成本,实现更高的物流效率、更低的库存,更好地服务每个客户。

为进一步提升仓配一体化服务能力,安得智联未来还将在全国100个城市搭建40个区域配送中心及60个城市分拨中心,构建智能云仓,形成覆盖全国95%地区以上的100公里范围内24小时配送圈,更好地满足客户的多样化业务需求。



仓配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 

仓配一体化模式优势明显,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市场需求强烈。各类型物流企业与看好这一市场的新进入者,逐渐形成了多方争霸、交叉竞争的行业局面。企业要想提升仓配一体化服务能力,需要加强物流网络和服务能力、供应链设计能力、物流设施和技术应用能力、综合IT能力。

概念及发展背景

顾名思义,仓配一体化就是“仓储+配送”的整合,区别于单纯的仓储、运输和配送。从狭义模式讲,仓配一体化并不是新生事物,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合同制物流或综合物流服务也是“仓”和“配”一体的,只不过其核心业务是围绕B2B物流开展的,主要服务环节为产品下线后到经销商或零售商仓库之间的物流,完成仓储管理、干线发运及配送。国际性代表物流企业包括DHL物流、TNT、辛克物流(Schenker)、EXEL、新科安达、法铁-乔达,国内主流物流企业包括中外运、招商物流、中储物流、中远物流等央企,以及部分民企如宝供、新杰、安泰、长久物流、九川物流,还有宅急送、大田、远成的物流业务部门。彼时的快递、快运企业的主要业务还是个人商务快件、公路零担,鲜有企业把整体物流业务综合外包给快递、快运企业。

近几年出现的仓配一体化服务是由B2C电商快速发展驱动的,作为商品销售渠道的一次革命,B2C电商的替代性超过了以前的综合性大卖场对百货公司、连锁零售企业对单个门店,电商正品、低价、支付和收货的便利性刺激着消费者的购物体验。B2C发展速度惊人,连续多年保持50%的复合增长率,2016年我国快递业务规模达312亿件,其中电商快递包裹在快件总量中占比达75%。电商件对快递业务量的贡献超过6成。2017年第二季度菜鸟日均处理包裹5500万件,预计全年可达到200亿件。

以前,电商物流多为卖家自己解决,客户下单后,快递公司上门取件。但随着客户对电商物流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品牌商和平台商家发现,为了支持最终消费者订单快速满足的需求,急需实现库存本地化。还有一些借力电商平台渠道发展起来的以买手团队为主的新型企业,根本没有管理仓库的经验,因此大多数都考虑将仓储管理交给电商平台或快递企业,由其完成仓储管理、商品拣选、包装、上门配送,以实现商品快速交付。从2013年开始,顺丰、申通、圆通、天天、中通、宅急送等快递企业开始试水仓配一体化业务,2014~2016年,仓配一体化业务呈现快速发展,同时一大批围绕快消品提供物流服务的网仓企业兴起,仓配一体化渐成物流行业发展趋势。

模式及特点

1.基本模式

仓配一体化与各环节分离的物流模式对比

仓配一体化的基本模式是,将收货、仓储、拣选、包装、分拣、配送等功能集成起来,由一家企业完成,服务贯穿整个供应链的始终。比起各环节独立运行的物流服务模式,仓配一体化简化了商品流通过程中的物流环节,缩短配送周期,提高物流效率,促进整个业务流程无缝对接,实现货物的实时追踪与定位,减少物流作业差错率。同时,货物周转环节的减少,势必降低物流费用,降低货物破损率,可以根据供应链的性质和需求定制化服务流程。

2.仓配一体化与合同制物流

仓配一体化与合同制物流模式对比

合同制物流模式并未过时,经过多年的实践,其服务范围不仅仅限于货物装卸、运输、仓储业务,还参与到客户企业的销售计划、库存计划、订货计划、生产计划等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只不过在中国过去20年资产价格飞涨、信息日益对称的环境下,非资产型、管理型的运作模式在市场上受到上挤下压,使to B领域的物流业务不断萎缩,业务规模一直发展不起来。与合同制物流公司相比,快递企业、电商物流企业坚持资产型投入,物流网点数以千计,配送队伍数以万计,网络覆盖能力更强,为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仓配一体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支持批量更小、频次更高的物流,既可服务to B的大批量物流,还可实现to C领域的包裹级仓储、分拣、配送,业务兼容性强,反应灵敏。在电商业务高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物流包裹由合同制物流公司流向京东、苏宁等电商物流企业与顺丰、四通一达等快递企业。

需求现状及典型解决方案

1.仓配一体化需求强烈

仓储是物流的核心环节,仓储的布局代表供应链的布局,决定着订单履行的效率、可得性。在无限追求物流服务体验的今天,有效仓储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大多数商家来说,客户遍布全国,但是极少企业能在全国几百个城市设置仓库,实现一百公里左右的经济配送。即使超大企业能够支撑地市级仓的布局和建立,也无法雇佣十几万的配送队伍实现一体化配送。如果采用“自行仓储+第三方配送”模式,所有的订单包裹还需要进入快递公司的转运中心进行二次分拨,递送周期延迟一天,时效性大打折扣。因此,全国性的多仓+一体化配送成为仓配一体化的基础需求。

全国性的多仓+一体化配送成为仓配一体化的基础需求

2.仓配一体化典型解决方案

代表性仓配一体化解决方案

新型的仓配一体化更增值的服务在于,通过物流企业自己掌握的大数据为客户提供销售预测,提前做好库存调配,一点入仓,发运全国,商品贴近销售地,以更快的速度满足客户订单需求。仓配体系不仅要根据销售大数据进行库存分布的建议,还需要有很强的自动化订单履行能力,主动以货主为单位对全渠道库存分布进行自动调拔,对库存进行集中和优化,并拉动上游供应链的补货,供应链整体设计、物流解决方案的制定能力已成为仓配一体化企业争取客户的增值服务。通过供应链层面的解决方案以总成本的观点,为客户在库存控制、销售预测、售后服务方面,通过物流设备、信息系统与服务做好有助于商家战略成本节约和市场推进的实质性工作。图3为具有代表性的仓配一体化解决方案。

这种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几乎是2PL提供商(设施能力(commodity capacity)提供商)与3PL(物流运作管理方)的结合,既需要仓储、运输、配送等密集网络服务能力,也要有很强的定价能力。此类公司的营运建立在一定规模成本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具备提供客户所需要的市场、客户等销售数据的能力,能够提供供应链管理能力的设计,通过对数据共享、系统整合,在信息上获取附加值。

仓配一体化面临的挑战

随着仓配一体服务模式的价值被逐步发现,各类型物流企业与看好这一市场的新进入者,纷纷发力进军仓配服务领域,形成了多方争霸、交叉竞争的新物流行业局面。不同类型的企业在市场发力过程中面临着不同的困难和挑战。

1.合同制第三方物流

最大的瓶颈是仓库网点和配送能力的局限,无法覆盖到地市一级,更别提县市级,要进入目前“蛋糕”最大的to C仓配业务领域障碍重重。除汽车、医药等专业领域外,传统自有的B2B业务空间和毛利都受到较大挤压,目前还能保持“城池不失”的更多的是有基础设施保障的物流巨头们,国外成熟的轻资产经营模式在经过多年发展后显然遭遇了中国国情的挑战。

2.快递企业

快递企业网点资源丰富,配送队伍可谓“兵强马壮”,顺丰、四通一达等企业均具有90%以上的县级配送覆盖能力,但从擅长的揽件、转运、配送业务转向仓配一体、库存管理,首先面临的是缺乏优质高效的仓库资源。其大部分库房层高低,仓储作业自动化程度低,人效、坪效和拣配差错率与专业物流公司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其次,仓储管理系统(WMS)缺乏对商品、库存、作业调度等功能,无法满足客户对仓库运营管理的综合要求,大部分网点与客户信息系统的对接OMS系统,也局限于面单对接,达不到平台化。

3.电商平台物流企业

开放物流平台的电商企业在业务形态、系统对接和仓配能力方面无疑占据绝对优势,仓库网点多,库存分布广、离顾客近,终端市场消费数据完善;其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强大、高效的仓库间的干线运输体系,与快递公司动辄上万辆的车队相比,更多还依赖于车队外包,在补货频次、批量的灵活性,以及干线运输成本方面处于劣势;尤其是在“双十一”期间,随着车辆资源的紧张,加价率高,运能保障挑战多。为此,这类企业更多的做法是提前铺货,加大运输批量,但无形中加大了客户成本。

发展趋势与影响因素

仓配一体化的出现,无疑是新零售市场渠道重组、互联(物联)网技术发展的结果,因此未来发展规模、速度也与其有必然的关系。作为一名物流自动化和工程技术的从业者,笔者很难判断未来这轮新零售发展的最后境地,虽然2017年的电商增速和包裹增速比2016年放缓,但百分之几十的增速对一个规模巨大的行业来讲也是非常罕见的。如果这种趋势能延续多年,那么还是会有更多的从业者涌入,市场将进入群雄并起、激烈角逐的发展阶段。可以预言,这样一种产业格局还将维持相当一段时间,对所有的参与者来说,以下几个方面是影响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

1.网络和服务能力

包括各类中心仓、卫星仓的布局和开仓能力,干线运输调拨能力及柔性,服务标准和服务质量等。目前云仓发展受阻,不仅是仓库建设问题,而是连通能力不足所致,所以干线运输调拨能力及柔性尤为关键。

2.供应链设计能力

对不同行业客户供应链的掌控与设计能力,客户大数据服务能力,销售预测模型精准程度,这一部分能力无疑各家都只处于初期构建阶段。

3.物流设施与技术应用能力

物流园区与物流设施的新建和改造水平,以及自动化物流技术的研发和方案定制能力,影响巨大,却被很多企业低估了。不同的能力水平,导致成本不同,客户体验不同。目前出现的物流设施建设冒进现象,但不同层级的设施,其建设标准和模式重复,定制化服务能力不足。

4.综合IT能力

包括信息系统的建设能力,OMS/WMS/TMS系统的建设能力,其中支持多种销售平台管理、为客户提供仓储配送透明化服务、提供Open API开放的数据接口的OMS系统尤为重要。

笔者预测,随着市场需求增速放缓,未来十几年或将出现“赢家通吃”的局面,会改变我国物流行业一直以来的“小、弱、散、慢”局面,出现几家真正实力超群、竞争力强、上下贯通的物流寡头,实现B2B和B2C多环节的仓配一体化。



共享时代,物流装备租赁热潮来袭?

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

近两年,“共享”成为中国经济界最火热的词汇之一。共享单车获得的巨大成功,刺激着一干创业者把能想到的资源都要拿来“共享”一把。在物流行业,自然有人想到了物流装备的共享租赁。物流装备租赁并不是一件新鲜事物,但近两年这个生意却有逐渐热起来的趋势。在共享时代,物流装备租赁会迎来一轮发展热潮吗?

在物流行业,装备租赁并不是一件新鲜事物。然而,随着共享经济的火热,这种商业模式越来越受到关注。尽管学术界对于共享和租赁两个概念还有争论。但不可否认的是:共享经济的原理与租赁业在本质上非常接近,都是强调了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而经营性租赁甚至可理解为最早的共享经济模型。从这个角度来看,物流设备租赁属于共享物流模式之一。

共享经济带热物流装备租赁行业

对于共享经济和共享物流,《物流技术与应用》副主编、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副会长王继祥有精彩论述。他认为:信息化是共享经济的基础,只有社会资源系统的信息实现了互联互通,才可以充分实现需求者与拥有者的资源共享,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共享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网下的融合,共享内容不再局限于虚拟资源,开始扩展到实体社会资源,共享经济将从住宿、交通、教育以及生活服务等领域向制造、流通与物流领域蔓延。其中共享物流就是指物流资源共享,这种物流资源既可以是有形的托盘、配送车辆等物流设备;也可以是无形的物流信息以及综合配套的物流系统共享,如仓储、分拣、配送等系统。

王继祥总结共享物流主要有如下几种模式,如表1。

表1:共享物流的模式

对于表1中的分类,我们认为其涵盖了物流装备租赁范畴,但比物流装备租赁更加宽泛。在通常的狭义理解上,一般不把涉及运输服务的物流理解为装备共享(车辆共享),但是在运输车辆(车队)的组建和管理上有一种重要的租赁模式——融资租赁。叉车租赁、托盘(周转箱)租赁是最典型、最成熟的物流装备租赁经营模式,其在物流发达的国家已经发展了很长一段时间,近些年在我国发展也很快。共享云仓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看做物流系统的共享租赁。除此以外,目前我国市场还出现了一些全新的物流装备租赁细分行业,典型的如物流监控装备的租赁、新能源运输车辆的租赁等。接下来将对各类物流装备租赁模式进行分析。

融资租赁助力新能源物流车发展

租赁行业一般有两种经营方式:

(1)融资性租赁:将销售物的所有权保留在销售方,购买人只享有使用权,直到出租人融通的资金全部以租金的方式收回后,才将所有权转移给购买人。

(2)经营性租赁:指承租人只在一定期间内获得某物件的使用权,租期结束后,租赁物件仍要退还出租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融资租赁是一项金融业务,是一种按揭销售方式,是解决各种重资产运营的有效金融工具和手段。我们讨论的狭义的租赁行业,其实指的是经营性租赁。

对于货运车辆的购置或者货运车队的建设和运营来说,融资租赁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金融运作模式,甚至我国很多所谓物流公司其实是做融资租赁服务的公司,主要业务就是通过融资租赁销售货车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或个人。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货运车辆价格高,对于购置人或购置公司来说,一次性付款购置的资金压力都很大,采取融资租赁的方式可以降低资金压力;

第二,货运车辆标准化程度高,车辆估值十分便捷,有利于开展融资租赁业务;

第三,营运性货车如果合法经营需要办理车辆上户、年检、保养、保险、事故处理、补办证件、货运代理等事务,个人车主或小的物流公司很难有精力自己去处理这方面的事务,不如让挂靠公司集中处理。除了专业的货运融资租赁公司以外,涉及这方面业务的公司还有各类运力平台、运输管理平台、车辆交易平台等。

在运输领域,新能源物流车的发展是一个行业热点。新能源物流运力市场很有前景:一方面,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城市物流需求激增,传统在市区使用的物流运输工具三轮车及摩托车已经不足以满足需求,一般新能源物流车载重量为传统三轮车的3~4倍,相较于传统燃油车燃油成本也可节省约20%~30%。另一方面,国家加大对新能源车辆的扶持力度,在路权等诸多方面给予新能源车辆很大政策倾斜,这都使得越来越多的物流公司加大在新能源车辆上的投资力度。由于新能源物流车本身价格昂贵,且几乎都是大的物流公司大批量采购,因此新能源物流车运力的建设与运营对资金的需求更加强烈。由此可判断,融资租赁将在新能源物流车销售领域有很大的市场前景。

叉车租赁:信息技术革命带来服务提升与变化

叉车租赁

叉车租赁是最典型、最成熟的物流装备租赁生意。叉车租赁也存在融资性租赁和经营性租赁两种方式。对于叉车使用者(即承租企业)而言,叉车租赁有诸多好处:

(1)无需一次性大额资本性投入,保存流动资金,改善现金流;分期小额偿付可以替代大笔现金一次性投入,避免大量流动资金沉淀到固定资产投资中,节约了成本;租金的固定性可以规避通货膨胀等方面的风险,同时便于资金预算编制,简化财务核算程序。

(2)叉车出租方一般提供全面保养、维修服务,承租人无需管理设备,可免除承租企业的后顾之忧,使设备一直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企业可以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自身的核心业务。

(3)经营性租赁能避免叉车技术陈旧的风险,对设备的使用更具主动权,能确保承租企业一直使用最为先进的设备,从而在减少因设备过时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保证企业所使用物流设备在技术上和性能上的先进性。

在物流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叉车租赁业务已经相当发达并受到客户认可。甚至在西方市场,对于叉车生产厂商来说,融资租赁的是占主体的销售模式。在我国,叉车租赁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潜力巨大。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的3~5年里,我国现代物流业将迎来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各行业对叉车的需求量逐年上升,国内叉车年销售量保持在30%以上的增长率,这给叉车厂商创造了非常难得的商机。目前国内以直接购买为主,租赁较少,租赁占比在1%~2%之间,叉车租赁行业有着有大幅的成长空间,预计到2018年租赁至少达到6%~8%。目前,各大叉车生产厂商已经纷纷布局这个领域。以安徽合力为例,它不仅依靠在全国的400多家门店的营销网络开展租赁业务,还与永恒力公司合营,成立专业的叉车租赁公司,开展经营性叉车租赁业务。由此可看出,开展租赁业务已成为叉车生产商增加市场占有率,增强企业自身竞争力的利器。

对于经营性租赁来说,服务能力更是成为经营企业能否留住客户、赢得市场的关键。而随着信息化、物联网等技术的进步,共享模式的出现,都使得经营性叉车租赁在服务上有了提升和变化。举例来说,随着叉车物联网发展,有叉车租赁企业建立了叉车租赁共享平台,同时借助平台优势,整合叉车供应链,对叉车结构进行模块化改进,实现了“模块化更换维修”替代原来的依靠维修师傅的技术进行维修模式,只要会拧螺丝钉就会维修,极大简化了叉车维修。更换下来的需要维修的模块可以集中维修备用。这样不仅大大减少了叉车租赁维修时间,提高了客户体验,还改进了叉车易损零部件的模块化供应,降低了成本。

近几年,有多家独立经营叉车租赁业务的公司登陆新三板,说明资本市场已开始关注这个领域的投资机会。比较典型的企业包括弘陆股份、上海利驰、卓仕物流等。对于这些独立叉车租赁公司来说,服务能力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以弘陆股份为例,其针对市场应用最广泛的叉车,率先研发出了叉车 ERP 智能软件系统,实现了管理自动化,监控全程化,服务平台化,而且可以利用大数据提高管理水平、降低风险,为今后向全品类物流设备及配件租赁业务的扩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海利驰公司今年年初在安徽合肥建立了翻新再造基地,可以完成租赁产品线中存量闲置设备以及退租回购设备的翻新改造,能够提升设备的使用率和有效使用时间,降低循环成本;该公司还自行研发的全球二手闲置设备的销售和租赁设备平台——兔优网,及远程实时车载监控管理系统——利驰CARE系统,也在年初完成。这都体现了该公司在“互联网+”时代服务和经营的提升与转变。

卓仕物流将打造中国领先的“一站式物流装备采购平台”作为公司的战略目标。该公司以线上B2B 物流装备电商平台和线下服务相结合,通过代理、商家入驻和OEM 方式,为客户提供物流装备、技术、服务和租赁的供应链,以及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系统化和智能化的物流技术解决方案。这种经营模式本身就带有鲜明的互联网经济的印记。

从以上几家公司公开发布的业绩报告中可以看出,他们的营业额增长率都很快,达到20%以上,但是盈利状况都不明朗。这主要是由于叉车租赁属于资产密集型行业,前期需要通过融资投入较大金额资金购入叉车等设备,经营成本偏高。弘陆股份的发言人表示:随着企业经营的持续发展,企业经营网络的完善和规模扩大,规模效应将逐渐显现,会逐渐降低经营成本;另外,随着初期购置的车辆的折旧和融资将逐渐完成,完成后其残值还远远高于其账面价值,车辆仍保持着良好的性能,还能为公司持续创造良好的收益,随着这些车辆的逐渐增多,公司的利润率将逐步提高。

标准化工作成为托盘循环共用关键

托盘租赁业务主要指托盘循环共用服务模式,是将托盘以租赁的形式提供给目标客户使用并承担回收工作的一种托盘供应模式,涉及仓储运输、异地回收、维修翻新、循环销售等多个环节,从而大大减少托盘使用企业的物流与包装成本。关于托盘循环共用的状况,本刊已多次撰文进行过介绍,这里就不展开说明。在此着重强调的是,托盘标准化工作是托盘能够循环共用的前提条件,而目前国内的相关管理机构、行业协会等,都在这方面进行的相关推进工作。

托盘循环共用

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的一次会议上,披露了正在进行的开放式托盘共用系统的标准化与认证工作。据该协会统计,2016年国内托盘保有量约12亿片,数量巨大,且不断在增长,其中标准化率只有23%,循环共用托盘约只占2%,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其中,路凯和集保自2007年开始建设封闭式托盘池,目前约有1000万片托盘。但是,中国地域辽阔,行业众多,封闭式托盘池受制于托盘回收和维修网点的局限性,无法完全覆盖。因此,开放式托盘池的创建能够加快全国托盘循环共用体系的建设,使更多地区、更多行业使用循环共用托盘,降低物流成本。该协会预计两种托盘池模式的并行发展,将是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与托盘类似的物流承载容器,如周转箱、快递盒也出现了共享租赁的使用模式。周转箱租赁业务的逻辑与托盘基本类似。物流服务终端快递盒出现共享租赁模式,更多是为了应对包装“绿色化”的需求。

周转箱循环共用

事实上,随着电商和快递行业的迅速发展,包装所产生的资源浪费、包装垃圾等问题一直为人诟病。尽管有一些电商和快递企业尝试过包装回收举措,但也都收效甚微。共享快递盒模式的出现,能够带来最直接的变化就是减少快递包裹产生的纸箱和包装浪费,并且减少包装垃圾。这是绿色循环经济在快递物流行业的具体实施表现,是行业利用共享经济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智选择。尽管共享快递盒有很多优点,但是未来能否引领快递行业进行绿色变革还有待观察,因为其也面临着产品标准化和回收体系建设两大课题。

物流系统资源由建设服务向租赁服务转变

我们这里谈到的“物流系统”指的是仓储自动化物流系统。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产业升级,作为生产支撑体系的物流系统也日益受到重视,而建设高效自动化物流系统(物流中心建设)是企业提升自身物流能力的重要项目。最初的物流系统建设都是以定制开发的整体项目为主,这主要是因为各个企业、各个行业的物流需求不尽相同、各有特点,自动化物流系统建设需要根据客户需求量体裁衣。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甲方企业的需求发生变化:由最初建设物流中心得到物流能力,转变为希望通过租赁物流中心资源(也就是乙方代运营模式)得到相关物流服务。甲方企业需求变化主要基于两点原因:

第一,物流中心建设投入资金大,建设周期长。甲方企业一方面希望能够降低物流系统建设投资压力,另一方面也担心自身物流需求发生变化,希望规避重金投资的物流中心建设周期过长与自身需求变化不匹配带来的风险。

第二,自动化物流系统是现代物流技术装备集大成者,其中整合了包括储存、输送分拣、装卸搬运、集装单元化,以及物流信息系统等多个子系统,其运营与维护本身就需要非常强的专业性。甲方企业自己来运营和维护本身就需要付出非常大的精力,还不如外包给专业人士进行运营。这些因素都促使物流系统资源有建设服务向租赁服务转变。

最早这个趋势出现在电子商务物流领域。因为电商物流的需求变化最快,而相关公司也更愿意尝试这种全新的服务模式。应该指出的是,这种转变不应被简单看成仅仅是甲方付费方式和物流中心运营方的改变,其中还包含更深层的技术升级。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和共享理念提升电商物流订单处理效率:电商客户订单特点是前端订单散,末端配送需求散。而新型的第三方物流运营中心就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和共享物流理念,整合各家电商物流的零散需求,实现订单集成与订单合并,从而整体提高物流运作效率。而最新出现的云仓模式,甚至可以共享各个物流中心的仓储资源和物流处理能力,通过线上线下深度整合,以云计算、大数据为基础,构建仓储互联网平台数据库,共享仓储资源与商品库存信息,实现仓储资源的网上交易、网上调度、实时跟踪与监控,提高全社会的仓储管理水平。由于多家公司共享物流系统资源,对于仓库中相关货物的监控准确性和精度要求更高了,而快速发展的物联网技术和可视化技术都为这种模式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在这种服务模式转变情况下,一些物流设备商及系统服务商开启了创新型仓储运营服业务板块。以南京音飞为例,该公司是我国一家知名系统集成企业,目前该公司已通过融资方式为电商、三方物流、商贸流通等企业提供高效的自动化仓储系统,按照客户需求出资建设货架系统、自动化仓储装备和安排仓库操作及管理人员,客户只需按照作业量向音飞支付相关费用。这种模式推动了自动化、智能化物流技术的应用,提升了仓库作业效率;降低了客户投资风险;专业的仓储物流运营服务保障了自动化系统的良好高效运行,提高了仓储运营效率,降低了成本,避免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能源消耗。至2017年上半年,音飞公司一些仓储运营服务项目已陆续落地实施,如该公司已中标菜鸟维保服务项目;与唯品会签订自动化服务合同,在其自有或租赁的园区内为其提供包括但不限于相关设备设施及自动化运行系统等服务。

物流监控装备共享租赁开辟全新细分市场

除了叉车、托盘等常规物流装备的租赁服务,国内很多公司还推出了一些物流运作相关装备的共享租赁服务,如物流监控设备的共享租赁。尽管这些装备的共享租赁甚至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但正因如此其服务可以看成是一个待开发的空白市场,想象空间巨大。

记者就了解到这样一个全新案例:深圳易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年刚刚推出的“透明E族”物流监控设备共享租赁服务项目。深圳易流公司是专业从事物流运输透明管理的公司,能为各类客户提供多种物流监控项目实施及服务。该公司创新事业部总经理尹书喜向我们介绍说:“两年前我们在做国内一家大型制造业企业的项目时,客户就提出了临时分时租赁GPS设备的需求。后来经我们调研发现,物流监控装备共享租赁有着广泛的需求:

1、高峰期用车临时设备需求。如今年6.18促销之际,国内一家专业从事生鲜冷运的大型上市物流运输企业,租用了我们500多个测温定位设备,使用时间为一个月。

2、临时用车提供高质量低成本服务。很多物流企业都有临时用车的需求,这些车辆因为不是长期合作的,因此无法要求他们做到统一监控。这类客户,透明E族可以为其提供按单趟临时租用的服务。比如,我们有一家零担运输的客户,其长途班车基本是物流园区的回头车,因此一直在按趟租我们的便携式GPS,按单个运输周期为3天来算,租金才数十元。

3、层层转包货物,对货物监控的需求。众所周知,层层转包货物是零担运输的常态,发货方永远无法知道自己的货被转了几手,要想实现实时监控就更难了。而透明E族的追货宝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采用临时租赁方式租一台我们的追货宝放在货里或者交接单里,不管怎么转包,转多少次,都可以实现实时监控。

4、高价值货物临时监控需求。有一些高价值货物运输频次并不高,但是对运输监控要求很高,需求迫切,产生临时短期监控的需求,临时租赁透明E族的追货宝可以及时解决这一问题。”

易流公司的“透明E族”服务项目已于今年4月5日上线试运营,7月18日正式运营。目前,“透明E族”已经接入了该公司便携式GPS、测温设备、追货宝三类移动设备,预计年底易流所有移动设备都可接入平台,届时客户还可以租到易流公司的电子锁、魔方等移动设备。截止目前,已经有300多位客户使用了“透明E族”的服务。

尹书喜还表示,“透明E族”在服务各个环节全面借鉴共享模式和引入全新移动互联网服务应用,把沟通、交易、合同、支付等环节拉到线上,把培训使用等环节做成自助模式,最大程度方便了客户的使用需求,提升服务效率,也助力易流整体业务互联网化和平台化。如:借鉴共享模式还可实现异地归还。透明E族借鉴了汽车分时租赁、共享单车、外卖众包等运营模式,采用了微信最新的小程序开发客户端和E站端,客户无需安装和下载APP,直接在微信里预约租赁需求,然后选择合适的设备交接方式,微信支付费用即可完成服务。透明E族在设备交接方式支持就近E站自取/还和上门服务,E站取/还设备时类似共享单车的扫码交接方式,简单方便。在未能开拓E站的区域,易流跟国内一家极具规模的知名物流集团签署了战略服务协议,仓配服务能保证到北、上、深、武汉等DC仓近就发货,时效基本可以做到次日达。值得一提的是,透明E族在E站全国部署方面,易流采用了外卖众包的模式,物流从业人员可以兼职做透明E族的E站管理并按单结算费用。对于“透明E族”服务网点建设,尹书喜表示:“我们跟据客户需求正在不断部署我们的线下服务网点,计划两年内覆盖物流发达城市。目前我们产品的定价根据市场需求等因素综合制定,比较优惠,相对传统买设备基本上可以把客户的临时监控成本降低90%左右。”

物流园区开发和运营公司进入物流装备租赁市场

目前,很多物流地产开发和运营公司也积极进入物流装备租赁市场,并且他们本身具有很多先天优势。与普通的商品(如汽车、自行车等)相比,物流装备的应用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即有着明确的应用环境和场景:多在生产厂区、物流园区的范围应用。这都使得物流园区开发和运营公司近水楼台可以开发物流装备租赁业务。

如知名工业地产开发公司普洛斯,在2015年2月就注册了一家融资租赁公司,为客户提供货架、叉车等设备的融资租赁服务。目前,普洛斯还推出了专门针对冷链物流的融资租赁方案,为相关企业提供标准化的仓库和昂贵的制冷设备的租赁服务,并能在资金方面为冷链物流企业提供融资扶持。

货架租赁

专注在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与经营业务的深国际,旗下有专门从事租赁业务的深国际租赁公司,也积极开展共享物流设备租赁方面的业务。深国际公司作为综合投资集团,其股东单位有从事金融业务的深圳南海嘉吉金融控股股份公司;从事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圳市宝鹰建设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从事物流园区运营和物流、供应链综合服务的深圳市友和道通实业有限公司;从事叉车制造的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这使得深国际租赁能够结合优质资源快速推进物流装备租赁共享业务的发展。由此也可见,物流园区开发和运营公司将成为物流装备租赁市场一个重要的玩家。

总的来说,目前共享经济模式大行其道,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带来全新的技术变革,这都给物流装备租赁行业升级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物流装备租赁行业能否抓住机遇,打造出全新的有别于传统租赁的交易服务方式,迎来一轮发展热潮,值得我们期待。

 



人工智能赛博物理操作系统

AI-CPS OS

人工智能赛博物理操作系统新一代技术+商业操作系统“AI-CPS OS: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分支用来的今天,企业领导者必须了解如何将“技术”全面渗入整个公司、产品等“商业”场景中,利用AI-CPS OS形成数字化+智能化力量,实现行业的重新布局、企业的重新构建和自我的焕然新生。


AI-CPS OS的真正价值并不来自构成技术或功能,而是要以一种传递独特竞争优势的方式将自动化+信息化、智造+产品+服务数据+分析一体化,这种整合方式能够释放新的业务和运营模式。如果不能实现跨功能的更大规模融合,没有颠覆现状的意愿,这些将不可能实现。


领导者无法依靠某种单一战略方法来应对多维度的数字化变革。面对新一代技术+商业操作系统AI-CPS OS颠覆性的数字化+智能化力量,领导者必须在行业、企业与个人这三个层面都保持领先地位:

  1. 重新行业布局:你的世界观要怎样改变才算足够?你必须对行业典范进行怎样的反思?

  2. 重新构建企业:你的企业需要做出什么样的变化?你准备如何重新定义你的公司?

  3. 重新打造自己:你需要成为怎样的人?要重塑自己并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保有领先地位,你必须如何去做?

AI-CPS OS是数字化智能化创新平台,设计思路是将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无缝整合在云端,可以帮助企业将创新成果融入自身业务体系,实现各个前沿技术在云端的优势协同。AI-CPS OS形成的字化+智能化力量与行业、企业及个人三个层面的交叉,形成了领导力模式,使数字化融入到领导者所在企业与领导方式的核心位置:

  1. 精细种力量能够使人在更加真实、细致的层面观察与感知现实世界和数字化世界正在发生的一切,进而理解和更加精细地进行产品个性化控制、微观业务场景事件和结果控制。

  2. 智能:模型随着时间(数据)的变化而变化,整个系统就具备了智能(自学习)的能力。

  3. 高效:企业需要建立实时或者准实时的数据采集传输、模型预测和响应决策能力,这样智能就从批量性、阶段性的行为变成一个可以实时触达的行为。

  4. 不确定性:数字化变更颠覆和改变了领导者曾经仰仗的思维方式、结构和实践经验,其结果就是形成了复合不确定性这种颠覆性力量。主要的不确定性蕴含于三个领域:技术、文化、制度。

  5. 边界模糊: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不断融合成CPS不仅让人们所知行业的核心产品、经济学定理和可能性都产生了变化,还模糊了不同行业间的界限。这种效应正在向生态系统、企业、客户、产品快速蔓延。

AI-CPS OS形成的数字化+智能化力量通过三个方式激发经济增长:

  1. 创造虚拟劳动力,承担需要适应性和敏捷性的复杂任务,即“智能自动化”,以区别于传统的自动化解决方案;

  2. 对现有劳动力和实物资产进行有利的补充和提升,提高资本效率

  3. 人工智能的普及,将推动多行业的相关创新,开辟崭新的经济增长空间


给决策制定者和商业领袖的建议:

  1. 超越自动化,开启新创新模式:利用具有自主学习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动态机器智能,为企业创造新商机;

  2. 迎接新一代信息技术,迎接人工智能:无缝整合人类智慧与机器智能,重新

    评估未来的知识和技能类型;

  3. 制定道德规范:切实为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制定道德准则,并在智能机器的开

    发过程中确定更加明晰的标准和最佳实践;

  4. 重视再分配效应:对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冲击做好准备,制定战略帮助面临

    较高失业风险的人群;

  5. 开发数字化+智能化企业所需新能力:员工团队需要积极掌握判断、沟通及想象力和创造力等人类所特有的重要能力。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创造兼具包容性和多样性的文化也非常重要。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和 人工智能,像君子一般融合,一起体现科技就是生产力。


如果说上一次哥伦布地理大发现,拓展的是人类的物理空间。那么这一次地理大发现,拓展的就是人们的数字空间。在数学空间,建立新的商业文明,从而发现新的创富模式,为人类社会带来新的财富空间。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区块链,是进入这个数字空间的船,而人工智能就是那船上的帆,哥伦布之帆!


新一代技术+商业的人工智能赛博物理操作系统AI-CPS OS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并创造新的强大引擎。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形成从宏观到微观各领域的智能化新需求,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引发经济结构重大变革,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





产业智能官  AI-CPS



用“人工智能赛博物理操作系统新一代技术+商业操作系统“AI-CPS OS: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在场景中构建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学习提升的认知计算和机器智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DT驱动业务、价值创新创造的产业互联生态链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AI-CPS,更多信息回复:


新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新产业:智能制造”、“智能农业”、“智能金融”、“智能零售”、“智能城市、“智能驾驶”新模式:“财富空间、“数据科学家”、“赛博物理”、“供应链金融”


官方网站:AI-CPS.NET




本文系“产业智能官”(公众号ID:AI-CPS)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产业智能官(公众号ID:AI-CPS推荐的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联系、投稿邮箱:erp_vip@hotmail.com





登录查看更多
2

相关内容

机器人(英语:Robot)包括一切模拟人类行为或思想与模拟其他生物的机械(如机器狗,机器猫等)。狭义上对机器人的定义还有很多分类法及争议,有些电脑程序甚至也被称为机器人。在当代工业中,机器人指能自动运行任务的人造机器设备,用以取代或协助人类工作,一般会是机电设备,由计算机程序或是电子电路控制。

知识荟萃

精品入门和进阶教程、论文和代码整理等

更多

查看相关VIP内容、论文、资讯等
最新《生成式对抗网络》简介,25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74+阅读 · 2020年6月28日
2020年中国《知识图谱》行业研究报告,45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240+阅读 · 2020年4月18日
阿里巴巴达摩院发布「2020十大科技趋势」
专知会员服务
107+阅读 · 2020年1月2日
【德勤】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68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304+阅读 · 2019年12月23日
【阿里技术干货】知识结构化在阿里小蜜中的应用
专知会员服务
98+阅读 · 2019年12月14日
2018年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7+阅读 · 2018年11月20日
SLA 99.99%以上!饿了么实时计算平台3年演进历程
51CTO博客
11+阅读 · 2018年4月10日
【智能商务】海量商品查找利器—苏宁搜索系统
产业智能官
5+阅读 · 2017年12月1日
Universal Transformers
Arxiv
5+阅读 · 2019年3月5日
Arxiv
5+阅读 · 2018年5月1日
VIP会员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