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到了北京,在天安门广场东侧,会看见一幢威严雄壮的白色建筑,那是中国国家博物馆。 
    
    
    
    
    这里收藏了140余万件(套)文物,从考古文物到历代传世精品,从古籍文献到当代艺术,从皇家珍藏到民俗器具…… 
    
    
    丰富精彩的馆藏让它被评为“全世界最受欢迎博物馆”,同时它也是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目前发现时代最早、保存最好的西汉木简,上面写着《仪礼·士相见之礼》。 
    
 
    
    
    
    
    
    
    
    
    
    
    还有晚明时代的大漆珍品——朱漆描金嵌百宝的人物故事柜。 
    
    
    这些宝贝,都收藏在国家博物馆里,可以说, 
    走进国博,就走进了中国自上古以来几千年的文明和历史。 
    
    
    
    
    现在,这所中国最顶级的博物馆,推出了2020年的《国博日历》 
    
    
    
    
    中国红的色调,纯棉质感的布封,黄金比例的对开函盒,还有金属质感的玉龙形磁吸扣, 
    
    
    
    
    
    
    
    
    
    
    这件器物代表了当时北方玉器最高水平的琢磨技术,因此人们也把这枚玉龙赞为“中华第一龙”。 
    
   
 
    
    
    每一天一件国宝级藏品,由国家博物馆的专家从上百万件藏品中精选而出。 
    
    
    其中不乏平时难得一见,只有特展才有机会展出的珍贵藏品。 
    
    
    
    
   
 
   ![]()
 
   
 
   限时特惠价:¥68(日常销售价¥99)
 
   10月15日特惠结束
 
    
   
 
    
    
    《国博日历》按照朝代的顺序,对照12个自然月,将这些文物分为12个主题: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春和景明、深耕易耨、雨露滋润、榕阴消夏、烁玉流金、金桂馥郁、秋收万斛、枫林尽染、金玉满堂、粉妆玉砌。 
    
    
    
    
    
    插页上的几何图案灵感来自文物,颜色则是中国画常用的四种:明黄、青金、荷花和蛋壳青。 
    
    
   
 
    
    
    
    彩陶背壶呈红色,高领、圆腹、平底。壶面施彩,图案绚烂,是新石器时期大汶口文化特有的水器。 
    
 
    
   
 
    
    
    
    西汉时期的甬钟,钟身遍布纹饰,上面还有铭文共129字。 
    
   
 
    
    
    
    木简共有16枚,上面以隶书写着939字,内容是《仪礼》,这也是目前保存最好的一部古代图书,需要保存在某种防腐溶液中。 
    
 
    
   
 
    
    
    
    这个木头雕塑的猴子形体小巧,刀法简练,形态逼真,难得一见。 
    
   
 
    
    
    
    耙是疏松土壤的重要农具,可以用来将翻出的土块打散,同时清除杂草。在宋代时,铁耙的应用十分广泛。 
    
 
    
    
    
    
   此图相传为刘松年所画。上面有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岳飞四人,都是著名的抗金将领。南宋史学家将宋高宗赵构重建宋王朝及南宋初年称为一次“中兴”,故名“中兴四将图”。
 
   
 
    
    
    每逢具体的传统节日,页面底部还会有节日的名称,字体则来自历代书法名家。 
    
    
    比如“元旦”两个字,就来自米芾的《元日帖》和《适意帖》。 
    
    
    
   
 
   ![]()
 
   
 
   限时特惠价:¥68(日常销售价¥99)
 
   10月15日特惠结束
 
   ![]()
 
    
   《国博日历》的封面为正红,书名烫金,看起来端庄大气。
 
   
 
    
    
    
    
    
    
    采用了红色特种纸作为封面,上面印着12件最具代表性的文物,有浮雕质感,日历名烫金,华贵大气。 
    
    
    
    
   书脊则采用了质感细腻的精纺布面来包裹。
 
    
    烫金的花纹是西汉时期大宁铜镜背面的花纹,有着子孙宜昌的祝福意义。 
    
    
    
    
     
    以优质纸张全彩印刷,右边还有大片留白可做日常记录,好看实用。 
    
 
    
    
    
    
    这张漂亮的小卡片是说明书,花纹同样取自 
    大宁铜镜 
    上的传统纹样。 
    
    
    
    
   一年下来,你不光可以了解历史,认识文物,甚至还能点评书法,享受“每天都能学到新知识”的快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