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的人都被心理问题折磨过 | 灵魂的至暗时刻

2018 年 8 月 15 日 笔记侠


封图设计 | 泉十七  责编 | 丽丽

 第  2421 篇深度好文:6350字 | 8分钟阅读


8月7日前后,如果你打开社交媒体,你一定看到了成百上千人在讨论当天甘来从22楼跳下身亡的消息。


有些人想不明白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个平时笑容灿烂的创业者亲手结束自己的生命。


另一些人则指出,我们永远无法知晓他人的痛苦:不论一个人过着多么令人艳羡的生活,并不表示她或他就不会受到抑郁症的折磨。



腾讯前员工阿甘,从腾讯离职后自主创业,曾经创办过3家公司。201410月,甘来成立深圳法兰互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法兰游戏)


20164月,先后成立深圳市来宝互联网投资企业和深圳市莱秀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在第三家公司即将创业成功的当口,他却突然从22楼跳下,离开了这个世界。


阿甘走之前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是:“谢谢,我会在天堂安好”,而另一条更早一点的消息是:创业者的苦逼。

 

一、哪个创业者没有

经历过至暗时刻?


任正非在华为创业艰难期说过的最决绝的话,就是“研发失败我就跳楼”。


他历次讲话文件被外界视为圭臬,但也折射出一个残酷的事实:每一个创业者曾饱受各种压力的折磨与摧残。



刚结束三周年庆典的一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兼CEO刘涛(化名)近日在接受《笔记侠》采访时分享了他的故事:


在刚起步时和发展过程中,他的公司和大多数创业公司一样,遇到的困难也是数不胜数。


刚起步时,资金匮乏、缺少人力支撑,创始人兼CEO刘涛在刚开始也曾怀疑自己所做的事情是不是对的。


如果事情没有成功,这个风险和损失是否能扛住?能不能得到家人的支持?


每一个问题都必须在项目启动前想清楚,但每一个问题又都那么的棘手,让人焦头烂额。



“这个过程其实非常煎熬。”刘涛回忆道。


当时甚至想到了通过抵押老家的房子来作为公司的启动资金,不过,幸运的是,房子没有抵押出去,而是通过借的方式得到了启动资金。


钱的问题解决了,但这个事情到底是不是对的,这个问题却也着实让人为难。因为,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帮他回答,只有自己去找答案。


所以,当时刘涛通过不断地请教高人、和对方进行深度交流以及查看海量的资料来帮自己拨开迷雾。


后来,这些问题都有了着落,项目终于起步了,但这却并不意味着熬过了煎熬期,因为还有更多的难题等着去解决。


比如引进人才就是一大难题,一来,公司资金本身不足,要靠钱来吸引人才不太现实。二来,公司资源还在开发阶段。另外,公司团队刚刚成立等。


除了未来的美好愿景之外,看上去没有任何条件可以吸引到志同道合的人来加入公司,并一直和公司并肩作战。


“所以,来北京后一个多月左右的时间里,我都非常焦虑,不知道去哪里,该去找谁,要做什么。”难题真是无穷无尽,每天都有突发状况。回忆起那段时光,刘涛仍是感慨。

“那段时间非常焦虑,很多晚上都是彻夜难眠。”刘涛回忆道。所有困难摆在面前时,有时候也会痛哭流涕,焦灼、自责等负面情绪扑面袭来,有时候甚至会持续几个月。


而要解决这些难题,只能告诉自己永不放弃,一定要坚持。


“好在我是一个比较开朗的人,通过和高人进行一段深度对话,看书或者在飞机上和外界片刻的隔绝,都能让焦灼感慢慢减少,没有得抑郁症。”刘涛语气中透着一丝轻松。


但也有创业者能清楚的知道自己得了抑郁症。


硅谷风险投资机构Foundry Group总经理Brad Feld布拉德·菲尔德在一次演讲中分享了他在抑郁症下挣扎下的经历。


在他的生活中,发作过三次严重的抑郁症,每一次都让他痛苦。


最近一次发作,开始于2016年1月,在几个月的感觉完全枯竭后,5月才开始恢复正常。


据他介绍,一般到了秋天,他就很少有休息时间,并且睡眠不佳,也很少运动。


2016年10月,来了一次令人担忧的健康预警,他在医院做了一个手术,取出一块肾结石。


经历病床的痛苦和工作动荡的他,那段时间,陷入了深深的沮丧中,快乐随风而逝,一切看起来都有点绝望。

“这就是抑郁症的感觉,”他在演讲中说道。而且他注意到,往往在他最具有创造力的时刻,最容易患发抑郁症。

 

二、抑郁症可能远比你

想象得更加普遍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理障碍的主要类型。

抑郁症的5个症状:

 

第一、心情低落

 

抑郁症最为常见的症状就是存在持久性情感低落悲观消极,轻度患者会出现闷闷不乐兴趣减退的症状。



如果严重还会出现痛不欲生的感觉,甚至可能会出现生不如死的感觉。

 

而且患者会出现典型晨重夜轻的变化,在这种前提条件下,患者还会出现无用感以及无价值感,甚至有一些患者还会出现幻觉。

 

第二、思维迟缓

 

患者会出现反应迟钝以及思路闭塞现象,总是觉得脑子就像生锈的机器,临床上反应为主动性言语比较少,语速明显缓慢,即便是聊天也会存在对答困难,影响正常交流。

 

第三、意志活动减退

 

这种症状的主要表现为生活被动不想做事,甚至不愿意跟周围的人相处,严重的时候甚至连基本的吃喝拉撒都会受到影响。


这种情况被称之为抑郁性木僵,严重患者会伴随消极自杀的观念,觉得结束自己的生命是一种解脱。

 

第四、认知功能遭受损害


有研究得出抑郁症存在认知功能损害,比如学习困难、语言流畅性差、肢体的协调性比较差,甚至会出现记忆力下降以及注意力下降的症状。

 

第五、躯体症状

 

患者会存在一定睡眠障碍,经常会出现食欲减退以及体重下降的现象,而且身体的不适还会影响到身体的各个器官。


比如恶心、呕吐以及出汗等等,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早醒,醒来后很难再入睡。

 

抑郁症的高危人群:

 

尽管没有具体的数据可以表明商业化程度与人的精神健康直接相关,不过职场确实成为现代人心理危机的触发源之一。

 

不久前,44岁万达女高管徐毓跳楼身亡,让人震惊。

 

这位在业界颇为有名的女强人,生前是南京万达茂项目的总经理。她为了这个项目倾尽了心力,没日没夜地加班,就连大年三十也只在家呆了一个多小时。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6月1日万达茂项目终于盛大开业,就连业内人士也都对徐毓称赞有加。

 

但在6月5日下午万达开会,上司以业绩未达标为由,公开批评了徐毓,甚至有董事表露出要撤换她总经理职务的意思。

 

一时之间委屈和愤怒涌上心头,徐毓当场合上了本子,对众人说了一句“今天这个会我不开了,我不干了”,接着就起身离开了会议室。

 

6月5号傍晚,徐毓突然在一家三口的群里发了一条微信“对不起”,之后便失去了联系。



第二天上午,警方在万达茂附近一处在建楼盘下发现了坠楼身亡的徐毓尸体。

 

毫无保留地付出却没有得到任何的回报,既没有功劳也没有苦劳,反倒换来一顿劈头盖脸的指责和全盘否定,要她情何以堪?

 

一时之间,这个外表坚强的女强人,崩溃了。内心紧绷的那根弦断了,什么也都放下了。

 

前几天,在华山跳崖的男子骨灰终于被家属认领,没有索赔,没有纠纷。

 

整件事发生的一如他坠崖时那般平静,平静到我们多希望这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网络上有消息称这位男子是因为患有抑郁症,之前就多次有过自杀的念头。这一次他选择孑然一身地来到华山栈道的万丈山崖上,张开双臂,一跃而下。


 

同样的,32岁香港女歌手卢凯彤也在前几天选择了和这个世界告别,她前一天还出席了一档综艺节目,没有任何征兆。

 

卢凯彤曾接受抑郁症的治疗,也许她始终没有真正走出来。


没有人知道他们自杀的具体原因,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人生中一定是遇到了某种困难。而这种困难一步一步累积,最终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大量的此类故事传达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抑郁症可能远比你想象得更加普遍,而有些你永远不会怀疑患有抑郁症的人也可能正经历痛苦。

 

而对抑郁症置之不理可能会毁掉一个人的婚姻、工作和友情——没错,还有他/她的生命。

 

三、哪些情况会触发情绪危机?

 

1.创业失败带来的压力:

 

一方面,创业失败的意义建构受到社会各方成员的影响。

 

一旦创业失败被察觉或发现(例如企业申请清算或者破产保护,当事企业及当事人常会被认为“名誉扫地”。

 


社会成员可能会对其产生认知、情感或归因上的偏见,相关反应可能给当事企业或当事人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影响创业者对失败意义的理解及随后的决策。

 

另一方面,社会成员对失败的意义建构是在各方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

 

创业者、职业经理人、员工、外部合作者等相关方对失败可能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并不存在一个天然的“共识”,很多时候要靠记者等意义建构的中介者、仲裁者形成判断并散布。

 

但创业失败的原因通常比较复杂,媒体的判断有流于表面或失之片面的可能,同时存在迎合大众的偏见和预期的天然倾向。


在这一过程中,多方利益相关者互动交织,共同塑造了对创业失败的集体性共识。



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真相有时并不重要,在自媒体盛行的“看客时代”尤其如此。

 

正因如此,创业者很难以“独善其身”或“清者自清”的姿态面对失败

 

2. 职场人士哪些情况易出发情绪危机?

 

● 不断重复、成就感低的工作

 

流水线上的工人、HR、财务、文秘、行政、讲师、公务员等,都属于这一类型人群。他们的工作内容大多是不断地重复,薪水瓶颈期来得比较早,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



如果个人的自我追求很高,职业倦怠会来得更早。


另一方面因为工作的可替代性高,晋升空间小,这些人容易受到来自同辈甚至后辈的压力,也更容易焦虑,或者抑郁。

 

对能力要求高、业绩压力大的工作

 

尽管研发、记者、销售等岗位不太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因为这些公司人要面对各种类型的课题、采访对象和客户,工作内容一直在变化,也有更多机会产生成就感。


但相应地,这些工作对于公司人的能力、业绩要求也更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才能不落后,这种追求反过来也会带来很大的压力。

 


● 对晋升和薪水不满意

 

晋升或薪水方面的不满意跟个人成就感相关,主要是自我期许和实际状况之间的不协调。


可能是自我能力赶不上自我期许,也可能是外界评价低于自我评价,这些因素都会造成自尊的受挫。

 

● 工作3至5年期间最容易感到压力

 

一般而言,工作3至5年是公司人压力最大的一个时期。


这个阶段公司人往往正在从职场新人过渡为项目负责人,需要承担更多的压力,不光要把自己的业务做好,还要带领团队一起完成项目。


因此对于公司人的学习能力、管理能力等都有更高的要求,公司人常常会在这个转型期因为担心自己胜任不了而觉得压力很大。

 

职场关系紧张会让人感到困扰

 

一天大部分的时间,我们是用来和上司、同事与下属相处的,工作上的交集让大家必须保持一种信任和亲密。



一旦处理不好这种关系,很有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工作情绪,甚至是工作结果。

 

重大应激事件

 

亲人或朋友的离世、自然灾害、安全事故、组织变革引起的工作关系变化等,因其突然性和对生活的重大改变,会让人因为没有准备而不能快速完成心理整合,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产生心理危机。

  

四、抑郁患者怎么自救?

  

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把老套的“自力更生、重振旗鼓”口号变成一个形象的动词,是一门学问,学会积极管理是必修的功课。

 

下面主要分创业者和普通人分享一些面对抑郁症的方法

 


1.创业者:

 

为了不被利益相关者的负面反应拖入“至暗时刻”,创业者一般会采取印象管理策略来避免、应对这些负面反应。

 

印象管理是指任何能够改变、保持个体在另一个人眼中形象的行为,这些行为以达成某些有价值的目标作为目的。

 

研究发现,创业者主要采取 5 类印象管理策略应对失败的污名,分别是:隐瞒真相、积极定义、推卸责任、承担责任,沉默寡言。

 

创业者应该主动运用印象管理策略管理失败,影响受众对创业失败的意义建构,以尽快走出失败的阴影,以下几条原则可供参考。

 

1.我心向阳  

 

创业者需要明确的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外界对自己的看法,因此不能因失败看轻自己,否则往往会吸引他人“落井下石”,以“受害者”心态验证自己的观点。

 

创业者需要对创业失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失败是多数创业活动的必然结局,本身具有重要的学习价值。

 


创业者在面对失败时可采用“净罪”(Catharsis)的修辞说服自己,区分创业失败前后的自身。

 

相信只有通过失败的洗礼才能获得提升和一个全新的自我,将失败解释为试错、“垫脚石”,是证明未来会有更大成就的“将军的伤疤”,向更加积极的方向引导相关方的态度。

 

2.积累资本  

 

创业者拥有的社会资本(例如声望、社会地位)越多,创业失败越难以导致污名,即便造成污名,污名对创业者声誉的负面影响也非常有限。


首先,地位、声望等社会资本会改变大众对创业失败的看法,拥有更多社会资本的创业者更易获得大众的善意和同情,令大众展现出更为积极的反应;


其次,作为信任储蓄,社会资本可以换来受众对创业失败的谅解;


最后,社会资本有网络效应,创业者与网络中的其他精英相互支持,更易获得声援。


 

因此,创业者平时应注意积累“人品”,少树敌、多交友,积累社会资本,并防止在“至暗时刻”透支自己的社会资本。

 

3.保持距离  

 

创业者应与造成失败的“负面事件”保持适当距离以减少失败的污名,尽可能说明造成失败的因素是不受创业者意志控制的外部因素,且该情形不会再次发生。

 

当失败是由利益相关者不合规或不合法的行为导致时,创业者应当迅速明确责任方并与之划清界限,拒绝当“替罪羊”。

 

如果受众认为造成失败的原因是可控的,则更倾向于将处于事件中心的创业者视为主要责任人并采取惩罚措施;

 


如果创业者将失败更多地归咎于自身,受众就有了明确的指控目标,指控会更多针对创业者个人;

 

如果受众认为造成失败的因素极有可能再次发生,就会质疑创业者未来取得成功的可能。

 

4.充分沟通

 

我们的研究显示,创业者在创业失败后对创业过程进行详细陈述、曝光细节有利于减少失败的污名。

 

一方面,谣言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创业者和受众之间信息不对称,受众能够获取的信息不够充足和准确,多数情况下会形成对失败的夸大式毁谤,创业者对信息的主动曝光能够在早期杜绝这种隐患。

 

另一方面,创业者可以在详细陈述、曝光细节的过程中向受众展示其关键决策是通过科学的方式作出的,即便回到原点,失败仍不可避免,使社会受众有“代入感”,引发共鸣,获得谅解。


5.巧用组合  

 

每种印象管理策略的有效性都存在相机因素,组合策略可能比单独使用某一种策略更为有效。

 

例如隐瞒真相可能是不道德的,但它是一种有效的临时措施,能够为其他长期有效的策略,如积极定义、推卸责任等赢得实施的时间。

 

保持距离就往往意味着组合策略,我们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创业者将失败框架设定为“环境太复杂、敌人太狡猾、我竭尽全力、之后不会再次发生”时,更有可能获得社会受众对失败的理解和接受。

 

6.因人制宜  

 

没有普遍适用、一劳永逸的印象管理策略,对待不同特质、规模、身份和文化的受众要采用不同的策略。

 

普通人:

 

1. 跑步

 

前万科副总裁毛大庆分享了他的跑步经验。之前,毛大庆就是一位抑郁症患者,当时医生给他开了一口袋的药,看着那些药写的功能,都挺吓人的,都是幻觉呀、恍惚啊什么功能。


这些药,他将吃没吃的时候,认识了陪跑教练田老师,然后,开始就开启他的跑步历程。

 

“虽然,在跑步起初经历了很多困难,但它给了我健康的身体,第二次生命”。毛大庆说到。

在跑了好多次之后,人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是个超越体育精神的,心灵的净化。

 

2. 专业治疗

 

在专业的精神医院和综合医院的精神科,医学专业背景的医生会通过药物等医疗手段来影响个人的激素水平,以此控制抑郁的发生。

 

3. 心理咨询机构。


咨询师通过交流和沟通,从心理治疗的角度来帮公司人解决情绪问题。


当然对于大部分公司人来说,意识到自己患有心理疾病本身就需要一个过程。



因此他们往往从心理咨询开始,只有严重到被判断为病理性疾病的,才会到专业医生那里寻求解决方法。

 

4. 说出你的故事

 

过去人们总是对抑郁症患者说,你应该洒脱一点,"自己振作起来。"


如今这种情况已经不多见了,因为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抑郁症是一种疾病,而得了抑郁症的人没法表现得更洒脱,就像得了癌症的人没法自我治愈一样。


据估算,美国每年会有1600万成年人经历严重的抑郁发作,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讲出他们的故事,抑郁症的污名有望被彻底抹除,只是速度还不够快。

 

同时,抑郁症是一种疾病,而非性格缺陷,对抑郁症的污名化不仅会适得其反,而且非常危险。希望每一个正视抑郁症,不要用异样的眼光看待抑郁症患者。

 

笔记侠新课推荐:

天图投资CEO冯卫东

一手投出了周黑鸭、小红书、

快看漫画、吐槽大会等知名品牌

不到5年,就让天图成为

消费品投资领域第一品牌

推出首次线上课程

《冯卫东 · 升级定位24讲》

融合11年定位研究和实践经验、

1000+企业的实战反馈

历时8个月精心打磨而成



笔记侠好文推荐:


2018年最值得一读的互联网书单

没有到不了的远方,终点就在你心里

小红书、周黑鸭背后的男人,讲透了品牌起名四要诀



看完了,给笔记侠点个赞再走呀↓↓↓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新说法】 创业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只把它当作一种工具来用。 创业如修行,在不断前行中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旧说法】
创业是一种能力,一种获取并整合利用资源的能力;
创业是一个过程,一个创造经济和社会价值并融入社会经济体系中的过程;
创业是一种思维模式,一种敢于承担风险和责任的思维模式;
创业是一种心态,一种苦中作乐,追求结果但更享受过程的心态;
创业是一种意识,一种不断学习,锐意进取的意识。
商业数据分析,39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58+阅读 · 2020年6月2日
Python数据分析:过去、现在和未来,52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99+阅读 · 2020年3月9日
《人工智能2020:落地挑战与应对 》56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95+阅读 · 2020年3月8日
清华大学两名博士生被开除:你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机器学习算法与Python学习
25+阅读 · 2019年9月16日
5G进电厂走到了哪一步?
1号机器人网
15+阅读 · 2019年2月13日
知乎破8万赞回答:那些厉害的人,思维方式比你强在哪儿?
李开复为何说年底人工智能泡沫要破?
数据猿
4+阅读 · 2018年2月5日
IDG资本杨飞:从价值投资谈2017中国现象
IDG资本
4+阅读 · 2017年12月22日
Conditional BERT Contextual Augmentation
Arxiv
8+阅读 · 2018年12月17日
Text classification using capsules
Arxiv
5+阅读 · 2018年8月12日
Arxiv
5+阅读 · 2018年4月22日
VIP会员
相关资讯
清华大学两名博士生被开除:你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机器学习算法与Python学习
25+阅读 · 2019年9月16日
5G进电厂走到了哪一步?
1号机器人网
15+阅读 · 2019年2月13日
知乎破8万赞回答:那些厉害的人,思维方式比你强在哪儿?
李开复为何说年底人工智能泡沫要破?
数据猿
4+阅读 · 2018年2月5日
IDG资本杨飞:从价值投资谈2017中国现象
IDG资本
4+阅读 · 2017年12月22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