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小智
嘉宾丨陈棋德
陈棋德,一位 50 岁的操作系统老兵,在中国 Linux 发行版研发领域砥砺耕耘了二十余年。为什么他会选择看起来过于“硬核”的操作系统研发工作,一干就是这么多年?为什么他认为中国的 Linux 系统一定不能只做衍生版?在他眼里,中国基础软件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带着这些问题,InfoQ 记者采访了陈棋德。在 12 月 25 日即将举办的 openEuler Summit 2020 上,陈棋德还将做专题分享,敬请期待。
1996 年 7 月,陈棋德硕士毕业进入到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工作,正式接触到了 Linux 系统。时隔多年,他仍清楚地记得当时使用的是 Slackware 的 3.1 版本。1999 年 7 月,陈棋德加入了北京拓林思软件有限公司(Turbolinux)从事 Linux 发行版的研发工作,一干就是二十年。
20 世纪 90 年代,计算机在国内远未普及,投身操作系统开发的人数更是凤毛麟角。
谈到与操作系统结缘的经历,陈棋德表示故事其实很简单。学生时代,陈棋德学的就是计算机专业,与现在不同的是,当年学计算机的人并不多。在中科院计算所读书期间,陈棋德接触到了开源软件,产生了对底层技术的兴趣。
陈棋德在采访中笑着提到,年纪大了以后,有些事情都记不住了,当年学源码基本上过目不忘,现在看旧代码有时会忘记当时为什么要这么写。这 20 多年发生过很多故事,记忆虽有模糊,有三件事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陈棋德对操作系统一直有一个观点:国内要想有很好的发展,一定不要满足于只做 Linux 的衍生版,而是要去做一个开源的、生态良好的操作系统。在 openEuler 操作系统出现以后,他觉得时机到了。
openEuler 是一个开源、免费的操作系统平台,自开源至今,短短一年时间已经有 2000 多位贡献者,70 余个 SIG 组,社区迅速发展壮大。
今年,陈棋德正式加入了 openEuler 社区。但其实,他与 openEuler 的缘分在很久以前就开始了。
前文提到的 openEuler 社区技术委员会主席胡欣蔚,多年前就曾与陈棋德一起共事。openEuler 技术委员会的另一位委员熊伟,早年间也曾在 Turbolinux 工作,某种意义上,陈棋德算是他的入门师傅。
陈棋德表示,要做好一个独立的 Linux 发行版需要庞大的开发者群体。以 Fedora 为例,其开发人员规模在 3500 人左右,而其中的大部分人员都是上游社区的开发人员,能统计到的 Red Hat 公司的开发者就有七百人之多。这意味着,能参与到上游社区开发的人员,最差的也是编程能力出众的高水平程序员。
CentOS 8 将于 2021 年底停止维护的大新闻与这次采访不期而遇,此次事件不论是在 openEuler 社区还是操作系统行业内都引发了广泛的讨论。陈棋德表示,CentOS 8 的用户其实可以继续用其他 RHEL/CentOS 的衍生版本,比如 Oracle Linux 就表示用户可以使用其替代 CentOS。而在另一个层面上,他表示用户也可以尝试迁移到 openEuler 上,因为开源操作系统的好处就是去厂商绑定,多一个选择对迁移不是难事,对社区都是好事。
在很多圈外人看来,国内操作系统行业发展不尽如人意。而陈棋德却认为,在 Linux 内核层面上,中国的发展其实并不算差。
上层软件一直是聚光灯下的焦点,而基础软件如操作系统却稍显“硬核”,不够“性感”。很多人认为这或许也是操作系统行业人才青黄不接的原因所在。
但陈棋德却不这么看,他认为技术在这个里面只是很小的一个因素,最重要的仍旧是市场规模的问题。
12 月 25 日 14:40-15:10,陈棋德老师将在 openEuler Summit 2020「面向未来的操作系统」专题上带来题为《openEuler 下的应用性能调优》演讲。
数据库是企业级 Linux 的典型应用之一,我们在 openEuler 下开发分布式数据库时往往会关注函数调用耗时多少和调用是否频繁、哪个线程消耗更多磁盘时间、内存缓存了哪些数据、网络请求是否延迟等这些涉及性能的问题。在做数据库性能测试时,我们也会通过改进程序来尽可能的压榨硬件性能。本议题将以数据库研发过程中的性能调优为例来讲解 openEuler 下的应用程序性能调优。
峰会报名火热进行中,扫描下方【二维码】或戳【阅读原文】立即报名,名额有限先到先得!